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昆虫记》的读后感推荐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同学们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索书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分享给他人,促进交流和共同成长,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写《昆虫记》的读后感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推荐5篇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篇1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残酷的从林法则在昆虫的世界中一样适用。法布尔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昆虫之间相互残杀的情景。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蝉和蜗牛,两者都是性情温顺的昆虫,但也因此遭到贪婪残忍的昆虫的欺压。

先说蝉,尽管蝉是个宠然大物,但仍然拿那些居心叵测的小蜂科昆虫没撤。这种昆虫用穿刺工具刺破蝉卵,把自己卵产进去,蝉卵就成了孵化出的幼虫的食物。

法布尔叹息道:“宽厚的宠然大物啊,你转过身来,把这些侏儒踩扁吧!”可是蝉做不到,它的善良,让这侏儒肆意妄为。说白了,就是人善被人欺,被人利用,自己却毫无办法。

再说蜗牛,蜗牛时常被金步甲攻击,尤其是有些缺口的蜗牛,正如法布尔所说,“金步甲需要的是我残废者。”这就是昆虫世界,弱者得不到同情与怜悯。

这个社会也是如此,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如同“门可罗雀”这个成语一样。

相传,汉朝时,有位翟公,时任廷尉,声名显赫,有权有势。很多人就来巴结他,翟府门口每天都堵得水泄不通。可是没过多久,有人上书弹劾翟公执法不公。皇上见后震怒,并未详细查证,就罢免了翟公。而翟公过去的'门客,无人为他平反,反而疏远了他。可是不久后,皇帝查明翟公是被冤枉的之后,今其官复原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但这次翟公不再像过去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而是在门上写道:“一生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不过我个人以为,翟公不必如此,毕竟人顺境时的友谊,往往不是那么牢靠的,因为投靠弱者,没什么前途,只有依附强者,才有可能更上一层楼。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篇2

这几天,我完全沉浸在《昆虫记》所描写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本书运用细致温婉的语言描写了昆虫们的生活,带给我从来没有了解到的有趣知识,读来生动有趣,令人不忍释手。

你知道昆虫会给自己着色的吗?请看下面一段对“亮甲虫”的描写:“这个名字对它来说一点儿都不夸张,体现出了它的阳光、灿烂、英武。虽然终生与腐尸、粪便之类的污秽之物打交道,但是它的外表却是非常光辉,身体上就像镀了一层金属。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发出的光泽也不一样,有时是绿宝石一样的青光,有时候是红铜般的紫光,甚至有人称它是一位珠宝匠。”你看了这样的描写,是不是很喜欢?那亮甲虫就像一位漂亮的小伙子穿着华贵的衣服,站立在你的面前。除了亮甲虫会给自己着色,许多昆虫都会给自己“涂抹”颜色,甚至还会给自己戴上装饰品呢!作者对这个现象还作了仔细的观察和研究呢!你愿意一探究竟的话,那就赶快去看一看这本书吧!

我看到其中一章《天牛吃路》的题目时,吓了一跳。什么是“吃路”?读到完,我才知道,原来是指天牛的幼虫寄存在树木的中心,一边吃掉木头,一边就开拓出了道路。其实,题目应该叫《天牛如何吃树》,或者就叫《天牛挖路》。这是我自己乱想的,没有作者写的题目吸引人。作者对天牛幼虫如何吃空树干,真是写得娓娓动听,“天牛幼虫则是用嘴一寸寸地开辟出道路。能够完成这项工作,当然少不了一件好用的工具,那就是天牛幼虫的那副大颚。它那副又黑又短的大颚非常粗壮,虽然没有锯齿,但是周边很锋利,就像是木匠用的凿子。它就是用这把凿子上开下凿,造出一条通道。凿下来的木屑被它吃掉,既当了食物,又清理了建筑垃圾,一举两得。这些木屑被天牛幼虫充分分解吸收,最后只排泄出一点点蛀屑,堆在身后的路上。这就像是一条车间里的流水线,一头往里进木屑,中间经过天牛幼虫的身体,另一端出来的是少量的蛀屑。这个过程进行的同时,还开凿出了道路。这种走一步,吃一步的高明手段并不是天牛幼虫的专利。所有寄生在木头中的昆虫,几乎都是这样操作的。”作者满怀喜爱,充满了对天牛幼虫的怜爱,细细地介绍着它的吃路工具,以及它吃路的每一个动作。

读着这本书,我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对大自然的关注之心,享受着作者细腻清新的语言文字,体会到了沉浸于一种探究活动中的快乐。我好喜欢这本书——《昆虫记》!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篇3

在未打开这本书以前,对于虫子的理解,无非是藏在田间地头的幼弱生灵。它们的生命,可能在弹指间灰飞烟来。大部分的提及,无非只是嗤之以鼻。

而在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我已不再是那个凌驾于昆虫之上高高在上的窥探者了。而是真正能够静下心,用与虫子等高的'目光去观察这些草丛间的小精灵了。

