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列一个提纲,以确保内容有条理,出色的读后感,让我更加理解了书籍在我成长中的重要影响,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篇1
我虽然是个女孩子,但有几分男孩气,喜欢穿休闲牛仔装,喜欢看关于打仗的书,喜欢和男孩儿打打闹闹。我喜欢读《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男子气的书。要说我最喜欢什么书?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讲古代发生在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故事,里面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面慈心软的刘玄德、重情重义的关云长、英勇无敌的赵子龙、大吼一声就能吓退曹兵的张翼德、小鸡肚肠的周公瑾……
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不止是因为被它精彩的故事所吸引,还有它时时告诉我的一个个道理。
有一次,我考了90分就得意起来,写作业时也心不在焉,突然我想起了关羽,他不就是因为骄傲而败走麦城吗?我可不能犯他同样的错误,被胜利冲昏了头、被骄傲拌住了脚。想到这儿,我急忙把试卷中的错题改正过来,并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还有一次,我去爬山,爬到半山腰,感觉太累了,一点也不想爬了。我就坐下来休息,正准备起身下山时,突然又想起了赵子龙,大战长坂坡时,那么多人,他不是都从万军丛中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去吗。我们面对这么一点困难,难道就选择放弃了吗?不行!我想到这里,又向上奋勇攀登,终于爬上了山顶。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既崇拜那些顶天立地的大将军,又羡慕那些运筹帷幄的智军师,当然更钦佩文学家的文采飞扬。这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教会了我生活中点点滴滴做人的道理,我喜欢细细地品味、慢慢地欣赏,于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令我深感遗憾的是,虽然诸葛亮智勇双全,比如诸葛亮弹琴退仲达,凭一首古筝曲就吓退了司马懿几十万大军,他让蜀国蒸蒸日上,但蜀国的成就最终还是毁在了软弱、贪玩的刘阿斗手上。刘备如果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被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气得活来又死去的。这样的教训多么深刻啊!
?三国演义》真的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我希望小朋友们都来看看,从中汲取知识和智慧、勇气和精神。我相信它会成为大家心目中最好最受欢迎的一本书,带给大家知识和道理最多的一本书。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篇2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里的“孔明三气周公瑾”。
本文写了孔明用了三招气倒了周瑜。孔明先先夺取了南郡等地,然后刘备成功地把孙尚香娶回来,最后孔明识破了周瑜的假途灭虢之计策,使得周瑜被围,周瑜气急又加之旧伤复发,不治身亡。从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孔明是一个有才智的人,但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智因此使自己受伤。
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的才华而是向他学习。在我以前的学校同学都很喜欢玩棋,也经常比试,有一个同学输了象棋,很不服气,差点哭了起来!老师教育了他,结果他对结果的态度完全变了两个人,他先是:“输了又怎样我只不过是太久没练习!”,后来他总是说:“哇!你真厉害,能教我吗?”我去问了老师,究竟说了什么。老师说:“不服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你可以去请教啊!或者不要放弃去不断试着打败别人!”我瞬间愣住了。我在心里赞同了老师的说法。不要嫉妒别人比你好的地方而是去学习,或不断试着做得比别人好。
我也有一个例子。我有一个很不喜欢的人,我不是嫉妒他成绩比我好,而是他老是说我成绩差。听了老师的话,我都不理他对说我不好的话,之后,我上课也比他认真……这一天,数学第4单元的测验卷发下来了!他比我先拿到卷子,99.5!他用很骄傲的眼神看着我。我心想我这次肯定又比他差了。我紧张地等着。突然老师大声说:“你怎么开小差,小心我扣你十分,不过这次你考得不错100+10!”我没有看他一眼。放学后老师给我发了一张表扬信!
