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观后感之前一定要先构思好相关的写作思路,我们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需要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唐顿庄园的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唐顿庄园的观后感篇1
在影视剧的观看方面,宫廷类、贵族类题材剧,我一直比较喜欢。许是与性格有关,秩序感、从容感加上洁净与风骨,往往更能令我定睛入神且备感舒适。
闲来刷抖音时,若看到此类题材影视剧的推荐,我大多会认真看一看,以期眼前一亮,偶然拾之,择时观之,以不断滋养精神、涵养心灵,保持住一份鲜活生命应有的灵光。
英剧《唐顿庄园》是讲述百年前一个贵族家庭在时代变迁中发生在每个家庭成员身上的深刻又跌宕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是那么贴近于现实。对每个观剧的人来说,相信都会受剧中不同事件不同人物的影响而引发各自的沉思、审视与感慨,于自身的价值观、人际互动及事情处理的方式方法、如何更好的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等生存姿态与形态,都是很好的借鉴。这家庭成员人数较多,包括主人与仆人,也可以说是一个团队,如此纷繁复杂而又错落有致的生活画面,有幸一睹其风采,各有所获是必然的。
从感性角度来说,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无完人,谁都会有过错,或者谁都有可能被过错所伤害,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包容、友爱与支持最为可贵。相互取暖,会更温暖。特别是在发生大事件时,亲人、伙伴能自觉看向同一个努力目标、紧紧站在一起去共同面对、合力将事件的负面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这份力量很强大,也很高贵。无论是主人与主人之间,还是仆人与仆人之间,或者是主人与仆人之间,很多时候,在事件中表现出的人性的善良与高贵,让人动容,也让人肃然起敬。
从理性角度来说,人性恶的一面,也真实、客观、自然地进行了多角度呈现。有算计、阴谋、陷害,也有固执、傲慢、嫉妒与自私。比如仆人之间因地位、分工而产生的或明或暗的纷争与倾轧;比如仆人因误解主人对其产生不信任而意欲将其解雇时,仆人刻意制造意外而重重伤害到主人;比如亲姐妹之间因地位、性格、际遇的不同而产生的相爱相杀与疏离淡漠;比如婆媳之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亲家之间、追求者与被追求者之间的各种相悖与调和等等。总之,这部剧虽讲述的是百年前的故事,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如同发生在当下,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而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观剧过程中从不同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得不说,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中,自我的梳理与审视也在不断深入,从而让自我重新觉知、觉悟与觉醒。若要成为一个精神高贵、情操高尚的人,自知还差得太远。
从审美角度来说,画面很美,但不甜腻;故事曲折,但很合理;人物繁多,但形象鲜明。总之,它很得体,富有魅力,让人难以抗拒、无法批评。尤其是服装、仪态、言行,乃至表情,不但是主人形象令人赏心悦目,仆人的日常举止,也浸染着高贵气息。作为现代人,自是感到汗颜了。
从剧情角度来说,剧情从1912年泰坦尼克号失事展开,格兰瑟姆伯爵的堂兄和侄儿在事故中丧生,因为伯爵没有男性继承人,于是出现了财产继承问题。财产与婚约有关,婚约与爱情有关,牵扯出老夫人、美国儿媳、三个女儿以及从曼城来的马修和他母亲,从此开始了一系列明争暗斗、争风吃醋、隐秘私情。对伯爵家族成员的刻画,有着犹如简·奥斯汀笔下的风情与细腻,同时,时代冲击着这个家族,除了古典范儿的言行和爱情,现代一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在他们中间涌了出来。
从爱情角度来说,格兰瑟姆伯爵夫妇携手三十余年,养育了三个女儿,拥有了三个外孙,其夫妻感情虽也经历波折,但共同化解后历久弥坚。尤其在历经各种意外与风雨时,夫妻同心的力量稳稳的撑住了整个大家庭,并共同推动了大家庭的稳步前进。而大女儿玛丽的两段爱情,
