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船教案优秀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能力,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进展,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船教案优秀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船教案优秀5篇

中班船教案篇1

语言活动:树妈妈和树叶娃娃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专心地听故事,感受作品中所表达不同情感-----树妈妈和树叶娃娃在一起的快乐情感和分离的悲伤情感。

2.能试着说说,演演,并用歌声表现故事中情感。

活动准备:

图片三张,录音磁带(秋日私语),树叶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流程:欣赏配乐故事------再次欣赏故事(配画)-----师生双向提问并学唱歌曲------故事表演。

(一)欣赏配乐故事

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就叫“树妈妈和树叶娃娃”,听了这个名字,请你猜一猜故事里可能讲些什么?

1.欣赏故事。

(1)提问:故事里讲了件什么事情?(故事讲了树叶娃娃离开了树妈妈,后来又回到树妈妈身边的事情)。

(2)请小朋友再听一遍故事,听完故事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二)再次欣赏故事。(老师边讲边配画)

1.幼儿自由提问。

老师,幼儿共同帮助解决幼儿提出的问题。

2.老师提问。

(1)夏天的时候,树妈妈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2)秋天到了,树妈妈看到树叶娃娃都飘走了,她的心情又怎么样?为什么?

(3)小树叶听到了树妈妈的歌,它们是怎么做的?什么是安慰?(让妈妈快乐起来,高兴)。

3.幼儿学唱。

(1) 请你们来当关心妈妈的小树叶,唱歌给妈妈听,你们听,树妈妈唱起了伤心的歌谣。(老师唱第一段,幼儿唱第二段)

(2) 妈妈知道你们的心里也很难受,可是,如果让妈妈看到你们这么难受,妈妈也会怎么样呢?请那么把难受的样子藏起来,拿勇敢的样子在唱歌妈妈听一遍。

幼儿再次练习。

4.学说安慰妈妈的话。

现在妈妈有点放心了,你们再来说一句安慰妈妈的话,让妈妈更加高兴一点。

5.第二年春天到了,树叶娃娃有没有回来?现在树妈妈的心情又 怎么样了?

(三)故事表演。

你们喜欢小树叶吗?我们就来表演这个故事,请你们打扮一下(拿胸饰)来当可爱的树叶娃娃、老师演树叶妈妈

集体表演。

中班船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通过拓印可以复制物体表面的纹理。

2、了解拓印的基本方法,愿意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拓印。

3、积极探索拓印的奥秘,对拓印活动产生兴趣。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供幼儿探索拓印用的各种树叶,厚薄不一的图形片、雪花片、积木贴好在底板上,铅笔等。

树叶拓印画(示范用)。

拓印制作过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拓印画,引发幼儿对拓印的兴趣。

1、教师:这里有一幅奇怪的图画,从这幅画里你能看到什么?画里藏着什么?

(二)引导幼儿观察拓印画,讨论怎样制作拓印。

1、教师:拓印画里德树叶是怎么画进去的呢?(可以先让幼儿猜一猜,引起他们对拓印的兴趣,再让幼儿看看拓印的制作方法)2.教师根据图示的拓印方法,和幼儿讨论制作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贴在底板上,在上面覆盖一张薄一点的白纸,并将这张纸夹住固定好,然后用铅笔在有树叶或积木的地方画。(注意点:树叶老师已经固定好了、底板的夹子怎么夹、铅笔怎么拿、画在什么地方等。)(三)引导幼儿运用身边的材料尝试拓印。

1、教师:拓印神奇吗?你想不想也来试试?你打算拓印什么东西呢?你知道怎么拓印吗?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拓印尝试和探索。(教师给予及时的提醒和帮助。)(四)相互交流各自拓印的过程,并讨论分析成败的原因。

1,教师:请幼儿说说刚才拓印的是什么?拓印出了了吗?为什么?

