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的教案参考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写的优秀,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评估和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用的教案是要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的,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钟的教案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钟的教案参考8篇

认识钟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三角形,圆的过程;

2、能辨认三角形、圆,并知道名称;

3、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球、圆柱与圆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球、圆柱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

美术老师做剪纸时,剩下许多好看的纸片。这纸片的形状很多不同,还能拼出许多种图案呢?下面我们把这些纸片,按你喜欢的标准分一分。 小组活动、分一分图形

巩固已有知识,引出新内容,让学生直观感知三角形和圆辨认三角形和圆。

二、探究、体验、感悟

1、学生的分法

2、展示按形状不同分出的图形。

3、尝试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给长方形、正方形之外的图形也取一个名字,认识三角形和圆。

4、体验

你知道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哪些物品的面的形状是圆的?

5、研究球和圆柱

(1)出示球,摸一摸球你有什么感觉?,

(2)我们爱吃西瓜,猜猜西瓜切成两半它的切面是什么形状呢?(近似的形状)

1、汇报自己分的标准

2、讨论按形状的标准分出的图形各叫什么?

3、学生尝试个图形字。数一数各种图形有几个?

4、男生和女生打擂,一对一的说。可以结合教室、身边的物品,页可以结合家中或自己看见过的物品。

学生观察,用手摸,发表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体验到球没有平平的面。

小组讨论、交流

在学生直观感知的基础上与长方形和正方形形成认知冲突,引出三角形、圆的名称。

让学生感受数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直观看,摸,让学生充分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想一想如果把球切成两半,它的切面的形状会是什么样子呢?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展示球切开的面的形状,验证学生的猜想。

(4)摸一摸圆柱上面和下面什么形状?小组想办法验证上面和下面的大小关系。

6、请你用不同的方法画圆。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尽情的发挥想象,也可简要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小组活动(可以画、可以用纸印个印儿,再比较等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只要有道理即可。)

通过猜想、验证使学生体会体会球与圆的关系。

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自己去思考、解决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增加自信心。

三、实践与应用

1、在方格图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摆一摆

(1)用|、|、|摆一个三角形。

(2)试一试

试一试,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三个呢?

(3)扩展:摆四个、五个……

最少用几根小棒?其中有什么规律?(可放在课下去探索)

4、游戏:

七巧板拼图游戏

在准备好的方格纸上描画,同桌比较一下大小。

学生涂色

交流

先用3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讨论:最少的含义。

学生试着探索、同桌、小组比较、交流,看谁达到要求并且小棒用得最少。

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四、交流、体验成功。

和同桌、小组说一下,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收获 给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认识钟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浙教版)第五册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是《角和直角》将为学生后继学习《射线和角》做基础。课本从红领巾、书本和五角星等实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图形,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试一试通过对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叉开程度有关。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识,认识直角又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画直角的内容,并将它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材处理:

经过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所以我尝试着想是否能够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为《直角的认识》。针对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识起点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2、(这堂课要学习角)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听到过角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有二条线组成┅┅)

4、学生试着画角。

5、展示所画的角并评价:你认为这些图形是角吗?(由学生分类,并说说理由)

(转动画的角)问是不是角?并说说理由(因为形状没有变)

(教师选出典型的角并画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尖尖的一点给它起个名字?(引入顶点概念)直直的线叫什么?(边)

谁来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顶点有什么特点?边呢?(直直的)

2、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3、判断,并说说理由。

()()()()()

三、画角

1、看原先的角,说说有什么想法?那怎样画角?

介绍画角方法(师画,先画出尖尖的一点,再在这一点上画两条直直的线)标出顶点和边。

2、生再次画角(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写出顶点和边)

四、创造角

1、用圆片。

①这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创造出一个角吗?

②合作操作,拿出圆片,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一个角,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角,指出顶点和边。

(折、剪、先画再折,直接画)

2、用长方形

①长方形有几个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生说,并合作操作。

3、介绍剪法:

五、活动角,感知角大小

1、拉开一边,另一边也不动,形成一个角。

2、玩一玩,同桌各拉一个角,比一比谁大?

