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案时,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以实现个性化教育,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山中班美术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山中班美术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观察了解孔雀特征的基础上,夸大并任意变形孔雀尾巴,启发幼儿想象,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创造性作画,并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2。发展幼儿观察、求异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审美能力。
3。锻炼强化意识,一眼无拘无束创造作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活动背景说明:
1。幼儿已有经验(去动物园玩,看到过孔雀)
2。创想画课程开设较多的是绘画物体,因而本次活动以动物为主题,让幼儿发挥想象来创作绘画。
3。上学期我们尝试的创想画基本都是生活中的物品,本次的教学活动初步尝试对动物进行创想,变形,这个效果也是不错的。
活动过程:
一、欣赏孔雀舞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好看的舞蹈,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谁知道这是什么舞?(孔雀舞)
二、看ppt,观察孔??
1。整体观察
师:孔雀长什么样?
2。局部观察
师:孔雀的头、脖子、身体是怎样的?
3。细节观察:孔雀的尾巴最特别。
师:孔雀和其他动物相比,有哪个地方最不一样?
三、启发想象
局部变形启发想象:你们看,孔雀的尾巴变了,变得怎么样了?你可以把这个尾巴变成什么?为什么这样变呢?
四、创造作画
引导幼儿创造作画:小朋友,把孔雀的尾巴变成其他东西,就能变出很神奇的形象来。让我们开动小脑筋,一起来试试吧!
五、利用投影仪进行讲述、评价
1。自我讲述画面内容。
2。同伴互评。
3。教师评价。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通过让孩子们欣赏舞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一下就被舞蹈吸引住了。接着出示ppt图来观察孔雀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发现孔雀羽毛的美感。并了解到了原来孔雀的尾巴会开屏,还可以通过自已的创想用其他东西来变出孔雀漂亮的尾巴。在幼儿操作的时候,我发现小朋友们掌握的较好,很多孩子通过自己的创想画出了不同物品的尾巴。孩子们本次活动完成的较好。在教学中,我通过跳孔雀舞、画孔雀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感受动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感。
不足之处:
开头欣赏舞蹈时间稍长,短一点效果更好。画孔雀时,个别幼儿头和身体的比例失调————头大身体小)以后还要多思考把握好每个细节。画孔雀变尾巴时个别幼儿模仿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绘画,下次绘画时需要提醒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想象去绘画。
山中班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创作。
3、体验参与线描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图片(包括形状不同的树和图案范例)、草地背景图。
2、白纸、记号笔、剪刀、胶棒。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点击课件出示树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树?你还知道有哪些树?
(2)教师简单小结。
2、欣赏图片,感知树的不同形状。
(1)点击课件,幼儿欣赏不同形状的树,鼓励幼儿说出树干和树冠的形状。
(2)教师小结:除了我们欣赏的这几棵树外,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树,他们的形状都不一样。有的树干粗,有的树干细;有的树干直,有的树干弯;有的树冠大大的,有的树冠小小的;有的树冠是椭圆形,有的树冠是三角形……
3、讨论线描的装饰方法。
(1)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想用的线条和图案。
师:“今天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来画树,你想用什么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你们的树呢?”
(2)点击课件,出示图案,幼儿欣赏。
●出示图案一:线条相同,粗细不同。
教师提问:这个图案是用什么线条画出来的?他们有什么地方不同?
教师小结:相同的线条,可以画的有粗有细,这样画出来的图案更漂亮。
●出示图案二:线条不同。
教师提问:这个图案里,你发现有哪些线条?
教师小结:不同的线条组合在一起,画出来的图案更丰富。
●出示图案三:线与点的组合。
教师提问:这个图案上有什么?
