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后感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变形计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1
今晚儿子要看 变形记 ,于是一家人围着电脑看。剧中的女主人是深圳的一个11岁小公主。男主人是香港11岁的看似拥有大智慧的小男孩,他从容、淡定、很博学多才。他两和西安的一个13岁在农村里小学看似很品学兼优的初一学生互换。农村孩子的父母,都有病,他爸腿因在外打工受伤没钱治疗,落下残疾。
他们很快进入到各自互换的地点,小公主很调皮,小男孩很懂事,在农村过得挺好。倒是农村的娃进城里,有点不适应,学习早操没练好,却让班干部受到惩罚,那一刻我看的都流泪了,让我想到自己的儿子,刚开始来城里的情况,那时儿子读四年级,转来的时候数学考100分语文88分英语72分,可是却被他们班主任说儿子在他们班排名30多名,真的'农村和城里的教育有很大距离,我的儿子以前在农村小学都是前三名,这对他是多么大的打击,一个班级只有56人他排30多名,他对我说妈妈我一定要证明给城里的孩子和老师看,我要拿第一。我们家一直条件不好,但是唯一能给儿子的只有鼓励和关爱,我就说----涛涛 是 金子到哪都会发光,妈妈相信你。。到学期结束我的儿子竟然真是第一,曾经他们班施涵都几次败于他,儿子四年级期末总分第一,五年级期末总分第一,到六年级的时候,他骄傲了,那个时候我和她爸爸总是喜欢跟朋友们在一起玩,把他独自一人留在家玩电脑,升初中考得很差。。想到曾经他的优秀,我好骄傲,4虚岁就会100以内加减,五虚岁就会拼音拼汉字,如果有好的老师引导我相信我的儿子会很棒的。
可是现在叛逆期的孩子,我真不会教育了,虽说上学期全校排名67 名,如果成绩不下滑,进一中是可以的,但是拿他曾经的优秀相比,却逊色了很多很多。。儿子和我加了好友,如果他看到这篇日志,他小时候的优秀,希望能激发它的斗志,不认输......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2
请不要把一个人引上平静安逸的道路,而要把他置于困难和挑战的考验和激烈之下。让他学会在暴风雨中挺立。
看了《变形记》之“网变”。看着这部片子都是带着复杂的心情,都是泪水与情感的交织。
一个是都是富裕家庭的辍学网瘾少年,而另一个是贫穷却热爱的学习的优秀学生,但是命运却是如此的捉弄人。两个天差地别的少年却牵连在一起。只希望网瘾少年能迷途知返,带着一个农村少年走进城市。
魏程,是一个被繁华却人情淡漠的城市染上了大多数都是学生的“恶习”。可是,在贫穷但朴实的青海找到了人情的爱。在乡亲们的面前知道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学会了与同学之间的友爱,即使语言不通。在他要去黄河看看时,他“父亲”拿出了多年(注意这个词)积攒的20多元,只为了满足他一个心愿。他知道了父母对他的爱。知道去关爱他人。
高占喜,这个农村来的勤奋少年。大家都认为他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七天都市生活。像他说的,去图书馆看书,可是却被城市的灯红酒绿的物质诱惑着,学会了花钱,学会了享受。成了一个养尊处优的小少爷。惋惜时,却看他知道父亲是摔伤后,他的思念就一瞬间爆发出来,他的城市梦很自然就醒了,他依然是那个过去请勤劳勇敢懂事质朴的少年。
这世界总是有很多的不同。魏程,在离开高家承载着对高家,对所有相亲的感恩之情。高占喜的七次落泪,包含了多少苦涩与无奈。我们应该感到知足,父母管我们是在爱护我们,在世界上的同龄人中,我们是幸福的。多少山区的孩子和占喜一样,想读书却不能。
在这个被权势与金钱所包围的社会,我们还剩下那最喜本,也是最扣人心弦的人性关怀了吧!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3
这期的《变形计》讲述的是两位城市孩子的乡村孩子的七天交换生活。城市孩子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顾剑桥生活在富裕的南京,家庭富足、家人宠着,也由此形成了他不知足、不可一世、易怒的性格。他富足的生活也让他有了260斤的“敏感”身形。顾剑桥辱骂老师长辈、扰乱课堂纪律,逃课、迟到等等恶行都让周围的人头疼不已。而乡村孩子邰奕江则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邰奕江生活在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乡村,家庭条件艰苦,有三个姐姐,爸爸欠下巨债,只为能让全部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懂事的邰奕江总是帮助父母打理农活,还一边勤奋地学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艰苦的条件让邰奕江养成了懂事、单纯、谦虚、羞涩的性格。这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孩子开始了为期7天的交换生活,同时也慢慢地改变。
