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课程内容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教案需要根据不同学科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进行定制,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自护自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需啊哟加倍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二、教授新课
1、防止烫伤
烫伤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是被热水、热油等烫伤。如何防止烫伤呢?
(⒈)从炉火上移动开水壶、热油锅时,应该戴上手套用布衬垫,防止直接烫伤;端下的开水壶、热油锅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⒉)家长在炒菜、煎炸食品时,不要在周围玩耍、打扰,以防被溅出的热油烫伤;年龄较大的同学在学习做菜时,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热油中,否则热油遇水会飞溅起来,把人烫伤。
(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温下会燃烧,做菜时要防止油温过高而起火。万一锅中的`油起火,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尽快用锅盖盖在锅上,并且将油锅迅速从炉火上移开或者熄灭炉火。
(⒋)家里的电熨斗、电暖器等发热的器具会使人烫伤,在使用中应当特别小心,尤其不要随便去触摸。
2、安全使用高压锅
用高压锅做饭,节省时间和能源,许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压锅在使用时,锅里的温度高、压力大,所以安全问题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压锅之前,首先要检查锅盖的通气孔是不是通畅,安全阀是不是完好无损。
(⒉)在使用中,不要触动高压锅的压力阀,更不要在压力阀上加压重物或者打开锅盖。
(⒊)饭菜做好以后,不能马上拿下压力阀或者打开锅盖,要耐心地等待锅里的高压热气释放出来后,才能拿下压力阀,打开锅盖。
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臵
生活中发生烫伤,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⒈对只有轻微红肿的轻度烫伤,可以用冷水反复冲洗,再涂些清凉油就行了。
⒉烫伤部位已经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围涂擦酒精,用干净的纱布包扎。
⒊烫伤比较严重的,应当及时送医院进行诊治。
⒋烫伤面积较大的,应尽快脱去衣裤、鞋袜,但不能强行撕脱,必要时应将衣物剪开;烫伤后,要特别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不能随意涂擦外用药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给医院的治疗增加困难。正确的方法是脱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洁净的毛巾或床单进行包裹。
三、总结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2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平方分米
读作: 平方米
公顷
平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习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习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4—111)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使学生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二、发展性目标:
1、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列举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难点:研究事件的不确定现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分支。《新课标》将“概率”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从第一学段起就安排了有关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科书中选取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通过大量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目的是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
教科书中还设计了有趣的摸棋子试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
2、设计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观念。
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教学建议】
1、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学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时,只要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学生使用有关术语进行解释,也不必要求学生求出可能性的具体大小。
3、本单元可用四课时进行教学。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培养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同步课堂》。
本校的“妙味快餐店”开业了。今后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吃到可口营养的盒饭了。盒饭中的菜只限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快来选一选自己爱吃的荤菜和素菜搭配成一个盒饭吧。
二、配菜
1、初步感知搭配的意义
菜谱??
荤菜:肉丸子
素菜:白菜冬瓜
师:你想选哪一个荤菜和哪一个素菜?
搭配方法一、肉丸子、白菜。
师:还有别的配菜方法吗?
搭配方法二、肉丸子、冬瓜。
师:通过刚才的配菜,大家可以看出,一个荤菜和两个素菜可以有2种不同配菜方法。
(设计思考: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走进课堂,使数学教学更具体;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培养创新思维。)
2、体会搭配的有序方法
师:大家不仅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菜,还学会了配菜,现在本店已贴出了明天的菜谱,请大家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菜谱二
荤菜:牛排素菜:豆腐
鱼油菜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配菜,可以用学具摆一摆、搭一搭,然后把你的配菜方法说给大家听,看看你能有几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配菜方法一:牛排豆腐
牛排油菜
鱼豆腐
鱼油菜
这种搭配方法是先确定荤菜搭配素菜,每样荤菜有两种搭配素菜的方法,这样一共搭配出了4种不同的盒饭。
你能像这样先确定素菜搭配荤菜,画出示意图吗?动手试一试,看谁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师:我们像这样画出示意图,不仅有序的表示了我们搭配的过程,而且能够保证搭配的方法不重复、不遗漏。你们学会了吗?
