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事变观后感最新7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观后感,认真领悟影视作品是非常关键的,每次小伙伴们观看完一场影片后,肯定有很多感慨,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77事变观后感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77事变观后感最新7篇

77事变观后感篇1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本侵略者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它鲸吞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出来的,是它全面侵华的开始。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在日军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时,竟向中国驻军开始攻击,守桥士兵们以桥上的望柱、栏板为掩体,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从此,中国人民经过了8年的流血牺牲,艰苦抗战,以死亡数千万军民、耗资千万亿美元的代价,终于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赢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师长叫赵登禹。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这位师长不甘心自己倒在鬼子面前,他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赶跑侵略者。让自己的祖国又恢复和平。战士们__越勇,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和小鬼子同归于尽。日本人把自己国家的国旗插在桥上,中国战士把他们的国旗砍下来,全都扔到河里。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显现出了中国人的那种不低头折节,不向敌人所屈服的优秀品质。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虽然是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大地!

77事变观后感篇2

“为了胜利,为了胜利……”看了纪录片《为了胜利》之后,在离开影剧院时,我喃喃自语。

影片忠实地记载了这四大抗日重大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事件。在血与火,泪与情,爱与恨的交织中,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基本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艰苦卓绝的历程。

61年前的8月,中国人为胜利狂喜,也为苦难悲泣。是否还记得那场战争?是否还了解那场辛酸的战争?历史过去了,而记忆还在……

安静的剧场里,大家还沉浸在对历史的思考中,空气弥漫着压抑的情感,我心潮澎湃!抗战胜利是我国近代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举,既有些喜悦,又有些悲痛,有些气愤。喜在我国人民经过了十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胜利了;悲在为了这个胜利牺牲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为这一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七七事变中,一位位不屈的战士倒在充满血腥的泸沟桥上,石狮子仿佛也在为他们哭泣。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竟视中国人的生命为草芥,进行了一次次的杀人比赛,将手中的屠刀向无辜的中国人挥去……。几年之后,当我们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时,可现在的日本政府高官却供奉着战犯的神位,毫无歉意,可见他们依然猖狂。

往事依稀,现实催人。澎湃的心在激昂中渐渐趋于冷静。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有多少呢?“抗日战争”对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一个词罢了,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命是革命先辈抛头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也许我们除了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了解这段艰苦的历程之外,更要紧的是要踩稳脚下的土地,以执着的.干劲和高昂的斗志去开创新的胜利!

77事变观后感篇3

1937年7月7日,日本人借口在中国芦沟桥上丢失了一名士兵,向中国挑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了……

奋力抵抗的是中国国民党第29军。其中,有一个赵姓师长。他惨死在日军的轰炸之下,但他没有倒下,而是站在石狮子旁牺牲的。之前这位师长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如果爸爸没有把鬼子赶跑就已经倒下了,你也要参加抗日志愿军,和我一样杀鬼子!”这使我很感动,因为他不愿倒在鬼子面前,而又希望下一代能抗日胜利!在这抗日战争里,死伤无数,早已血流成河,漫山遍野都是尸体,但为了不让中国亡国,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冲向敌人,与鬼子同归于尽。

现在日本为了掩盖真相,在他们的教肓书上写了许多歪曲的事实。老师曾经讲过一个日本的`孩子,一进门就吼着要杀光中国人,他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中国人杀了很多日本人!”今年日本又想担当理事国,我们反对,他们又说是我们的错,难道日本人也不去反省一下他们自己的过错?!

