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制定教案时,往往需要考虑时间的安排,以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2.比较本文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合作交流
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
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gà)
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三、品读体验
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泰国最初的发展和兴盛,和象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三自然段:通过描述大象的样子与表情来表现泰国人与大象之间没有距离。
第四自然段:讲述了一些实例来说明象是一种很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
第五自然段:讲最使作者难忘的是看大象跳舞。
2.课文写大象,抓住大象的什么特点来写?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外貌:性格:
神志:聪明
动作:善于表演: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
4.课文2—5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自然段都有一个明确的表明该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并且都放在该段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体叙述的方式。
师小结:这样,大家读起来就能比较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巩固延伸
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这处?
课堂练习
1.说说学习这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2.人与大象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你还了解哪些异国风情,说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与象共舞
不慌不忙
聪明有趣善于表演
人象共舞
人——————和谐相处—————象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本着略读课文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独立完成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搜集资料,了解到有关泰国风情,增长了知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材简析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师准备(包括媒体):准备教学挂图,将读文与看图结合起来。
学生准备:
做好预习:
预习生字 朗读课文 回答问题 提出质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挂图:爬山虎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墙壁上爬着的一种绿色的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吗?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爬山虎
二、初读感知3、
1、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小结过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哪些地方写得美?你喜欢哪些句子?
3、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4、老师指导读出美感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
5、拓展
为什么作者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呢?思考: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
6、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下节课再来学习。
?学法指导】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四、学习本课生字。
1、读生字词。
2、注意易错的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色彩艳丽
很大
昆虫的天地
充满生机
相机补充原文:园子时明晃晃的,红的绿的,什么都有。)
3、自由读第13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1)鲜活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指导读
(2)自由的园子?这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自由?(随意、没有人管)
课文写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读。假如你是倭瓜、黄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说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读其它内容,说说作者在园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乐。指导朗读。(浇水)
(2)自由。找句子说感受。教师相机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想不听就不听。
(3)结合睡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见你这样睡如何说如何做。
(4)感受淘气、任性。
四、感悟祖父的形像。
1、自由读,说说祖父给你的形像?
2、交流:慈爱、放任、宽容3、重点出示:从哪个字看出祖父的爱?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还会在什么时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5、出示:小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父亲对萧红很冷酷。偶然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小萧红只有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这个普通的园子还普通吗?
6、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文章开头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7、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五、品味语言。
1、出示13节,说说运用了哪些写法。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3、出示: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一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用了几个“又”,有什么好处?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朴实、反复的特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就……
祖父铲地,我就……
祖父浇水,我就……
六、总结。
童年的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
任性、快乐、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爱)和祖
慈爱、宽容、放任父的园
充满生机、
自由、随意、没有人管理
(要怎样就怎样)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4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时间8分钟。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珍爱梅图)
第三(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板书:不能回国)
第四(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板书:赠墨梅图)
第五(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板书: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重点写“幽”、“甚”、“衰”)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8分钟后看谁学得!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开头和结尾紧密联系。开头讲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结尾又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这样前后呼应,首尾连贯,更加突出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七、当堂训练
1、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2、填写基本功。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中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黄河流域示意图;媒体资源: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视频《黄河治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课前导语”部分。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此过程利用动画课件《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辅助教学。(swf范读)
四、学习课文1—6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为什么?(课件3摇篮)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读第2段
4、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5、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课件5祸害)
(第1、4段)
6、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7、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课件6)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8、黄河变化的原因?(课件9)
(第6段2点)
9、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课件9后)
10、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11、有感情朗读这5、6段。
五、讲读第7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课件10)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拓展学习,看视频《黄河治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了解人物的内心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4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与怀念之情,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由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江姐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词,导入新课,了解江姐
1师激情朗诵《红梅赞》一词,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指生畅谈,感受红梅傲雪的精神。)
2出示《红梅傲雪图》和《红梅赞》一词,生有表情地朗诵。
3讲述梅花的品质。继而引出:几千年来,我们中国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是梅花一样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江姐就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位。(板:江姐)
4出示关于江姐的文字资料,让学生抓住资料中最能触动自己心灵的文字谈感受,了解江姐。
5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江姐的一个片段,看这个片段又能带给你哪些心灵的震撼。
二走进文本,感知文意,了解故事起因
1轻声细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
2读后交流:
(1)出示文中生词和一些较难读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老师口头解释“渣滓洞”、“阴丹士林布”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浏览全文,看课文讲述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是江姐临刑前发生的事情)
3哪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找出来读一读(生读第1段)。
4这一段中,点明故事起因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转移)对江姐来说,这次转移意味着什么?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以文中的语句为依据,让学生明白江姐转移的实质)
5作者为什么还要在这一段开头交代当时的天气情况,有什么别的用意吗?
