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教案使教师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整数除整数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自主数学学习活动,发展推理能力,并渗透转化思想,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喜欢体育锻炼吗?是的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增加我们的抵抗力。
王鹏也是个爱锻炼的好孩子,我们去看看他的锻炼计划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要求他平均每周应该跑多少千米可以怎么想?
2、引导生列出算式
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鼓励生小组内商量如何计算
4、小组汇报,师相应板书强调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要对齐。
5、生活中,我的朋友小淘气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总是精打细算。昨天,淘气看到两家超市有同样品牌的两箱牛奶,它们的价格分别是11。5元和12。9元。你们猜猜,淘气会去哪家超市买?为什么?
6、现在,我们走进两家超市看看,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问:现在你认为该买哪家超市的牛奶呢?你是怎么想的?
7、不管怎么猜测,你们始终想建议淘气到什么样的超市去买东西?
三、解决问题。
1、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哪家超市牛奶便宜?怎样列式?
2、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与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3、先估算两家超市牛奶的单价大约是多少?
4、从估计能不能很快判断谁的牛奶便宜?怎么办?
5、师:这是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算式,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先自己想一想,并且用竖式做一做,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
6、个别学生在全班汇报算法算理。
7、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算出了小数除法,不过计算时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师板书
8、针对学生计算中的困难,
师提出:遇到什么困难了?除到哪一位出现了问题?当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怎么办?余数3后面的这个0从哪来,可以添这个0吗?和同桌一起研究研究。
(1)全班同学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
通过交流活动明确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可以添0后继续除。师板书
(2)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在百位上添0继续除,30表示什么?30个百分之一除以6商几?
(3)现在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你能解决了吗?请大家把这题做完。
师:我们算出了宽广超市牛奶的单价,那该买哪家超市的牛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也会精打细算了。
三练习巩固
1、完成24页做一做,指明板演,其余生练习本上完成。
2、甲、乙两个筑路队,甲队8天修路6。48千米,乙队9天修路10。35千米。哪个队的工作效率高?
1、思考:今天我们计算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2、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②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③个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继续除。
四、小结全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放风筝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今天制作的风筝,不仅色彩艳丽,而且形态各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风筝吧!(出示课本主题图)图上都有哪些风筝?
(蝴蝶、燕子、老鹰…)
提出问题——买3个蝴蝶风筝要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根据什么?
(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5×3)
师:这道乘法算式与我们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这道乘法算式中出现了小数,是一道小数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设计意图:放风筝是学生爱玩的活动,课本主题图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本课重点是探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所以教师直接提问,否则学生提的问题会出现游离状态。在学生的观察、比较中引入新课,巧妙自然,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课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教学例1、
师:你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
或经验来计算3.5×3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指名板演,分享交流。
预设:
①3.5+3.5+3.5=10。5(元)
②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
9元+15角=10元5角=10。5元
③(35角)
3.5元
× 3
10.5元
(105角)
(3)师生评议,优化算法。
①这是一个怎样的思路?(把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连加)如果买的是30个、300个蝴蝶风筝,这种算法还方便吗?
②“3.5元”改写成“3元5角”,用3元与5角分别乘3,然后把两个积相加。这种思路的依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很有创意,但用了五步,还是有点麻烦。
③“3”乘“0.5”没有乘法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怎么办?(3.5元改写成35角)(对应板书:35角)35角乘3得到105角,(对应板书:105角)最后怎样处理105角?(换算成10.5元)
师:相比之下,这几种思路哪种更简便?(第③种)
教师小结:根据元与角的进率,在竖式中把3.5元×3转化成35角×3,即把小数的元转化成整数的角,(板书:转化)也就是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是一种学习数学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计算小数乘整数,即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后指导,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成了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教师恰当的评价、合理的优化与学法的引领,特别是第③种思路中矛盾的设置——没有乘法口诀,不能直接计算,激发了学生产生学习小数乘整数简便算法的强烈需求,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和谐统一,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
(4)反馈练习,强化思路。
师:40元买7个燕子风筝够吗?