3、实践操作、用示意图表达搭配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配菜,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配菜工人了。后天我店将推出二荤三素的菜,谁能一次配成所有种类的盒饭,就有可能被聘请为本店配菜部经理。你们有信心吗?
菜谱三
荤菜:肉丸子素菜:白菜
虾豆腐冬瓜
搭配方法一、确定一个荤菜搭配素菜(课件出示示意图的制作过程)。
肉丸子有3种搭配素菜的方法,虾也有3种搭配素菜的方法,所以一共能搭配出6种不同的盒饭。
师:先确定素菜,再搭配荤菜该怎么画示意图呢?自己动手试一试。
小结:2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2x3种搭配方法
看来你们都能成为合格的配菜经理了,真了不起。那你能试一试:3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4、探究符号表示搭配过程的方法
我们要很快画出示意图,可以用字母、数字或是符号来表示这些荤菜和素菜,我们用大写字母表示3种荤菜,用数字表示3种素菜,同学们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其他符号试着画出搭配过程吧。看谁搭配的最有序,还能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课件演示示意图的画法,总结搭配方法有9种。
有些同学不画示意图直接写出算式3x3=9来表示3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成1荤1素的盒饭有9种搭配方法,这样可以吗?
小结:这样列算式表示搭配的方法有9种也是可以的,通过同学们画示意图搭配也验证出这个答案是对的,看来数学的简洁之美大家都能体会了。你们不光可以成为配菜部的经理,我看你们将来自己开个快餐店都不成问题了。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勤于思考将来一定能有所作为。
5、思考:4个荤菜3个素菜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盒饭呢?
(设计思考:这样的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
三、课后练习,生活中的其他搭配问题
1、搭配路线。
师:搭配问题不仅体现在配菜方面,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搭配问题,课后看谁能成为学习的有心人,找找生活中的这类问题,并利用我们学到的本领解决它。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出示由学校到动物园的路线图)。
师:共有几条路可以走,这是搭配问题吗?你能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找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方法一、画示意图总结搭配方法
方法二、一一例举
a→c b→c a→d b→d a→e b→e
方法三、直接列出算式2x3=6
2、搭配服装。
看来,搭配还真是一门学问。
不仅菜要搭配,路线可以搭配,日常生活中的衣服也是要讲究搭配的。
(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要配成1套衣服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搭配,画出示意图总结搭配方法。
(设计思考: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更多搭配中的学问,设计了“搭配服装”“搭配路线”两个活动,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的基础上集体交流。)
四、拓展应用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演示了6种搭配方法。那么3件上衣、3件下装、3双鞋子搭配成不同的一套服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呢?
1、用符号表示上衣、下装和鞋子,试着画出搭配示意图。
2、课件演示固定一件上衣搭配下装和鞋子一共有9中不同的搭配方法。
3、所以3件上衣一共可以搭配出27种服饰。
(设计思考:这样的练习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学生能熟练的掌握用符号表示的示意图的画法,解决起来并不难。这一部分的练习重点不是学生的搭配方法和过程,而是课件演示搭配方法,学生感受搭配的数学意义和作用。)
五、课后总结
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感觉高兴吗?你学到了什么?自己说说吧。
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的许多搭配问题,解决了荤素搭配、路线搭配、服饰
搭配的数学问题。我们知道了要想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当然了在数学学习中养成有序思考的好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例2、例3及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
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2
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
2、学生同桌合作画。
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
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
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
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
(二)教学例3
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
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
4、同桌互相说
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怎么走?
三、巩固练习
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课件)
2、做一做
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
四、综合练习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
4、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
六、布置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弄清方向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找到位置
学看路线图说出路线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
(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
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 )+3×( )=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
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 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
(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
(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第1、4两种方案正好运完8吨煤。
1、“载重量2吨”:4次 “载重量3吨”:0次
2、“载重量2吨”:1次 “载重量3吨”:2次
教学反思: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三年级数学备课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