则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最佳结合。感性在先,理性在后,这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在我看来,其遵循内心的真实感受,真诚的做出选择,这一点做得很好。
从家庭角度来说,不得不说,女主人的智慧与格局对整个家庭的格调与走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格兰瑟姆夫人及其婆婆,这两位资深家庭女性,表现得非常好。在我看来,格兰瑟姆夫人的婆婆就是解决问题的专家,而格兰瑟姆夫人自身,则是应对大事件与新事物的最好的担当者。而两者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现的原动力,均来自内心的爱,尤其是对家人骨子里的爱,以及责任感。也就是说,无论家人做了什么事情,哪怕出格,哪怕离谱,我都会与你同在,我们一同面对,我们选择最合适的解决办法,我们一同迎向未来,而从来都不会选择与家人进行决绝与割裂,甚至也不会过分谴责。
从沟通角度来说,西方人内心的沉重感,要少很多。更多时候,大都能适时表达出自己想说的,或者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对方也会尊重你的表达权利,并尊重你的想法与决定,让你有生而为人的独立感与神圣感。如此,每个人的内心淤堵通常会得到及时的疏导与清理,就更加洁净与通透了些,于是整个人就更轻松自如了。不同国家人民的沟通方式自是有所差异,在我国中庸与含蓄的基因里,沟通可以说是一门艺术,需好好修练才成。否则,关键事件的沟通,往往容易引发争吵乃至滋生嫌隙。所以,正式的沟通,在我看来,是一件谨慎的事,尤其是情绪管理,一定要做好。
有人说,英国的《唐顿庄园》如同中国的《红楼梦》,都是通过贵族家庭的兴衰来折射一个时代的变迁,其在地域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伦理传统、等级制度上均有细致体现。于我而言,两部作品中折射出的贵族气质与审美情趣,则是我最感兴趣的,尤其是剧中核心人物的服装与配饰,以及不同人物的沟通方式,让我养心养眼的同时,也不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似乎让走向世界的脚步更稳当,也更优雅了些。
对了,对于正在学习英语的朋友来说,也推荐看一看这部剧,词汇量很大,常用语也很多,我是用心学习了的。一部剧从头至尾看下来,英语的听力确有提升。
唐顿庄园的观后感篇2
?唐顿庄园》是一部反映了二十世纪初,英国伦敦郊区一个庄园里,在世界格局不断动荡的情况下,英国贵族和他们的仆人们所发生的一系列爱恨情仇。
第一二季我怎么看都有《乱世佳人》的风格,剧情,道具,场景,甚至拍摄方法。当然,电视剧还是很平和的,它沒有《乱世佳人》那样的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同样美貌绝伦的大小姐玛丽,永远没出息又不甘心的千年老二伊迪丝,玛丽像郝思佳一样总是能轻易到手的恋人,不珍惜又轻易成为别人未婚夫的心上人,战前悠闲平和的庄园生活,战后支离破碎急需平复的状态,一切一切都仿佛翻版的《乱世佳人》。好在地点不同,相同的电影也能翻拍多次,何况这又完全在另一时空地点。庄园的风光旖旎,才子佳人,还真是赏心悦目。相对于贵族阶级的高贵优雅,我更喜欢生活在地下室里的仆人们,他们更世俗,生动,有趣。
第三四季玛丽和马修的爱情篇章,再加上贝茨夫妇莫名的牢狱之灾。琪儿看这部剧总觉得没什么故事情节。我想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生活,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从各个细节观察出人物的特点。因为生活本是这样,并非千人一面,所谓人情练达,世事皆明。每个人的处事方式,。性格修养。这里的每个演员都演的非常到位。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有的人从一开始你就欣赏不已,有的人一开始很厌恶到渐渐喜欢。人性无论多么复杂,当以善良为底色,别人也可以原谅和理解。在这里,并不会看到中国电视剧中鲜明的阶级立场,英国仆人与其说是对主人的忠诚,不如说是对自己职业的高度热爱和尽职尽责,而并非是一种中国旧社会中仆人对主人的那种愚忠。
第五季本想看到像郝思佳一样坚强泼辣能干的玛丽,独挑大梁,锐意改革,挽救日暮西山庄园的故事。但不是,又增加几张新鲜的面孔,又一个美丽少女罗斯,叛逆家庭,做了一把二十世纪初的新女性。接二连三的不伦恋情,不顾人伦的婚唐顿庄园观后感外情,跨越种族的黑白恋。最后竟在雨中邂逅了门当户对的新贵家庭的富二代,英俊的堪为片中之最的犹太帅哥。
随着他们的恋情,再一次欣赏了美丽的英格兰高地的草甸风光,像一幅幅莫奈笔下的油画。