法布尔,一个细致如微,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借虫这面小镜子,折射出千百种人性。以虫观人。他放低自己的姿态,用自己的坚韧,执著与恒心,坚守在田间地头。他废寝忘食地与昆虫世界融为一体,与自然融为一体。以五十余年荒石园的坚守成就了一位观察家,学者,诗人。不求功名显达,但求激起更多人对生命的热爱。而非是在酷刑场,停尸房中间探究死亡。在蓝天白云下观察,融入自然。可能这就是法布尔一生的写照,也是永恒的期盼。对他的昆虫朋友们,对人性,对生命。

在书中印象颇深的是松毛虫,在法布尔的笔下,它们是只会跟着前者丝线的盲从者。它们好像一节火车,由“车头”决定方向,而“车厢”只顾盲目地前进,但知其始,不知其终。譬如清代末年对侵略者砍下自己同胞头颅木讷的看客。他们一样的盲从于大流,一样的漠然。所以已近乎辩不亲,我闪所褒奖的,赞美的,讽刺的,轻蔑的,到底是所谓虫性还是人性?

一粒沙里可以看出世界,在小虫的生命里又未尝不可。用朋友的眼光看待昆虫,定会惊诧于,被你无数次错过的匿于草木间的人性和正在发生的史诗。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篇4

夏天来了,子墨对昆虫的迷恋期爆发啦。他可以一动不动得蹲地上看蚂蚁,顺便在沙坑里拿个小棍子说给蚂蚁挖个家;也可以大着胆子抓着蜗牛的壳把移动中的蜗牛从a叶子弄到b叶子,这个更厉害,他在植物园交的朋友:昆虫馆人家根本就不进啦,在门口玩儿搭建,阻挡毛毛虫回家的脚步。

对虫子的热爱几乎会发生在每个小孩子的身上,如果大人没有刻意阻止过,他们可以长久一动不动的观察虫子,对任何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会提出各种各样怪异的问题,有的.孩子还会抓回家去养。我觉得小孩的这种探索精神难能宝贵,他们对玩儿虫子这件事情的专注也很值得赞赏。有些家长可能怕虫子脏、或者自己就不喜欢、害怕虫子,因而阻止孩子对昆虫的探索,我觉得这仿佛就是活生生的切断了他们的求知欲。我可能说得比较严重了,我自己长大以后也不再敢用手触碰大青虫了,不过对子墨摆弄虫子还是很鼓励的。

他摆弄多了之后,我给弄了套《法布尔昆虫记》。一开始觉得有点难度,怕他听不明白,结果发现小孩子的记忆力都是很强大的,理解不理解我实在是不好说,但读着读着就记住了。我自己也跟着学了不少昆虫知识,估计我要是不养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谁是谁的幼虫、谁要在地下藏几年之类的。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篇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暑假,依旧是烈日中天,依旧是热风扑面,依旧是冰淇淋占据了商店里抢眼的位置。但相比于往年,我没再叫热连天,因为我早已沉迷于一个新的世界昆虫的世界。

要说观察最仔细的书是哪一本,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昆虫记》。只要一翻开这本书,你关注的点就不是冰镇西瓜和可乐,不是白日阳光热烈的灼烤,而是夏日昆虫的低声细语,生活习惯,随着作者法布尔的脚步与目光,去认识荒石园里那些性格各异又充满智慧的住户们,看看它们到底是我们平时认为的呆头呆脑,还是充满智慧,英勇无比。

虫子相比人类自然小得多,但这并不能说明虫子身上没有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优秀品质,只是没有人仔细观察罢了。法布尔之所以能写出《昆虫记》这样的巨作,完全是因为他愿意放低自己的高度,跟昆虫交个朋友;而我们写不出来就是因为我们看不起昆虫,觉得它们低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谚语想必大家都听过吧,我们引以为傲的大堤,却因小小的蚂蚁(白蚁)的洞穴而崩溃,可见,任何事物都不能被小看。

那么,法布尔是怎么观察昆虫的呢?是把它们开膛破肚;或者给它们准备试剂,让昆虫生不如死吗?都不是,他不同于我们中的一些碎尸场工作者,他是在探究生命;他不同于一些所谓的研究者,为搞清楚一个道理就大肆破坏,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他是个坚定的人:为了寻到小阔条纹蝶而东奔西跑;为了探究朗格多克蝎的死亡原因而熬长夜。你们探究死亡,我却探究生命!他早已将昆虫当作自己的朋友,所以他知道了许多关于昆虫的事,因为昆虫们相信自己的朋友!

读完了《昆虫记》,我明白了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一个自己的荒石园,也像法布尔一样和昆虫交个朋友,去发现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去感受一下白日聆蝉鸣,彻夜赏萤舞的生活。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推荐5篇相关文章:

昆虫记读后感300字精选6篇

昆虫记读后感300字优质6篇

阅读昆虫记的心得7篇

昆虫记幼儿园教案5篇

昆虫记教案7篇

昆虫记心得1000字6篇

昆虫记作文600字模板8篇

昆虫记作文600字7篇

昆虫记教案精选7篇

《昆虫记》心得体会600字8篇

写《昆虫记》的读后感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