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无法平复的伤口。电影《七七事变》,使我了解了这段无法让华人忘记的历史,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日本为了吞并中国,发动“七七事变”,我国的29军与日军在卢沟桥展开激烈的战斗,29军的战士们怀着愤怒的心情,英勇杀敌。

我的心中兖满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怒,但我更感谢英勇的中国军队,是他们不畏强敌,英勇抵抗,为民族解放献出年轻的生命。

这一段不能忘怀的历史,让我懂得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会加倍努力,学好本领,做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77事变观后感篇4

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张少帅在当时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凉之地的结局要好,因为出于对这段历史的着迷在大学期间近代史的一篇论文里面我还特地的写了西安事变这事。

尽管从大家有英雄主义、阴谋论、利益论等各种角度出发来探讨少帅的背景、实力、和国民党的利益关系、势必抗日的决心等等,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少帅是个英雄人物,他给了东北人民一个交代,给了国家一个交代,也给了自己的兄弟一个交代。

我想也许是我的视角不够全面,才会有对少帅和他背后的集体那样的崇拜,他还是太年轻了,在后人看来也许还有更加好的办法即可积极抗日又不至于赔上自己的半辈子,可是少帅就是这样逼着蒋先生再次直面侵华日军。

也有人会说“谁风流谁狂”又怎么来的,如果不是他前期如此糊涂也不至于后来的节节败退?这些历史我没考究,要批判或否定一个人一件事的总是有理由的。而我无比崇拜少帅很大原因在于他在重要的关头挺身而出,这就足够了。此生必定要去西安,必去台湾瞻仰少帅!

东北军原系奉军改编,1930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奉军由此改编为东北军,成为中国东北边防部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奉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致使东三省在短时间内沦陷,各界纷纷谴责政府,蒋介石为了缓解舆论压力,把张学良当作“替罪羊”,而张学良为了维护蒋介石毅然把这个罪名揽在身上,由此背上“不抵抗将军”的臭名,并引咎辞职,出国。而出国后的张学良在外面考察一段时间后,准备回过参加抗战,可是这时蒋介石居然把东北军调到西北地区,充当“剿共”主力,而张学良此时不明白蒋介石的用心,全力“剿共”,结果损失惨重,张学良为了给东北军恢复元气,去向蒋介石要求增加经费,补充损失,可是蒋介石不但不补充,反而撤其番号,事实面前,张学良明白了蒋介石的用心:他是想借红军手削弱张学良,不过蒋介石既然想削弱东北军,为什么不在九一八事变前,默许张学良抗日呢?东北军那时陆海空三军齐备,虽然武器装备不如日军,但是毕竟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并且有人民的支援,我想日本关东军也难以得逞,为什么蒋介石会下令不许抵抗,又让东北军在内战中损失兵将呢?

如果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下令他抵抗,这不也是既削弱了东北军的实力,也削弱了日本关东军,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张学良要补给不成反而被削减了两个师的番号,加上东北军内部厌战情绪十分高涨,张学良顺应当时的抗战口号,决定联共抗日,几次向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都被蒋介石拒绝,张学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毅然逼蒋抗日,实施兵谏,迫于困境和压力,蒋介石终于同意联共抗日,不过后来为什么张学良要送蒋介石会南京呢?蒋介石抗日真是来之不易,西安事变也光荣载入史册。

77事变观后感篇5

真的,当我看完《七七事变》这部电影后,我的心中就燃起了一股熊熊的怒火,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37年7月7日深夜,侵华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过卢沟桥进宛平县搜查,这显然是赤裸裸的挑衅行为。守桥士兵当即严辞拒绝。日军恼羞成怒,随即用大炮、机关枪向卢沟桥攻击。我们的守桥士兵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战士们向鬼子射出了仇恨的子弹。从此,一场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拉开了帷幕!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感慨颇多。

卢沟桥这座历史古桥,它见证了历史上残酷、血腥和耻辱的`一幕;同时,它也目睹了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自己的自由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行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不应该忘记这些革命先烈,更不应该忘记中国所受到的种.种耻辱与磨难。我们要时刻以这段历史来鞭策自己,来提醒自己,来鼓励自己为祖国现在和将来的繁荣而学习,而奋斗。

如今,中国正处于和平时期,需要的是和平和繁荣。可时至今日,日本对历史史实的种.种篡改和意图抹杀仍在上演。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们要时刻敲响警钟,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77事变观后感篇6