豪华庄严的古老城堡,真是视觉大宴。
这么长的剧情,我只是从我的视觉略带概述。这部获得艾美奖的电视剧,也许从服饰,人物,建筑,剧情,食物,宴会,多个角度都能细细的品味,各个场景都美伦美奂,既可以当二十世初的时装大片,也可以当英国田园风景的风光片,也有英国的风俗生活教科片,更是了解老牌英国礼仪风范的示范片。
堪称英国版的《红楼梦》。当然,在女王还在英国占绝对地位的今天,它永远不会有《紅楼梦》能有的那种悲愤交加的阶级失落感,它有的还是令世人艳羡不已的优越和自豪。
里面有很多我喜欢的人物,其中老祖母我很想向她致敬,她并非像贾母那样德高望重,她傲慢,优雅,刻薄,自私,却又从自己的角度善解人意,替人着想。无论兴奋,失落,嫉妒,宽容各种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可恨又可爱,像一个在你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老奶奶,而不是一个尘封在岁月里了无生机的蜡像。一一在现实里,这样的老人不要太多。她那满脸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听说她因为这部剧获得了艾美奖最佳女配奖,真是实至名归。
女儿看这部剧,总觉得看不下去,因为习惯了悬疑猎奇刺激之类的大片,也许习惯不了它的平淡,尽管导演已经尽力加入各种引人入胜的元素了。我觉得也许是稍有阅历的人才能看出它的深刻吧,往往一句台词就能瞬间打动人心,在看到贝茨在帮助一直有芥蒂的巴罗先生,别人问他,为何要帮,他说,他太理解眼看着时光流逝,而你任凭生命浪费,自己无所作为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了。——
这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才会说的话,没什么哲理。但人总是要思考,人在世上的意义。就连傻乎乎的黛西也省悟了,从刚开始执拗幼稚,不通世事,也变得善解人意,积极上进,从一个无知的小孤女,到拥有众多亲人。精通厨艺,努力学习的有用之才。
这部充满了英伦风情的片子还沒有拍完。等第六季看完之后,再写个完整的观后感。
唐顿庄园的观后感篇3
?唐顿庄园》四季看完了。片头音乐久久在脑中回响,应该写点什么吧!
确实是好片子,值得看。看完二季后,心里已经打分 80 以上了。主要得分项:制作精细、演员到位、人物事件回旋线条算清晰。 20 世纪初的英国上流社会的传统,不经意间展露,算是对英国贵族传统生活的一次立体大展览,有很多习俗的信息,待以后慢慢研究。剧本,剧本,是个大问题,呵呵,也算通过了, 78 分吧。对电视剧,你还能要求更多吗?总体上讲,二季最为完整,四季最为零散,而且有牵强之处,不似前几季那么水到渠成。也许是因为大家看前三季,脑子里都是循着马修和玛丽的情感之线,所以整体算完整;四季马修突然死翘,一下子会有种找不到主线的感觉。但细细回想,这部片其实从一开始,就是全角色主题,每个人,每个角色,都有延续性的叙事和交代,而且发展的角色众多,主人家至少 7 、 8 人,仆人群也有至少 6 、 7 个,这点非常难得,在每季的 9 集中都有展现,不得不佩服编剧的水平高啊!减分项也有几处,包括三小姐的完美,貌似过于简单;四季中安娜莫名的失去智商,让人无语;奥布莱恩小姐的突然离去,少了很多对立的线索,使得就剩托马斯一个孤家寡人了,而且四季结束时,仆人团体好像要给大家一个欢乐大结局似的。对三女婿汤姆布兰森在这个家庭中的纠结,粉黑的,搞不清状况,也许编剧自己也纠结呢吧!而且,四季结束时,已安娜为代表的主人阶层在经历现实冲击和应对之后,似乎也要往回归之路上去了。而貌似后续打破守旧的,将是一直倒霉催的二小姐。哈哈,但愿都是编剧为下一季做的铺垫。
人物刻画,是对此剧最为满意的一点。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每个人,都仅仅是一个“人”。这一点,是剧中从始至终一直遵从。你不会特别喜欢谁,也不会特别讨厌谁,因为每个人,都给你一个立体的呈现,矛盾的主题。比如,老伯爵夫人和马修妈妈,这一对一直打口角仗的老太太,你的情绪会在每一次两人见面时,不断转换。一会儿,觉得老妇人简直是个老古董,一会儿,又觉得马修妈妈咋那么没完没了呢?还有二小姐,嫉妒起来真够可恶,可专情起来,也真够可怜!还有那个一直迷迷糊糊的小厨娘黛西,一直让人恨铁不成钢的赶脚,确也在迷糊纠结中不断的成长,终于开始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还有男仆莫斯利,也是类似的留笔,类似的人物在剧中太多了,每一个小人物,也是不容忽视的整体叙述。这一点,确实是我看类似剧集的头一遭,一般剧集,总是会把笔调集中在主要的 3 、 5 个人无上。这么多人物关系的构设,全然有序,不失变化,再一次佩服编剧的把控能力。感觉应该是一个编剧组,要不然,这么多人物同时写,太凌乱了!
