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通过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规划课程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而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门的教案优质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门的教案篇1
小班教案:我家有几口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学习最后一句说、唱的连接。
2.借助照片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根据自己家庭的人数用反复的方法延长演唱。
3.进一步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
1.有1-5手口一致点数的经验。
2.全家福照片。
3.事先对自己家庭照片中的人进行过认识,点数过照片中的人数。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范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出示“小娃娃”一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娃娃”家有哪些成员,同时启发幼儿用掰指头的方法进行计数。
2.教师以“小娃娃”的口吻演唱歌曲。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小娃娃”家有几口人?有哪些人?
4.教师再次范唱。
(二)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1.以“帮小娃娃数一数”的情节,引导幼儿完整地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2.针对幼儿的学习难点重点练习。
3.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曲最后一句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教师:歌曲的最后一句跟我们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指导幼儿学唱最后一句,初步学习说、唱的节奏。教师用动态动作提示说的节奏和时值。
5.幼儿完整地演唱,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演唱最后一句。
关于门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儿歌内容,知道不能用力踩踏小草,要爱护小草。
2、喜欢念儿歌,会用动作表现“轻轻跳、慢慢跑”。
活动准备:
小兔、小狗、小草、小朋友图片。
活动过程:
1、讲故事,引起学儿歌的`兴趣。
小兔来到草地上高兴地使劲跳,小狗来到草地上高兴地使劲跑。宝宝看见了,连忙说:“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小青草,我就不跟你们好了。”小兔听了,轻轻跳了;小狗听了,慢慢跑了。宝宝高兴地说:“小兔、小狗你们真好。”
2、理解儿歌内容。
宝宝为什么要小兔轻轻跳,小狗慢慢跑?
知道跳一跳、踏一踏虽然很有趣,但会影响别人。要爱护小草,不在小草地上用力蹦跳。
3、学念儿歌。
鼓励幼儿会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现“轻轻跳、慢慢跑”。
建议:
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时候不能发出响响的踏踏声影响别人?(午睡时,上课时,大人看书时??)
评价:
1、会边念儿歌边用动作表现小兔的轻轻跳,小狗的慢慢跑。
2、逐步理解踏一踏虽然很有趣,但却不能影响别人。
关于门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大小不同的“洞”,发展身体的柔韧性。
2.想方设法用合适的方式钻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洞”,提高肌肉的耐力和身体的协调性。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习惯。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两张报纸。
2.幼儿会玩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会念儿歌。
3.幼儿已初步了解运动会比赛项目。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幼一起以运动员的角色,随音乐边拍手边走进活动场地。
2.幼儿四散站立,师生共同以运动会各项比赛的情景进行热身活动。动作如下:
头部运动:以蛙泳状四散游,抬头换气。
下蹲运动:双手合拢向上伸直,身体边扭动边蹲下,然后跳起来,就像沉到底再跳出水面的花样游泳运动。
上肢运动:双脚平移蹉步后向上做投篮状。
体转运动:双手作持枪状,左右射击。
腹背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做弯腰抓杠向上举重状。
跳跃运动:两脚并拢向前做跳远状。
放松运动:作竞走状。
二、合作学习阶段
1.用报纸钻洞。
(1)教师用身体搭洞,引导幼儿发现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能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2)幼儿用报纸钻教师搭的洞,教师不断变化洞的大小、形状,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引导幼儿同伴间相互学习。
(3)幼儿用身体搭洞,教师边用报纸钻洞,边用语言表述幼儿是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搭的洞,引导幼儿搭出与别人不同的洞。
(4)分组活动,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提醒始终保持某一动作的幼儿变换动作,以免疲劳。
(5)讨论。
师: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幼:变小了。
幼:卷成一个细筒。
幼:拧起来,像根麻花。
师:如果是你们自己,怎样钻过小洞呢?
幼:变得长长的。
幼:把身体变细一点。
师:好,我们一起来做做把身体变细的样子。
(幼儿有的双臂合拢向上伸直,有的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吸气收紧身体,有的趴在地上作爬行状,等等。)
2.自己钻洞。
(1)幼儿两两一组,一个搭一个钻,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搭一个让小朋友能钻过去的、牢固的洞,钻的幼儿身体不能碰到洞。
(2)讨论:怎样搭洞小朋友才能钻过去,怎样钻小朋友才不会碰到洞?