教师小结:线条和点组合在一起,画出来的图案更有层次。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几幅图案,都是用一些常用的线条和点画出来的。我们小朋友在画线描画时,也可以试试,设计出更多、更好看的图案。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教师讲述创作要求:一张纸上画一棵树,把树画得大一些;画好后把树剪下来;抹上浆糊,贴到草地上。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运用各种图案装饰。
5、展示与评价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1)幼儿互相讨论:最喜欢树林里的哪一棵树?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2)教师小结,表扬幼儿的创作。
山中班美术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合作绘画的乐趣。
2.让幼儿学会画企鹅的正面像,并尝试画企鹅的不同面。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cd、磁带、白纸、画笔等。
活动过程:
1、进入活动场地。
师:今天老师准备带着小朋友一起去南极看看企鹅宝宝,你们想不想去呀?(放音乐《小企鹅真漂亮》,师幼一起边唱边跳进入活动室。)
2、导入:看“小企鹅波波出生”的过程(小企鹅出生的幻灯片),激起幼儿的兴趣。
a.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小企鹅。师放片段。
b.师:小朋友,刚才请你们看了电影,有谁来告诉老师小企鹅波波是从哪里出来的?(企鹅蛋)
c.师:哪波波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哪里先出来?(脚、头、翅膀)它的眼睛、嘴巴是怎样的?它穿着什么样的“衣服”?
3、玩游戏“企鹅变变变”,学习儿歌,感知企鹅的特征。
a.老师边念儿歌边带幼儿用形象的动作表现小企鹅的特征。
师:原来小企鹅是从企鹅蛋里变出来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好吗?首先我们小朋友先 和 老师一样把自己变成一个企鹅蛋。(师示范,幼儿一起 和 老师学做。)
师幼:边唱儿歌边做动作:“小脚踩一踩,小头伸出来,眼睛黑又圆,嘴巴尖又尖,拍拍小翅膀,戴上爱心帽,穿上黑西装,我的'企鹅真漂亮。”
b.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各种动作,表现企鹅的不同形态。如:跳舞、捕鱼、游泳等。
师:小企鹅变出来了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跳跳舞吧!
c.播放歌曲小企鹅真漂亮,老师引导幼儿通过变化企鹅的翅膀、小脚、头的方向等来表现企鹅的不同形态。
4、尝试在椭圆上添画。
a.出示企鹅蛋,引导幼儿念儿歌,老师添画。
(1) 老师出示“企鹅蛋”:“瞧,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企鹅蛋,它也想参加舞会,
我们来帮帮它,把它变成小企鹅,好吗?
(2) 师:请小朋友拿出小手,跟着老师的记号笔一起来把小企鹅变出来。
师幼一起边念儿歌 边和 老师添画。
(3) 请小朋友为“变”出来的企鹅起一个好听的名字。xx出来了,它想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它的好朋友叫葛莉亚。
b.(师呈现缺眼睛、嘴巴正面企鹅)看看这个葛莉亚缺了什么?(叫幼儿上台来添画)还有一个朋友也缺眼睛、嘴巴,谁来帮帮它?(添画侧面企鹅的眼睛、嘴巴)重点感知“正面”与“侧面”的不同。
c.师:这只企鹅还缺少翅膀和脚,谁来学一学它的动作?老师根据幼儿动作进行绘画。
d.鼓励幼儿为小企鹅装饰打扮,如打你上领结、戴上项链等。
5、幼儿合作绘画,老师巡回指导。
a.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出好多好多的企鹅?老师这边也有很多的企鹅蛋,它们可等着小朋友把它们变出来,因为它们也想去参加舞会。
b.师:老师已经把企鹅蛋放在了后面的桌子上,四个小朋友一桌,由于南极的冰山上非常冷,一定要帮小企鹅穿厚一点,多画几层黑衣服,好吗?等舞会的音乐一响起来,你们就要带着企鹅宝宝来参加舞会了,小朋友们要帮忙多变一些小企鹅出来,把它们打扮得漂亮一些,别忘了准时参加舞会哟!
c.出示“南极”背景,播放音乐《小企鹅真漂亮》,老师巡回指导。
6、交流展示与评价。
播放“舞会”音乐,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拼成一幅大的图画。
师:你喜欢哪只企鹅?它好在哪里?
师:每一个小朋友起立,选一只企鹅,学一学它的动作,我们去三楼音乐厅去跳一跳企鹅舞,好吗?
