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娃娃送娃娃教案7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提供系统和连贯的教学而必须准备的,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接娃娃送娃娃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7篇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1

语言活动:

大树妈妈和树叶娃娃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感受童话故事《树妈妈和树叶娃娃》所表达的情感脉络。

2、能大方地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3、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体谅、关心妈妈。

活动准备:

1、《树妈妈和树叶娃娃》的多媒体课件。

2、《挪威舞曲》、自录配乐故事磁带各1。

3、不同表情的树三棵,树叶娃娃(黄、绿)人手2片。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提问:故事里讲了什么事情?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欣赏故事,了解故事的情感脉络。

1、问:

树妈妈长得怎么样?

春天和夏天树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秋天,梧桐树妈妈有什么变化?心情怎样?为什么会伤心?(学唱伤心歌)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让妈妈伤心过?怎样让妈妈不伤心?

假如你是小树叶你怎样安慰树妈妈?

2、看看、讲讲小树叶变成养料的自然现象。

3、小结:春天树妈妈快乐——秋天树妈妈伤心——春天树妈妈快乐。

(三)欣赏《挪威舞曲》

1、完整欣赏《挪威舞曲》

提问:音乐里藏了一个什么故事?

2、边欣赏音乐边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3、分角色表演《树妈妈和树叶娃娃》

(四)打扮树妈妈,用绿、黄树叶分别与春天的树妈妈和秋天的树妈妈匹配。

四、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笑脸娃娃的脸部特征,初步学习用模板来画笑脸娃娃。

2.体验简笔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呀,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他是谁?(幼儿进行猜测)。

(2)师出示模板:笑脸娃娃。

师:哦,原来是笑脸娃娃,看看,笑脸娃娃长什么样子呢?眉毛长在哪?那嘴巴呢?(引导幼儿说一说娃娃的脸是圆的,两条弯弯的眉毛像小船,长在额头上,大大的嘴巴往上翘,嘴巴在眉毛的下面)。

(3)请幼儿也笑一笑,用镜子观察自己笑起来的模样是否也是和笑脸娃娃一样的表情并动一动感知眉毛与嘴巴的位置。

二、教师示范画,引导幼儿画笑脸娃娃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师:那么,我们把这美丽的笑脸画下来好吗?先看我来画一画。(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步骤:

(1)先把模板放在白纸上,然后一只手按住模板,另一只手用蜡笔照着模板把圆圆的脸蛋画下来。

(2)把模板放到一边,再用蜡笔在圆圆的脸蛋中的额头上画上弯弯的两条眉毛,最后画上一个翘翘的大嘴巴。

要求:

(1)笑脸娃娃要画在纸的中间。

(2)先画圆圆的脸蛋,再画眉毛,最后画翘翘的嘴巴。

三、幼儿作画,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教师引导幼儿作画,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四、讲评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观。

(1)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放在展示板中。

(2)幼儿进行交流、分享。

(3)教师进行评讲并奖励画的棒的孩子,鼓励其他孩子继续努力。

活动反思:

本次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环节也较清晰,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也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因此大部分孩子表现的都很棒,也很快的抓住了笑脸娃娃的特征,但是在使用模板作画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别孩子不怎么会描圆,画到一半就不知道怎么把手绕过去再画,于是,我进行了个别的辅导,但效果不怎么明显,我想这一点,也是我在今后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感知跳跃的音乐性。

2、培养幼儿注意力、想象力、自控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若干、幼儿自制的乐器若干,节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感受歌曲的

1、师: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木偶——洋娃娃和小熊。

2、复习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师:洋娃娃说“我有些累了,我想请小乐器帮我跳舞,好吗?”

二、引导幼儿探索,为歌曲创编节奏

1、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分组创编,请幼儿把创编的节奏用节奏卡表示出来。

2、师:“那个洋娃娃的舞姿最漂亮?”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个组的节奏谱,幼儿自由讨论。

3、请全体幼儿敲“洋娃娃”的节奏谱,教师伴奏小熊跳舞的部分。

4、师:“洋娃娃的舞姿真优美呀,小熊急的快哭出来了,你们,你们,能不能也帮我来跳舞呀?”

①要求幼儿讨论:小熊跳舞是什么声音?它会跳哪些舞?

②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创编。

③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在小组中再分组,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进行合奏。

5、请一组幼儿进行表演,提问:

①他们敲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在改一下?教师留意“小熊跳舞”的节奏谱的'制定。

③师“请你们觉得自己的节奏谱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赶快修改,接下来我们‘洋娃娃和小熊’舞蹈专场就要开始啦”

三、器乐表演。

1、幼儿分别上来表演,

2、教师讲评。

3、师:“今天‘洋娃娃和小熊’开了舞蹈专场真高兴,他们要谢谢你们帮他们跳出了这么棒的舞蹈。”

4、结束。

活动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音乐。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故事情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我采用了为音乐编配生动有趣的节奏语和身体动作的策略。在最后完整的表演,我邀请孩子们自己表现,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了随后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活动中。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讲讲做做玩玩,学习穿袜子的正确方法。