看完这期《变形计》之后,发现《变形计》十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贫困,东西贫富差距相当大。这也是社会不公平的真切反映,这是一种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是发展条件的严重不公。南京,一个大城市,物质充裕,各产业蓬勃发展,在其中生活的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到处是消费娱乐的地方,孩子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美丽偌大的校园、外教、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宿舍,等等;而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其中的小山村更是贫穷,人们买不起新衣服,好几年才能自己做一套,做养殖业的找不到销路反而欠下一大笔债,到了新年也是像平日一样辛勤地干农活,孩子们的读书条件更是差:简陋的校舍,粮食要靠孩子们每天上学的时候带到学校,破烂的课本,仅有的几位乡村老师,等等。如此大的差距,真是让人咋舌。
这样的资源分布的不公平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正因有富足的生活,顾剑桥任性妄为、不可一世,从不知足也就从不感恩;但相反地,贫乏困顿的生活使邰奕江早早地懂事,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在交换“变形”之后,两位主人公经历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也从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贫乏的资源让任性易怒的顾剑桥变得懂事、有责任感、关心他人,富裕的环境让一直生活在小山村的邰奕江开阔眼界、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他也从自卑变得自信许多。曾在一篇国外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forexample, they do not compensate for gross social inequality, and thus do nottell how able an underprivileged youngster might have been had he grown up undermore favorablecircumstances。”(例如,测试并不能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就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很差的人,如果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会有多么能干)。这句话放在邰奕江身上无比合适,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如果他能一直有这种的优越条件,他会成为一个比现在优秀多少的人。穷人家的孩子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考上清华、北大,走出大山,但条件优越的孩子早已经到国外深造了。这是社会的不公,一种资源上的不公平,是难以消除的。我们必须正视这种不公平,而非回避这种不公平、只关注于富裕的地方如何更加富裕。
我们中国发展的蓝图设计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所以现今中国才能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并在国际中立足。但是,我们不能被“先富”的强大发展遮住了全局。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还没成为“后富”,而这部分“后富”之所以很难富起来,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要到资源丰富的地区将自己先富起来再回去将家乡富起来,导致落后的地区的劳动力还向富裕地区流失,而当生活真的富起来之后,这部分劳动力又离不开这种资源丰富的生活,很少回去把家乡富起来,最终贫穷地区依然贫穷。为了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还需要将资源运往富裕地区。在自然资源上,中国尽量做到物有所用,但在生活、学习工作资源上,仍旧分配不公。
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问题,当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真正缩小两者的差距,让人们之间的生活资源分配也像自然资源那样达到尽量平均。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4
有一部纪录片,它能让人的心灵震撼;有两个身世截然不同的少年,他们的故事能让人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它,就是《变形计》以及它的主人公易虎臣和吴宗宏。