2、引导幼儿发现:只有表面凹凸不平地东西才能拓印出印迹,其中较薄的东西,如树叶、薄的雪花片很容易就拓印出来,而过厚的东西也不容易拓印,拓印时还要把纸固定好。

(五)幼儿根据刚才的发现再次尝试拓印。

1、教师:请小朋友改进操作方法再操作一次,看看这次的拓印效果是不是比上一次的好,你可以把这张纸拿下来转个头夹上去,然后比比两次的效果。

(六)。相互欣赏各自的拓印作品,分享探索画带来的乐趣。

1、教师:你对自己的拓印画满意吗?你觉得下次再玩的时候,可以做哪些改进?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中我们可以去试试用蜡笔拓印,也可以去拓印其他的东西,个、还可以把几样东西拓印在一张纸上,变成一幅漂亮的拓印画。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中班船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基本的动作,提高幼儿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胆大、心细的品质。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场地中间放四张椅子,相距三米左右摆成正方形,在椅子外边套有松紧带、松紧带距地面60厘米。

多于幼儿人数的花片散落在正方形中间,篮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自由分散地做熊走、熊钻树洞等动作。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解玩法:请一名幼儿当熊站在正方形的洞里,熊的周围放上些花片,其余幼儿站在洞的四周,一边唱儿歌,一边钻进洞里想办法抢到狗熊脚边的花片,放在洞外的篮子里。狗熊看见别人来拿他的东西,急忙用手去拍,被拍到的小朋友就和狗熊互换位置,熊不能钻出山洞。

2、练习基本动作。

(1)练习“钻”的动作,重点提醒幼儿灵敏,协调地钻圈。

(2)学习儿歌:“狗熊冻得不得了,躺在洞里睡大觉。我的手真灵巧,拿起浆果哈哈笑。”学会后一边念儿歌一边钻山洞3次。

3、幼儿进行游戏:提醒幼儿被拍到的小朋友就和狗熊互换位置,熊不能钻出山洞。

三、结束部分:

(1)、表扬钻得快、胆大的幼儿

(2)、自由自在地抛接小花片

活动反思:

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让幼儿体验运动的快乐,促进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整个活动力图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然、生动、有趣的活动环境,引领幼儿融入情境、引发幼儿与教师、同伴、材料充分互动,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积累基本的运动经验,实现自主发展和协调发展。

中班船教案篇4

目标:

1、学唱歌曲《滑稽的脚先生》,尝试着根据音乐,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

2、表现“脚先生”走路时的滑稽和风趣,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准备:

1、四幅图(脚尖走、脚跟走、脚边走、两脚并拢跳)

2、歌曲《滑稽的脚先生》(歌曲《玩具进行曲》改编)

过程:

1、引出“脚先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让你们脱掉鞋子,穿着袜子吗?平时啊我们的小脚总是躲在鞋子里面,空气一点都不好,今天小脚先生(教师扮演小脚先生)要出来透透气,和我们做好朋友,你们愿意和它做好朋友吗?

(2)我们一起来摸摸小脚先生,引导幼儿通过摸、玩自己的小脚先生,认识脚的各个部位:脚尖、脚跟、脚边。

(3)你知道“脚先生”有什么本领吗?让我们把脚先生的本领听着音乐表现出来吧!(引导幼儿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做走路的动作)

(4)今天,脚先生还把自己的本领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呢,歌名叫《滑稽的脚先生》,为什么叫它滑稽的脚先生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欣赏歌曲第一遍:

(1)你觉得歌曲里的脚先生滑稽吗?滑稽在哪儿呢,你听到“脚先生”是怎样走路的?

(2)出示动作示意图,幼儿学一学,走一走。

3、欣赏歌曲第二遍:

(1)“脚先生”先用什么部位走的?再用什么部位走?还用什么部位走,最后又是怎么走的?