再拉,比一比谁的小?

3、想一想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拉开变大,合拢变小)

六、总结:

1、铅笔盒上有角吗?

(有角,只不过为了安全才让它的顶点变圆了)

2、三角尺的角,红领巾的角,为什么摸上去感觉不一样?

(材料不同)

3、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我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认为的角并画自己心中的角的样子。注重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出发来展开进行教学,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判断题中也注重角的边的特点是直直的'以及角的两条边可以是不一样长的,在现实的三角尺上就可以找到原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然后的再次画角以及创造角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飞跃。通过拉活动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程度有关,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怎么样去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最后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角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以及不同材料制作的角的感觉也会不一样。这样,就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

认识钟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辨认出钟表上的整点、半点。

2、知道时针、分针及其表示时间的关系。

3、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实物钟表4块,幼儿人手一个钟表模具。

2、录音机、磁带。

3、太阳娃娃头饰、一教师扮太阳娃娃

4、彩笔、长布、小篮子。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幼儿尝试欲望。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天线宝宝乐园”去做客,你们高兴吗?(在《天线宝宝》音乐伴奏下幼儿做活动前的热身运动,激发幼儿兴趣,导入课题)

(一教师戴太阳娃娃头饰,扮太阳娃娃)说: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好多礼物,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引出课题并引导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师: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列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师: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的?(长短、粗细)短短粗粗的这根针我们叫它时针,长长细细的这根针我们叫它分针。(加深巩固)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

(观察时间为12点钟表)师: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师:请小朋友上来把分针拨1圈,看一看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一格)

师总结:当分针走1圈,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半点,寻找和发现他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1、(对比时间为12点、1点钟表)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12)

师总结: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对比时间为12点半、1点半钟表)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分针都指向6)

师总结:当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半点。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总结出:分针指6,时针后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3、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玩游戏“我说你拨”

① 、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拨出整点、半点,小组中的`幼儿相互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②、每组推举1位代表进行比赛,看谁拨的又对又快。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培养幼儿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1、师: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

2、教师归纳:钟表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朋友认识了钟,就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了。时间离开我们就不会回来了,小朋友,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你们记住了吗?

六、延伸活动:尝试设计钟表。

师:让我们来当小小设计师,自己尝试设计各种形状、不同时间的钟表。(幼儿在轻音乐伴奏下自由在布上设计钟表,画玩后展示给客人老师)

师:今天太阳娃娃送给我们的礼物帮助我们学习认识了钟表,那我们把设计的钟表回赠给太阳娃娃好吗?

太阳娃娃:谢谢小朋友!让我们一起把它贴到外面的走廊里让其他的小朋友也来学习认识钟表好吗?跟我走吧!

认识钟的教案篇4

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

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

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重点难点

1、用图形宝宝拼成物品。

2、让幼儿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

1、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2、挂图一幅。

3、固体胶。

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兴趣

带领幼儿进教室,教师提出问题;

①教室里都有什么呀?

②它们长得什么样呀?

③什么颜色?等等。

2、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拿出自己的示范图形给幼儿看,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逐个带领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如;拿出三角形宝宝,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呀?”(三角形)“三角形长什么样呀?”(三条边,三个角),请幼儿摸一摸,亲一亲,并让他们到黑板上面老找一找哪个是三角形,并指出来,最后请他们画出心中的三角形,同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也有这样的方法来认识。

3、发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图形宝宝跟固体胶给幼儿,让幼儿用这些来拼成汽车、房子等等物品。这样通过游戏来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既可以让幼儿对图形宝宝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很清晰,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图形宝宝来演示,因此整课堂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一个一个介绍图形宝宝时,感觉不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在这一点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活动去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认识钟的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

2、认识“1”和“许多”,知道“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案准备】

创设游戏宫情景(停车场、红灯笼、提供数量是“1”和“许多”的物体)小兔胸饰每人一个,鼓一面。

?教案流程】

师:“今天天气真正好,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游戏宫去玩一玩,看一看。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

提出要求:现在妈妈把票发给宝宝,你们要告诉妈妈你拿到了几张票?票发完后问:“妈妈手中有票吗?有几张?还有的票呢?