读了这篇文章我再次提醒了我自己:我们不应该嫉妒别人的才华而是向他学习。要么去请教,要么试着去做得比别人好。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篇3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不知多少盖世的英雄在那里大显身手,叱咤风云,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里有天下纷争,群雄并起;有英雄豪杰,君主谋士;有文韬武略,气贯长虹;有儿女情长,肝胆相照。三国给一代又一代人以英雄的豪迈,每当我们看到赵云单骑救主,诸葛亮火攻赤壁,张飞在长坂坡那声惊天一吼,在我们内心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与正义感,我们从三国中看到了战争,看到了侠客,看到了谋士,我们成醉于其中……但是,我们不曾思考,也不曾问自己:“历史为什么会如此发展?诸葛亮为什么要选择刘备?袁术为什么最后会饿死于长亭?”三国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疑问……
然而,一位学者跳了出来,他用现代的眼光为我们解读了三国的历史,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他仍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正如他自己所讲的那样:“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这是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戏剧编排,小说演义。”他使更多的人对三国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也是更多的人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角度,许多人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读!这个人就是易中天,而他作品名为《品三国》。
易中天,从《百家讲坛》走出来的文化名人,易中天的魅力也着实让人着迷,他的文才,他的口才,他性格的温厚,他口碑的甚佳等等这些都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比如他为了形容项羽是妇人之仁,对虞姬和自己的战马非常有情意,他就说:“项羽真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爱了,恐怕那时的女孩子嫁人要嫁项羽这样的了。”一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魅力十足的易中天,当然也有不一样的看法,于是,众多热门话题再次被放到台面上被人们热烈讨论着,品味着。
从此,三国不再只为史学家和军事家所津津乐道,更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各公司的老板,以及那些想做一番事业的人也纷纷参看。据一些例子,在曹操事业刚起步时,他的用人策略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就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曹操提出了如下政策:1名至实归,更重实际;2德才兼备,唯才是举;3重用清官,不避小贪;4……这些政策时隔20__年仍未许多专业人士所采用,《品三国》让我们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价值。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篇4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呀,书是人类最好的伴侣,人民常常称之为“知识的海洋”、“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一本好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思考。我就有这样一本好书——《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战争为中心,描绘了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兴旺盛衰。其中,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刘关张的兄弟情深,吕布的威猛,孙权的豪迈,曹操的奸诈……这些人物的鲜活形象为这本小说添增了许多色彩。
书中,周瑜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的情节令我印象尤为深刻。他们的故事中,草船借箭一事最受大家欢迎,它主要讲了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能,以打仗需要为由命令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好,还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又惊又喜,还很疑惑,没想到诸葛亮却神神秘秘地让人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若干个名士兵模样的稻草人。第三天夜里,趁着江上雾大,诸葛亮带着船只向曹操的水寨划去,还命令人打鼓呐喊。曹操以为有埋伏,便令军士们射箭,草人上很快就插满了箭。周瑜带着士兵来到江边,知道了这些箭的来历,对诸葛亮的才智自叹不如。
读了这本书,我看到了一个嫉贤妒能的周瑜。我不由联想到自己,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心态。我还记得有一次考试,平时和我成绩排名相近的同学,这一次的分数却远远超过了我。我心里十分难受,下意识地向他投去了几个白眼,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因为这种不足为人道的想法,我好几天没有理会他。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放下自己心中的小情绪,真心实意为他取得的成绩鼓掌。现在想起来,我后悔极了。我没有深入思索他成绩提升的原因,也没有思考自己近阶段学习中存在的不足,更没有去想自己今后应该如何改进,只是一昧地停留在自己的情绪中。这样的嫉妒对自己毫无帮助,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其实嫉妒就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受伤的是自己。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产生嫉妒心的时候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多向优秀的人学习,才能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篇5
如果说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救万民于水火而礼贤下士平易近人,那么诸葛亮则是智慧的化身,火烧赤壁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几个经典角色,也让千百年来的读者形成了尊刘贬曹的思维定式。可是,真正的历史是我们了解的那样吗?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小说家、史官融合了个人情感甚至政治阴谋的历史。人们只看到诸葛亮的智慧和伟大,看到他的阴谋和罪恶了吗?
