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记录我们对于书籍看法的重要文章,读后感写的好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字水平,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生由我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1
人生,一个多么深奥的词语呀!朋友,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呀!前不久,我读了《读懂人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许许多多的富有哲理的故事,让读者读懂人生,读懂自己,读懂身边的人……
这本书中有一段写得特别好:朋友就是在大庭广众,他能维护你的尊严和声誉;在僻静之处,他能指出你的缺点和错误。你富有时,他不求什么回报;你贫穷时,他会解囊相助。你时,他会为你祝福,为你快乐;你危难时,他会将支持和无私地给予你。你心情烦恼时,他会给你送来抚慰,让你欢笑……
人人都需要朋友,我也有许多朋友。我曾今有一个同桌,每当我紧皱眉头,双眼圆瞪,嘴巴嘟着,鼻孔里冒着粗气。他就知道有人惹我生气了,很关心地对我说:“谁惹你了?别生气了!”听了这句话,我的火气就消得无影无踪了。前不久自习课上,我的手出了血,他见了,连忙给我拿纸巾。让我感动不已。
还记得有一次春游,在我没有水,口渴难忍的时候,同学老范及时把她的水送了给我喝。我仍能记得那水是那样甜。
朋友绝不是在我取得好成绩的时候阴阳怪气,而是为我开心、祝福;朋友绝不是在我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手。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2
第一本哲学书,也必将会成为以后反复翻阅的佳作。入口略苦,后味回甘的“鸡汤”,说它有一整本的金句并不为过。
大概懂了,作为一个想要获得幸福的理性的人,就要明白其实幸福是个伪命题。还算可以忍受的痛苦便不是痛苦,能过得去的日子便是幸福。
大概懂了,孤独和庸俗只能二选一。要么就做一个精神的贵族,追求意欲之外的满足,并最终获得高级的快乐。要么就做个世俗的平庸,纵情感官享乐,只能得到片刻的欢愉。
大概懂了,当年纪渐渐变大,健康的体魄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便是支撑自己后半生的法宝。
大概懂了,财产、地位、名誉、情感都是身外之物。对待它们应该持谨慎的态度。
大概懂了,几乎所有情感的最终结果都是幻灭,几乎所有的关系最终都会变成没有关系,只有理性才是永恒的。过度的依赖、大喜大悲都是不必要且不可取的。
大概懂了,克制很重要。
大概懂了,如果做好了应对大痛苦的准备,生活中的小痛苦大概只可以叫做麻烦。
总结:要世俗,但也要脱离世俗。要交往,但也要在交往中保持疏离。不必追求幸福,但需避免痛苦。减少感官欲望,重视精神享受。如此,便完满了。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3
刚刚听到《人生不设限》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便觉得这一定是一本充满刺激、冒险情节的、引人入胜的、能让人身临其境的故事性书籍,可当我第一次看到书的封面时,我有些小小的失望,那个画面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那只是书里的主人公的一张照片,没有手也没有脚,却焕发着一种魅力,让你有些吃惊的是,他依然面带微笑,自然可亲,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享受感,没错,那个人就是力克·胡哲。
我说他喜欢微笑,无时无刻不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体验着最真实的幸福,一点都没有错,打开《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你便会发现确实是如此,书中彩页上的图片是力克·胡哲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不论是小时候无知时,还是长大了理解后,他总是在镜头前留下他微笑时的美好。不论在这个过程有怎样的困难挫折,他总会在其中一步一步走向乐观,他总是相信,上帝将每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会有他独特的作用的。力克·胡哲认为,无论他怎样,面对多少挑战,经历多少不如意,他只要做好他自己就好,做一个优秀的自己。
