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重要文体,当我们在心里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后,不妨拿起笔认真写心得体会,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做大扫除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1
每年,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大扫除,因为要庆祝新的一年来了!我们家也在进行大扫除,快来看一看吧!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还在熟睡时听到了妈妈用她那温柔的声音说着:”宝贝,快起床了,今天要大扫除。“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双眼,看见了妈妈美丽的面孔,听见了小鸟动听的歌声,于是我赶紧起了床,穿好衣服,问:”我现在干什么呀?“”你先去扫地,再用拖布拖,拖不干净的试一下“洁厕宝”吧!“爸爸说道。
我先从厨房开始扫我这扫了又扫哪,从厨房扫到了客厅,从客厅扫到了卧室,扫的一干二净,我再用拖布拖,发现角落有一块拖不干净,用“洁厕宝“喷了喷再拖一下就拖干净了。我对爸爸说:”地扫完了也拖完了,接下来干嘛?””擦玻璃!“爸爸说道。我就像一个小士兵一样在不停的接受任务,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报纸开始擦,我哈一口气擦一下,哈一口气擦一下,觉得很好玩,擦完了玻璃我们又开始擦家具了,爸爸负责擦客厅和厨房还有厕所,我就简单多了,只用擦那两个卧室,我和爸爸一人一盆水,一个抹布,我先从我自己的书桌开始擦,擦得干干净净,结果吧抹布一放盆里,原来那清澈见底的水,变成污浊的脏水,接着又擦床脚又擦门又擦……我和爸爸都擦完了。这是妈妈来了说到:”看你俩累的,再等一会儿就可以开饭了,由于今天很累,所以我吃了不少饭呢。
过年前你们家也大扫除了吧,我们家大扫除是这样的你们呢?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2
新年快到了,我想帮妈妈打扫卫生。
早上吃完饭,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来帮你擦桌子和窗户吧?”妈妈欣然答应了。
我先擦桌椅。我拿来一块抹布,放在温水里浸湿,把水拧干,我先把桌子上的东西拿下来,一本正经的擦起来。过了一会儿,桌子擦的干干净净,我把东西又放回原处,椅子也擦的很干净,全都变得闪闪发光。
我又开始擦窗户。我拿起抹布放在水盆里搓了搓,发现水变成黑色的了,我去换了一盆温水,把抹布浸湿。我先擦卧室的窗户,只见玻璃上有一层灰尘,我使劲地擦。妈妈看见了,笑着对我说:“大涵,擦窗户不要这么用力,一会儿胳膊该疼了。”我点点头继续擦窗户,一会儿窗户变得干干净净。
我又来到厨房,最头疼的就是擦厨房的窗户,上面沾满油和灰尘,擦完之后我发现有小毛毛粘在玻璃上,它们像一个个小淘气包在和我作对,我又擦了一遍,可还是擦不掉。我火冒三丈,抹布一摔不擦了。妈妈看见了,问我怎么回事?我把事情说了一遍,妈妈说:“是抹布的原因,该换抹布了。”我又拿了一块干净的抹布,又擦了一遍,果然一个个小淘气包不见了。妈妈看我擦的这么干净,表扬了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做家务可真累呀!现在我才知道妈妈不容易,要照顾妹妹还要做家务,以后我一定要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3
今天是星期三,全家人都在家,妈妈说今天要进行家庭大扫除。经过讨论,具体分工如下:妈妈负责整理物品以及清洗物品;爸爸负责清除墙壁卫生和倒垃圾;我负责清理地面。
劳动开始了。妈妈第一个站起来,把餐桌上茶具,餐具放入橱柜中;然后找了几块大布,把电视电脑沙发床等用布盖上。爸爸看妈妈动手劳动了,也迅速起身,把阳台上及卧室内的窗纱卸掉,放到门外,等着妈妈处理。爸爸随后戴了一个帽子,拿了一个长把鸡毛把子,小心翼翼地清扫起墙壁和屋顶子上的蜘蛛网和灰尘。我看爸爸和妈妈忙里忙外的干了起来,也不敢怠慢,匆匆忙忙地来到阳台上,一把抓起苕帚,一手拿个土簸箕,把爸爸清扫过房间的地面的垃圾扫到簸箕里,倒入垃圾桶,垃圾桶最后是由爸爸负责掂出去倒掉。把垃圾倒入桶后,我再用拖把把地擦得一尘不染。
这次家庭大扫除,虽没有学校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也没有劳动时吵闹的欢声笑语;但我们三人的嘻哈声,洗涮餐具的叮当声以及搬动家具的咚咚声,也编织成了家庭劳动的另一番景象。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4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距离除夕已不远了,按照往年的规矩,今天,我们全家得来次《辞旧迎新大扫除》,春节要有新气象嘛!这不,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妈妈站在凳子上,伸着手,费力地擦拭着爸爸那些名酒、艺术品,只听“当”的一声响,我一不小心将妈妈放在桌上的“马到成功”的马腿给打断了,老爸一见,便大喊:“哎呦!我的小心肝啊!”边说边轻轻抚摸着那只断了的马腿,“肇事者”我,站在一旁,摸了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说:“老爸,sorry啦。”老爸看着我,气得气不打一处来。再瞧瞧站在凳子上妈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指着我和爸爸说:“你俩父女,搞得跟反动派似的,哈哈哈哈哈哈!”妈妈这一说,说得我很没面子。
为了弥补我对老爸的损失,妈妈分配我去扫地、擦柜子,唉!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啦!我先去擦柜子,这个妹妹,经常用水彩笔在柜子上完成她的“杰作”,还自称是毕加索传人,害得柜子遍体鳞伤,还很难擦掉。不过我是谁呢,凭借我这聪明的脑瓜,一定能想到办法,我想啊想,绞尽脑汁地想啊想,啊!奶奶以前擦水彩笔是用一块海绵,沾点食用油就干净了,我也来试试吧!我找出一块海绵,倒了点食用油,轻轻一擦,真的擦掉了,看吧,我说我一定能想到办法的!