(2)调整4副动作示意图的顺序。

(3)师带领幼儿根据动作示意图的顺序走一走,并尝试说说歌词。

4、学唱歌曲

(1)跟着歌曲旋律学唱歌曲2遍。

(2)幼儿分成男孩、女孩,以小组形式演唱歌曲。

(3)师幼共同完整演绎歌曲。

5、随音乐练习,基本掌握向圈内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队形变化。

(1)站成圆形,边听老师讲故事边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滑稽的脚先生来到花园里,看见花儿美丽极了,于是踮着脚走进花园去看花(先用脚尖踮着脚);

然后,他又在远处看花(再用脚跟翘着走);

接着,他又围着花园边走边看花(脚边走路歪歪扭扭);

最后看着美丽的花儿开心地跳起来(两脚并拢还能跳跳跳)。

(2)随老师慢速演唱练习动作。

(3)随音乐准确地变换队形,并合拍做动作。

四、结束活动

听音乐边做动作边走出活动室。

附:歌曲《滑稽的脚先生》

1=f

(5 6 5 4 3 4 3 2 | 6 7 1 — |)

1 5 1 5 | 1 2 3 1 5 — |

先用脚尖踮着走,

5 6 5 4 3 4 3 2 | 1 2 3 — |

再用脚跟翘着走,

1 5 1 5 | 1 2 3 1 5 — |

脚边走路歪歪扭扭,

5 6 5 4 3 4 3 2 | 6 7 1 — ||

两脚并拢还能跳跳跳。

中班船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家是什么》是中班教材“我爱我家”中提供的一首散文诗,诗中分别用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一轮太阳来形容我们的家,平凡而又质朴的语言在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亲情和温馨,朗诵之时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感动。刚入中班的孩子也许还不能真正了解这首诗的内涵,但是,诗中的景物却都是孩子生活中所熟悉的。因此,他们完全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诗的意境,回味家的温暖。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和思考后,我觉得可以以此为素材点,首先以互动交流唤醒孩子的体验,理解散文诗的内容:然后通过欣赏散文诗进行经验的提升和情感的渗透。同时,借助制作的课件,用形象具体的画面营造真实的'意境,渲染效果。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家是什么》,感受家的温暖。

2、尝试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自己的家,表达对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我的家里有什么”的记录表。

2、一幅温馨的家园的图片(图中有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爸爸妈妈的笑脸)。

3、轻音乐的录音。

活动重点:

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难点:

用比喻的方法来形容自己的家

第一环节:看着记录表,说说各自家里有些什么。

第二环节:欣赏散文《家是什么》。

完整欣赏散文。

听到散文里说了些什么,学着用散文里的话说一说。

分析:

在讲述散文的同时,也可借助孩子及手中的调查表进行具象的转述便于孩子的理解。

出示图片,回忆散文里的内容。

看到这张图片让你想起散文里的哪一句话?

联系日常生活,谈论为什么散文里说“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床、以及爸爸妈妈的笑脸”。

说说最喜欢散文中的哪一句,想象它像各自家中的什么情景。

学着有表情的朗诵散文。

第三环节:抒发情感,讨论家究竟是什么。

讨论:家还可以是什么?这样的家是什么样的?

选取记录表中的某个画面,涂上颜色,表达自己的愿望。

找一找有共同愿望的同伴,跟着音乐,模仿散文的句式介绍给大家。

分析:

在理解了散文诗后,可以大胆的让幼儿表达自己对于家这一概念的理解,进而延伸出去,“家还可以是什么?你觉得这样子的家将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中班船教案优秀5篇相关文章:

中班动物教案优秀5篇

小班结构游戏船教案5篇

关于船的作文300字优秀8篇

大班语言月亮船教案5篇

中班厚与薄教案反思优秀5篇

大班结构游戏船教案5篇

幼儿中班游戏课教案优秀5篇

小学美术我设计的船教案7篇

我设计的船教案反思8篇

设计我们的船教案8篇

中班船教案优秀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6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