那么,以力克·胡哲的观点,要怎样做一个最优秀的自己呢?首先,你必须要接受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未来,不要总是只看见自己的不完美、残缺和完成不好的工作,我就是我!即使有一天,我与整个世界站在不同的两个方向上,我也要坚信,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即使那一条道路上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野兽凄惨的鸣叫和风肆虐的呼嚎,有一片漆黑漆黑看不到光明的可怕的空寂,我也要向前走,因为那是我的选择,那里有我的世界,我要像力克·胡哲一样与命运斗争,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最喜欢力克·胡哲和我们一起聊梦想,聊坚持。我喜欢他说,只要敢梦想,什么都做得到,因为我相信,只有拥有梦想的人,才是真正拥有灵魂的人,或许你不敢将你的梦想大声地向所有人表达,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这样的人生是充满希望的。有些时候,我常常会质疑我自己,常常会对梦想开玩笑,常常会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常常在风雨过后,看不见属于我的彩虹,然而,这些对于神圣又伟大的梦想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因为每当我们挑战成功去接近自己的下一个目标时,我们总是欣喜若,从而忘记了过程中的苦涩与辛酸,每当我们在几近绝望时寻求着那一点微茫的希望时,我们的脸上并不完全是痛苦、泪水与挣扎,那其中一定是有我们坚定的信念的,总之,只要你想就没有不可以!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不得不改变,不得不学会背弃一些东西时,就大胆地去迈出这一步吧!力克·胡哲不就是在逆境中成长的吗?就像他说过的话一样:如果你不能够创造奇迹,就将自己创造成一个奇迹,学着改变,是将自己创造为奇迹的开始!
在我活的世界里,我就是主宰!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4
这十天里,我读了一本书《人生海海》,这本书的作者是麦家。他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讲述了一个人在那个时代里的'一生。
这是关于上校的一生,他曾经有让人羡慕无比的荣誉和一生,他当过医生,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在战场上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他当过特务,与日本人周旋,打探情报。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上校用自己小小的手术刀救了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医术高超的他在战场上救人,妙手回春。而本是有机会当上副院长的他,却被另外一位候选人设计陷害,被开除,只能回家乡。
他经历过,但他从未向生活屈服过。他曾经为国家出生入死,他在日本当特务,与一个个阴险狡作的人周旋,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而他自己却被川岛芳子所害很深,在他的小腹上刻上了让他屈辱一生的字。
他为守护自己的尊严,宁愿不与自己心爱的女人在一起,也要守住这秘密;他善良,爱护生灵,他给他的猫最好的,不管什么时候,心中仍惦念着他的猫;他坚强,在被司令抓起来后,仍嘲笑司令,尽管生活残酷地对待他,但仍然乐观面对生活。他是一个英雄!
最后他等来了愿意守候他一生的人,他为了守护自己仅剩的尊严变成了疯子,他的智商仅有七八岁小孩一般。而她用自己的善良打动了全村人,大家都愿意她将上校接走,上校得以度过那安静幸福的晚年。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可能人生漫长,我们不知道未来有多少风风雨雨,有多少苦难。但我们可以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一切,生活比我们想象的残酷,它是无情的。但只要我们还热爱生活,信心满满,我们总能看见未来的美好。
上校,他是一个英雄。他被岁月的洪流遗忘了,被黑暗而残酷的社会摧残,被生活折磨。即使“身败名裂”的他被现实折磨,但他仍然愿意乐观地去对待生活。
生活像大海,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是晴天,什么时候是暴风骤雨,但我知道前面一定有希望,一定会到达那梦想的彼岸。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5
他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却是很有抱负,能够在大城市里扬眉吐气是他一直执着追求的理想,因此,对于亚萍这样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美貌与智慧并重的文化女性,跟他有如此多的工作和思想上的共鸣,当然会有所心动。但这份感情里面参杂了太多的现实和利益因素了,就像他当初决定跟她在一起时,考虑得更多的是这份爱情牵连着的“事业前途”,而并非对她感情的本身,所以加林对她,确切的说应该是一种在生活理念上的惺惺相惜与欣赏吧,在感情上,任性专横的亚萍与自信坚毅的加林,很容易会陷入互不退让的局面,而且家庭背景上的女尊男卑,使亚萍对加林的爱不仅大胆,而且占有欲与控制欲很强。虽然加林一开始会尽量地处处谦让,但久而久之,骨子里充满男子气概的他总会有爆发的一天,到时候他们的结局注定是不欢而散的。
相反的,巧珍她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善良体贴,在加林最迷茫、最无助的时候给他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温暖,加林之所以会跟她在一起,是因为她温顺可人的性格给了他心灵的慰藉,这份感情萌生在最朴实的土地上,彼此间是最纯洁的相爱。对于巧珍的如水般温柔细腻的爱恋,加林才会感受到如胶似漆的甜蜜。我是一直觉得,加林的这种大男人就应该搭配巧珍的这种小女人,爱情中双方的性格就应该在总体上呈现互补的状态。
