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集合教案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学挑战,教案中的先后顺序反映了教学的逻辑结构,确保了知识点的有序呈现,不容易混淆学生,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年级集合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集合教案7篇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操作

1.以欢快而热烈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海鸥》,并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按音与子拍的拍号划分小节线和改写旋律,培养学生的节拍感。

3.根据不同拍号的强弱规律进行节拍节奏训练,通过:跳橡皮筋”的游戏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辨音高的能力。

二、认知

1.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让学生初步体验各声部表现的丰富、和谐和音响效果和

“鱼咬尾”式的旋律发展手法。

2.运用多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海鸥》,并结合复习巩固学过的全部唱名及其音高音位。

3.通过“练练一、练练二”帮助学生巩固、两种拍手的含义、节拍强弱规律和指挥图式等有关知识。

三、情意

1.通过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引导学生从优美婉转的旋律和诗一般的语言中感受祖国秀丽的山山水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将来把祖国山河装点得更为美好的感情和愿望。

2.通过演唱歌曲《海鸥》,感受其旋律的`热烈、节奏的明快,从歌词赞美海鸥的刚强意志中体会出祖国新一代将不畏艰险、茁壮成长的深刻含义。

3.按要求进行看看敲敲的节奏训练,模拟并想象队鼓、队号所发出的声音,激发学生学习节奏乐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拍和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根据拍号改变旋律;复习巩固8个唱名的音高音位。

二、突破口

通过按拍号为旋律划分小节,边拍强弱规律边视唱,来感受不同拍号的节拍感觉。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们的田野》。

1.第一遍欣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用恰当的词汇和色彩表达心中的感受。

2,读歌词,听第二遍,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美感。

3.完成课后练习。

4.听录音轻声哼唱。

(二)学唱歌曲《海鸥》。

1.看一段大海、海鸥的录像,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听教师范唱歌谱,让学生听辨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3。跟琴划拍视唱歌谱,注意休止符的运用。

4.教师用钢琴伴奏,同学按节奏念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5.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处理(可选择多种形式演唱)。

6.用口琴或竖笛吹奏歌曲。

7.进行队列舞表演。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2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xx×40

10×8060×20200×3080×100500×20

2、计算练习

36×1248×2356×32

独立完成,个别学生板演,小结计算方法,算理,格式。

二、问题解决

第9题:

(1)、儿童:15×36=540(元)

(2)、成人:46-36=10(人)10×30=300(元)

(3)、540+300=840(元)

提问:如果今后再碰到类似的情景,但没有(1)(2)小题作铺垫,你会解决吗?

第10题:

让学生人人都经历估和算的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

第11题:

15÷3×35

先求一瓶饮料的价钱,再求35瓶饮料的价钱。

第12题:

练习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13~15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3、11×5+8=63(岁)

14、15×6×8=720(人)

15、9×5×8-8=352(分)=3元5角2分

三、习题拓展

售票处:大船坐6人、30元;小船坐4人,24元。现在

有120名老师和学生去秋游。

(1)租大船需要付多少钱?

(2)组小船需要付多少钱?

如果又来了两个老师参加划船,怎么租船比较化算?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形成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2、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课件)、学具袋〔内装小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小长方形、小正方形、圆形、小平行四边形各四个〕长方形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个数学游戏吧!(投影出示p54图)

1、师讲明游戏规则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图形,并涂色。

②描出所画图形的边框。

③相同时间内完成多种画法者为胜。

2、学生独自活动、小组交流推选作品。

3、实物投影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4、从这个游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面积与周长的含义不同;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二、整理概括

1、在本单元中,你还学会了面积的哪些知识?与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并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总结。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面积

单位及进率

应用

计算方法

3、生活中哪些方面会用到这些知识?

三、实践应用:

1、课件出示p55实践活动的情境图。(小明家厨房装饰,如何选用地砖)。

从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吗?动动脑,动动手,看谁是数学小能手。

(1)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发表各自的意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用两个边长是6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一个卫生间用长方形地砖铺地,每行铺15块,铺了10行。这个卫生间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

如果每块地砖长3分米,宽2分米这个卫生间的面积有多大?

五、思维训练

p55画一画的(1)题。

(1)让学生先动手在课本上画一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亲身体验。

(2)问:你们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角形和长方形能铺满长方形)

(3)讨论:是不是任意三角形都能铺满长方形?

还有哪些图形能铺满长方形?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动手拼一拼。

(4)全班交流各自所得。

2、你能设计一种图案使它铺满这个长方形吗?

课下动手画,小组内选出作品贴在“数学一角”。大家评出咱班的小设计师,好吗?

六、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何感受?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默写课文。能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课文中三句话的意思。能联系学习的实际,说说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通过看注释,查字典,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过的古文,大家还记得吗?给大家背一背。说一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尤其是“为”、“好”、“乐”、“知”的读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小组合作,在书中做好批注。)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3、汇报,交流。

4、教师指导。

5、和小组的同学再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三、课堂小结:

大家上课时的学习态度非常的认真,能够完成理解词句的学习,继续努力。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以及“知、好、乐、凡、理、疑、悟”重点词语的意思。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5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作者谨记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把桌上的杨桃画下来,当我把画交上去的时候,同学们是怎样说的?老师又是怎样教育的呢?它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默读第3至18自然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3)把实物摆到桌上,让从不同座位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特别是前排靠边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杨桃的样子。

(4)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体会“我”画画实事求是。“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

①、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②、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③、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然而,同学们是怎样看的呢?

2、研读第3至18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②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

(2)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老师的两次发问和学生的两次回答。

① 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a出示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好,下一个。”

b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表情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好,下一个。”

②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这一看,________;这一看,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

a、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b、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c、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d、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e、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感到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多么优秀的老师呀!他引导孩子们轮流坐到我座位上认真观察,让事实说话。请看大屏幕,让我们来读老师的话,看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

3、品读老师的话。

a.自读自悟

b.小组交流

c.班中交流,并欣赏不同角度的杨桃图片。

d.指导读好这段话。先自读,现在你们就是这位老师,先练一练,你打算怎样讲给你的学生听?

指名朗读(2-3名)注意听他哪儿读的好?

师范读,引导评价老师,在评价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齐读最后一节。理解“教诲”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5、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美术课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羊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

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

二、自学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

2、反馈:

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

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

①工程师救了橡树

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

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

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

②工人救了像树

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b、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c、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d、“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试着想像:工人们为什么沉默不语?叹气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②:这棵橡树就因为工程师与工人他们有着一颗高尚的心,被成功地保护下来了,那么,此时此刻你真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你就这件事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三、感情升华,环保教育

1、交流课外资料:我们地球的环境受取了哪些污染?我们人类为了改善环境都做了哪些工作。

2.讨论: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

三年级集合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习

1、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习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习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集合教案7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6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8篇

三年级荷花教案6篇

幼儿园集合教案5篇

幼儿集合教案5篇

幼儿园集合教案优秀6篇

幼儿集合教案参考5篇

幼儿园集合教案最新7篇

三年级备课教案优质7篇

幼儿集合教案推荐6篇

三年级集合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