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哭和笑教案优质8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教学工具,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哭和笑教案优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哭和笑教案优质8篇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2、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3、知道元宵节的时间是正月十五。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干米粉、小盘子每人两份,花灯每人一盏

2、锣鼓音乐伴奏带

活动过程

1、讲讲元宵节。

(1)引导幼儿讲述:我知道的元宵节。

(2)教师在幼儿讲述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中国人过元宵节的传统习俗。

2、做元宵。

(1)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2)教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将搓圆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盘中来回滚动,直到四周全沾满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圆即成。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掌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组的大盘中,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幼儿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1)幼儿各提一盏花灯,同伴间相互欣赏,介绍自己所拿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2)幼儿在音乐声中,提灯玩耍。

4、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阿姨一起吃元宵,学习与他人分享劳动成果,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动物的尾巴是各种各样的,发现动物的尾巴是很有用的。

2、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

1、今天我邀请了一位会变魔术的小动物,请这位小动物闪亮登场。

2、幼:哈哈!是小松鼠。

3、师:小松鼠你好,你会变什么魔术啊?(倾听松鼠说话)哦,要我们一起念咒:1、2、3,变变变!

4、师生:1、2、3,变变变!

5、师:松鼠呢?(不见了)

6、师:现在我们只看见了什么?

7、幼:松鼠的尾巴。

8、师:松鼠的尾巴是怎样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这么大,像一把伞,他有什么用呢?

9、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就介绍了几种动物尾巴的作用,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幼儿欣赏故事

1、故事里面有哪些动物?(幼儿讲述动物,老师贴图)

2、小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呢?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请幼儿学一学小鱼游水的样子。

3、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请幼儿伸出小手学一学拍苍蝇的动作。

4、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尖刀?

5、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三、再次欣赏故事

师:再来欣赏一下故事,在做动作的地方可以跟着老师一起做,有小朋友会说的可以跟老师一起说。

四、知识拓展

1、师:刚才我们从故事里认识了五只小动物的尾巴和它们的功能,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孔雀的尾巴可以打开,吸引异性等)

2、观看课件。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回忆并生动描述自己和同伴舞蹈时的不同姿态和表情,体验集体舞蹈的快乐。

2.在欣赏的基础上,发现动态的变化规律,尝试用剪团花的方法表现跳舞的人。

3.发展幼儿小肌肉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跳舞的图片或欣赏资料。

2.剪刀,笔,油画颜料,海绵球等。

3.欢快的舞曲。

活动过程:

1.播放舞曲,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与同伴跳舞时的不同姿态和表情。

(1)教师:你会跳舞吗?会跳什么舞?做一个最美的动作给大家看看。你跳舞时的心情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表情?

(2)再次播放音乐,跳集体舞,音乐一停,做一个和别人不同的动作。

教师:跳集体舞时小朋友是怎样围成一个罔的?做了哪些动作?怎么做的?

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表现不同舞蹈姿态的作品,探索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剪纸的方法。

(1)教师: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做这些动作时,身体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

(2)教师:猜猜,它是怎么剪出来的?先怎么做,后怎么做?哪些地方可以作为连接点?

4.幼儿进行创作。

(1)重点:找准连接点。

(2)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

5.幼儿拓印,教师指导。

(1)教师:你会怎么即呢?你能做给大家看看吗?怎样印得更漂亮? (对称、渐变、间隔)

(2)指导幼儿进行漏印活动,关注细节的拓印。

6.展评幼儿作品,集体交流制作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建议:

活动延伸 学习剪一些连续的图案,并尝试用渐变、对称、间隔等方法拓印各种剪纸作品。

家园共育 和家长一起学习民间剪纸的基本方法。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2、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整理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和添画的方式,胆地表现可爱的小蝌蚪。

2、对手指点画感兴趣,并胆地作画。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班级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并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念儿歌,引出小蝌蚪。

教师:黑黑的身体圆溜溜,身后一条小尾巴,自由自在水里游,请你猜猜歌谁?

2、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小蝌蚪》引出主题。

3、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操作材料,启发幼儿想像表现小蝌蚪的`方法。

4、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在纸上示范,用手指在浸有黑色颜料的海绵上轻轻蘸一些颜料,然后在纸上印一个圆圆的蝌蚪身体,最后,用黑彩色笔添画一个小尾巴。

5、指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教师讲解操作重点,鼓励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用手指画许多小蝌蚪。

(1)提醒幼儿先用手指蘸许多圆圆的小蝌蚪身体。

(2)再用抹布将手擦干净。

(3)最后在圆点的不同地方,用黑笔添画短短的小尾巴,提醒幼儿不把颜料身上。

6、欣赏幼儿作品,鼓励幼儿胆给小蝌蚪点画许多蝌蚪好朋友。

7、音乐活动:《小蝌蚪》

教师带领小朋友扮演小蝌蚪边唱歌边游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点画小蝌蚪充满了兴趣,因为在自然角里有小蝌蚪,平时他们都有过观察,对小蝌蚪在水中的姿态都有所了解,在操作的时候都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比较欠缺的是,游的不同方向,比较多的是同一方向的小蝌蚪,因为是集体活动,在个别指导上做的不够,一些孩子的作品相对凌乱些,最后桌面也没能保持干净,可能因为平时缺少这方面的锻炼,所以宝宝对此次活动既新奇又陌生,手指的灵活性也不够,以后在区域活动或游戏时间时给孩子多一些这方面的活动。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6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重点难点

1、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活动准备儿童经验基??