(高大上一点,说说我理解的该剧的核心价值观!嘿嘿!)这部剧之所以吸引人且好看,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它完全英国式的生活场景,英国式的家庭生活(贵族和平民),潜在的体现的是传统英国式的价值观。一部剧,有一个明确的价值指向,应该是它胜过剧本、演员、场景之外的最主要的看点。不同于以往很多的剧集出现的价值观模糊或简单大而化之的问题,唐顿在娓娓叙事中,传达了诸多它想要表达的东西。家庭的价值、婚姻的价值、贵族的传统精神、面对现实的坚持与改变、地主与农户间的忠诚、主仆间的忠诚、仆人对工作的尽责、同样还有主人对仆人的关照及责任,这许多不能完全划为传统价值,也不能简单的说就是因为爱,更多我看到的是“责任”二字。也许,只有责任,才能让我们成长;只有责任,才能让我们面对困难和软弱时,更加勇敢。而且剧中强烈表达出,是对这种价值观的坚持。反观我国电视剧,不是主旋律,就是婆媳战,对人性对价值体现的模糊不清,是最大问题。
演员是一部剧的另一个灵魂所在。这部剧在演员上确实是选得不错。尤其是马修这个角色,我相信一定原本没想这么突出的,结果,被个人魅力和角色魅力相切合的演员给演绎的恰到好处,连马修本身的性格缺陷都让人可以直接忽略掉,变成了万人迷。其实,从这部剧本身来说,我更喜欢玛丽这个角色,演员也演的相当到位,英伦贵族的冷气质结合内心维护家族利益的强大动力,那个气场确实是无人能忽略的。不过,我最喜欢的,是 cola 伯爵夫人,三女儿去世时,演员演的无以比拟,一声声的呼唤,让一个平素优雅娴静的贵妇,爱女弥留之际的痛心疾首和失去女儿后的悲愤,演得太感人了。老奶奶就不用说了,话语的转换,语气的高傲,搭配表情的随时变化,太有的看了 ! 我觉得几乎可以把所有老太太的桥段挑出来再看一遍过过瘾。男仆托马斯也一直是看点,不过到四季时,好像弱化了,全体人员往高大上去了。希望后续,能有更好的戏份。
其实,这部剧中,可以值得细细回味的地方不少。比如英国式幽默,在两个男女管家身上体现得最多了,还有在小姐太太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客人朋友间的对话里也带有很多幽默成分。我理解的英式幽默,很多带有英国自己的文化和历史线索,有时不是很好理解。英式幽默和英国人相对刻板的生活相对照来看,很有意思,总是让人会心一下,不禁想低头莞尔一笑,但又要忍住,不能失了风度,才是最好玩的吧!还有,传统贵族生活的种种规矩细节,完全可以单开贴细说。庄园打猎,可是到了苏格兰高地,又只能叫“追踪”。还有,打猎出发前,仆人拿出类似香烟的东西,让每个老爷吸上一下,不会是吧?也不知道是什么讲究。至于女士的各种更衣,先生的黑领结、白领结等等问题,就更是搞不明白了。讲究真是不少啊!这也是刻意对外输出的英伦文化的一部分吧!呵呵。
唐顿庄园的观后感篇4
?唐顿庄园》是收视率最高的英剧之一,从2010年的第一季开始到2015年的第六季终结,英国独立电视台总共拍了48集,再加上3集圣诞特辑,在英剧里面已经算是非常长的了。在电视剧《唐顿庄园》结束4年以后,今年9月,由美国环球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版《唐顿庄园》上映,并将在这个周五登陆国内院线。这对于《唐顿庄园》的粉丝和英伦风情的喜好者,无疑是个好消息。
?唐顿庄园》的故事发生在阶级间有着鸿沟的上世纪20年代,但其温暖的人际关系却让冰冷的繁文缛节不再刻板,影片的制片人盖瑞斯·尼姆就表示:“虽然唐顿是个有着严格规矩与礼仪的上层世界,但它与全球各地的人们都有着共鸣,我们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也喜欢他们所生活的那个高贵世界。”影片中,当唐顿家族面对伴随着皇室到访而出现的诸多挑战时,精彩看点也一一来临,饰演“大小姐”玛丽的米歇尔·道克瑞曾说过:“对很多人来说,这里(唐顿庄园)感觉就像是皇室生活。”当唐顿贵族与真正的皇室碰撞交集,故事的精彩程度一定是超出想象、不同以往的。