一个是娇生惯养的城市公子哥,另一个则是山村的追梦少年,这两个不同的人生互换了7 天,便是《变形计》的主要剧情。易虎臣在山村学会了尊敬师长、勤工俭学,开始学会换位思考、帮助他人。他还帮助身世凄惨的小黑找到了在监狱六年没见的爸爸,并成了他的好友。而吴宗宏在深圳见到了大世面、隐忍了小胖的耳光,并且知恩图报,用打工挣来的钱为妹妹和妈妈买了生日礼物。
深圳公子哥易虎臣,是一个厌学、攀比心很强、狂爱手机的富二代。他称生活老师 为咆哮体;爱捉弄同学 ;开玩笑不分场合;上课时不听讲;完全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手机的诱惑下, 他答应爸爸参加了《变形计》。山村少年吴宗宏,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爱学习、尊敬老师、有梦想 的孩子。为了渴望已久的大城市,他参加了《变形计》。
易虎臣来到山村后,发现尽管这里的条件差得可以,上学时需要走5 小时的山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住宿在学校,都要自己做饭,他们的饭也每天都是洋瓜拌饭。但这些山村孩子的热情让他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友谊和温暖。在这些孩子中,易虎臣却特别关注一个叫小黑的孩子,处处关心他、照顾他;教他街舞;为他找六年没看见的爸爸……
曾经最不受欢迎的`公子哥,因为这些山村孩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吴宗宏这边又怎样了呢?朴实的吴宗宏来到了他做梦都想来到的大城市,有如亲生父母的易爸易妈;条件超好的学校;亲热的同学……
七天的时间 很快到了,山村孩子和深圳孩子都对易虎臣和吴宗宏依依不舍。经过了变形,易虎臣来了个360 °的变化:第一次 为家人做饭,把手机抛之脑后……易爸易妈欣慰的笑了,他们的宝贝终于长大了……吴宗宏也变得更自信 ,他会为了自己的梦想更努力,直至实现……
如果你是家长,看了这部纪录片,你会感受到,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我们家长。一味地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会宠环孩子,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陪陪他们,和孩子交流,以便更好的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里。
如果你是学生,你会从易虎臣和吴宗宪身上学点什么。易虎臣从一个人人讨厌的坏孩子,变成了孝敬父母,呵护妹妹,认真听讲的好孩子。而吴宗宪一直是那么努力,追求上进,为了自己的目标从不停歇追梦的脚步。我也被他的好学上进深深的感动了。
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明白,没有谁是不可救药的坏squo; 孩子,他只是有一些坏习惯,而我们还没有找到打开他们心门的钥匙,如果方法正确,他会变成好孩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在潜能生身上,因为我明白,只要我们打开了他们的心门,他们也可以很优秀。
同学们,家长们,老师们,有时间的话,你们也看一看《变形计》吧!我们的感受可能会各不相同,但我们都应该意识到,我们需要改变,从现在开始!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5
最近我观看了一部片名为《变形计》的影片。
角色互换,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事,而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则将换位搬上屏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变形,因为现代人的生活使现代人之间的生活有了太多陌生、隔阂。
这回的变形计故事主题是《网变》。魏程,湖南长沙人,一个不愁吃、不愁穿,在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沉迷于网络游戏,已辍学一年多来,待人冷漠,可他却对陌生人比对自己的亲人还好。
与魏程互换的是一个家住青海高原上一个偏僻的村庄穷孩子——高占喜。其实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男孩实在不敢相信,他是14、15岁,又瘦又小的身子,体重比同龄人要轻得多,在家里高占喜要做很多的农活,他是可悲的,可他又是坚强的,因为他从来不怕苦,不被困难打倒;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即将过一周的城市生活,大开眼界。
高占喜与魏程互换的七天,我并没有觉得高占喜改变了许多,而在七天中,魏程一步一步的变了,他们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一开始我完全不能想象他们在彼此的生活中能变多少,更无法想象一个对外界一点都不了解的孩子,能在这绚丽多彩、令人犯罪的世界怎样生活下去,而自认为看透了这个世界、人心的男孩——魏程又会以一种怎样的心态与这些纯朴、善良的村民沟通、生活。
