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一般我们欣赏完一场影片后,应该有不少感受,可以编写一篇观后感,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井冈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井冈观后感篇1
看到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起义打响,当时的我是如何的激动中国第一个农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因此,毛泽东与朱德成了我所崇拜的对象,每在电影上看到他们总有种说不出的激动。
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所以,毛泽东对红军的改编和建设,都以不损害根据地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原则。剧中有多个情节向我们展示了军民一家亲的感人场面。譬如:在起义部队开赴井冈山途中,钟大龙利用途中休息的时间,到老表地里挖红薯来分给饥渴的战友。却遭到了毛泽东的婉转批评,他还自掏银元要罗荣桓等送到红薯地里。又譬如,毛泽东发现曾士峨等鞭打俘虏,便语重心长地教育他说:"俘虏也是穷苦农民出身,不可虐待。不仅不能虐待,不愿意留下的,还要发给路费。"而所有这些以民本为主导的新型措施,都为红军赢得根据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进驻井冈山和发展队伍创造了条件。
红军与地方人民群众的心连心,是红军作为新型人民军队区别于其前身和国民党军队的显著标志。如果说毛泽东在三湾改编中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三大民主"、成立士兵委员会等重要建军原则,为红军的人民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话。那么,在以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又先后创造性所提出的"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和"三大任务"新的建军原则,更为我军在开展对敌作战中,取得根据地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只有维护人们民的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这是千千万万个战士心中永记的话,有了这句话,才有那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曾想过,作为当代少年,我应该以怎样的面貌来报答井冈山,回报井冈山千千万万的英雄,如果没有当时井冈山这个革命根据地,后边的压迫也许是无止境的,用血汗,用身躯,筑起保卫中华的“长城”,他们感动过亿万中华人民,登上井冈山,无论是谁都会体会到井冈山会师的精神,那里灵魂永驻。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革命,包围中华。一团烈火,燃烧着中华大地,燃烧着我的心。
因为从小喜欢毛泽东诗词,我看了建军八十周年献礼电视剧《井冈山》,看完以后感慨良多,这部电视剧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时代处于逆境中的形象,而以往此类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反映的大多是处于绝对领导地位的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光辉形象。
从秋收起义后被迫上井冈山到长征结束的8年中,毛泽东经历了诸多的逆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像个小媳妇”,经常没有发言权,甚至一度连党籍都没有,成为“无党人士”的师长(因周鲁误传中央的决定)。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组织上不信任、同志们不支持”,一方面,组织上(中央和湖南省委)对于他未能按照既定方针夺取长沙等大城市的战略思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另一方面,在红四军七大上通过选举的方式被自己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同志免职更是让他也有焦躁、烦闷之类的种种心态。
屯兵于坚城之下,红军在没有毛泽东指挥下连吃败战,痛定思痛,中央终于重新启用毛泽东,这次看36集电视连续剧《井冈山》,“朱毛”二字是全剧的一个高频词。毛泽东先上井冈山,接着朱德带着毛泽东派人送去的《三国演义》下册,也抵达井冈山,来了个“两册”合一,“朱毛”会师。剧中,通过朱德、毛泽东和陈毅等人之口,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朱毛不能分,也不会分!”