上周末,我们班党支部组织党员同学和入党积极分子去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参观之后我心久久不能平静。81年前,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它险些将中国沦为殖民地,给十六亿中国人留下了无法消退的伤疤。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在纪念馆里看着那一张张日军侵略中国的照片,残杀中国百姓的照片,我的心在愤恨,在疼痛,在怜惜,在后悔……愤恨的是日军的残暴不仁,疼痛的是当局的软弱,怜惜的是百姓的疾苦,后悔的是我没生在那个年代。如果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一定要拿起武器对日本帝国主义给以反击,把他们赶出东北,赶出中国!九一八事变虽然过去了81年,但是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痛却一直存在,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都不会忘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和疾苦,都不会忘记国耻……

促成这场悲剧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日本国土虽小,野心却很大,一心想把日本变成亚洲老大。日本军国主义有预谋地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试图通过该事变占领东北侵略中国;而中国当时出现内乱,蒋介石的“壤外必先安内”政策大大加快了日本对中国的侵蚀。当时中国人的麻木与软弱也是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所以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撑,而要把十六亿人的力量凝集起来,惟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在勿忘国耻的前提下,重视发展,记住邓小平同志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勿忘国耻”挂在口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关键是要记在心里。日本人之所以能在古代的时候归顺中国,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而纵观中国近代史,一次次被人欺侮,除了政府腐败无能之外,主要还是我们贫穷,贫穷就会挨打,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是一条规律,就像一个身体瘦弱而有多病的人,他本来体质就差,因为没有抵抗能力,所以其它病魔就会时时侵入。如今的中国能够让世界刮目相看,是因为我们强大了,特别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政策,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地向世界前列迈进,国富民强,我们才能真正撑起腰杆,才能让别人真正瞧得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小平同志的话是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世界上,美国、欧洲、日本算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在很多方面我们自愧不如,唯一的机会就是奋起直追,“9.18”的警笛是我们卧薪尝胆的动力,只有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我们才能永远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不重蹈遭受别人欺侮的覆辙。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81年了,它的身影已经在我们心中淡化了。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它给中国带了的伤害。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只有国家统一了,野心国家才不会有挑拨离间以获取渔翁之利的机会;只有国家富强了,才不会有人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

77事变观后感篇7

我读了《七七事变》这篇文章,不禁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变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日军无耻的行为和表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不怕为国牺牲的精神。

文中写道:“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边以进攻卢沟桥为目标,举行军事演习。他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县开枪炮。”这段文章反映出日军的无耻和狡诈的行为,为了占领我国领土,利用谎言想进入宛平县,我军不同意他们便开枪开炮,强行进入,表现出了他们丑陋的面孔。而在战争中为战胜敌人,有很多战士光荣的牲在卢沟桥的桥头。其中,二十九军副师长佟麟阁和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光荣牺牲,他们这种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历史告诉我们,7月7日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依然有血的痕迹!听,卢沟桥畔的晨风似乎在诉说!血祭卢沟,国人难忘历史,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74年前的今天,在战云密布的卢沟桥畔,日军帝国主义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样在这一天。宁死不屈的中国军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击的子弹。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同提人抗争,共赴国难,投入正义的抗战中,血雨腥风,艰苦的.8年抗战,是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今天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

今日抗战胜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更多的是等着我们为国家盛强。为世界和平风险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民。百姓得可怜,当时敌人的可恶,当时的战士们的英勇,战士们是用他们的血和身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铺下了一条大道!

77事变观后感最新7篇相关文章:

创青春观后感最新8篇

上甘岭作文观后感最新8篇

704观后感最新8篇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最新6篇

罪与罚观后感800字最新8篇

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最新5篇

好作文读后感300字最新5篇

驴和狼的故事读后感最新6篇

雪的故事读后感400字最新5篇

买火柴的女孩读后感最新5篇

77事变观后感最新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28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