小结:许多的票可以分成一张一张的票,也就是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2、进游戏宫

提出要求:进游戏宫时不拥挤,请宝宝们把票交给游戏宫的老师后才能进去(待幼儿全进去)。师问:“宝宝们,你们的票呢?”(全都交给游戏宫的老师了)有多少呢?(许多)

小结: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张票,也就是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1)观察停车场

师问:“停车场里有什么?(一辆大汽车,许多辆小汽车)

(2)观察灯笼

你们看,游戏宫上面挂着什么?他们一样大吗?有几个大的?有几个小的?

三、区别“1”和“许多”

请小朋友找找看游戏宫里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四、游戏:兔妈妈和小兔子

师:妈妈要看哪只小兔子最能干,看看妈妈跳几下?再听一听妈妈敲几下鼓?

现在妈妈要看看那只小白兔听的清做的对,妈妈敲一下鼓宝宝就挑一下;妈妈敲许多下宝宝就要跳许多下。(幼儿反复练习)接着妈妈说:“你们看,菜地里有多少个萝卜?(许多个)现在请宝宝每人拔一个萝卜”(强调每人拔一个)。问:“你们手上有几个萝卜?”(1个)师:“请兔宝宝把萝卜放进篮子里。”(待萝卜全放进篮子)问:“篮子里有多少萝卜?”(许多个)

小结:许多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成了许多许多的萝卜。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在游戏宫里玩了游戏,还学了本领,知道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成了许多,许多个可以分成一个一个。宝宝们都很能干,现在我们抬着大萝卜开着汽车回家吧。

认识钟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

[教材简析]

学生在前几课时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课以分数乘法为基础,通过计算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概念,接着教学求倒数的方法,练习六通过一系列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倒数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学情简析]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倒数的认识”是分数的基本知识,学好倒数不仅可以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而且还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教材首先让学生了解倒数的意义,编排了几组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找出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导出倒数的定义。例1教学求倒数的方法,从让学生自主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活动中,体验并概括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最后提出1和0的倒数问题,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举例、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

2.通过推理、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是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的说某个数是倒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创设情景激趣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风景图片)

师问:你发现图画上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这些图画都倒过来了,出现了倒影。

师:是啊,这些图片有了倒影,显得更加漂亮了。在我国的文字里,也有很有趣的汉字,让我们一起找找看。(课件演示有趣的汉字)

师:你们发现汉字的特点了吗?

生:这些汉字上下交换位置以后,都成了新的`汉字。

师:今天我们要研究学习倒数,一个数是不是把它倒过来就是它的倒数呢?

板书:倒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乘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因此,在课始,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十的第1题,既可以复习分数乘法,也为引出倒数的概念和为求一个数的倒数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揭示倒数的意义。

1.学生交流自己写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

(估计学生写的数中,两个数都是分数的较多,也可能有分数与小数、分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小数与整数的等。如:

师:你认为倒数是怎么样的数?(估计学生可能会提出:倒数应该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称为“倒数”是否与“颠倒”有关,怎么求倒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举例两个乘积是1的不同的数,引出“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知道了倒数的概念,学生一定会产生“倒数”究竟是些什么样的数,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等疑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索的动力,使枯燥的求倒数的方法成为学生内在的需要而主动地进行研究。]

三、观察比较,探讨求倒数的方法。

探讨研究黑板上板书的几组数。

认识钟的教案篇7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标志,尤其是安全标志,在生活中能对我们进行提示、警告,是幼儿常见到又不易引起注意的标志。幼儿期孩子好奇心特别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由于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遇到突发事情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缺少积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巧。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意外损伤。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以"安全标志"为中心,通过认识"安全标志",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等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己应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又不造成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

2.懂得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家长在接送孩子途中,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周围的安全标志并收集安全标志。

