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劳动技术教案7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教案的撰写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教案的撰写过程迫使教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上劳动技术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7篇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

2.初步学会植树的一般方法和培育管理的基本技能

3.养成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植树的一般操作和养护管理的操作

教学难点:栽植的深浅,操作时学生难以把握

教学准备:树苗、铁锹、剪刀、水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

①植树造林不但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可以维护生态平衡,减少自然灾害

②植树造林关系到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大事

2.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节前后,全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3.为什么选择3月12日为植树节?

春季,在下雨前的一两天植树,因为这些天气的空气湿度大,栽植前后树叶水分蒸发减少,能使数目成活率高

二.介绍植树的一般方法

1.植树的工具:铁锹剪刀水桶等

2.植树的一般掌握

①侧枝:若果树苗的枝条过多,移栽后仍需蒸发大量的水分,可能造成供养不足,使树苗枯萎死亡,所以在移栽树木时要进行合理剪枝,以减少水分的散失,促使树木的成活

②挖坑:用铁锹在将要植树的地面上挖一个树坑,树坑的深度和直径要比树苗的根系或所带的土球大一些

③栽植:先在树坑的底部回填部分松土,然后将树苗轻轻的放入树坑中扶正,一边填涂土一边将土踩实

④浇水:泥土回填完毕后,现在树坑周围挖成高15–20cm的土壤,土坑内地应大于树穴,槽约10cm,然后向土壤内浇足够的水,使泥土充分吸收水分,土根紧密结合,以利用根系的发育,最后盖土成丘(注意:第一次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

三.课堂交流

1.为了让小数健康成长,使其造福人类,植树后的养护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对比,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事情呢?

2.学生交流讨论

3.总结:养护管理时应该浇水,施肥,除草等等

四.时间活动

1.联系区委会,少工会给学生创作机会

2.在时间过程中,增强环保意识,安全意识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易拉罐制作小椅子模型。

2、学会切割罐身。

3、学会切割开条、编织椅背

教学重点、难点:

开条、划线、开条、包扎、卷圈。

教具学具:

易拉罐、剪刀、小??

教学过程:

一、展示和讲解用易拉罐制作的椅子

椅面:制作原罐底。

椅腿:用条子扎编卷成的

椅背:用条子编成

扶手:用条子编成的

二、制作工艺

1、划线:

a、切割线:切去罐口

b、开片线:见图

c、开条线:每条5毫米

三、开条

1、按线剪切:并剪去两边的空条片

2、把剪下的.空片划线5毫米的长条,供编椅背用。

四、制作背椅

1、椅背有10条竖条彩用压一挑一的编织法。

a、用剪成的条子去编椅背,编织一条压紧一条,编到最后一条把条子的头折勾住。

b、再把横条两头折勾。

c、第四条第三条横条不头不折勾,一折勾,不折勾的一头不剪掉和扶手共同做成扶手用。

五、编织后腿:左右各条把4条片用两两对折的方法合在一起,用条片扎紧。把条子头分两边向上卷圈。

六、编制前腿

前腿的4条片中间有一比较宽的扶手片,注意不要扎到腿中去。

前腿为4条片扎成前腿方法,同后腿扎法。扎好后同样用条片卷圈。

七、做扶手:把扶手条跟椅背上的第四横条扎起来,把横条头折勾在扎条上。把扶条卷成一大圈后条头塞进扎条里。

八、整理:

1、椅背按平整,成一定的孤度。

2、把后腿整理成一样长,腿和椅子成正常比例。

3、把扶手整理齐。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3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重、难点:

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a、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b、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c、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d、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e、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

f、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g、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

h、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a、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

b、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

c、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教师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和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编创与活动

1、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知道手的位置。让学生看图说出f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师带着学生依次吹奏五个音,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吹奏这五个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样。

3、在三个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得好、唱得准确。

4、可以在教室里画上格子,填上字母谱边走边唱。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5

一、提出问题

1、你见过什么样的相片框?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如果准备用木材做一个相片框,你打算做一个什么样式的?

