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事先制订的文字材料,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课堂效率,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模板8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2
?欲速则不达》
教学目标:
1、熟读古文和译文,对照着理解古文文意。
2、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感悟其蕴含的深刻含义——欲速则不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成语故事。)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欲速则不达)你能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课题吗?(生试着从字面上解一解课题。)
二、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写一件什么事?(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这篇课文出现了一个我们以前熟悉的历史人物,他是谁?那篇课文叫什么名字?(回忆有关宴子的相关情况。)
3、大家刚刚读过了课文,你在字词上还有什么困惑吗?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自己能解决的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与你的同桌一起解决。(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小组试着解一解。小组合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
4、在字词上你还有解决不了的吗?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下。
5、宴子是齐国人,他很了不起。当齐景公听说宴子病危时,齐景公怎么样?请你读一读课文,找到他的表现。(对照课文,用课文中的词语说说自己的想法。读相应的段落。用自己理解的语气去读。)
6、如果你是他的一个侍从,你怎么劝说他回到车上或马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力图说服齐景公。)
7、下面我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谁能把这个用自己的话故事完整地讲一讲。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学习古文
1、其实“欲速则不达”是《论语》中的内容,原文如下:出示原文。(读一读,试着对照译文理解。)
2、本文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人。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寓言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韩非子的原文。出示原文。适时出示相关注解。适时出示带有节奏的古文。(对照有节奏的古文读一读。)
3、我国的古文有许多,那里有许多文学、历史、地理、军事、思想方面的精髓。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宋体'>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
“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生意认真实在)
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
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本课6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仙企鹅能准时登陆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钟现象,并领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从重复现象中找出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奇趣。体会作者抓住仙企鹅的外形、动作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并在朗读、交流中体会设问用法的好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仙企鹅的喜爱之情,对仙企鹅准时登陆的奇观的由衷赞叹,并从中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神奇,懂得尊重大自然。
重点难点: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仙企鹅登陆表演的奇趣。体会作者抓住仙企鹅的外形、动作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并在朗读、交流中体会设问用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有关“仙企鹅、生物钟”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前查阅有关“仙企鹅、生物钟”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老师和同学们做个游戏,我陆续说出一个动物的特点,请同学们猜,看谁猜的最快,好听好了,生活在陆地上,四条腿,人类忠实的朋友,摇尾巴,爱吃骨头(狗)再来一个生活在陆地上,四条腿,跑的快,尾巴的样子经常被女性模仿,有这样一句成语叫()到成功,难不到你们,好再来一个小巧玲珑,黑翅膀,身穿雪白的衬衣黑色的燕尾服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仙企鹅的文章《准时的登录表演》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预习中画的生字和新词,把音读准确。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互相正音。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谁来说说你认为哪个字需要提醒一下大家?或是要注意哪一点?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5、下面我们排火车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后,师:你喜欢仙企鹅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
关于仙企鹅的材料和课文内容联系起来谈。(引导学生体会仙企鹅可爱的三个原因:
(1)小巧玲珑的形态。
(2)很雅的名字。
(3)准时地登陆表演)
?设计意图:利用资料来理解课文内容,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并在交流资料中不知不觉地感知课文内容。
2、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研究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3、学生再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书时注意几个词语:“小巧玲珑、不厌其烦、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蹒跚、如痴如醉、赞叹不已、发号时令”等词语。
4、师:你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刚才那些词语连成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在连接词语的过程中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吗?是啊!仙企鹅天生一身绝技,每天黄昏都能准时无误的登陆回巢,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仙企鹅准时的登陆表演。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仙企鹅的表演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精彩、神奇、难忘的??)