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学生如果采用估算的方法,教师也要予以肯定。
2、教学例
(1)设疑引路。
(课件出示:0.72 ×5)
师:刚才我们借助钱数来计算小数乘整数,可这道题中0。72不表示钱数了,又该怎样计算呢?
(2)自学课本。
思考:
①把小数0.72转化成整数72,怎样变化?
② 0.72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因数5不变,积将怎样变化?
③要想恢复成原来的积,怎么办?
④积3.60的小数位数与哪个因数有关?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自学课本的三个思考题,层次性、针对性很强,学生拾级而上,思维有了方向,同时为下面小组讨论交流提供了素材,创造了条件。】
(3)学生讨论。
学生围绕四个思考题展开交流,教师逐一加以完善。
(4)教师讲解。
①虽然小数不表示钱数了,但仍然可以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板书:整数乘整数)算出整数的积后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一般有几位小数。(板书: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一般有几位小数)
板书:
小数乘整数
↓
转化
整数乘整数
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一般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自学课本、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形成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初步认识,此时教师的讲解画龙点睛,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性认识。板书设计的直观性、艺术性很强,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②注意事项:例题虚线框中呈现的是竖式计算0。72 ×5的变化过程,是一个思考过程,不必写出来;积的小数点确定好位置后,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要把它去掉,起到化简的作用。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两者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整数乘法就多了一步—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找到两者的不同之处,也就找到了新课新在哪里,这样学习数学就非常简单!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的生长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同时也端正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得到了落实。】
2、根据145×3=435编一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
学生编题,教师评议,追问:能说得完吗?这些积的小数位数是由哪个因数决定的?
3.解决问题。
杂志《我们爱数学》(月刊)每本4.25元,订阅一年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追问:这道小数乘法可以看成几位数乘几位数的整数乘法?算出整数的积后再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设计意图:编小数乘整数的算式,强化了学生怎样给积的小数点定位;计算订阅杂志的总钱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追问,紧扣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技能。】
四、课堂总结,提高认识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小数乘法在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中可以解决整数乘法不便解决的问题,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今天学的是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那么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将在下节课去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总结,形成对小数乘整数的正确认识;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小数乘整数的应用价值;教师的设问,也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继续向前,为学习小数乘小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3、能初步利用等量划分(包含除)与平均分(等分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两个量的关系有时可用“小数倍”表示。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材知识讲解
例1、买3千克黄瓜要5.28元,每千克黄瓜售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根据我们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黄瓜每千克的售价不到2元。又:黄
瓜的单价=黄瓜总价÷数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样计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里有528个0.01元,528÷3=176(个)
就是说每千克是176个0.01元,是1.76元
两种方法算得的结果一样,接近我们的估测,而且两种方法都采用了整数除法计算,
我们尝试用竖式计算:
点拨: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平均分给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3.5÷7,显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数部分不够分,怎么办?
我们把3.5千克转化成3500克计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竖式计算:
●方法与技巧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在个位上直接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
继续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几倍时,不仅可以用整数倍,还可用“小数倍”表示。
3、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可以到达?
(2)甲种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种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种巧克力的单价是
乙种巧克力单价的几倍?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时)
(2)65.8÷47=1.4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依托现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沟通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理解小数乘正数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整数,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转化思想,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因数扩大一定倍数,积也会扩大相同倍数,为了使积不变2,就要将积缩小相同倍数。
教学关键:
正确应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知识转化。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铺垫
1、0.09米=()厘米3.5元=()角
150千克=()吨 42米 =()千米
2、0.45扩大10倍是( )75缩小它的1/10是 ( )
扩大100倍是( ) 缩小到它的1/100倍是()
扩大1000倍是() 缩小它的1/1000倍是( )
3、0.725去掉小数点,比原来()倍
4、13×12=156
13×120= ( )
13×1200=( )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小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是学习本课的主要思维方法,而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则是转化的主要依据。通过口答练习,为学生探究新知作好知识和思维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
一、依托现实情境,初步感悟
1、出示例1情景图,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选择买3个3.5元的风筝要多少钱进行讨论
(估算大约要多少钱)
2、独立思考,汇报交流
可能会有下列方法:
方法1:连加 。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
着重请方法4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之??
