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案教案精选8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具备跨学科内容的教案,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教案的反馈机制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黄河颂教案教案精选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黄河颂教案教案精选8篇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1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与黄河大合唱有关的文字及音乐资料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相机引导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为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内容探究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

4.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五、小结课文

六、欣赏音乐《黄河颂》

第二课时

一、概述上节课内容,组织《黄河颂》的朗诵表演

二、学唱《黄河颂》

三、组织学生表演唱(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

四、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五、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六、课后作业:弹性练笔

1. 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 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3. 为你熟悉的一段音乐填写出歌词。

七、板书英雄的气魄英雄的故事 黄河颂英雄的体魄英雄儿女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合作交流感悟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河悠久的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扫清文章字词障碍,感悟文章主旨,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文本

大家好!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播放《黄河大合唱》)欣赏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回答)是啊,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黄河颂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板书课题)

二、了解背景,初读文本

(一)、创作背景:

通过阅读书下注释或自行查阅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1、本文作者( 光未然 ),现代( 著名诗人 )。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创作过歌词《五月的鲜花》,还著有组诗(《黄河大合唱》) 。

2、创作背景:1938年,( 抗日 )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 光未然写下了组诗(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分( 八 )个乐章,《黄河颂》为第二乐章。

(二)、欣赏诗歌:

1、请同学们小声初读这首诗,圈点勾画出对于你来说为生字的.词语,同座合作交流、或借助工具书解决。

2、欣赏课文配乐朗诵,感受磅礴气势,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同时,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三、感情读诗,感悟主旨

(一)、朗读

1、学生欣赏课文的配乐朗诵。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4、学生齐读。

(二)、比读课文

每组同学选择你们喜欢的一段课文,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章主旨。(以下各题合作交流完成)

1、解题。本文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文本

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乐朗诵。

五、布置课外作业:

1、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2、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同学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课时

布置一课时

导入

请一两个同学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感性认识:师生一起欣赏黄河照片和录象

激发情感:请一两个同学谈观后感

朗读诗歌

1、同学齐读诗歌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测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同学各自选取感兴趣的局部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朗读交流:请一两个同学选取感兴趣的局部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身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局部,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示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标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溢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示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局部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捍卫黄河,捍卫中国。

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同学齐读诗歌,一起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典范,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5

教学内容: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

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学生欣赏。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3、教师配乐诗朗诵。

4、生齐读,吟咏成诵

学生齐读课文。

三、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6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巅di n:山顶。

金涛澎p ng湃p i:金黄色的波浪互相撞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l n:巨大的波浪。

宛转:辗转。这里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九曲连环:形容黄河的流势盘旋往复。

浩浩荡荡:水势大,泛指广阔或壮大。

哺育:喂养,培养。

滋长:生长,产生。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黄河颂》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赞美了黄河雄伟的自然气势和它对中华民族的孕育、文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现了中华民族像黄河巨人一样伟大坚强,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二、文章脉络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写作方法

歌词明快刚健,具有音乐阳刚之美。

这首歌词明快刚健,音节宏亮,节奏鲜明,具有音乐阳刚之美。诗行之间,讲究音组的规范,即多数为二言或三言结构.为的是使读者读来明快流畅,有如船行在浪涛起伏的感情江河中。《黄河颂》还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和新诗的丰富营养。它虽以短句为主,但章无定句,句无定字,有点似唐诗、宋词,但又比唐诗、宋词自由奔放;又好似自由诗,但又比自由诗形式整齐。它隔二句或三句押韵,形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四、重难点导析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练习解答】

一、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具有伟大坚强的精神。

二、1、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2、黄河磅礴的气势,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三、《黄河颂》在内容上是对黄河及民族精神的赞美,语言上更委婉,意象更丰富。《保卫黄河》是号召人民保卫自己的国家,语言更直白,诗后连用四句“保卫”更有鼓动性。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课型: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一、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朗读朗诵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朗读歌词,指导朗读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教师范读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学生自由朗诵“颂”的部分,并体会感情的变化。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二、朗读诗歌,提出疑难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三、朗读诗歌,领会创作目的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四、拓展迁移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黄河颂教案教案篇8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14册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之欣赏《保卫黄河》。

教学实录:

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师:播放课件①黄河背景录像--

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想到的又是什么?