老师:在钻和搭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幼:我搭了一个洞,豆豆钻的时候把我撞倒了。
幼:有的洞太小了。 师:谁来搭一个小朋友能钻过去的洞?
(一幼儿双手、双脚撑地,膝盖伸直,搭了一个“桥洞”。)师:谁来试一试钻过去但不碰到洞。
(一幼儿匍匐钻了过去,教师立即引导幼儿观察并学习,提醒幼儿注意控制身体。)
(3)再搭、钻,教师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及时鼓励能较好控制身体的幼儿。
3.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玩法:教师与一幼儿手拉手搭成城门状,其他幼儿鱼贯钻过。
边念儿歌(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小金麟,招手笑/十运会上走一遭/问你看游泳看体操)边玩。搭城门的人不断调整城门的高度,引导幼儿分别用低头、弯腰、爬行的方式钻过城门,提醒幼儿不要碰到城门。当念到“问你看游泳看体操”时放下“城门”,抓住一幼儿,该幼儿便替换原先搭城门的幼儿。
(1)第一次钻时,城门与幼儿的头顶等高,幼儿低头便可钻过。
(2)第二次钻时,城门与幼儿肩膀等高,幼儿需弯腰钻过。
(3)第三次钻时,城门的高度与幼儿的腰部等高,幼儿需爬行才可钻过。
三、舒展身心
1.放松身体:随十运会会歌《让时代为我们喝彩》做深呼吸调整气息,坐下捶腿和手臂,同伴间互相捶背。
2.交流小结,萌发幼儿爱运动的情感。
师:(出示运动员刘翔的图片。)你们认识他吗?
幼:他叫刘翔,是跨栏冠军。
师:对,他很了不起,是奥运会跨栏冠军。让幼儿向他学习,做一个爱运动的孩子,把身体锻炼得健康强壮,长大也为祖国争光。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主要在于幼儿探索不同形式钻洞的方法,幼儿熟练的掌握手脚爬、手脚膝地爬、匍匐爬的技能,重点在于让孩子掌握匍匐爬的方法。活动中,幼儿对于活动的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很多孩子都不会匍匐爬的这个方法,对孩子体能方面的培养是不均衡的。
提高措施:
1.平时应该多进行此类活动,锻炼孩子爬的能力。交给孩子一些爬的正确方法,让孩子对爬感有趣。
2.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多带孩子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各个方面体能培养均衡发展。
关于门的教案篇4
师(手里举着十支铅笔):今天薛鹏程和徐逸帆的预习作业做得真好,我想把这十支铅笔奖给他俩,该怎么分?
生甲:每人五支。
生乙: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
师:说得真好,把十支铅笔平均分给他俩,每人五支。(板书“平均分” ,把铅笔分给两人。)
师(再拿出十支铅笔):我还想把这十支铅笔将给这次口算比赛获第一第二名的同学,应该怎么分?
(学生在下面议论争辩分法)
生甲:我认为不应该再平均分。
师:为什么?
生甲:那不公平。
师:那该怎么分?
生乙:我认为应该“三七开”。
师:“三七开”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三七开”?
生乙:就是第一名得七支,第二名得三支,那才显示出第一名的.实力。
生丙:我认为应该“四六开”,第一名得六支,第二名得四支,差距不能太大。(学生都认为比较合理)。
师:这还是平均分吗?
生齐:不是。
师:那可以叫什么呢?
生甲:按个人成绩分。
生乙:按一定的比来分。
师:说得真棒。“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怎样的比来分?“四六开”呢?
生:“三七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3∶7的比来分;“四六开”就是把十支铅笔按4∶6的比来分(板书);
师:那平均分就是把十支铅笔按……
生接:1∶1来分。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需要把某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比如(出示实物投影)有两台同样的播种机种地,甲台播种机工作了4小时,乙台播种机工作了3小时,共得酬金210元。这些酬劳两位机主能年平分吗?