4、小结并揭题:刚才我们在解决买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化成以角或分做单位的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用不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然后通过对方法4的
着重讨论,在培养学生估算、计算能力的同时,感悟小数成整数还可以先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算理和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1、出示0.72×5
现在0.72不再表示钱数,没有了具体的单位,你还能计算出它的得数吗?
2、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
3、汇报演示。
板演计算过程,呈现思考过程
交流时:(1)估算,得数是否可能正确
(2)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是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的,乘积又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可以这样转化?将思考过 程板演化。(通过交流和板演,在引导学生描述转化过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指出积末尾的0一般的处理方法。
4、反馈练习。
竖式计算14.5×8 3.06×5(注意末尾0的处理)
5、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索, 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巩固联系
1、对比练习:做一做1(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沟通两者联系,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
2、明辩是非:(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计算习惯,正确处理积的小数点)
2. 41.3 50.2 5
×6× 3× 8
1 2 .4 4 0 .52 0 0
3、笔算。7.08×69.35×8
4、实际问题解决。奉化到宁波40.6千米,来回一趟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五、趣味练习
根据45×19=855,直接说出下列算式得
45×190 =45×1.9=
4.5 ×19 =4.5×1.9=
0.45×19 = ( )×( )=0.855
(根据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前2-4题是对本课的巩固,后两题是拓展提升,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感受整数乘法与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一脉相承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众向思维培养。)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
3.5×3=10.5 0.72×5
3.5——3 50.7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3×3 × 5 × 5
10.5元 ——105角 3.60缩小到它的1/100360
课后反思 :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总之,这节课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5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算第18页第11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8.46?47=0.18104.78?26=4.03576?75=7.68
板演后,请学生用计算法则讲述计算过程,并讲出这三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6题。
做完后教师让学生回答:练习四的第6题中每一组题的被除数有什么特点?得到的商有什么规律?(第一组题的被除数的数字没变,小数点向左移动了。每一组题得到的商的数字没有变,而小数点也向左移动了。)
2.练习四第7题。
学生审题时,教师提出问题:
(1)在每个算式中,括号处在什么位置。
(2)要根据什么运算的意义求出括号里的数?
3.练习四第10题。
先让学生判断哪些题的商小于1,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做第一行的3道小题。
4.练习四第11题。
做题前,教师提醒学生:这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小数乘法口算题。做题时,要考虑数中小数点的`位置。计算时,不要图快,要认真计算。
集体订正时,要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
5.练习四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教师问学生题目中“1千克”起什么作用?
6.做练习四第13题。
教师学生先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教师说明这是小数除法的两步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题思路等跟整数应用题是一样的,只是计算时有些区别。
7.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四的第15、16题和思考题。
(1)15题:让学生思考怎样分别求出每口井每日的产煤量,然后再求三口井平均每日的产煤量。
(2)16题:要求学生想应该先求出什么?然后再想买练习本花了多少钱,最后求买书花了多少钱?
(3)思考题:这道题用到特殊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用小棒比划一下,把一根木头锯成3段实际要锯几次?
三、作业。
练习四第10题第二行3道小题和第14题。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具:
课件。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提出课题。
师:同学们,有关小数的计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指名提问)那么猜猜看,有关小数的计算还得有哪些?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习得方法。
(一)依据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请看屏幕,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1:夏天每千克西瓜0.8元,冬天每千克西瓜2.35元。(好的,你说。)
生2:冬天的西瓜比夏天贵。
说明:是的,反季节的水果价格比较贵。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式。同意吗?