高占喜在魏程的位置上生活了七天,七天中他感受到了不少,比如:他也为他第一次花掉了几十元钱而吃惊。而他也令我震惊与疑惑,比如:他坐上宝马车留下的眼泪,他洗头时留下的泪是为了什么,他当时在想什么,他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还是心酸?我无从获知。我只知道的是不管为了什么,在这个外表看似坚强、乐观的孩子,其实内心并不是那么坚强、乐观。
而魏程也令我吃惊,记得在魏程出发的前一天,魏程的外婆为了找他而病倒了。可是魏程漠不关心,只说了一句:“你们送她去医院,不就行了”。而在最后3、2天时,魏程看到阿爸(高占喜的爸爸)拿出攒了好久的钱给他去玩,他哭了,以及阿爸为了他洗澡,打水受伤,他背阿爸回家,和魏程走时下跪,下跪时的眼泪都令我吃惊。人性都有脆弱的一面,只是太多人将它埋藏起来了。而始终都会被触动。不过,我相信最难忘怀的是我们的两位主角。这七天是魏程生命的一个转折点,是魏程新生命的开始,而这七天也是高占喜的一个梦,这个梦也许是玫瑰色的,混着城市的灯红酒绿,这个梦也许是金黄色的,有着富足生活的虚荣与满足,这梦也许是青灰色的,有着太多的陌生与恐慌。但不管是什么颜色,这个梦一定会是这个穷家小子一生最难忘的记忆。
?变形计》给我触动很大,但是其实这不过就是角色变换,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应该是现代人最缺少的,现在许多人只会一味地去怪他人,而丝毫不思考自己的错,不设身处地为他人想想“人活着,不光为自己活着,也要为他人活着”这是一个道理,也是一个做人经验。其实变形记也就是要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要我们换位思考。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6
——观《变形记》有感
我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这或许有些些的遗憾。可是那个质朴、害羞、又很单纯的山里孩子,却在我心里扎了根。
他没有城里孩子的高大,不会城里孩子得心应手的游戏,会因为一双 420 块钱的鞋而惶恐,更会因为自己的惶恐带来的惶恐而羞愤。内心脆弱,敏感,可他真的很懂事,在他自己家里他也做的很棒。虽然那个偌大的北京城看不到。
太多的人把目光关注在城市孩子的身上。也许,他本该就是主角。可是,当那个偏远落后的小山村暴露在我们眼前,那些勤劳,朴实的老农民走进我们的视野,那些城市的小王子,小公主被送到那里体验生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只是因为那里条件艰苦吗 ? 不,我认为 更多的还是人性的力量吧。
他们善良,团结。也许他们会为了每天的三餐发愁,也许多少年买不了一件新衣服,可是他们却都毫无保留的爱着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我们呢?那些在《变形记》成长起来的城市主人公呢?攀比、心计,太多本不应该属于这个年纪的我们的东西,都因为社会这个大染缸,过早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里。如此这般,怎么可能不骄躁,怎么可能像他们那样,单纯,善良的生活。
也许很还很长远,但是,这种善良的正能量终究会像病毒般传播开来。用爱的循环,来传染更多更多的人!我相信!
变形计的观后感篇7
这几天,老师让我们看了《法兰琳卡·变形记之少年何愁》这个益智栏目,他从春节前夕开始放起,一直到正月初六圆满结局,无数观看者刹然醒悟,看了这部片后,我也深有感触。
这部片讲述了一个深圳成天游手好闲、当老师是空气的城市公子哥易虎臣和云南一个聪明、乐于助人的穷苦孩子吴宗宏互换七天,希望能让易虎臣通过这次体验彻底改变自己。七天的变形之旅开始了,易虎臣先被送到了云南,随之吴宗宏便乘着飞机赶往深圳,易虎臣来到云南后,生活得很好,好像对云南的小山村挺熟悉似的,不久便适应了这里,还交了两个朋友:施府城和“小黑”。吴宗宏呢?已经安全抵达了深圳,下了飞机,跟“父母”和“妹妹”拥抱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学校,到了学校,他被学校的壮观场面所震撼了,惊讶得闭不起嘴巴,可惊讶归惊讶,来学校就是要学习呀,于是吴宗宏不久便走进了课堂。之后的几天,易虎臣和吴宗宏都屡屡受挫,一时对这个陌生的地方感到反感,可最终他们都打开了心结,成功地改变了自己,达到了本次变形记的目的。
看了这部片,我联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我想:我们应该就好比那个易虎臣,以为父母赚钱很轻松,不好好学习也不要紧,可谁能想到在这孤僻的大山里还有一群六岁就要干活,自己做饭自己吃,上学还要走五个小时的孩子呢?比起他们,我们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再说说学习,虽然他们的教室很简陋,整个学校只有两间教室,几十个学生,两个老师,可每当上课的时候,总能听见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都能饶有兴趣的学习,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要学习大山孩子的精神,做一个乐于助人、热爱学习的小学生。
变形计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 变形的脸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