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案一定要能在实际的课堂上实施,所以结合实际很重要,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认识了您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认识了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2、通过装饰蔬菜,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萝卜、西红柿、土豆、辣椒、蘑菇等等。
设计思路:
前几周我们班的孩子正在探索《好吃的水果》,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会将黄瓜列为水果的范畴,也会将柿子说成是蔬菜的,很多孩子还分不清番茄和苹果、番茄和柿子,为了帮助他们能将水果和蔬菜区分开,于是生成了这一活动《可爱的蔬菜宝宝》。
我班的孩子多数来自纯农村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有的.甚至普通话也不会说,但是他们对动手操作的活动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将装饰蔬菜宝宝作为活动的重点,在做做玩玩中,体验游戏的乐趣,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活动过程:
一、接电话引起兴趣。
设置情境:铃声响,老师接电话。山羊公公过生日,老师准备送礼物——蔬菜。
二、选择蔬菜宝宝。
1、老师选蔬菜宝宝。
2、个别幼儿选蔬菜。
3、集体选蔬菜送给山羊公公。
说明:请幼儿说说你给山羊公公选了什么蔬菜宝宝,你选的蔬菜宝宝是什么样的。
重点认识:看一看,闻一闻洋葱宝宝。
三、装扮蔬菜宝宝。
1、提问:你想怎样装扮蔬菜宝宝?幼儿自由发言。
2、出示教师的设计范例。
3、幼儿装扮蔬菜宝宝,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讲评作品。
把自己装扮的蔬菜宝宝给老师、小朋友看看,交流自己的作品。
五、延伸。
带着你的蔬菜宝宝离开活动室。
我认识了您教案篇2
活动名称:认识日历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31天),也有小月(30天),一年有365天。
3.了解日历的用途,能正确的查找日期。
活动重点:知道一年有12个月、365天,一个月有31、30、28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最小月是哪个月。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明确探究任务。
??师播放课件,幼儿认读数字12、31、30、28、365。教读365。
??提问:我们的数宝宝怎么都不见了?他们都到哪儿去了?(房子)数宝宝为什么要到房子去呢?他们和房子又有什么关系呢?听完故事你就明白了。
二、通过操作,帮助幼儿认识月份和星期
??认识月份
1.听一听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生了365个孩子,给他们取名叫日。一天年妈妈为孩子们盖了12座房子,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盖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们住在房子里。
2.和幼儿一起回忆故事并提问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1、30、28或29)天。
3.找一找
⑴看看这些房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的大,有的小)
⑵大房子有几座?(7座)小房子有几座?(4 座)最小的房子有几座?(1座)
⑶根据幼儿回答,师把大房子放第一排,把小房子放第二排,最小的房子放第三排。
⑷每个房子里住的孩子一样多吗?先来看看大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多少个日娃娃?(29个孩子)。
??认识星期。
⑴看看每一个小房子里的数字有什么不同?讲讲红色数字、黑色数字分别代表什么?
⑶从星期日开始数,看看每一个星期有几天?
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日子也是用红色标识?
⑸教师小结。
三、趣味游戏:看谁找得快。(教幼儿查看年历的方法,查找日期)
??找生日,总结查找方法。(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教师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并说说是怎样察找的。
??找节日,并说出是星期几。
四、智力抢答,巩固练习。
五、教师介绍日历的用途。
提问:我们认识了日历,那日历是做什么用的?(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日历是记录或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人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
六、展示日历。
??出示课件,请小朋友来看看各种各样的日历。
??老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日历,日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如挂在墙上的日历叫挂历,放在桌子上的日历叫台历,还有日历本,电子日历,有的手表、手机上也有日历等等。
七、点评活动,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可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没有学过。为了使幼儿学起来更容易,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让幼儿认识了今年的日历,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不认识,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说上来。于是我用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们听到有故事,兴趣马上就来了。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过让幼儿到前面来找年妈妈的孩子,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从整个活动来看,我觉得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复杂的
内容变生动、简单的方法真的很不错,值得在今后的活动中借鉴。
虽然现在的日历样式多,我在本次教学中没有时间去说,但孩子们只要认识了典型的日历,掌握了日历要先看年份,再看月份、日期、星期这一方法,相信孩子们碰到别的样式的日历,也能慢慢看懂。
我认识了您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例1、做一做、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位置平面图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
3.长方形、正方形拼组成的机器人及长方体、正方体拼组成的机器人。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组成的机器人于黑板。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有学问了,不信呀,跟着教师来看看。大家看机器人的手、脚和脖子,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谁能说说长方形有哪些特点?
师:再看看机器人装满学问的肚子和脑袋又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谁也来说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评析: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初步认识长方体。
①师:这个机器人不仅很有学问,还很神奇。你们看,老师把它的手和脚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按上下、前后、左右的顺序依次将机器人的手和脚拼成一个长方体。)
师:大家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的形状也是这样的?