作为唐顿成员集体回归后的荣耀新篇章,电影《唐顿庄园》在海外上映后广受赞誉,影片在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的观众好评率高达94%,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就称电影《唐顿庄园》是“一场温暖流畅的时光之旅”。正如影片的历史顾问阿拉斯泰尔·布鲁斯所说:“我希望能够确保历史的准确性,并且这些历史细节能帮助人们潜意识进入故事,体验这个陌生和不同的时代。”为此,阿拉斯泰尔·布鲁斯还特意前往温莎城堡考查史料,并注意片场的每一个镜头,力求所有的细节都精确呈现在画面上,这无疑将让观众沉醉在唐顿的华丽与荣耀之中。
因此,电影虽然较完美地继承了女性角色突出的视角,也不能说是一部具有探讨性的电影,而是一份庆典式的贺礼。该片的主题全落脚于“告别”。任何人的离去,都是一件可惜的事,就好像当年的大表哥。延续我们的情愫的出路,都交给了爱。这个主旨在表达上较为克制和温和,和复古优雅的庄园是气质相符的。
这大概就又是代表一个时代的落幕。漫威用一个英雄换一个告别,该片则用每一个人物的重现,克制地对粉丝说了一句温馨而郑重的再见。无论如何,这是一场很好的结束,虽然泛滥的美好会令圈外人略微失望。撒糖撒满全片如此不可能的事,也算是对电视剧一个完美的弥补和交代。感谢没让老太太落幕,也感谢一切安好的记忆就此封存。
?唐顿庄园》所反映的上个世纪初的历史背景,恰恰就是英国从繁荣的巅峰往下走的时间点。所以说,电视剧和电影版的《唐顿庄园》所流露出来的怀旧气息,正是英国人念念不忘“日不落帝国”辉煌往事的真实写照。
唐顿庄园的观后感篇5
其实整个故事本来就是由一个令人惊慌失措的离去展开的。当初庄园由于铁达尼号的沉没失去了继承人,房产和财产何去何从令各人惊慌失措,后来证明新的继承人令故事更加精彩美满;土耳其公使死在闺房里,被丑闻压得走投无路的玛丽最后保住了名声,优雅地迎接着一位又一位追求者,虽然经历了剜心透骨的丧夫之痛,但最后仍然携着另一段美满的婚姻,作为唐顿的女主人继续维持着整个村子的中心;披上婚纱踏上教堂才被悔婚,珠胎暗结身怀六甲才发现情郎客死异乡,心早已碎成质子的伊迪丝最后得到了全剧最浓墨重彩刻画的一个婚礼,当上侯爵夫人,还将再迎接另一个小生命;思想激进,行事冲动,令到自己再也不能踏足故乡,妻子又在临盘之夜死于并发症的汤姆,从最初鄙视整个家庭,也被整个家庭鄙视,到最后对着英国王室的公主述说自己如何跟这家意见不合,又彼此相爱的一家人求同存异,在室外跟另一个平民与贵族夹缝中的女子深情起舞;从第一季一直被虐到最后一季的贝兹夫妇,曾多少次以为到了世界末日,最后抱着自己的孩子,耍着各种小聪明;得了柏金逊,觉得自己成了废人的卡森退休后,在王室到访的重要场合依然可以穿着一尘不染的制服,挺着笔直的腰板,为英王张罗了granthem一族最高规格的招待;曾经到处应聘无果,绝望得割腕自杀的托马斯,最后成为唐顿的管家巴罗先生,哪怕在同性秘密聚会上被警察以有伤风化罪拘捕,以为人生到此为止,最后也被真爱救出,得到了一个真的的同类的「朋友」……
电影的最后以即将到来的另一个离开作结。其实maggie本人早已多次向媒体诉苦说自己的角色太老了,早该死了,这次大概是接电影前跟制作人非常强硬地提的要求吧。其实也是,剧里老夫人也90高龄了,在最后以这样一个留白作退幕,也算能贯彻整部剧的优雅。以后再见到唐顿,克劳利夫人会少了一个斗嘴的好伙伴,玛丽会少了一个人生导师,我们也会少了一个重要的搞笑担当。然而,唐顿用了六季加一部电影告诉我们,任何人的离去都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然而,太阳照常会升起,明天照样会到来,可能季节会变更,但春天总会再来。剩下的人,还有新来的人,都会继续着唐顿精彩的生活。电影里,汤姆向露西说到「(西波走后七年了)心已经不痛了,但有些东西缺少了,永远填不回去」。没错,但填不回去空洞的心,既然不痛了,总能展开另一段征程。
七年来楼上楼下人们来来去去,当初要塌下来的天,回过头来,发现原来一直好好地在头顶,俯视着这座庄园一直站下去。下次若能再次到唐顿,尽管人物怎样变化,我们也能继续细味这里面的一个一个小情节吧。
人客要走不到你不送 再苦的歌听多也轻松 最初怎相信?
唐顿庄园的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