山中班美术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用手指点画,来表现不同的花朵。
2.养成认真绘画并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会用手指点画
活动难点:
用手指点画表现不同的花朵。
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幼儿画册》
3.红、黄、绿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春天来啦,上次我们和姚老师一起去寻找春天,我们寻找到了什么?一起观看ppt。
2.小朋友回答得真棒,老师呀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3.师总结:春天来啦,柳树发芽啦!小草从地里冒出来啦!草地上还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二、介绍手指点画的方法。
这时来了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一点也不好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引导怎么给土地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1.示范:在纸上用手指蘸上绿色颜料画出小草,(从下往上)
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请你用能干的小手点出各种、花送给草地,好吗?
2.用手指蘸上一点红的或黄的颜料在草地上画上鲜花。
引导幼儿表现花的不同大小。提问:花有红有黄,有大有小,那怎么画大花,又怎么画小花呢?引导幼儿讨论。(有些花是花蕊,有些花全开了)。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画小草和点花的方法,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用色,丰富画面。
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张贴幼儿作品。幼儿共同欣赏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让幼儿自评、互评。
能结合课程引导幼儿进行手指点画。
先画小草,再画小花,教师示范,重点引导幼儿用手指来表现花的五彩以及花的大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以春天为主题,同题异构,首先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季节的特征,从幼儿周围的事物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中我采用幼儿活动前我们小一班一起去幼儿园寻找春天以及赏花的照片做成ppt,在幼儿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显得轻松愉快活动氛围较轻松、和谐,幼儿参与性高,这节手指点画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的不错!
而课后,园长及教研组长和各位老教师的指导,让我对这节美术课的把握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小班美术活动如果评价有了自己的理解。这节手指点画课既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同时又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自终都能轻松愉快的表现与创造。
山中班美术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拼贴,添画的形式表现感受过的物体的主要特征;
2.丰富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根据泡泡的大小来发散思维进行想象。
鱼妈妈带着鱼宝宝吹泡泡,游啊游,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啊游,游啊游,游来游去真快乐!
小结:泡泡都是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像西瓜,有的像气球,,车轮。。。。。。
二。发散思维,幼儿根据数量进行想象,泡泡能变成什么?
1. 一个泡泡能变成什么呢?出示图片,贴出泡泡的图片;
试一试,你能把一个泡泡变成什么呢?(太阳,气球等)
2.吹泡泡,吹泡泡,又吹出一个泡泡,现在是两个泡泡,两个泡泡碰在一起也会变,试一试,你会让两个泡泡变成什么
呢?
(两个泡泡亲亲嘴,变成小鸡来吃米;可以将大圆和小圆挨在一起变成一只小鸡;大泡泡,小泡泡,快快来,小泡泡躲在大泡泡的怀里捉迷藏。这样可以将小圆放在大圆里面,变成同心圆,就是救生圈了。)
那么,请你们再想一想,两个泡泡还会变成什么呢?
3. 发散思维,想象许多泡泡碰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呢、?大家来试一试;
小结:许多泡泡能变成一棵苹果树;还能变成一列火车的车轮,还可以变成一串串的葡萄。。。。。。。
三。 幼儿操作:泡泡变变变
1.幼儿分组进行,教师引导;
泡泡会变成很多的东西,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也来给泡泡拍照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可以花泡泡,可以赢彩色卡纸拼贴,还可以添画泡泡。每张桌子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完成,你们可以用一个泡泡,两个泡泡,也可以是很多的泡泡来做泡泡组合画吧!
2.有儿子有创新想象装饰,一组画泡泡,二组用圆形卡纸拼贴,三组再有泡泡的纸上添画。
四。作业展示,互相欣赏;
鱼妈妈:宝宝们,我们一起为你们的泡泡画拍照吧!咱们把他们寄到海洋水族馆吧!
活动反思:
玩游戏是四,五岁孩子的最喜欢的活动,《泡泡大变身》这节活动课在游戏感知的情景下展开活动,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针对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圆形物体激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思维想象活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活动中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游戏法,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等教学方法。幼儿喜欢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大胆想象进行创新,所以泡泡大变身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平台。
山中班美术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