指名列举。
师:对了,像书、盒子、砖头以及老师手中的模型这样的形状,我们就把它叫做长方体。
出示例1上半部分幻灯,并板书:长方体。
②师:(触摸桌面)大家看这是课桌的一面,我们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面。请大家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跟老师摸一摸。
带领学生摸长方体的上面。
师:我们刚刚摸过的地方是这个长方体的上面,大家再摸摸看,除了上面,长方体还有哪些面?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指名回答,板书:上下、前后、左右
师:一共是几个面?板书:6个面。
师:原来长方体有上下、前后、左右一共6个面。
指名摸、数长方体的6个面。
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板书:长方形
师(演示):这是上面,和它相对的应该是一一(下面),前面相对的是一一(后面),左面相对的是--(右面)。我们就把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叫做相对的面。
板书:相对的面
师:相对的面大小怎样呢?
依次取下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重叠比较,得出结论:相对的面一样大。(板书:一样大)
③出示一个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按顺序数出6个面。让学生观察它的每一个面,与第一个长方体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图形也是长方体。
板书:有的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④小结:今天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我们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相对的面一样大。不过,有的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剩下的四个面是长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体。
①出示正方体。
师:机器人还要介绍一个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它就是正方体。
板书:正方体
请同桌互相讨论: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取下黑板上机器人。指名回答,板书:6个面正方体
请一位学生按顺序摸、数正方体的6个面。
②取下6个面,重叠演示6个面的大小一样,板书:一样大
③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而且它们一样大。
④让学生列举出形状是正方体的物体。
出示例1下半部分幻灯。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图。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具体的东西。如果把它们画在黑板上、本子上,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在家打开书第23页看例1。
让学生通过幻灯再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其它位置的平面图。
4.总结:这节课,机器人带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怎样来区别这两种图形呢?我们先要看看它是否有6个面,如果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4个是长方形,那么它就是长方体。如果6个面全部都是正方形,它就是正方体。
[评析:直观形象初步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
三、辨认拼组游戏
①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如果它是长方体,学生就举起桌上的长方体;如果是正方体,就举起正方体。
②教师把辨认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拼成一个机器人。
师:黑板上的机器人哪去了?原来它看见小朋友学习得那么愉快,就穿上用长方体和正方体做成的衣服,跑到我们的课堂里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机器人说,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多观察,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新知识。
[评析:通过游戏,让学生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
1.第23页做一做,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1-5题,集体订正。
[评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概念多,内容较为枯燥,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能愉快地投入学习,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摸、数、说等教学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不仅理解、掌握了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培养了能力,并发展了空间观念。
在课末学生学习情绪比较低落的阶段,创设了拼合机器人的游戏,使学生在愉快中懂得了判断长(正)方体不能只看它的一个面,必须观察到所有的面。从而把这节课推向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认识了您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早晨入园经常会有迟到的小朋友,现阶段我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重在提高大班幼儿的时间意识。
活动准备
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关于中外不同钟表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用图片导入吸引幼儿兴趣
2基本部分
结合具体时钟教幼儿认识时钟
3结束部分
让幼儿说说不同的时间自己都在做些什么
沙漏计时
古时沙漏计时
基本部分:认识时针和分针
时间歌
小小表盘圆又圆,时针分针跑圈圈。
分针长,时针短,一个快来一个慢。
分针跑完一满圈,时针刚跑一小段。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
结束部分
1·分别请幼儿说说不同的时间自己在做些什么事情
结束部分
2·引导幼儿尝试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活动延伸
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练习认识时间
幼儿在美工区,尝试画画简单的钟表。
活动反思
?认识时钟》活动是针对幼小衔接而设计的,针对性比较强,也比较实用。然而本次活动不能给大班幼儿形成一个关于时间的完整概念只能让幼儿稍微认识一下时和分,而对于秒的概念却丝毫没有涉及这就要求教师在下次的课程中完善一下秒的概念。另外活动中没有涉及游戏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认识了您教案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4及练习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知道分米产生的意义;
2.了解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选择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提问: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给这些单位按照大小排排队吗?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二、活动设计——测量课桌
1.设疑: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谁来估一估?
2.动手操作,测量课桌的长度
(1)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选择测量的工具及连续量
(2)组织汇报,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测量方法更加简便。
3.认识分米,教学例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学生观察尺子:数一数1分米中有多少个1厘米?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4.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米有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5.量出3分米长的带子给大家看。
三、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老师们最喜爱的“八佰教育网”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它的一个单位长度。
2.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练习一第5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此题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
4.练习一第6题
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涉及到单位之间的转换。
5.练习一第7题是实践活动的另外一种形式。
我认识了您教案5篇相关文章:
★ 认识颜色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