二、技术研究与操作

(一)技术研究

1、木质相片框的样式多种多样,制作方法也有所不同,我们先研究一下书中给我们介绍的制作方法。

2、认真看书第10~11页的相片框的制作流程图,说说它的`制作方法。

3、相片框制作好之后怎么平稳的放在桌子上呢?说说你的设想。

(二)实际操作

1、相片框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需要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形状,自己设计一个相片框,把它画在下面。

2、根据你的设计图样和大小,想一想应该怎样进行自己的操作?和小组的同学交换意见,然后把自己的制作实施方案填在表上。

3、请你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额木具和木料,进行实际制作,完成一个相片框制作。

4、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开评议

1、参加小组讨论,进行作品评价与交流,推选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2、认真听取大家对作品的评价。

3、填写书中评论表。

四、课后延伸

回家后试一试你自己做的相片框是否适用,不满意的话可以自己重新设计制作一个。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6

简析教材:

“缝布袋”一课是“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中的手工缝制内容。在小学阶段,关于手工缝制这一内容,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本课教学旨在通过缝制布袋,强调工具针的使用,落实平针针法的技能,体会同学间互助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我认为要着重从以下三点入手:第一点,要落实穿线、打结这两个技能;第二点,掌握用平针缝制的技能;第三点:学会收针的技能。

当然,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上,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我觉得学习应该选择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内容。学生制作的作品除了教材内容中的布袋,还可以是“小笔袋”、“环保袋”等等。教学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用武之地”,真正认识到缝制技能是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手工缝制是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之一,这种劳动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也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创造很多产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2)了解缝制常用的工具是针,材料主要是线与各种纺织原料。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只简单的小布袋。

(2)初步尝试用平针法把小布袋缝制好,要求尽量缝得针脚匀称,缝合平整。

(3)能对自己或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赞赏和修改的意见,形成初步的技术作品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小布袋,感受到自己已经很能干,并愿意缝纫作品为家人服务。

(2)在与同伴一起合作、讨论制作的步骤,一起互相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是一种创造,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模仿、实践,掌握平针缝制的技术。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缝制过程中两手的协调配合和收针时的打结,有一定难度。

阐述教法

根据本教学内容的特殊性,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掌握仅仅依靠出示照片、教师讲解,学生是很难掌握的。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录像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录像特写,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直观的展示出来,这样边看录像,边听老师讲解,一方面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能照顾到班级中的每位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能清楚地得到技能学习的指导,然后再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更好的掌握以上技能,从而能够独立制作手工缝制作品。

指导学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所以,通过各式各样布袋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在孩子渴望学习这种技能的状态下,对孩子进行技能的细致指导,效果将事半功倍。同时,也能有效的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

该节课对以下几点基本技能进行了细致的指导:

穿线:一般情况下,左手拿针,右手拿线,并把线的一端剪尖,然后进行穿线。打结:关于打结的方法有许多,通过录像和老师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强调结的大小要根据布的密疏来定。

平针:虽然一上一下看似简单,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掌握左手拿布,右手拿针的缝制动作配合协调,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此孩子要进行充分的实践练习。收针:要求不留下过长的线,这样才能使布袋收口紧密。

教学内容设计及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将给内容分三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安排:了解针线缝制,初步掌握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

第二课时安排: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等技能的巩固,及针法的拓展,如平针、回针等。

第三课时安排:学习制作布袋的流程,通过设计、讨论、合作、实践,制作出精致的布袋。

接下来,我就重点对第一课时教学,说说我的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学生要准备好针、线、剪刀、布。

教师准备好录像和课件。

一、创设情景,了解手工缝制。(5分)

设计意图:

1、通过观察自己的衣服,裤子的边缘,发现通过针线缝,可以把两块布缝起来。

2、通过课件了解针线的发展史,使学生对手工缝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通过认识工具与材料,让学生更加清楚各种材料的使用方法。

4、通过优秀布袋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手工缝制的兴趣及积极性。

二、学习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的基本技能。(20分)

该环节是整节课的重要环节,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制作。所以,在该环节中,我在课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录制了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四段操作小片断,试图通过边看录像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的知道穿线、打结、平针缝制、收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掌握手工缝制的基本技能。为什么不直接演示,而要通过录像演示呢?原因有两点:1、书上确实已经将整个缝制布袋的操作流程以照片的形式出示,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阶段,所以对于较为抽象的照片,大部分学生都看不懂,因此在后续的操作中就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课堂的教学。2、以上这么多的技能学习,工具非常细小,动作非常细巧,如果只是空口说说,或直接演示一下,效果是非常差的。而录像就很好的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