生齐: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
生:把210元酬劳按他们的工作时间来分配,多劳多得。
师:你真棒﹗(板书:把210元酬劳按工作时间4∶3来分配。)
像这样把一样事物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
(点评:用生活中学生司空见惯的例子切入话题,展开讨论,将生活常识与数学科学知识“超链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知识点得以轻松展开并为学生所接受,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按比例分配》。并且我个人认为我创设的情境是真实有意义的,将铅笔奖给学生,是话题也是鼓励,让学生在老师热情的激励中主动学习,便于交流,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例子?介绍给大家听听。
生甲:我回家做作业的时间通常是一小时,40分钟做语文,20分钟做数学。
师:那你是把六十分钟按照几比几来分配的?为什么要这样分配?
生甲:我是把六十分钟按照4∶2来分配的,语文四份,数学两份,因为语文要写日记,比较花时间。
生乙:我每天都喝高乐高,一杯高乐高里有两份是高乐高,一份是水
师:谁来说说他的这杯高乐高里高乐高与水的比是多少?
生丙:这杯高乐高里高乐高与水的比是2∶1。
生丁:老师,这样喝会胖的,里面卡路里太高﹗
师:你认为一杯高乐高冲剂高乐高与水的比是多少合适呢?
生丁:我认为一杯里高乐高占2份,水占3份比较合适。
师:谁能说说他的这杯高乐高冲剂一共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5份。(这为后面解决问题做了铺垫。)
生乙:老师,我就是喜欢和浓一点的嘛,2∶1不行吗?
(学生哄堂大笑……)
(点评:在笑声中学生了解了“按比例分配”,在谈话中还为如何解决问题做好了潜移默化的铺垫,这一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深化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认识,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且整个过程中我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的快乐。)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生活的主体,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模拟者。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由教师将一个个知识点被动地传播给学生,而是应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新问题,在体验中建构新的概念体系。新大纲也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课堂上老师用热情洋溢的话语,引人入胜的启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充分运用生活经验体验和感悟数学是行之有效的。
关于门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信号做动作的能力。
2、引导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感知上下、前后、里外等空间方位。
3、初步培养幼儿的探索尝试意识。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材料准备
知识准备:需事先教会幼儿小鸡走、找食等动作,丰富衣服部位的名称。
材料准备:围巾每人一块,贴在胸前的小鸡标志每人一个,母鸡标志一个,狐狸头饰一个,配班教师扮狐狸,鼓一面,《小鸡找食》磁带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一手拿住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云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周散开跑步入场)
(二)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围巾,想一想,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鼓励幼儿尝试变化围巾向上抛,体验乐趣。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围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幼儿之间交流:怎样才能把围巾变小?(把围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三)游戏:我的围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声快,就跑快,鼓声慢,就跑慢,鼓声一停,你就要把围巾藏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不能让妈妈找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的幼儿说说围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口袋里,腰里,衣服里面……等)
3、这两只小鸡把围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一个人的围巾被妈妈发现,而他却没有被妈妈发现呢?
4、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围巾变小?(团和折)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5、第二次游戏,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操作,想出与众不同的想法。
(四)游戏:小鸡与狐狸
1、玩到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去找点食物吧!不过你们小心被狐狸发现,如果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就马上躲在围巾下面不动,要不就会被狐狸抓住。
2、配班教师扮"狐狸"蹲在一角,幼儿听音乐学小鸡走,找食等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时,小鸡马上用围巾把自己盖住,或蹲、或站,这时"狐狸"来了,它可以边检查边说:"真想找只小鸡当点心呀!咦,怎么都是五颜六色的'花'呢"。如果没有抓到小鸡,狐狸就说:"等会儿再来吧!"然后离开场地。狐狸走了之后,小鸡一起用放气球等方法庆祝胜利。
3、游戏进行两次,最后幼儿边抛围巾边说:"我们胜利喽。"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百科:小鸡就是鸡的幼崽,从鸡蛋中孵化。小鸡吃饲料及青菜、小虫、碎米成长。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突胸总目,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家鸡种。
关于门的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