2.准备人行横道、当心触电、安全出口、禁止烟火等安全标志。

3.事先布置好"逛公园"环节的场景(如马路、十字路口和各种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做客.》情景导入,激发幼儿认识安全标志的兴趣

二、请幼儿听故事并理解内容,以小兔去小狗家做客的途中见到的安全标志为主线,引导幼儿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志。

1.人行横道标志今天小狗过生日,邀请小兔去它家,小兔到小狗家要过一条马路,小兔走到十字路口为什么停下来,它看见了什么?(红灯亮了)它后来又是怎样过马路的?(走人行横道)通过幼儿观察、讨论后,让幼儿知道过马路要看清交通安全标志,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

2.禁止烟火标志小兔走呀走,来到了商场门口,它想进去给小狗买件生日礼物。一进大厅,它看到了什么?。(禁止烟火)这是什么标志?为什么要有这个标志?这个安全标志有什么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没有这些标志将会发生什么事?(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互相讨论)

3.安全出口标志小兔走上楼梯,发现每一个楼梯拐角处都有一个相同的标志,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说说这是什么标志?能告诉我们什么?

小结:这是一个指示标志,给人们指明方向,说明朝箭头方向走出去是一个安全出口。

4.当心触电标志小兔拿着礼物走出商场,它继续走,马上就到小狗家了,它路过了一个电线杆,它又看到了什么?(当心触电)这是什么标志?遇到这个标志应该怎么做?幼儿讨论、发言、得出结论:知道看到贴有这样标志的地方都不能用手去摸,也不能靠近,小朋友应远离。

三、请幼儿介绍自己知道的安全标志,,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安全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观察、讨论,互相欣赏,让幼儿知道安全标志可以分为警示标志、指示标志、禁止标志等。

四、通过《逛公园》游戏活动,巩固对安全标志的认识。

教师领幼儿扮演小兔、小狗一起去逛公园,观察、发现沿途的各种安全标志,并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加深幼儿对安全标志的认识,对活动中表演突出的幼儿及时表扬、鼓励。

活动延伸

1.家园互动,继续收集有关安全标志,帮助幼儿丰富安全知识。

2.家长带幼儿外出时,继续引导幼儿认识安全标志,并教育幼儿平时按标志要求去做。

活动反思

回顾本次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活动过程则选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模式,以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整个活动,幼儿兴趣一直很浓,通过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积极性很高。孩子在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玩一玩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寻找、发现、观察各种各样的安全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严禁烟火标志、当心触电标志等。通过活动能认清安全标志,知道每种标志的作用,懂得安全标志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该怎么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作为社会中的人,一定要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才能保护好自己,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活动中,不足地方是应该多引导、鼓励,使能力较弱,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的幼儿大胆发言,主动探索,让所有幼儿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认识钟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理解这些大数的读法的规则。

重 点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难 点:

数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

①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大数。

②数一数,这些大数都有几位数,为读数作一些铺垫,并板书记录。

2、观察p5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问题?

师:你会读这些数吗?

揭示课题:大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读出下面各数:9568 8500 1050 3002

师引导生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比较“13820000”与“1382”的区别。

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明白: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板书: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②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引导生进一步明白万级的数与个级的数读法上联系与区别。

板书:一千零一万。

③小结

师引导生归纳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上数的读法: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引导学生明白: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板书: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三、小结:

引导生明确大数的读法: ①先给大数分级,四位一级; ②从亿位读起,亿级上的数的读法按照个级的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亿”字,接着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四、巩固练习:

p7、4: 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最后再说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五、作业

教案与作业设计 p12-13页 一、三题 课后填学习辅导本节课内容

认识钟的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小学5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8篇

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篇

我认识了您教案参考7篇

认识水果和水果干教案8篇

认识数字81~90教案8篇

中班数学认识数字2教案8篇

秒的认识的心得体会参考5篇

对钱的认识作文参考6篇

对严的认识心得体会参考8篇

中班认识数字1教案8篇

认识钟的教案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