除此以外,在课前,我对学生座位的安排也作了精心的调整,由2人一组调整为4人一组。这样的调整,主要是由于每个班学生的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在初次练习实践中通过四人小组的相互合作及互相帮助,既让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有了表现自己和帮助别人的机会,而且让组内的每一个同学都能掌握基本的缝制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采用平针缝制,设计制作平面图案。(13分)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平面图案,用平针缝制图案,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巩固了平针缝制的技能,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有所获,感受到掌握缝制技能的乐趣。

四、课的延伸。(2分)

由于手工缝制这节课,学生在缝制作品时,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所以在课中练习的时间有限,不能对缝制技能进行很好的巩固,所以,在课的最后布置-----用平针缝制出漂亮的图案作为课外作业,既具有创新性,又具有实效性,更好的落实平针法的技能。为后续制作布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篇7

第一课时:第一节种子处理

水稻的基本种植情况

在我省的粮食生产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稻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成分,是我省人民的主要食物,也是我省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稻草、米糠不仅是饲养家畜、家禽的饲料,也是医药、化工和轻工行业的重要原料;稻壳是生产天花板等

建筑材料的原料。因此,学习水稻的主要栽培技术,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加速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种子处理

水稻种子在浸种催芽前,必须先对种子进行处理。种子处理的目的是:杀死种子上携带的病菌,清除种子中的杂质,选出健壮饱满的种子。搞好种子处理工作,要求了解晒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消毒等种子处理技术,初步学会盐水选种的技术。

1、发芽试验

为了解种子质量,播种前要做好发芽试验。其方法是:从稻种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种子,分成2~3组,每组50或100粒种子,放在铺有滤纸的发芽器皿(或小布袋)内,加足水后,放入温箱或火炕上,使其在28℃~30℃温度条件下发芽。第4—5天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势),第10天计算出发芽率,求出的各组的平均值,即为发芽率(势)。

发芽率低于80%的种子,是不符合种子质量标准的种子。要及时更换。软盘育秧更要重视发芽率。

2、晒种

晒种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晒种时,种子铺成3—4厘米厚,要勤翻动,避免受热不均匀,并要注意防潮,一般晒3~4天即可。

3、选种

选种是为了清除秕谷、杂草种子,选出饱满、整齐、纯净的种子,以利培育壮秧和减少杂草。一般经风选、筛选后,再用一定浓度的溶液选种。通常以盐水选种最好。用来选种的盐水比重为1.05一1.11。配制这种浓度的溶液,一般每50千克水加食盐10千克,充分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

4、种子消毒

种子消毒能消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稻瘟病、恶苗病、白叶枯病等病害的病原体。

各地对种子消毒的方法很多,但因品种和病害的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浸种消毒方法。一般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a.石灰水浸种。用1%石灰水浸种4~6天。目的是利用石灰水与空气接触,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碳酸钙结晶膜,隔离空气,闷杀胡麻斑病、恶苗病及稻瘟病的病原体。浸种时,不要破坏水面上的石灰膜。

b.抗菌剂“401”浸种。“40广浸种具有杀菌和促进稻种发芽的作用,尤其对稻瘟病和恶苗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浸种时,早稻用10%“401”抗菌剂500倍液,浸种2天;晚稻用1000倍液,浸种2天,兼有促进发芽的作用。

c.代森胺浸种。用50%代森胺乳剂500倍液,浸种一昼夜,可杀死稻种上的病原体。

d.恶苗灵浸种。用35%恶苗灵250倍液,浸种4~6天。

e.多菌灵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3~4天,不但可杀死稻瘟病病原体,而且可兼治稻恶苗病、稻胡麻斑病,并有促进种子发芽的作用。

采用药物浸种时,无论使用何种药剂,经药剂消毒后的种子,要立即用清水冲去种子表面的残留药液。同时,还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不要用手搅拌种子;不随便存放药液,不乱倾倒剩余药液或浸种后的废液;盛放过药液的器械,不要在人、畜饮水处清洗等。

