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合理的课堂布置和教学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都是依赖于一篇优质的教案的,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椭圆形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
2、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正确感知椭圆形。
3、能根据其特征在许多图形中找出椭圆形、学会认识椭圆形。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椭圆形。
难点:寻找生活中的椭圆形、利用椭圆形自创与操作。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导入主题。
1、和幼儿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
2、用毛线变魔术(各种椭圆形的东西)。
3、复习已经认识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今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个新的图形宝宝、它是谁呢?想不想认识一下新的朋友?
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好不好?咕噜咕噜变,椭圆形宝宝出来了。小朋友们好,我是椭圆形宝宝,很高兴认识大家,椭圆形宝宝非常有礼貌,我们是不是也要向它问好呢!
三、寻找椭圆形。
1、出示准备好的道具,这里也有椭圆形,看看谁最先找出来。
师:调皮的椭圆形要和我们捉迷藏,我们一起找一找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出示碟子、树叶、苹果、鸡蛋、糖、面包、石头等。
四、幼儿操作并点评。
1、教师发放操作学具,各种图形拼成的画,幼儿能找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并统计数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椭圆形的名称,运用多种方法感知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2.能从生活中找出与椭圆形相似的物体。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散步时间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周围环境中像椭圆形的物体,如花瓣、树叶等。
2.物质准备:课件;两个西瓜;椭圆形、圆形铁圈若干;椭圆形、圆形雪花片若干;圆形、椭圆形呼啦圈若干;圆形、椭圆形轮胎若干;水彩笔、油画棒等。
活动指导:
一、以猪八戒喜欢吃西瓜引入,发现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们看看谁来了?(猪八戒)是的,猪八戒特别喜欢吃西瓜,于是小猴子就帮他找来了两个西瓜。(出示两个西瓜)这两个西瓜一样吗?为什么?
2.请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的方式说出它们的不同。
3.小结:相同点:两个西瓜都是圆圆的,没有角。
不同点:一个西瓜是圆形的,一个西瓜是椭圆形的。
二、出示课件 ,交流发现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不同。
1.引导语:小朋友,我们来看看生活中椭圆形物品和圆形物品的有哪些不同。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椭圆形的。
3.引导幼儿再次比较椭圆形和圆形的不同。
引导语:椭圆形和圆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4.出示两个一样大的圆形铁圈,把其中一个拉长变成椭圆形,将它与另一个铁圈叠在一起,引导幼儿观察后发现椭圆形的两头比圆形长。
三、游戏“谁跑得快”。
1.引导幼儿比一比圆形轮子的汽车和椭圆形轮子的汽车谁跑的快。
第一组:圆形雪花片和椭圆形雪花片。
第二组:圆形呼啦圈和变形的椭圆形呼啦圈。
第三组:圆形轮胎和变形的椭圆形轮胎。
第四组:圆形铁圈和椭圆形铁圈。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小结:圆形轮子跑得快,椭圆形轮子跑的慢。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寻找班级里椭圆形物品,并跟同伴说一说:你找到了什么物品像椭圆形的。
2.区域活动:
(1)在数学区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椭圆形硬纸板,引导幼儿描画椭圆形、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剪成几块进行拼图。
(2)在科学区投放椭圆形的镜子,引导幼儿将镜子对着阳光,寻找发现光斑的形状。
(3)在益智区投放图形棋,让幼儿通过下图形棋进一步熟悉各种图形。
3.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继续寻找生活中椭圆形或类似椭圆形的物品。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想象含有椭圆形的物体,了解椭圆形的外形特征。
2、尝试在椭圆形上添加线条或图形,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的物体。
3、乐意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椭圆形的物体。
物质:简笔画作品、各色雪花片、音乐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赵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
2、交流、讨论,进一步感知椭圆形特征。
(1)比较圆形与椭圆形的区别:
“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它比较扁。
3、想象、交流,拓展对含有椭圆形的物体的认识。
(1)出示简笔画作品,相互交流:
“昨天,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在椭圆形上添画,变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变了什么?是怎么变的?”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在椭圆形的什么位置添画的?添画了什么?变成了什么?
(2)小结:我们用画笔在椭圆形上添画上直线、弯线,还有图形,椭圆形就有了变化,真有趣!
(3)欣赏ppt,拓展经验。
“还有许多东西里也藏着椭圆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幼儿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建构,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作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添加、建构表现不同的物体。提醒能力弱的幼儿使用半成品。
5、展示作品,评价。
(1)介绍作品:“你插了什么?你是怎么插的?”
(2)小结,表扬积极动脑动手的幼儿。
延伸: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想象建构完成作品,发展创造力。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篇6
活动名称:认识椭圆形
活动目标: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三、活动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给椭圆形涂色的作业。
幼儿园椭圆形教案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