(二)解决问题1。
1、尝试。
激发:0.8×3就是小数乘整数,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算出得数?先想一想,再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算好了,请举手。
学生思考、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用的方法。
2、交流。
师:算好了,谁先来说说?
生1:用加法:0.8+0.8+0.8=2.4。
引导:板书0.8+0.8+0.8,问:怎么算?想三八二十四,写4进2。
3个0.8相加算出结果,也就是0.8×3表示什么?
说明:是的,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生2:0.8元=8角8×3=24角24角=2.4元
引导:你有想到这种方法吗?有想到的请举手。问:为什么要把0.8元换算成8角?也就是把小数0.8换算成了整数8。(板书:小数―整数)
评价:很好,能用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计算出结果。
生3:因为8×3=24,所以0.8×3=2.4。
引导:有这样想过的请举手。你是怎么想的?这样想有没有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这里的8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看做…(8个0.1),8个0.1乘3就是…24个0.1,24个0.1就是2.4。是这样吗?
评价:能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引导语:0.8乘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0.8元也可以看成是几角?)
3、比较。
师: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在算0.8×3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想到了什么?〖8×3〗也就是都把小数乘整数变成了…整数乘整数。
4、列竖式。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你说我来写,先写…0.8,再乘3,3写在哪儿?(板书好再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现在有两种写法,你认为那一种更好一些呢?(如果只有一种,问:都认为写在这儿,为什么?)
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说明:把小数0.8先看成整数8计算,也就是把0.8的什么先不看?(根据回答遮住小数点)8就跟…3对齐了。接着计算,三八二十四。根据我们前面的探索,这里乘得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共3页,当前第1页123
那么0.8×3=2.4,我们一起口答。
(三)解决问题2。
1、列式。
师:如果,冬天也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谁来列式?2.35×3也是小数乘整数,它表示什么?
2、尝试列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比刚才这道题要难了,敢不敢尝试?好,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学生计算,老师巡视。
3、展示。
师:算好了,谁先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问:3写在哪儿?为什么?小数点写在哪儿?是不是等于7.05,我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加法)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来看这里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有几位小数?
好的,2.35×3=7.05,一起口答。
4、对比。
师:同学们,通过这两道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末位对齐或小数的位数问题)观察这两题的因数与积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接着往下猜?也就是说因数里有…,积就有…。(板书: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四)探索小数点的位置。
1、猜想。
师:两道题就能确定这是一条规律了?我们再来做几道题验证一下,好不好?出示4.76×12,你猜积有几位小数?你能不能也举一些像这样的乘法式子让其他同学猜猜积有几位小数?最后一次机会,谁来说个小数位数多些的?
2、验证。
师:下面拿出计算器,准备好,请听题。第一题…
算好的请举手。你说?57.12是几位小数,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二题…。
师:请把计算器收起来。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计算和验证,证明了什么?(指板书)我们就能确定这是一条规律。
3、判断。
师:根据这条规律,请你来当小法官。
(1)下面的计算,积的小数点位置正确吗?0.12×4=4.8
师:为什么?怎么改?
(2)在爱心捐款活动中,五年级同学决定把收废品的钱捐给希望小学,共收集了废品32千克,每千克0.84元。
0.84×32=2688元
师:同学们,本来只有二十几元的钱,生活委员却算成了2688元,听到这你有什么感受?
(五)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学到现在小数乘整数你会算了吗?回顾一下我们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认为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算?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同学说说。
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先把小数看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看因数有几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过渡:同学们,会算了,我们来练练身手好吗?
三、巩固延伸。
1、练一练的第1题。
请翻开书,第69页做练一练第一题。
最后两题如果感觉不够算,可以写在练习本上。
拿上一位同学的作业,讲评:
(1)第一小题,对吗?你是怎么算的?