6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她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深入她的内心世界。
三抓好事件,品读细节,感悟江姐的品质
1积极默读2?5自然段,思考:面对所谓的“转移”,江姐都做了哪些事?
2读后交流。(师相机板书:塞好提纲梳妆打扮)
3再次细细咀嚼这几段文字,哪些细节最让你心动,就在相应的文字旁写下自己的体会。(在这一环节中,重点交流江姐“梳妆打扮”的细节(出示),师做好朗读指导)
4过渡:就在江姐梳妆打扮的同时,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于是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下文就是江姐与同室难友深情话别的场景。(板:深情话别)
(1)出示7—15段(11、12、13、14段用省略号代替)在音乐的伴奏下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注意人物说话的表情、语气),练读完毕,再在全班展示读。问难友扮演者:作为江姐同室的难友,此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问江姐:能告诉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吗?(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2)老师提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词语(第8段中的“接过”和“递还”)这一接一还,接还的仅仅是一个布包吗?(交流感受同志之间的深情厚谊。)
5引导学生找出省略号省略的部分,并把教学重点锁定在第12、13自然段——鼓励战友的细节(出示),通过朗读交流,感受江姐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激励战友)
6江姐又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走进最后一段。(出示,指生读)
(1)通过这些文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江姐和这些革命志士身上你又感受到了什么?(生谈感受)
(2)伴着《红梅赞》歌老师作激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再读资料,升华感情
1看板书总结全文,感受江姐的品质。
2出示关于江姐的第二段文字资料(写给亲友的信),让学生明白:无数的革命后代会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3让课文留下思考(作业):
(1)想对包括江姐在内的革命先辈们说些什么,动笔写下来。
(2)课外阅读《红岩》这部小说。
板书设计
塞好提纲
梳妆打扮从容不迫
江姐深情话别视死如归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由两个或三个相同汉字组成新字的汉字构字规律。
2、复习形声字,借助其构成规律,认识9个新字,读准字音,记忆字型。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两种汉字的构成规律。
2、认识9个新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我们知道,汉字是个神奇的大家族,他们的组成可有趣了!瞧──出示汉字,你能猜猜这几个字是怎么来的吗?最后这幅图又有什么特点?小组商量一下。
山网秋上下哭笑
⑴小组交流。
⑵班级交流:
从形状变化而来的字──山、网。
带有指示意义的字──上、下。
可以借助图形进行辨认的字──哭、笑。
偏旁、组成有表示意义的字──秋。
2、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组新的汉字朋友,看──(出示“我的发现”)旁边的小姐姐为我们提了一个问题,大家一起读一读吧。
齐读问题。
3、自己读读,说说,告诉你的同桌:
出示“我的发现”:
班级交流:
⑴相同的两个字上下排列构成──多、吕、昌、炎。
⑵相同的两个字左右排列构成──双、朋、羽、林。
⑶相同的三个字排列构成──品、晶、众、森。
4、大家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用这三种方法构成的?
学生各抒己见。
二、日积月累·读读认认
1、通过刚才的学习,咱们又发现了汉字一种有趣的构成方法。现在,有一群老朋友来了?大家还认得吗?
出示汉字,小老师带读,读对的齐读:
议塘
站慌
钩爪
裤符
2、老朋友大家都记得,那么他们带来的新朋友呢?你从横线两边站的字中发现了什么?
出示汉字:
议──义(字义)塘──唐(唐诗)
站──占(占领)慌──荒(荒地)
钩──勾(勾画)抓──爪(爪子)
裤──库(粮库)符──付(付钱)、
(都是形声字、形近字)
3、到底该怎么叫新朋友,自己认认、想想,还可以拿出字典查查。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4、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新朋友吧:
抽出生字卡片。
5、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新朋友的?