生:答:黄河;保卫黄河;母亲河……

师:归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就有斗争。

--引入课题:

运用音乐影像导入,引发兴趣很好。

运用音像材料有些贫乏,但要求学生理解的问题却有些难度,如果有适中的材料效果将会更好。

二、欣赏《保卫黄河》(合唱版):

1、初听:师:播放课件②《保卫黄河》音乐影像。

--置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聆听……

回答:生①:非常壮观的流水;

生②:中华儿女的宽广胸怀。

师:我的感觉是什么呢?想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场面。

生:①想到了保卫祖国;②想到了保卫家乡。

2、分析:时代背景、歌曲出处。

教师善于置疑激发学生思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讨论,师生互动性强。

师:这部作品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1934--1937--1938简介;

--由作者带病六天完成作品……

“凡是搞艺术的都有唤起民众的责任”。

置疑:对冼星海的了解有多少?

生:读教材上作者简介;

回答:钢琴、小提琴、铜管等很多乐器都是“星海”牌的。

师:星海牌乐器的命名意义。

3、再听:师:置疑:有几种演唱形式?不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作用?间奏的作用如何?

--播放课件

生:聆听……

师:采用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生:讨论回答:齐唱;轮唱;合唱。

师:齐唱对抗战有什么影响?

生: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师:轮唱对抗战的作用怎样?

生: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师:衬词的意义是什么?

生:①是为了激起人们抗战的决心;

②是表现决心和把握;

③胜利后美好的生活;

④振奋人心。

4、复听并跟唱:

师:播放课件

生:小声跟唱旋律。

打破学科为本的观念,教学内容得以引伸。

教师置疑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生问题讨论得很好,参与性强。

通过对演唱形式的分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5、齐唱旋律:

①教师伴奏,学生清唱旋律;

②学生起立齐唱;(学生自定音高)

③男生齐唱、女生拍手伴奏;

④选择指挥女生齐唱、男生拍手伴奏。

6、过渡:师:一个时代,一个区域,如何抗战?可把歌曲改编一下。

听一首曲子……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师:置疑:有哪些要素,使用了那几种乐器?

--播放课件⑤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音乐。

生:聆听……

2、师:引导讨论:

用动作、眼神暗示学生,并给学生相应的情感激励,效果会好得多。

教师应继续把琴弹下去。

教师应加强乐器演奏基本功的训练。此环节是否可以经压缩后放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欣赏之后进行。

教师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应是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力量的抗战景况,并且还描述了中国人民庆祝胜利的情景和不但要解放全中国而且要解放全人类的前景展望。

“音乐要素”与“素材”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①主要素材?

生:《保卫黄河》、《东方红》

师:补充:《怒吼吧黄河》、《国际歌》。

②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生: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师:最最主要的乐器就一个!

生:钢琴。

3、师:播放课件⑥“小书架”展示音乐素材及主奏乐器。

生:浏览……

4、师:播放课件⑦再赏协奏曲,屏幕出现冼星海简介。

分乐段欣赏,分清素材。

生:视听……

四、小结:师:置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收获?

生:①忘不了先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②珍惜美好生活;

③努力学习,振兴祖国;

……

师:简单展现管弦乐队所用乐器。

生:观看乐器布置图了解。

黄河颂教案教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写黄河的作文优秀8篇

中华颂作文精选6篇

颂国庆演讲稿精选6篇

关于母亲颂的演讲稿精选5篇

颂英雄作文8篇

中华颂作文推荐8篇

梅花颂作文推荐8篇

颂英雄作文400字参考8篇

梅花颂作文模板8篇

颂国庆演讲稿优秀8篇

黄河颂教案教案精选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