(2)第二小题,对吗?(你有什么建议?或这个零为什么要画去?)小数乘法也一样要化简。
(3)第三小题,有意见吗?你有什么建议?
哦,把小数先看成整数,那么这个地方,还应不应该有小数点,而应该在…结果点上小数点。要不要改一改?
(4)(找对的同学)第四小题,现在我们来看这位同学做的对吗?对的请举手。
师:通过这几道题的计算,你觉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数位末位对齐、小数点、末尾有零要化简、竖式的中间不用点小数点)
2、练一练的第2题。
师:提醒得很到位。出示14.8×23,现在不用计算,只要知道哪个算式的得数,你就能知道14.8×23的得数?共3页,当前第2页123
告诉你148×23=3404,能告诉我14.8×23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再来148×2.3,得数多少?0.148×23呢?
出示□×□=34.04,方框里能填哪些数?
师:你很聪明,同学们请看是一位小数,也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积是不是两位小数呢?以后我们还会再研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
过渡:利用今天学的知识我们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出示:2008年,就是北京奥运会了。为庆祝奥运会上海有位大学生很有创意,独自一人骑自行车从上海出发去北京,每天约行92.4千米,经过15天到达北京。而且还带着一份长102米,宽0.98米的“万人签名支持奥运”条幅,送给北京的奥组委。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好,自己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算一算。
(3)通过计算,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反思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整数,你有什么收获?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是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
2、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使学生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假分数吗?举几个例子,教师随机补充
1、有意识地把假分数分成2类(一类是能化成整数,另一类是不能化成整数的)
二、教学例7
1、根据学生实际举例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用书上的例子进行)
2、出示假分数
=()=()=()
①同学们想想,把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分别是多少?
②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③交流方法:
④:在刚才的交流中,能够化成整数的假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特点?
⑤归纳特点: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的分子一定是分母的倍数,是几倍化成整数就是几?
⑥小练习:a
b你能举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
3、教学带分数
①同学们在刚才距离的过程当中,还有这一部分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吗?(指着黑板上剩下的另一部分假分数)例如
②交流:不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合起来的分数,例如:可以分成和,写成1,想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
③教学=1,让学生在数轴上看一看,进一步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联系。
④老师随机板书,写几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4、教学例8
①怎样把化成带分数
②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③交流方法:a可能是画图的
b可能是计算的,可分成8个和3个,8个等于2,在加上就是2。
④读一读这个带分数
⑤教师介绍用除法计算来转化:=11÷4=2
⑥方法:请同学们想想怎样用除法直接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⑦完成书上47页练一练
三、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1、3题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讲评有错误的题目,找出原因进行修正。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①先审题
②尝试练习
③说说为什么想到用这个分数来分析
④改写成带分数
⑤交流
3、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①先让学生看懂题意:0-1之间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3个就是1,往后一格就是4个==1
②学生尝试填写其他空格
③交流
4、布置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的第5题
四、
今天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整数除整数教案篇8
教学内容: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式题,课本第 38- 39 页的例 1 - 3 ,练习十 1-4题。
一、复习
1、口算:
3.6+ 4.4 10- 5.2 3.4 × 0.2 7.8÷ 6
1÷4 7.5÷0.3 9.8- 8 0÷27.9
6.5 ×0.2 0.1×0.5 13.2+6.8 0.15÷15
二、新授
(一)、1、 教学例1,讲解“级”的含义。
2、做一做 第 37 页
请四位同学板演,其余的做在本子上,教师巡视。
教师讲评。
(二)、教学例3,讲解有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
0.4×(3.2—0.8)÷1.2
5×〔(3.2+4.06)÷6.05〕
三、全课总结(略)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练习十1、2题个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十 4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 3
⑴4.8与2.7的和乘以4.02,积是多少 ?
⑵35.7除以0.7的商,加上12.5与4.8的积,和是多少?
⑶10.2减去2.5的差,除以0.3与2的积,商是多少?
整数除整数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