2、认识脚趾、脚跟。

3、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能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意愿。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让每个幼儿脚上穿一支袜子,老师穿上一只袜子(有袜跟的,厚的)2、场地上放着每个幼儿的另一只袜子(打乱撒在地上)3、场地上幼儿的座位上贴好小圆点活动过程:

一、帮助袜子找朋友1、进场音乐,学高人,矮人走,带幼儿进活动室,一起做小脚游戏:小脚丫,小脚丫,点点头,摇摇头,拍一拍,搓一搓,脚尖碰一碰,脚跟碰一碰。

2、让幼儿发现他们的小脚上都只有一只袜子,进而引出帮袜子找朋友这一环节。记住在找以前要先看看,和你自己脚上的袜子比一比,要找到最合适的朋友。

3、师和幼儿一起讨论(1)、“你帮你的袜子找到朋友了吗?那我们来看看袜子是什么样的呢?”

(2)、“为什么它们两个是好朋友?”(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一双袜子就是两只一模一样的在一起,它们是一对好朋友)(3)、“为什么要两只两只做好朋友?”(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人有两只脚,两只叫一双)二、学习穿袜子

1、幼儿先自己尝试穿袜子,教师观察,并适时指导2、请个别穿得不对的幼儿到前面,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原因,用儿歌总结示范穿袜子的正确方法:拿起袜子瞧一瞧,找到袜跟别弄错,袜跟朝着下面放,小脚用力往里钻,脚趾钻到最前面,脚跟放到袜跟上,我的小脚真舒服。

游戏:碰一碰“恩,你们真棒,给我们的袜子找到了朋友,那现在我们也去找个朋友做做游戏吧。”(弹碰一碰的游戏音乐)

教学反思:

1: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讲解穿脱袜子底过程细致,静动结合,既关注整体也不忽略个体,让幼儿再帮带中学习本领。

2: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开始环节如果让幼儿先观察各式各样的花袜子引出幼儿对袜子的喜爱之情引出活动目标比较好,爱美之心,幼儿比成人更胜一筹,练习过程如果能增添一些优美的音乐效果会更好。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初识前十六后八音符

2、学会歌曲,能够欢快、愉悦的演唱,培养学生乐观活泼的情感

3、进行歌唱歌词创编表演,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创造能力

4、了解常见的乐器,对中国传统乐器琵琶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

1、初识前十六八音符节奏记号

2、有表情地演唱、创编歌曲

教学难点:

1、进行简单的歌词创编

2、学习舞蹈动作并创编歌曲

教学中的突破:

本课教学以学唱歌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演唱、创编、乐器展示,律动表演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景中充分体验歌曲、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并能从中体会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乐趣,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

教学新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设合理、有趣的情景,利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我的充满感情的语言去实现它。在这样的情景下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能够有兴趣的、主动的去学习,把自己当成了主人,所以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便能够自然地、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还主动地来为歌曲进行了表演。最后,在完成了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我为学生创造条件,让课堂成为他们才艺表演的舞台,将学生的激情进一步调动了起来。

作业要求:

请你用自己擅长的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展现、演绎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教具及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动物头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阳光明媚温暖,湖水清波荡漾,森林里到处都有小动物们欢快的身影,春风轻拂,听,是谁在唱?

师歌唱:春天来了!唱,

生:春天来了

师歌唱:春天来了!

生:春天来了

师歌唱:来了来了!

生:来了来了

师歌唱:布谷!布谷

师: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是谁在唱歌?

生:布谷鸟

师:你真聪明!其实,这个小家伙是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办一场动物音乐舞会,最擅长跳舞的小熊还带来了他的舞伴洋娃娃,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好么?(板书课题)生:好!

师:可是,洋娃娃和小熊想看一看哪个同学的模仿力最强!

来,我们来听小钢琴!

1、模唱、认知前十六后八音符

2、练习课本15页节奏拍拍读读

二、初步感知歌曲

同学们表现的真棒,看洋娃娃和小熊正愉快地跳着舞呢,我们也快和它们一起跳起来吧!

1、播放课件视频,并范跳舞蹈,学生跟跳。

2、《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c大调,2/4拍,同学们还记得2/4拍的强弱规律吗?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打一遍节奏!

三、学习歌曲:(约15分钟,课程主要内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演唱的信心)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非常具有童话色彩,旋律流畅优美,曲式方整,一共有4句,每一横行是一句。而且这首歌有个有趣的规律,它的前两句的前三小节是一模一样的,只有尾音不同,后两句也是同样的规律。而且,作者还在尾音的部分加上了称词“一二一”增加了欢乐的气氛。这个地方是一个重难点,我们来一起跟着钢琴模唱几遍吧!

1、师范唱简谱,巩固简谱音名。

2、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填词,固定音准。

3、现在老师变化歌词来提问,请大家用歌词来回答。

4、我们一起来跟音乐,老师给大家指挥。

四、歌曲创编 (创编歌词:约10分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小朋友们,你们唱得真棒,看!你们的歌声把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吸引来了,它们看到这么漂亮的洋娃娃也想和它跳舞,你能把我们刚才学的歌曲变成其它小动物的歌吗?

例如:老师现在想先请小鸭和洋娃娃一起跳舞好吗?