2、从课文中那些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在第四自然段中找,了解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
a、预设学生可能找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当手表向人们报告下午八时零五分来临时,海面上奇迹出现了。”从奇迹体会出很神奇。教师此时在引导出现了怎样的奇迹我们接着往下看。
b、预设学生可能找到四自然段二、三句“抬眼望去,只见领头的仙企鹅首先破浪来到岸边。接着,紧跟在它身后的几十只仙企鹅列成长队,鱼贯上岸。”教师此时要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鱼贯上岸”一词。同学们看领队的仙企鹅先破浪来到岸边,紧跟在它身后的仙企鹅就一只一只的怎样上了岸呢?可能会说书中的“鱼贯上岸”此时对鱼贯上岸的词语并不是很理解,教师引导同学们仙企鹅上岸有争抢跑的吗?(没有)有丢下落下的吗?(没有)领头的仙企鹅上岸了,第二只有跟上,第二只上岸了,第三只有跟上,第三只上岸了,第四只有跟上,??这种上岸方式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就找到了鱼贯上岸一词。此时引导学生仙企鹅这样的上岸方式你觉得怎么样呢?学生可能说很有秩序、和有礼貌、好像有人在指挥??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想象到鱼贯上岸一词。带着对词语的理解读这段话。进一步体会鱼贯上岸。
c、预设学生可能找到四自然段四、五句“它们全都站好以后,“领队”一声令下,队伍马上开拔,直扑金色沙滩。一队刚刚离开,另一队又扑上岸来,一队跟着一队,秩序井然。”
教师此时让学生练习生活实际理解“秩序井然”一词,仙企鹅的表演一队跟着一队没有抢先的,没有落后的,那么默契,这就叫做秩序井然,带着理解我们在来读读这句话。
d、接着老师继续引导学生那一只只白胸黑翅的仙企鹅就是这么秩序井然的上了岸,仿佛身着燕尾服的什么?(学生会说绅士)在你的印象中绅士什么样子?(有的模样,准时破浪登岸的奇观,看得游人如醉如痴,赞叹不已。
礼貌、穿黑色的燕尾服)出示身着燕尾服绅士的图片和仙企鹅的图片对比,同学们看这就是身着燕尾服的彬彬有礼的绅士,那白胸黑翅的仙企鹅像不像一位绅士。(学生点点头)课件在出示着段话“白胸黑翅的仙企鹅,仿佛身着燕尾服的绅士,步履蹒跚,(请同学来表演)却又整整齐齐。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在去读这句话。
e、如果你没有学习这篇课文,在菲利浦岛上如果你看到告示牌上写着本月仙企鹅登陆时间为下午八时零五分时,你会怎么想?(不太相信、真那么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看看游客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学生读读即可,理解一下不厌其烦即可。可是每年数百万的游客真实的目睹了这种景观,今天我们也真真切切的感受了这样的奇观,谁能带领我们再次感受这种神奇的登陆表演。(指明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登陆表演的神奇和壮观)f、同学们,我们从不相信到亲眼目睹这样的奇观,从有疑问到赞叹它的神奇,同学们你们想如果是你们,看到这样的景观会怎么样?(高兴的跳,会学企鹅走路的样子,兴奋不已)那么这真是让游客们怎样的登陆表演呢?(难忘的,如醉如痴,赞叹不已)出示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仙企鹅逗人的模样,准时破浪登岸的奇观,看得游人如醉如痴,赞叹不已。”理解如醉如痴,赞叹不已。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在来读这句话,注意读出这种赞叹,如醉如痴来。
g、仙企鹅这么秩序井然的登陆表演到底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学习学生搜集的生物钟现象资料。除了书中给大家介绍的生物钟现象,接着老师就带领大家去领略更多大自然的神奇。出示生物钟现象的动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边读边感悟,边读边想象,来理解课文中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交流生物钟现象,拓展知识领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三、作业
结合课文内容,收集有关资料,给“仙企鹅准时登陆”这一奇观,设计一张海报。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语文学习中,拓展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领域,体现语文学习的开放性】
你听说过仙企鹅吗?它栖息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和新西兰西海岸,是企鹅家族中最小的成员。
小巧玲珑的现仙企鹅十分讨人喜欢。它们不仅走起来飘飘欲仙,有一个很雅的名字,而且能准时无误地做登陆表演,天生一身绝技。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南部的菲利普岛上,每天都有一大群远方游客被小小的仙企鹅吸引到海滨。许多初来乍到的游人,刚刚看到海边告示牌上写的“本月仙企鹅登陆时间为下午八时零五分”时,未免生疑:能这么准?有心人甚至其烦地一次又一次看走时准确的手表,他们要亲自验证一下,仙企鹅到底能不能一分不差地如期而至。
当手表向人们报告下午八时零五分来临时,海面上奇迹出现了。抬眼望去,只见领头的仙企鹅首先破浪来到岸边。接着,紧跟在它身后的几十只仙企鹅列成长队,鱼贯上岸。它们全都站好以后,“领队”一声令下,队伍马上开拔,直扑金色沙滩。一对刚刚离开,另一对又扑上岸来。一对跟着一对,秩序井然。白胸黑翅的仙企鹅,仿佛身着燕尾服的绅士,步履蹒跚,却又整整齐齐。仙企鹅逗人
小家伙这么守时!是有谁在暗中指挥着它们吗?不,没有任何人安排,没有任何人发号施令。如果说有,那就是仙企鹅自己,说确切一点儿,是仙企鹅自己体内的生物钟在暗中指挥着它们“按点生活”。就像公鸡准时报晓,菊花在秋天开放,习惯了午休的人到时犯困一样,都是生物钟在有规律地安排着动植物的生活。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5
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两只白鹅的不同之处。
2.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丰子恺笔下的白鹅,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只白鹅,它就是俄国作家叶.诺索夫写的白公鹅。
板书课题:白公鹅
二、新课学习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号;在文中勾画出二类生字,多读几遍;哪些词、句、段给你印象最深?可以勾一勾,写一写。
2.学生交流。
3.谁来说说这只白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4.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鹅?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5.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6.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相同点: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前者抓住一个特点──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老师小时候的事情导入。
2、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3、指导对课题的朗读,请生读,师范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板书: 1、飞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三、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交流: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决:
震惊,什么让我震惊?
飞蛾那求生的欲望指什么?
挣扎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会挣扎?
飞蛾一开始“极力鼓动”,后来怎么又变成“跃动”了呢?
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解决: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但它却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一个字很好地写出来了,“竟”表示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之外。
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解决:
好好地使用,指什么?