作业:回家实作盐水选种

第二课时:第二节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概说:

水稻种子经过浸种催芽,然后播种育秧,对提早出苗、缩短秧田期、提高成秧率、争取早播早插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搞好水稻的浸种催芽,要求了解浸种催芽的标准,初步掌握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摊晾炼芽等催芽技术。

一、浸种

浸种就是将种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种子吸足发芽时所需要的水分,达到缩短发芽时间、出苗整齐的目的。

浸种时,先将种子放入水缸或其他容器内,再向缸内加入适量清水,水量以浸没种子为宜。在浸种过程中,每天轻轻搅拌一次稻种,并更换一次清水。浸种时间的长短,与水温及稻谷的品种有关。如水温30℃时,浸种2—3天,20℃时浸种3~4天,lo亡时则需浸种8天;粳稻谷壳厚,浸种时间应稍长,籼稻谷壳薄,浸种时间可稍短。勿用被油、盐、酸、碱等污染的水浸种。

种子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表面光滑,向着阳光观察,谷壳半透明,腹白分明可见,种胚膨大突出,颜色鲜白,米粒易折断。当种子吸入的水分相当于干种子的20%一30%时,就可捞出洗净催芽。

二、催芽

经催芽后的稻种,播种后扎根快,出苗早,缩短秧田期,提高成苗率,有利于培育壮秧。

催芽的标准是:在3~4天内催好芽,发芽率达92%,种子破胸露白,根芽整齐,芽长不超过半粒谷,根长l粒谷,根芽粗壮,形如竹笋。一般情况下,温度高芽可稍长,温度低宜催短芽。如采用软盘育秧,破胸露白时,就可播种催芽的方法很多,如蒸汽催芽、火炕催芽、薄膜棚催芽、大堆催芽、温室催芽等。不管采用何种催芽方法,其催芽原理和技术要求基本相同,即“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低温晾芽”等基本技术环节。其作用都是调温调湿、翻堆通气散热,控制好种子发芽的条件。

1.高温破胸。谷壳表面露出种胚的白点时称为破胸期。温度是破胸的主要条件。高温破胸,就是在催芽前,先用50℃左右的温水预热稻种15~20分钟。然后趁热上桶(堆)催芽,并覆盖保温,使谷堆温度保持在35℃~38℃。种子一般经过15~18小时后,即可破胸露白。

2.通气催根。稻种以破胸露白到齐根期间要经常翻动谷堆通气,使堆内外温度均匀和通气良好,同时适当淋洒30℃~35℃的温水,补充必要的水分,促进胚根生长,使氧气、温度、水分协调。

3.适温催芽。根长齐之后,淋透一次25℃的温水,翻堆通气散热,调节温度和湿度,起降温增湿调气的作用,使种谷的根长芽短,根芽生长健壮,催出合乎要求的种芽。

4.摊晾炼芽。在播种前,为缓冲催芽种子的环境条件与秧田条件的差别,应进行摊晾炼芽。方法是将催好芽的稻种摊开3~5厘米厚降温,使种温降至与环境一致时再播种。当稻种达到催芽标准而恰遇寒潮不能播种时,可用保持稻种微湿、低温(不宜低于10℃)的方法晾芽,可保持7—10天。待天气转晴时,抢寒尾暖头播种。摊晾炼芽时,要注意防止干芽。

作业:回家实作催芽

一、目的要求学会水稻种子催芽的管理技术和基本操作步骤,学会处理催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初步掌握“高温破胸、通气催根、适温催芽、摊晾炼芽”等基本催芽技术环节。

二、工具与材料已经过选种、消毒和浸种的稻种、水缸、木桶、瓢、红砖、温度计、无病害感染的稻草或草袋。

三、操作步骤:预热稻种、上堆催芽、覆盖保温、查温翻堆、翻堆散热通气、摊晾炼芽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7篇相关文章:

七上生物工作总结通用7篇

劳动实践教案7篇

信息技术教案最新5篇

信息技术教案推荐8篇

信息技术教案参考5篇

信息技术教案优质6篇

信息技术教案5篇

信息技术八年级教案8篇

信息技术小学教案精选5篇

信息技术小学教案8篇

七上劳动技术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