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案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情况,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手触摸水果,感知水果的软和硬、光滑和粗糙等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触摸和观察的结果。
3、了解不同的触觉差异,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大摸箱4个,花布2块
2、猕猴桃16个,苹果17个,冬枣20个,桔子17个,香蕉6个,其他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请幼儿猜一猜桌布的下面是什么,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小手摸出水果。
出示魔术箱,请幼儿摸摸里面藏的是什么水果。
2、猜测魔法箱里的水果,感知猕猴桃的触觉特征。
幼儿摸一摸,说一说自己摸的感觉,并大胆的猜一猜箱子里是什么水果。
把水果拿出来进一步观察,引导幼儿感知猕猴桃软软的、毛毛的、圆圆的等触觉特征。
3、摸摸各种不同的'水果,感知不同水果的不同触觉特征。
结合已有经验,谈一谈其他水果的触觉特征。
自选喜欢的水果,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触觉感受。
归纳小结触摸感受。
4、游戏《请你把它摸出来》
幼儿根据教师所说的水果,从魔法箱里面把它摸出来。
幼儿自由摸箱内的水果,体验触摸的乐趣。
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毛线柔软的特性及其多样性,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意将毛线变形,充分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准备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毛线若干2、瓶盖、土豆、泡沫、橡皮泥、积木、瓶子等材料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里面装了什么呢?幼儿猜:(好吃的东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这么多,你们想知道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吗?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指名幼儿摸口袋)二、了解毛线用途:
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毛线像什么?毛线有什么用?教师总结:
三、玩一玩、变一变1、今天张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好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教师将毛线弯曲成“s”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孩子回答。毛线好玩吗?幼儿答(好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好玩的毛线,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毛线,教师观察指导。(孩子把毛线变成了o形、s形、w形、小鸟的形状、花的形状、蝌蚪的形状、草的形状、各种数字的形状等)3、教师总结:你们的小手真厉害,能够变出这么多的东西来。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把毛线弯一弯、绕一绕,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可毛线悄悄地告诉我,它除了想躺着摆出各种姿势外,还想站起来摆出各种姿势呢!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它站起来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毛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橡皮泥、积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瓶子、盒子等,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毛线站起来。
4、幼儿分组尝试操作,让毛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画一画:
1、线宝宝除了摆造型,还会跳舞呢!我们请它在纸上跳个舞好吗?
2、教师捏住线宝宝的头,放到水彩颜料里浸湿,然后在纸上拖行或抖动。
3、请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产生绘画的欲望。
4、幼儿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展示作品,请幼儿说说线宝宝是怎样跳舞的。
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名称:
给小动物喂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
2、学会关心和爱护动物。
3、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快乐。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课件;2、互动桌;3、动物小筐;4、食物图片。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
活动难点:
给小动物喂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幼儿表现多媒体运用
(一)、激趣导入(二)认识动物朋友(三)了解常见小动物的进食习性(四)给动物喂食(五)、小结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在做什么?那我们一起和小动物玩吧?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动物的名称。
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是谁啊?你想和谁当好朋友啊?
3、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表述动物最喜欢吃哪些食物?
小动物们说肚子有点饿?怎么办?这里有一些什么食物,我们来看看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最喜欢吃些什么?”
4、教师介绍材料,玩法,规则将食物放到动物小筐中进行喂食。
听口令进行游戏
5、小结。
刚才谁跟xx(小动物)做好朋友了?
你怎样和它做好朋友?
你请它吃了些什么?它喜欢吃吗?
1、幼儿进入情境幼儿观察图片,表达自己的感受。
2、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3、幼儿思考帮助动物们的方法,用互动桌中托拽的方法找到动物最爱吃的食物
4、幼儿使用操作食物材料给动物喂食。
5、幼儿积极与教师互动说出动物最喜欢吃的食物。
出示课件图片2出示课件图片2出示课片图片,34,5,6互动桌出示操作材料出示课件图片7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通过幼儿对玩具的把玩与触摸,感知软软的、硬硬的,并以此对玩具及其他物品进行归类,培养幼儿初步的归类意识。
活动准备:玩具人手一个(有软性玩具、硬性玩具),其他各类物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展示玩具,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这里有很多玩具,想不想来玩玩?
二.多次把玩玩具,感知玩具软软的和硬硬的特性。
1.幼儿自行挑选玩具把玩
(1)要求:①每人只能挑选一件。
②用你的小手摸摸看,你拿到的玩具是怎样的?
⑵老师指导幼儿用各种方式知道玩具的软或硬。
⑶讨论:你发现你玩的玩具摸上去或碰上去是怎样的?(学词:软软的、硬硬的)
2.幼儿再次玩玩具
和同伴交换玩具,尝试多种感知。
三.学习归类
1.游戏:把玩具送回家
软软的玩具有一个家,硬硬的玩具有一个家,你拿的玩具是软软的就送软软的家里,你拿的玩具是硬硬的,就送硬硬的家里。
幼儿送玩具,老师指导。
2.尝试给多种物品归类。
观察老师准备的物品。
小结:有些东西是软软的,有些东西是硬硬的。
一起来送这些物品回家。
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篇5
目标
1.喜欢水果,能正确说出几种常见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其典型特征。
2.认识几种比较特别的水果,感知水果的多样性。
准备
1.请每位幼儿带1―2样水果来园,盛装在大篮子里或用一块大布盖好。
2.各种水果的图片或照片若干。
3.各种水果的粘纸(数量略多于幼儿人数)。
4.裁剪好的做相框用的各种彩色纸条。
过程
1.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
――以水果照相馆的情景导入,引导幼儿看看哪些水果来拍照了。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苹果、桔子、香蕉、梨等),鼓励幼儿正确说出其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水果的典型特征。如:我们来看看,xx小朋友带来的是什么水果? (苹果)和苹果娃娃问个好吧!苹果娃娃长得什么样?有谁吃过苹果?苹果是什么味道的?我们给苹果娃娃拍个照吧! (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做照相机的样子)
――向幼儿介绍几种比较特殊的水果,如猕猴桃、芒果、椰子等,让幼儿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如:这位水果娃娃是谁?(猕猴桃)你们愿意和它握握手吗? (感受猕猴桃表皮的粗糙和毛茸茸的特征)
2.扮演水果娃娃。
――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粘纸粘在额头上,扮演自己喜欢的水果,拍一张“集体照”。
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
――照片“冲印”好(出示各种照片或图片)后,激发幼儿产生为水果制作相框的愿望。
――幼儿制作,教师个别辅导,提醒幼儿粘贴时不要把水果盖上,只装饰边缘。
――把制作好的相框布置在活动室墙面。
建议
1.常见的水果和比较特殊的水果具有地域,性和相对,性,如芒果、椰子在海南是常见的水果,而到了北方就成了比较特殊的水果了。
2.现在的幼儿知识经验都较丰富,介绍常见的水果可由幼儿自己来介绍。
当幼儿介绍自己拿来的水果时会有一种自豪感。
3.活动可延续为一个半日活动。前半部分介绍各种水果,尽可能让幼儿充分了解;后半部分让幼儿为水果照片制作相框,用来布置和装饰环境。
4.若照片较难收集,可用各种画报或宣传广告图片来代替。
5.将带来的水果保存好,以便下一个活动继续用。
小班有关光的科学教案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