1、教师示范创作师生共同演唱:

洋娃娃和小鸭跳舞,跳呀跳呀,嘎嘎嘎

它们在跳圆圈舞呀,跳呀跳呀,嘎嘎嘎

小鸭小鸭点点头呀,点点头呀,嘎嘎嘎

小洋娃娃笑起来呀,笑呀笑呀,哈哈哈

2、师讲解创编要点,学生分组讨论,模仿其它小动物创作。

3、学生上台演唱创编歌曲,师予以点评。

五、器乐创编欣赏与展示:

1、同学们,刚才我们对《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进行了歌词创编,今天有一群小朋友,他们用我们平时音乐课中常见的伴奏乐器把它改编成了一首器乐合奏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老师今天也把自己最心爱的乐器琵琶带到了课堂上,现在,老师就用琵琶把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弹给大家听!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以其多变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复杂的演奏技巧而被大家熟知,现在老师就把它的经典曲目《十面埋伏》弹给大家听!

3、其实啊,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乐器还有很多,例如:钢琴,小提琴,吉他,二胡等等。小朋友们,如果你也有拿手的乐器的话,不防也把今天学习的歌曲改编成属于自己的器乐曲吧!

六、舞蹈创编与课后延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肢体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能力较强的学生一个拓展的空间)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在生活中,你会跳舞吗?你有邀请过你的好朋友跳过舞吗?今天老师还要留一个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两人一组,用简单的舞蹈动作来创编《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

下节课,老师会给大家一个充分展现自己才艺的机会,你可以用各种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展现这首歌,总之,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多多弹琴,多多跳舞,多多唱歌,使自己的课余生活更加地丰富多彩,享受音乐,茁壮成长!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通过音乐《泥娃娃》欣赏启发小朋友分析、想象、思考、判断的能力,培养对音乐的感知以及合作能力。让孩子多听,静静的听,欣赏音乐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鼓励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完整表演。

活动准备:

1下载歌曲泥娃娃mp3。

2教具泥娃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展??

1引导幼儿理解并学说歌词。

(1)出示泥娃娃。

提问:这是谁?它长什么样子?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

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歌词。

(3)幼儿拍手完整朗诵歌词。

2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

(2)幼儿跟随教师清唱。

(3)幼儿跟音乐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4在师幼共同创编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完整表演,幼儿欣赏。

5幼儿完整表演。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2)幼儿分组表演。

三、结束

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提问:

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活动反思:

?泥娃娃》这首歌曲,在上的时候我觉得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有趣易记,好多幼儿都曾听过这首歌,可是在教授歌曲时,还是发现了虽然孩子们对歌曲是熟悉,但对歌词不是那么清楚。唱到“也有那眉毛也有那眼睛”和“也有那鼻子也有那嘴巴”这两句时,孩子们总是把顺序唱反了,有的先唱有的先唱“鼻子”,有的先唱“眼睛”,造成了歌唱的声音十分的混乱,于是我就请小朋友面对面看看歌里所唱到的“眼睛”、“鼻子”等是在脸上哪个部位,从而感知是按照从上往下唱的,有了这一个点拨,孩子们就非常明确的唱准了。

不足:

歌曲里有个难点是“他没有亲爱的爸爸也没有妈妈”这一句,由于是弱拍起,孩子们很难把握,总是把这一句的第一个字“他”唱在第一拍起的时候,反复练习几遍后,还是没能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培养的目标是丰富幼儿情感,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感。在这节音乐活动中幼儿很好的体会到了歌词的意境,感受到了歌词中的美。但在活动过程中很多环节幼儿没能积极响应,多数幼儿没能大声的唱歌曲。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在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多动脑筋,多去尝试,不要怕失败,因为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这其实也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很好的机会,把困难当成是一种挑战,只有这样的胜利才会有那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让孩子们在美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更美的音乐奇迹。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变化。

2、学习关爱他人,萌发同情心。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各种泥娃娃,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1、介绍歌曲《泥娃娃》,请幼儿安静地倾听歌曲。

2、引导幼儿说说听了歌曲后有什么感受?泥做的娃娃会说话吗?

3、学习歌曲《泥娃娃》,先教歌词,然后学唱歌曲。

4、教师放录音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自由表演。

5、教师分发给幼儿适量的泥,让幼儿尝试泥塑,教师提醒幼儿可以使用辅助材料,使幼儿能够学习搓、捏、压等技能。

6、将幼儿的成品放在架子上,建议幼儿互相欣赏,表扬泥塑做的好的幼儿。教师同时提醒幼儿收拾材料、整理桌面,养成好的卫生习惯。

7、教育幼儿爱护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欣赏时轻拿轻放,欣赏完物归原处。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 "1""x" "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7篇相关文章:

泥娃娃游戏教案6篇

小班音乐活动好娃娃教案5篇

泥娃娃小班教案通用5篇

做娃娃作文500字7篇

做娃娃作文600字7篇

泥娃娃的作文6篇

做娃娃作文优秀6篇

夹娃娃作文600字8篇

做娃娃作文通用5篇

做娃娃作文6篇

接娃娃送娃娃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