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纸教案7篇

时间:
Lonesome
分享
下载本文

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是优秀的老师应该做到的一件事,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讲授内容要点,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科学纸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7篇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预设:白糖,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板书)

二、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小苏打、白糖、红糖、味精、碱……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着制作一个自转旋翼,能借助简单测量工具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针对“影响自转旋翼下落速度的因素”这个事情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重点:

落实到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由定性观察上升到定量观察阶段。并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

1.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尺(直尺、长卷尺)、秒表。

2.纸、剪刀、回形针

b、学生准备:

比赛用纸、剪刀、回形针、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探探、究究、奇奇、妙妙制订了一个比赛计划:

①学会制作自转旋翼

②试验,找到让自转旋翼下降的方法

③选一个下降最慢的作品参加比赛。

学生按照书上的提示制作自转旋翼。

注意事项:纸的大小不能改变。自转旋翼要能旋转。

进行简单的小组比赛。

评出每组的第一名。

二、班级比赛自转悬翼。

小组第一名代表小组进行班级比赛,选出班级前三名,教师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奖励。

有前三名的同学介绍制作经验。

三、研究自转旋翼的下降时间、翅膀大小等特点时,需要搜集实验数据。光凭感觉是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据的,测量工具可以帮助我们。

1.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怎样使用这些工具?

2.教师介绍测量工具。

总结出自转悬翼下降慢的原因和制作技巧。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4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流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流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习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学习流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5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记录,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级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2、科学知识:知道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对某些不对的结论可以大胆怀疑,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提出适当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密封罐养好的小草、纸飞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游戏引入。

(1)吹塑纸摩擦后帖在黑板上;

(2)两个同学拨河比赛(一个较大,一个较小),猜一猜谁会赢,第一局大个子赢,第二局小个子赢----增加阻力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记录划“正”,看谁提的问题最多

3、“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揭示课题,读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

1、请同学们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发现问题的?---通过观察(板书:观察)

2、说一说你平时在什么场合发现过哪些问题。

3、组织科技小制作---玩纸飞机,在小制作中同学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下面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

(2)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放飞机比赛。

(3)小组长做好记录,把同学们在玩纸飞机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4)组长汇报同学提的问题,评一评谁提的问题最有意义。

4、统计班级提的问题,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发给“小科学家”荣誉。

5、小结刚才是怎么提问题----问题来自哪里

三、总结。

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游戏、科技小制作中,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就是科学。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篇7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小组讨论。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视频,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视频,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2、学生准备。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7篇相关文章:

三年级生命安全教育教案5篇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让真情流露教案6篇

有趣的水中班科学教案7篇

小班浮与沉科学教案7篇

三年级心理健康课教案5篇

小班科学谁来了教案参考7篇

三年级英语下册教案6篇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5篇

科学活动教案大班教案5篇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