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后,相信大家一定深有感触,那么可以动笔写一篇观后感了,没有出色的感受抒发,那么写出的观后感就是没有价值的,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篇1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篇2
?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热泪盈眶,与角色倾情激昂,在内心多次呼声:一个政党,推翻一个错误的道路,引导走上正确的道路,有诸多艰辛不易。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中华民国陷入了政治混乱局面。统治者软弱无能,卖国求安逸,劳苦大众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危难之际,一批爱国的铁血青年,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领导者,在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鼎力支持下,改变思想,造就新青年,探索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陈独秀说: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必须办杂志。用笔杆子当枪,用舆论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因此,陈独秀在上海火速创办了《新青年》。
反动势力嚣张跋扈,利用政权打击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爱国人士,镇压学生。社会各界,群雄激愤,纷纷谴责北洋政府,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各学校师生也群起激昂,爆发了“五四运动”。
民族处于极度危机,千钧一发,陈独秀和李大钊突然明白:要形成一个组织,一个有力量的组织,有章有序的带领群雄,才能战胜封建势力,才能尽快的救国救民。他们坚信,真理必定战胜邪恶,迅速成立了党组织,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同时,毛泽东、周恩分别在长沙、天津成立了党组织。一时,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纷纷宣誓加入了党组织。
该剧再现了一百年前,一群热血青年追求真理,改变中国命运而奋斗的历史诗篇。改变,就要拿出武器,就要付诸于行动。正如李大钊所说:要把思想觉悟和行动觉悟结合起来。光有思想,没有行动救不了国家。是啊,有思想,不行动,是空谈主义。现实中,要想事半功倍,只要是正确的事,正确的方向,就得将“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该剧,也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对陈独秀大加褒扬。
?觉醒年代》重在“觉醒”。人们从被封建政权的压迫,从愚昧到觉醒,到起义反抗,到救国救民。人们意识到一条道路越走越黑,就应该觉醒,拯救国家和民族。任何正确的道路,只要坚持真理,就一定能实现。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篇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为之感慨,为之激动,为之震撼,心潮难平。
视线,把我们拉回到100年前:黑暗的旧中国,满目苍夷,生灵涂炭。这部电视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的刊物为时间线,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建党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首的革命先驱,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为首的革命青年,为济世救民舍身取义、慷慨赴难的英雄壮举。革命先辈用实际行动,演绎了最“燃”的青春,展现了最热血的担当!
观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一部中国的革命历史。剧中一个个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中,有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五四”运动领导者陈独秀,有敢为人先、为民发声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有一代国士、北大校长蔡元培,有“科学与民主”运动的旗手、文学巨匠鲁迅等。还有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就是在父亲面前,也是从不认输、从不低头的“刺猬孩子”,最后,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宝贵的生命。
观看《觉醒年代》,我一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热血沸腾。100年来,我们的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人类社会进步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站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是生于盛世、重任在肩的新一代。一定要牢记历史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先锋,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的坚定信念。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篇4
?觉醒时代》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读物,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以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救国人士为第一视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压迫的人民的艰苦和当时受辱的旧中国,内有政府的不作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入侵,这时就体现出了陈独秀等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大义,也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在危难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危急的时刻一批批的爱国人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的希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国的十月革命过后,给了中国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于是乎中国共产党高举以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展的旗帜,用以气势磅礴的力