至于加林他的选择——抛弃了巧珍,跟亚萍在一起,想必是自有道理的。加林压根儿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前途对于他来说比爱情更加重要,不然他也不会弃巧珍而去了。对于理想的追求太强烈了,致使他做任何决定的'时候首要考虑到的都是他的工作。在这一层面上,亚萍毋庸置疑是比巧珍更加的出色,不管是家庭背景、思想文化,还是性格上,都对加林在城市中一展抱负的理想非常有利,况且他本身对她也颇有感觉,在历经了千辛万苦后,机会对于他来说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因此胸怀大志的他又怎会不作出如此的抉择,这无疑不是事业爱情双丰收啰!我是觉得,放弃一份真情,去选择远大的前途,这对于男人来说,是很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发生在女人身上的话,我会持保留意见啰!
至于巧珍的选择,她选择默默地承受加林带给的伤害,去嫁给一个自己并不爱的男人。在她没有苦苦地挽留加林,只是流着心痛的眼泪去望着他离开的背影那一刻起,巧珍放弃的不只是追求真爱的权利,也放弃了实现梦想的权利。她把爱的希望寄托在了加林的身上,也把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愿望寄托在上面,也就是说,加林不仅给了巧珍爱情的甜蜜,也给了她生活的热情。她对加林的爱是无怨无悔的,也是妥协的,所以即使加林离开了她,她也默默地去独自忍受,去包容。巧珍的性格注定她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吞,她无法坚强得大吵大闹一顿,也无法狠心得因爱成恨,她只会用爱去诠释对加林的感情,能够成全所爱的人的理想,也是她对加林表达爱的一种方式吧。她最好只好认命,选择了一个愿意喜欢自己、呵护自己的人,在农村里过着平淡的生活,对于巧珍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找到一个好人家嫁了就已经很有福气了,又怎敢奢望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呢?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6
《人生的智慧》一书写于叔本华60岁左右,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本书是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幸福的生存,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本书没有他的其他哲学著作那样多的推理,更多的是浅显直白的人生经验,其实就是一碗浓浓的鸡汤,告诉读者为人处世之道理,而这些道理都是依附在叔本华个人的世界观之上。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人的自身。在叔本华看来一个人的个性及其价值才是唯一直接与他幸福有关。因为每个人到底生活于何样的世界,确定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一个世界,有人认为世界充满了乐趣,而有人却认为这世界只剩下无聊,不同的在于每一个人感知世界的能力和意识。
叔本华将人的快乐分为了感官上的快乐和精神上的快乐。很明显,他将两者进行了高低区别,认为感官的快乐是人们为了抵挡内在空虚而寻找的外在刺激,只能让人们在没有满足欲望的痛苦与欲望得到满足后的无聊之间摇摆。精神充足的人是明确知道自己的才能,在发挥自己的才能之中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们首先寻找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也就是叔本华一直所强调的独处。
然而,人感受到的快乐是否真的有高低之别?每个人最重要的事情是认识自己,倘若自己本身就是在声色犬马中找到了最大的快乐,难道不是应该继续这样的生活?通往快乐的道路从来都不止一条,智慧的人也不都爱独处。
二是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在此之中叔本华强调的是财富的作用,毕竟作为一个富二代,正是因为不被生活所困,才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经理去研究自己只想要研究的事情。
三是人在其他人眼中所呈现的样子。叔本华认为我们过分看重自己的存在在他人心目中的样子,不是从真正的自我而是从他人头脑中的表象那里得到满足和快感,是人性的愚蠢和缺点——几乎所有的人毕生不懈的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人们拼命追逐官位、头衔、勋章、还有财富,其首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更大的敬意,甚至人们掌握科学、艺术,也是从根本上出于同样的目的。
所以叔本华再次强调了隐居生活的意义——不用担心别人这样那样的看法,得以恢复自我。确实如此,我们很多时候太在意他人的看法,活成了别人喜欢的样子,而非自己本来的样子。太在意世俗的力量,而看不到内心的需求。
可惜人都是社会上的人,我们都不是孤立的一个存在,我们很难从自我上面寻找到存在之意义,而不得不借助于对外的评价。倘若完全不在意他人之看法,叔本华也不用将著作对外发表。崇拜叔本华的卡夫卡,遗嘱将所有著作毁之,到底是不在意还是太在意?
