事迹材料能够激发我们的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励我们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革命先烈及事迹6篇,供大家参考。
革命先烈及事迹篇1
邱少云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众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革命先烈及事迹篇2
江竹筠
江竹筠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十分用功,记忆力超群。之后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_《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
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提高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革命先烈及事迹篇3
摄影师穿梭冰河、冻原,追寻极地的风景;画家穿越山谷、溪流,追寻四季的变化;落叶归根,追寻的是心中那个家。生命恰是如此,聚散离和,奔波迁徙,总归是为了追寻心中的一抹光。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那抹光是指引前行的方向,是支撑前行的信念,是鼓动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支柱与灵魂。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追寻,是为了永不迷路。时至今日,每次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革命征途,也依旧能从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致中体验当年那栖风宿雨、关山阻隔的艰难困苦。参观革命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文物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感依旧能一下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先辈们正是秉持忠诚、坚守信念,才能迸发出巨大智慧和无穷勇气,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血雨腥风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继续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最坚实的基础仍然是永远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追寻红色足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在喧嚣中、在纷杂中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追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离理想越近,我们越需要不断突破的不竭动力。李大钊、瞿秋白……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革命先烈,他们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_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追寻红色精神,在与先辈的灵魂交流中继承他们伟岸身躯上强烈的意志、刚正不阿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品格、一心为民的情怀,我们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追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虽然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经远去,一些革命旧址也早已破旧、坍塌,但沧海桑田不能湮灭先辈开创的红色伟业,不能掩盖先辈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任时光荏苒,那红色故事仍将传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要不懈追寻宝贵的革命文化,让红色记忆深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让红色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全民族的奋进力量!让历史照进现实,才能让盛世万古流芳!
革命先烈及事迹篇4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
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赵一曼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赵一曼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赵一曼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革命先烈及事迹篇5
王璞
王璞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工作,11岁时被选为儿童团长。他经常带领小伙伴们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王璞工作认真,学习也很刻苦。他对自我要求很严格,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要做到会认、会写、会讲、会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璞不仅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鬼子扫荡到王璞的家乡,王璞和乡亲们躲进山里。一天早上,鬼子包围了王璞和乡亲们。鬼子拿着汉奸带给的名单,让村干部、干部家属和军烈属站出来,王璞和他妈妈张竹子挺胸昂首站在最前面。
鬼子把刀架在王璞的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兵工厂的枪和藏在哪里。王璞勇敢地推开鬼子的刺刀,带领在场的二十多名儿童团员高呼:"我们不能忘记五不誓约,我们至死不当汉__。"残暴的日本鬼子向在场的群众开了枪,制造了又一齐杀人惨案——野场惨案:118名无辜群众倒在了血泊之中,其中包括14岁的王璞、王璞的母亲、弟弟和奶奶。
为了纪念牺牲群众,晋察冀边区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王璞生前学习时用过的石板,站岗时用过的红缨枪,以及牺牲时压在身下,被鲜血染红的石块,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
篇5: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个性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篇6: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刘伯承
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齐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一齐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革命先烈及事迹篇6
今天,我在家里读了《黄继光》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但我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故事主要讲得是一名平凡的战士黄继光,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战争中,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用他的胸膛挡住了疯狂的子弹,战争胜利了!而黄继光却永远的沉睡在了战场,黄继光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战争的胜利,黄继光为了国家的利益而放弃了充满希望的未来,黄继光是一位为国家争光添彩的好战士!
想想当时黄继光当时的决心,再看看我们,黄继光宁愿为祖国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我们甚至都不愿意帮父母干家务活,不愿在学习上下一份决心,我们现在的生活,是用多少个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是用多少个烈士的头颅换来的?老一辈的战士宁愿勇敢地面对死神的威胁,也不愿当一个抛弃自己祖国的卖国贼。正是这些敢于为祖国献身的烈士,激发了中国人欲要和侵略者决一死战的决心,想想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数不清的中国人倒在了鲜血中,到处都是日本人放肆的笑声。人头落地,血流成河,是共产党救了我们,是舍己为人的烈士救了我们,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不要辜负了老一辈爷爷奶奶的希望。
是啊!正如毛泽东说的:生得伟大,死得光荣。黄继光对面前的刀枪火海都不怕,只为了祖国不受外国的欺凌,他张开双臂,向激烈的枪口扑去,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中国人的骨气。“豪气贯日月,英风照大地。”他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我的心颤抖了一下,我们现在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和他们那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生活能比吗?他们那种敢于牺牲的精神我们有吗?他为了国家浴血奋战,而我们却是为了自己而学习。想到这,我感到内心无比的羞愧。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这代表着战士们的鲜血,战士们抗击侵略者洒下的鲜血!想想,我们应该学习烈士们的什么精神?是敢于奉献自己,为大家着想的美好品格!同学们,行动起来吧!好好学习,不辜负了祖国对我们寄托的希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革命先烈及事迹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