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经过党的一百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事实上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道路,也是一项需要时间发展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弃的努力奋斗,在当今建党1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从刚开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领导者的带领与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的港澳回归,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互赢,成为常任理事国等等,在科技方面,我们从靠外国进口到自主研发,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再到登月,这都是一代代先驱者的努力才让我们可以生活的如此平静祥和。
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国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们就像花朵一样,若是离开了国,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更要智存高远,努力奋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所以只有现在努力奋斗,才会在以后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一声叹息。祖国的强大,就依靠我们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混水摸鱼,浑浑噩噩的度过我们的漫长岁月,而是应该像陈独秀、李大钊那样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为了我们的美好时候而努力奋斗,挥洒青春和汗水,以后的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自己。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篇5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在近期爆火,豆瓣评分高达9.2分。为什么觉醒时代那么好看呢?首先,这部剧从真实的历史出发。该剧严格遵守从事实中寻求真相,从真实历史开始,消除其光环不美化任何人,不贬低任何人的价值,还原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其二在剧中有许多隐藏在镜头中的细节,剧中的场景都不是多余的。如果仔细品味,便可以理解隐藏的含义。其三剧情十分紧凑,没有一句多余的台词,主线十分清晰。其五所表达的当时知识分子想要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爱国精神与许多观众产生了强大的共鸣,激发起了每个人心中的爱国热情。而剧中表达的正能量的思想也鼓舞着观众们。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是那个年代的读书人典型代表,善良友善,拾金不昧,寻求尊重,有着自己的傲气与确切的目标,充满思想,不畏艰苦,有时有点一根筋,十分要强,这也可能是在他们小时缺少父爱,过早地见识了了世间险恶而导致的。在第四集中一出场就看到他们在卖《新青年》,勤工俭学,自己赚钱去法国留学。反观现在的许多学生,包括我自己,在优越,和平的年代里却时不时想着如何贪图享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任何一个时代中,青少年学生总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先驱,他们为国家提出自己的建议,为国家找寻出路,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周总理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又怎能因为眼前的舒适而麻痹自己,我们更应该奋发努力,为中国的复兴努力读书,不负前人,不负国家,不负父母之期望,不负自身之使命。
课内的历史书上,蔡元培任命北大校长一事总是一笔带过,让我不禁疑问,当一个校长有什么值得被记录的呢?觉醒年代给了我答案。在1917年之前的北大,风气混乱,污浊。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不认真对待学生。最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学府,如此腐败,也由此可以体现出当时中国的混乱不堪。而想要救国,教育救国是必不可少的,蔡元培深知这点,于是毅然决然地任职,志在把北大培养成世界一流大学。如今的北大也已成为全世界的顶尖大学,这盛世,如你所愿。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篇6
看完第六集的觉醒年代,我的感悟不可谓不多。今天,就由我为大家重点讲述我对觉醒年代第六集的感悟。
故事的开头,陈独秀在与李大钊等朋友的交谈下知道了《新青年》在北京的影响力之大,最终决定应蔡元培三顾茅庐之邀前往北大任教,并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但陈独秀的任教却引来了辜鸿铭、黄侃等教授的不满,他们在蔡元培发表就职演讲前就在台下对陈独秀议论纷纷,并当众进行嘲讽、贬低。在之后的教工会议上,辜教授更是拒绝为陈独秀的就职鼓掌,还刻意提问陈独秀的学历、学术专著,与陈独秀展开激烈的争论。最后,故事以蔡元培阻止两人争吵,正式开会结尾。
在这一集里,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就职演讲。这个演讲不长,只有短短的六分钟,但其中的内容引人深思。他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抱定宗旨”,并指出“宗旨不可以不大”,号召我们要爱惜光阴,孜孜求学,不能考试一结束就将书籍束之高阁。我们的学习自然也需要抱定宗旨,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处处敷衍了事,要为了追求学问而读书。他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砥砺德行”。不能被苟且、敷衍的社会风气所影响,要严谨对待和修养自己的品行,去扭转社会风气,这样国家才能强盛。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己的德行培养,不与社会不良人士同流合污。达到北郊公民素养、精英品质的育人目标。第三个观点是“尊敬师友”,要坦诚相见,开诚布公,相互勉励。我们的生活中尊敬师友自然也是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们在进入18班这新集体后一定要做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第二件事陈独秀追求思想变革的决心。他明知道自己学历不够,会成为众人攻击的重点。但他毅然走上了把新文化带进北京的这条路。正是有了他这样追求真理的决心,中国才真正迎来了“觉醒年代”。今日的我们也要学习他那种不怕困难,求真务实的精神,为咱们的新中国做出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1000字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