白白地糟蹋指什么?
4、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解决:
有限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无限的价值你怎么理解?
怎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四、师总结,出示关于生命的名言。
五、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是……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7
?母鸡》
教学简析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讲述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读自悟和理解感受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再加上语言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只是在揣摩写作特点时会感觉比较难,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设置法”、“质疑引读法、”、“朗读感悟法”、“提问法”、“点拨法”等。
学法:“圈点标注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法”、“质疑法”。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我们到认识了性格古怪而又淘气可爱的猫。其实老舍先生家还有一只动物——母鸡。他是不是也像喜欢那只猫那样喜欢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母鸡》。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序,勾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2.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再读给全班听一听。
3.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三、阅读质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一向讨厌→母鸡←不敢再讨厌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作者态度发生如此变化呢?
四、自主探究
(一)指导探究一至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
(1)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母鸡的无病、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重点语句解析: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读: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揭示总分的写作方法。
请同学们看板书:作者先总说讨厌母鸡,再分别叙述了讨厌母鸡的理由,你知道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吗?(总分)
4.请用讨厌的语气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5.老舍先生对待母鸡的情感,前后是怎样变化的?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二)指导探究四至十自然段。
1.讨论:是什么让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又是什么让作者“不敢讨厌母鸡”?
2.交流重点语句:
(1)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
(三)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6.总结:同样是写小动物,用的方法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所以同学们在自己的写作中,要注意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作业布置
1.熟练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猫──古怪、可爱(围绕中心句写)\突出特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同的认识)/
附:相关链接
1.词语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颤颤巍巍:抖动摇晃的样子(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欺侮:欺负。
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
消瘦:形容身体极瘦。
凄惨:凄凉悲惨。
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而充满怜爱之心情。
2.多音字
似:shì(似的);sì(相似、似乎);
恶:è(凶恶、恶劣);ě(恶心);wù(可恶、厌恶);
差:chā(差别、差距);chà(差不多、差生);cāi(出差、差使);cī(参差、参差不齐)。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
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课件逐一出示: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课件出示2)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课件出示3)
(3)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课件出示4)
(4)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女娲
(课件出示5)
咱们班同学的语文学得真不错,相信我们一起会学得很愉快的。
二、揭示课题,引发兴趣
1.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女娲补天)
2.题目中哪个词让你感觉到神奇呢?(补天)为什么?
师:女娲可真不了起,在读故事之前,你对女娲还有哪些了解?
交流,出示课件:(课件出示6)
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整文感知课文(自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纲:(课件出示7)
①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③有弄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准备提出。
2.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出示生字“娲、隆、塌、扎、熄、冶”,(课件出示8)指名拼读。
(1)读准“隆、扎”的读音。
(2)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课件出示9)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
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10)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岗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所围困在山顶上,女娲把人们从水火中救了出来。又拣五彩石冶炼,补好了天。)
3.说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学生说)
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能把这部分内容读一读吗?(朗读指导)
4.质疑。(师生评议解决)
提出新的问题:(课件出示11)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怎么补天?
(3)女娲补好天后,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五、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
1.默读,想哪些段落分别写补天的起因,经过。
2.小组讨论以上三个问题后,汇报学习收获。
学生a:因为天塌地裂、烧起大火、发洪水,给人们带来痛苦。
学生b:女娲见此情景,很难过,求雨神熄灭大火。造船救出人们。
学生c:女娲去找五彩石,回来冶炼成水,把天补好。
学生d:女娲把天补好后,人们又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学生e:人们还记得………
(板书:起因:天塌地陷烧起大火发洪水)
3.指导学生从内容去想:
如果你当时在场,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一方面教育孩子要了解人民的痛苦,一方面体会女娲看到这场面的心情)
六、指名读第2自然段,体会女娲的心情,了解她的所作所为及原因。
1.女娲难过极了。
联系课文第一句来体会。“创造了人类”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
2.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
3.小结,为救人们,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板书:经过:求雨灭火造船救人)
七、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解决第二个问题。
1.大声自由读文。
2.找出文中具体补天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女娲的精神。
(1)(课件出示12)结合挂图理解补天这段话,进一步体会女娲为补天所付出的艰辛。理解第3自然段中的“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板书:炼石补天)
(2)引导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补天的经过。
3.指导朗读这两段话。
八、齐读第5自然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解决第三个问题。
1.后来,女娲补好了天,没有了威胁人们的大火,人们又可以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板书:人们又安居乐业)
2.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九、总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自己阅读课文,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女娲是这样一个善良的、能为大家着想的英雄。(板书:爱心吃苦勇敢)
神话是人们想象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塑造女娲这样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议一议。)
教师小结:古人想象出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说明古人希望有一天人能有战胜自然灾害的力量,还希望人们都能像女娲这样心地善良,关心别人。
十、拓展延伸(课件出示13)
1.在女娲的努力下,天被补好了,从此人类头顶的天空像帐篷似的张开来,再也不会塌了。人们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同学们,你想对女娲说点什么?
2.女娲如此辛苦的补天,我们现代人应该学习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人教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模板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