我家最懒的属爸爸了,瞧!爷爷在六楼给租房子的人介绍、奶奶在厨房清洗、妈妈擦柜子、妹妹和姑姑去购年货、我收拾房间,只有爸爸,埋着头,专心致志在玩手机,哈哈!都是男人怕老婆,果然不错,妈妈走到爸爸身边,温柔细语地说:“玩游戏呢?”爸爸头也不抬应到:“嗯。”“你还敢说嗯啊?马上去洗卫生间!没洗完,别想吃饭!”瞧,老妈露出本性了。可怜的老爸,只能遵命啦!
我家的大扫除应该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的吧?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5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仅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许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6
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按老师安排,我们节假日前进行了学校卫生打扫。周末,我和几个同学开始了校园卫生打扫的实践。我们带上了垃圾袋及一些工具,到操场和寝室周围建筑,进行打扫以及清洁,为同学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环境。这段实践虽然时间不长,可是比起在家里呆几年却要受用得多。正如马哲书中所讲“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一个人经历得越多,那么他对社会和生活的熟悉和体会就会越深刻。通过这次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我对很多事物有了新的熟悉,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可以说我是受益匪浅,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自身能有多大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多大的贡献,社会也同样回给予其多大的回报。相反,我们对这个社会没有多大的价值,社会给予我们的只有少得可怜的回报和同情。
我坚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竭力而为,我们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总觉得下地劳动是一种粗活罢了。很多中学生“吃喝玩乐”的钱也都是父母通过这些“粗活”挣得的。为了让同学们知道钱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校更加洁净美丽。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现在多吃点苦,多参加劳动,也能为将来培养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打下基础。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劳动能力退化,主要是因为缺少劳动场合,在寝室垃圾往门口一丢,在教室往课桌了面一塞。
通过这次义务清扫,我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也收获了参与过程中给我带来的快乐。今后,我要努力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ㄍ时在校期间,我要多进行些社会服务实践活动,让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溶入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里实现自身的价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贡献。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篇7
中国有句俗话,叫“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今天,我们家就实行了“大扫除”计划。
早晨我们准时七点起床,吃完饭、刷完牙、洗完脸,七点半准时开始大扫除。我们先来打扫客厅。姐姐擦桌子,妈妈擦玻璃,爸爸扫地,我拖地。安排完之后我们分头开始干。姐姐和妈妈不到十分钟就完成了,可我跟爸爸却遇到了麻烦:爸爸东一扫西一扫的,到头来也看不出有多少收获,而我也等的不耐烦了,拖把一拖,爸爸扫的地就前功尽弃了。妈妈看这情况,只好用拖把把垃圾清理到垃圾桶里。接着,我们来打扫卧室。姐姐叠被子,妈妈整理床头旁边的书等东西,爸爸和我的工作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这次,我和爸爸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爸爸一列一列地扫,等扫完之后,我才开始拖,以圆满的“结局”完成“任务”。
我们又开始打扫厨房(包括餐厅)。厨房内的抽油烟机、厨具等就交给妈妈,餐桌交给姐姐,我和爸爸依然是扫地和拖地。不知道为什么打扫厨房里的卫生用的时间最少。
最后我们又打扫了卫生间。卫生间对于我们来说是最不想进入的场所。但由于卫生间里所摆设的东西不多,而且水源方便,也没有垃圾,所以一拖便干净了许多。今天我们实行了“大扫除”计划后,家里焕然一新,我们非常惊讶也非常激动:是啊,只要大家都勤劳一点儿,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
做大扫除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