材料准备

1、小鼓一只,水果图片若干,供幼儿爬行的场地2、小青蛙、小蜜蜂、小乌龟放置在场地的周围,作为小动物的家,小熊头饰若干,录音机、磁带若干。

活动过程活动反思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师:(出示小熊头饰)我是熊妈妈,那你们是谁呀?我们小熊听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吧!二、听信号变换方向和变速爬行。师:咚咚咚,这是什么?妈妈要小熊听着鼓声来学本领。(和幼儿商量怎么样的信号是按照怎么样爬

(1)听信号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转圈爬。

(2)听信号向前变换速度爬。

(3)听信号转圈变换速度爬。

(4)听信号交替爬行向前、转圈变换速度爬和倒退着爬

三、变换方式朝制定目标爬行。师:我们小熊家附近有哪些好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吧!(跟着老师爬,最后爬回家)四、游戏“小熊找水果”师:在草地的那边有很多的水果,我们一起去把他们运回家吧。五、放松活动“小熊洗澡”。

师:小熊宝宝玩累了,出了很多汗,妈妈给你们洗个澡,冲一冲,抖一抖,摇一摇,小熊小熊真快活。

熊宝宝和妈妈一起回家。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7

设计思路:

秋天是金色的,是舞动的。秋叶飘落是大自然赋予秋天的礼物。午后,我带孩子们散步,秋叶飘在孩子们的头上、身上、眼前,他们欢呼着,舞动的秋叶和孩子们跃动的心灵天然地契合着。在树叶飘飘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想到了教材上的儿歌《小树叶,飘呀飘》。它很好诠释着秋天的树叶,意境也很美。针对小班孩子形象思维为主、认知、表达局限性等方面,设计了让幼儿在看看、玩玩、说说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有趣性,体验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念儿歌并学习简单的仿编。

2、培养小班幼儿大胆地表达表现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

2、小树叶每人两片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

1、播放课件,师:什么东西离开了大树妈妈?(树叶宝宝)那是什么季节到了?(秋天到了)秋天到了,风一吹,小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飘了下来。你们想做小树叶吗?

2、老师做风阿姨,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大风和树叶的游戏。

3、你们都是可爱的小树叶。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离开了树妈妈,飘呀飘,会飘到哪里去呢?

幼儿自由讨论。

二、学念儿歌

“老师也有几片小树叶,你们知道老师的树叶会飘到哪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1、完整地欣赏课件。

提问: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什么地方?

2、再次完整的欣赏课件。

3、师:小朋友也有树叶,我们也让小树叶飘到这些地方,好吗?

教师带领孩子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

三、创编儿歌

1、幼儿与幼儿一起讨论: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呢?

2、幼儿尝试对儿歌进行简单的仿编。

四、活动延伸

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我们也把它编到我们的儿歌里。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附:

儿歌 :小树叶飘呀飘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头顶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小手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我的小脚上。

小树叶,飘呀飘,飘到地上睡大觉。

小班哭和笑教案篇8

活动目标 :

1.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知道漱口可以让口腔变干净。

2.初步养成吃完东西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毛巾、茶杯各12个、盘子3个、桶3个、叮叮图片、音乐《刷牙歌》等。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叮叮”,引起幼儿的兴趣。

t:我很喜欢你们,我有个好朋友他也很喜欢你们,来看看他是谁?提问:他叫什么名字?

2.t:叮叮是个大嘴巴的小朋友,他很喜欢一下子吃很多很多的东西,提问:知道他今天吃什么的吗?还有吗?(请个别幼儿说)

一共吃了几样呢?(请一名幼儿带大家数一数)

3.教育幼儿不挑食

t:叮叮他又吃水果、又吃蔬菜、还有小鱼,他一点都不挑食,什么都吃,你们是不是也不挑食呀?什么都吃身体才会棒!

4、t:吃完东西叮叮要去睡觉啦!可是牙齿里有这么多东西怎么办?(讨论方法)

5.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1)教师示范:手拿小水杯,含口清清水,抬起头,咕噜咕噜吐出水。牙齿变干净!

(2)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学习正确漱口的方法。

6、帮助叮叮漱口。

7、幼儿尝试漱口:幼儿拿好杯子喝水漱口,师将幼儿漱口的情景拍摄下来。

8、幼儿观看自己漱口情景。

9、结束。

小班哭和笑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优质5篇

有趣的圆小班教案优质6篇

数与量的游戏小班教案优质7篇

小班狼来了教案反思优质6篇

小班画毛毛虫教案优质6篇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优质7篇

小班画太阳教案优质6篇

美术小班教案优质7篇

分糖果小班教案优质6篇

小班12安全工作计划优质8篇

小班哭和笑教案优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