人的本性决定我们需要与这个世界产生链接,从而确定自己的真实存在。再把影响人幸福的三个因素论证以后,叔本华给出了一些人生的建议,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人不是要寻找快乐,而是要避免痛苦。因为快乐是否定的,痛苦是绝对的。哪怕你一切皆好,但有一点的痛苦,就会让你看不到已得到的幸福,而执着于那一点的不满足。
二是人要活在当下——为将来做详尽的计划首先必须以得享天年为保障,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才能活至高龄。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忆有所不同。
三是要认识自己,了解清楚自己的首要和真正意愿。四是要热爱独处,因为完全、真正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只有在一个人孤身独处的时候才可寻得。在叔本华看来,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五是始终保持与他人交往的警惕。
六是接受命运的安排——我们的一生可比之于一条川的航程,运气扮演着风的角色,他可以迅速推进我们的航程,也还可以把我们推回老远的距离,对此,我们的努力和奋斗都是徒劳无益的。我们的努力和挣扎只是发挥着桨的作用。
叔本华的这些建议归根到底跟自己的哲学观有很大的关心——人是否生而自由和具有选择的权利。在叔本华看来一切都是性格决定和命运的安排,以及对于人性持悲观态度,这就是后世一直认为叔本华的是悲观主义哲学家的原因。作文然而这个传说中的悲观主义,却这样说——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看完这一本书,我们其实又怎么真的能够寻找到人生的智慧呢?或者说人生的真谛对于每一个人是否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
不同的是,我们碌碌无为的过着这一生,而却有人在寻找着为何度过这样的一生。我们大部分人是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世界这人生的,就这样匆匆忙忙的度过了无数个一样的人生。我们大抵能够做到的,就是不断的认识自己,寻找真正的意愿和需求吧。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7
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感触很深,转来与朋友们共享。
回顾自己,好像从未对生活有什么过高要求,也许和同龄比自己从小也未缺少什么,所以对物质的东西一直持有比较淡然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有钱这么用,没钱也这样用,有时候损失大的常人难以想像,虽然不至于完全超脱但也从未因此记挂在心,该怎么还怎么样,所以,我曾想,如果哪天真的无意中成为富翁,我还会是那个原来的我。呵,能够保持本我,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中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看了下面的三件事,好像除了锻炼身体没做到,其他一直是很在意。从参加工作时起,不断的学习好像就成为生活常态,虽然不是每天学,但基本上每年总要考点什么,这样才觉得充实。考到现在,也觉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能找个清静之地每天安下心看看喜欢的书,就是人生幸福了。旅游一直是喜欢的,去哪玩还有远近等等都不是最关注,关键的还是和谁玩。和投缘的朋友们一起轻松快乐的度过,这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了。,我现在喜欢的就是找个陌生的地方住几天,慢慢的休闲,感受一种安安静静的日子,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只可惜,这样的日子实在短暂,像我这个年纪终归要回到尘世,退休尚早只能继续上班,郁闷啊!