班级交流。
6、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把它们记下来吧:
生拿出纸笔记录。
三、小结
把这节课你的收获教给别人。
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本单元学过的生字。
2、认读、记忆新词和谚语。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读、记忆新词和谚语,理解记忆。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再来认一认吧:
游戏复习生字。
2、今天,我们继续到语文园地里学习。
二、日积月累,读读记记
1、认读词语、句子:
⑴上节课,我们积累了许多生字,今天,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看──(出示课文题目)
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芬芳扑鼻黑白相间
读读背背
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帮助别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实意能叫枯木发芽。
⑵这两道题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都要求“读”)
⑶请大家根据题目的`要求,先把这6个词语读一读吧。比比,谁读得又快有好:
生自读词语。
⑷都读准了吗?(生)在小组里读一读,比比谁读得最准?
小组读词语,互相正音。
⑸班级交流:词语接力(开火车轮读,哪组读得最准,接得最好就算赢)
⑹能不能用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口头造句。
⑺我们再来读读句子。
句子接力(开火车轮读,哪组读得最准,最流利,接得最好就算赢)
⑻读了这些句子,你明白了什么?
(要为身边的人或事物伸出热情的手)
2、记忆擂台:
⑴大家说得真好!那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词语、句子都记下来。你喜欢背词语就背词语,喜欢背句子就背句子。背完一项再背另一项。比比,谁是“记忆小神童”。自己先背。
生自己背诵词句。
⑵同桌两人比比谁背得又多又好。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也请告诉你的小伙伴。
同桌互背。
⑶班级交流:“记忆小神童”大擂台。
⑷请“优胜者”交流记忆的办法。
⑸再次背诵、记忆。
三、单元总结,升华
1、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他们是──出示
泉水娃娃
雷峰
萨沙
卡罗尔
2、你喜欢这些新朋友吗?(生)这些新朋友做了什么事让你们这么喜欢?(一个一个回忆。)
各抒己见。
3、我们一起把19页方框里的话读一读吧。(齐读)
4、是呀,他们都是热心的好伙伴,都有火热的心(板书、简比画),都热情地伸出手帮助身边的朋友,甚至是小动物。老师也很喜欢他们,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多关爱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爱。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篇8
教学目的:
1、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培养我们筹划活动和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2、了解书信的写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条理地、具体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确建议,加强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按书信的格式和内容的要求,对自己的书信进行认真修改。
教学重点:
营造氛围激发活动热情,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活动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渲染氛围。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师补充叙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浓郁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深感无比的自豪!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对象。
1.走出我们现有的空间,走进更广阔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你们想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想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土人情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划策。
4.学生分组交流探讨。
5.学生集体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交流方式: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电话、网络……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展现热闹的策划场面。)
三、集思广益,开展交往活动。
1.既然我们已经确定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那么我们该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现在大家集思广益,确定交际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
──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中,要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来进行具体的指导。
3.全班交流各组的策划情况。
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多姿多彩,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你们设计的活动方案都不错,都蕴涵着你们的想法和思想。但要开展好每一项活动,都要有一个可行性的计划,现在就请你谈一谈你自己设计的活动的可行性。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学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学帮助完善设计的可行性。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学生分组交流,最后形成共识,做到“六个一”:
a.交一个手拉手好朋友;
b.写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绍自己的生活、学习及家庭、学校的情况,并表达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福、写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独立完成,表达真情实感。当孩子们接到远方朋友的回信时,要提醒他们保持联系,持之以恒,使友谊不断加深,成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学习,教给孩子们怎样交友收获大。让孩子们从一封封信件这个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对方小伙伴们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奋发努力。使孩子们通过信件从对比中找到自身的责任,找到助人的快乐);
c.给小伙伴送一本好书(将优秀图书送给小伙伴,使少年儿童通过读书、读报更新观念,获取真知,更茁壮成长);
d.给小伙伴赠送一件当地的土特产品;
e.向小伙伴学一种新知识(或新本领);
f.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讨,课外实践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与对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5年级2班 朱珩尧
陕西省合阳县城关小学5年级2班 王笃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树小学20xx级1班 余楚萌
甘肃省兰州市实验小学5年级 汤洋
江苏省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6年级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4年级12班 陈奕骁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5年级4班 文雯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5年级 张文博
广东省佛冈县第一小学4年级1班 邓先飞
……
3.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异地的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共筑美好未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