新官上任三把火。诸葛亮一出山,就连续制造类“博望坡纵火案”、“新野纵火案”及闻名于天下的“赤壁大战纵火案”。千里之中,狼烟滚滚,横尸遍野,血流成河。儒以仁治天下,诸葛亮一介儒士,却为了军事利益对士兵和百姓下此毒手,令人发指。更令百姓所苦的是,赤壁大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成,此后战火绵延,乱世因为赤壁大战一直延长了六十余年。诸葛亮首次提出“天下三分”时,尚在隆中与刘备饮酒作对,他早知这一点,却没有阻止分裂,加速统一,反而助刘备夺荆州,篡西蜀,把他的自家兄弟们赶下台,让百姓们苦不堪言,这难道是“仁义”之人的所作所为吗?(刘备先背叛袁绍,再背叛曹操,他也是个反复之人。)
进入蜀中安身立命的诸葛丞相并没有就此收手,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是他犯罪的证据。让我们看一看丞相是怎样治国的:蜀国总人口96万,带甲士兵10万,官4万。官兵:百姓=1:6,也就是六名百姓(包括老弱妇孺)供养一名官兵,如此暴举,连灭绝人性的_和东条英机也甘拜下风。可就在此种情况下,诸葛亮还要命令夹带着老弱病残的军队挥师南下,六举北出。据统计,东汉末年全国人口5648万,而到了公元263年魏灭蜀时,全国人口仅存767万。这是中华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人口丧失。曹操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正是对当时百姓遭战火荼毒惨状的生动描绘。就连一向贬曹尊刘的罗贯中也在《三国演义》七擒孟获后写道:“瘴烟之内,阴鬼无数”,反观诸葛丞相,他有过悔改之心吗?没有,他为了一纸《出师表》的千古流芳,不惜牺牲百姓,为自己铺上了流血的仕途。
大刀阔斧希望大下一片江山的诸葛丞相一面扬言“王业不偏安”,一面还要除掉妨碍自己事业的“碍眼同僚”,比如李严。李严的下场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清除地看到。殊不知这样的下场也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自入蜀以来,刘备团体一下分为两派势力。一派是跟刘备打天下的荆州集团,一派是长年居于川中的原蜀集团。原蜀集团的代表就是李严。为了把权力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诸葛亮大力排挤原蜀集团而使荆州集团独大,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两位顾命大臣,却屡遭排挤,最终以误报吴国入侵的军务大罪由丞相独断处决,后主刘禅连过问的机会都没有。诸葛亮处决李严之后,还假惺惺地提拔一下李严之子李丰以慰军心,生怕自己所作所为惹人非议。而他治蜀期间,百官皆设,独独不设史官。陈寿《三国志》载:“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光芒万丈的诸葛丞相不可能不希望有史官多记他的高尚人格,聪明才智,而他此举又是为了掩饰什么历史真相呢?而对于一直忠心耿耿跟随刘备的简雍,资历比诸葛亮还老,为何找不到关于他后半生的半点文字记载呢?还有关羽、马谡之死,也真的如此单纯吗?
公元234年,诸葛亮走完了他的戎马一生,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却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他是怎样复杂而深不可测的人。他并不只有忠义儒雅,机智过人的光辉一面。史学家、小说家笔下的历史,不是毋庸置疑的历史。昨夜历史,都已随风散去,而我们所拥有的,是我们看待历史的态度。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篇6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国演义》
这本书主要讲了汉代后期曹魏、刘蜀、孙吴三国争霸,最终统一为晋国,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统一的新篇章。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关羽关云长。在一次刘备与曹操的战斗中,刘备和关羽被打散了。关羽为保护刘备的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但他与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同时只要有刘备的消息,就离开曹操,前往寻找。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不为美女、金钱、官位所动摇,不忘结义兄弟的旧情,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于大哥刘备团聚。关羽是一位真英雄,让世人为之敬佩。
通过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关羽是一位忠义之士。他对国家、信仰、朋友的忠义之情,让人为之动容。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应该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好好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本领,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添砖加瓦,努力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同时我们也要像关羽一样真诚的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家人与朋友。
?三国演义》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经典的一部古典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活泼、场面波澜壮阔,为我们世人了解当时的历史画卷与场面,提供了帮助。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三国演义人物读后感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