身体是需要重视了,我并不怕死,只不过不想麻烦亲人,更不想因为无法治愈的疾病而痛苦的活着,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宁愿安静的结束。去年办了张健身中心的年卡,只为了想游游泳,可惜太懒,平均一个月还没一次,冬天嫌冷,夏天太忙,金钱上的浪费倒是其次,但久坐的身体再如此下去,真不知道哪天就废了。为了自己,也为了亲人,锻炼健身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最不该俭省的事了。
不论牙膏管子多么丰满,但你只能在牙刷毛上挤出1。5到2厘米的膏条,而不是1尺长。因为你用不了那么多,你不能把自己的嘴巴变成螃蟹聚会的洞穴。再比如无论你坐拥多少橱柜的衣服,当暑气蒸人的时候,你只能穿一件纯棉的t恤衫。如果把貂皮大衣捂在身上,轻者长满红肿热痛的痱毒,重了就会中暑倒地一命呜呼。俭省比奢华要容易得多,是偷懒人的好伴侣—。它用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和最小的花费直抵目标,。
然而有三件事你不能俭省!
第一件事是学习。学习是需要费用的,就算圣人孔子,答疑解惑也要收干肉为礼。学习费用支出的时候,和买卖其他货物略有不同。你不知道究竟能得到多少知识,这不单决定于老师的水平,也决定于你自己的状态。
这在某种情况下就有点隔山买牛的味道,甚至比股票的风险还大。谁也不能保证你在付出了学费之后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只能先期投入。机遇是牵着婚纱的小童,如果你不学习,新娘就永远不会出现在你人生的殿堂。
第二件事是旅游。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旅游是需要花钱的,谁都知道。旅游的好处却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常常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蓄积。有人以为旅游只是照一些相片买一些小小的工艺品,其实不然。旅行让我们的身体感悟到不同的风和水,我们的头脑也在不同风情的滋养下变得机敏和多彩。目光因此老辣,谈吐因此谦逊。
第三件事是锻炼身体。古代的人没有专门锻炼身体的习惯,饥一顿饱一顿全无赘肉。生存的需要逼得他们不停奔跑狩猎,闲暇的时候就装神弄鬼,在岩壁上凿画,在篝火边跳舞,都不是轻体力劳动,积攒不下多余的卡路里。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用不完的热量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负担。于是要人为地在机器上跋涉,在充满氯气的池子里浮沉,在人造的雪花和冰面上打滚,在矫揉造作的水泥峭壁上攀爬……这真是愚蠢的奢侈啊,可我们没有办法,只有不间断地投入金钱,操练贫瘠的肌肉和骨骼,以保持最起码的力量和最基本的敏捷。
有没有省钱的方法呢?其实也是有的。把人生当作课堂,向一切人学习,就省了上学的钱。徒步到远方去,就省了旅游的钱。不用任何健身器械,就在家里踢毽子高抬腿做广播体操……就省了健身的钱。
然而,这也是破费,因为我们付出了时间
人生由我读后感篇8
这个散文,给人的感觉总是很风趣、很幽默,但是又很富有哲理。
就说这个书名吧,初看上去还真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题目到底是啥意思呀?再看看钱钟书先生写的序,“假使人生是一部大书,那末,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有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于是,恍然大悟。是呀,人生这本大书我们又能读懂多少呢?能在它边上写上些什么的,也算是不错了。
我们学生们是还不够资格在人生的边上作批注的——至少我还没有这资格,因此只能在钱钟书先生这本《写在人生边上》的大作中选上这么一小段,叫做《论快乐》的议论的边上,写上一小段随感。毕竟是个孩子,我从不觉得人生太长或是太短,因此,依照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来看,我目前所经历的生活既不是特别快乐,也不是很痛苦,只能算是平平淡淡吧。
不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可以是一种事实,但决不可以是一种观点。人生的痛苦正是由于它是漫长的,但也正是因为它是漫长的,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快乐,去感受快乐——即使快乐是转瞬即逝的,矛盾的双方是辩证统一的。乐观的过一生,人便会变得阔达,一切也会变得相对美好;悲观的看世界,本就痛苦的人生会变得愈加冗长,一切令人所厌恶的东西会被无限的放大。
因此,虽然人生注定是不快乐的,我们仍能乐观地过一生。
人生由我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 疯帽子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