红军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政治主张,无疑解决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吃饭问题。农运大王毛泽东十分关注农民问题。因为,农民问题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关系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也就是,谁得到了农民的拥护,谁解决了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谁就取得了中国问题的发言权和执政权,谁就是胜利者。
“支部建在连上”也是我党我军成功的法宝,5000多人秋收起义的队伍到三湾时只剩下700多人枪,脱离队伍的有之,悲观失望的有之,毛泽东敏锐意识到如果不能“党指挥枪”,有沦为流寇的危险。三湾改编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在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后来,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时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井冈观后感篇2
这部反应我党早期革命题材电视剧《井岗山》,拍出来也有好几年了吧,但我是第一次看,毕竟,在这个时期能认真地去看一部革命片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我有幸看观看了这部电视剧,我看到了我党我军早期的创业史,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奋斗历程。
影片讲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早期共产党员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创建第一个根据地--井岗山根据地的故事。它以长镜头、曲折的故事情节,感人的奋斗形式向世人展示了在那段红色岁月当中伟人的风貌。无数英雄儿女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事业中来,并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看来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身处现代化今天的人们,对那段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民族最艰苦的日子越来越遥远,许多人们似乎已经淡忘了。但就是这么一群人才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经过无数人的血染疆场,无数军人的生死搏杀,最终打败了国民党,最终抗击了日本侵略军,最终实现并缔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洗刷了自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所遭受的侵略和无数的屈辱史。
通过这部剧,我更多地了解到我军从无到有,从弱小壮大的一个发展历程。这个历程是多么牵动人心啊!那是一个多么风雨飘摇的日子,从踏上井岗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军与人民群众的渔水之情,就注定了我军是从人民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也标志着,历经岁月更迭的华夏大地上将燃起一只红色火炬。这只火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从井岗山可以看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我党创始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具有远见卓识和对革命的深透理解。并用其毕生来实现这个理想。为中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游击战,持久战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能客观以分析形势,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这是我党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品质,使之在弱小中逐步发展起来,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事件,立于不败之地。
歌曲红军想念毛泽东,我能切身感受到红军战士战无不胜,坚韧不拨和浴血奋战的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来源和高度的核心凝聚力。因为所有人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正如歌曲当中所唱的那样:抬头望见北头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迷路时想你有方向,黑夜里想你有方向,困难时想你有力量,胜利时想你心里明……
观罢此剧,我的另一个收获就是深切地领悟到:就是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精神,就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精神。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力挽狂澜,总结教训,在着名的“八七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英明论断。怎样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怎样才能夺取政权?怎么样去改造旧军队?还是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依靠人民、历经艰难、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斗争中开辟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井冈山》正是紧紧围绕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马列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精心结构情节,着力塑造人物,较好地实现了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的和谐统一。
?井冈山》一剧以饱满的激情、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可亲可敬的外在形象和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既有坚定执着的革命理想、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舍家纾难的革命胸怀、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也有侠胆柔肠的骨肉亲情、吟诗挥毫的儒雅情怀、相忍为党的困惑忧虑、与民相通的喜怒哀乐。它告诉人们,他们曾经也是普通人,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只因为在特定的历史坏境下选择了伟大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成就了一番惊天动地惊天动地的事业,造就了区别国民党和旧军队的党和人民军队,而成为元勋,成为共产党人的骄傲。
党的早期领导人,以个人的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号召起了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革命的先锋队。从红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打败眼前的敌人,他们靠的不是运气,不是精兵强将。靠的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靠的是为人民大众谋利、反抗一切不合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的支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红军的发展也同时向世人昭示了一个道理:不自由,毋宁死!它不仅是西方人所有的信条,它同样也是全天下所有人所共有的特性——为民族自由而不懈奋斗!
井冈观后感篇3
翻开《筑梦中国》,中国上从强大到衰落、从奋斗抗争到走向新盛世的艰难历程跃然纸上,让我感觉热血沸腾。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中国梦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光明之路。从登上历史舞台那一刻起,中国共产党就勇敢担当起这一使命,筚路蓝缕开启征程。“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率先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书中的一篇篇历史典故和事例,一个个数据和生动的图片都在向我们描绘着中国梦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 中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她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仍然坚强,屹立不倒。她是从三座巨山的挤压下爬上来的,是在发展落后西方几百的贫境下赶上来的。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一直以来都有着一股意志支撑着我们——中国梦。
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是民族振兴之梦,更是人民幸福之梦。
此时,我深刻理解领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进程。尽管我们距离梦想越来越近,但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同努力。而实现中国梦的目的,为的就是不断地为人民造福,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你我的梦。
读完《筑梦中国》,我不禁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人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但是其中总有一个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梦想,那就是事业。我曾经梦想有一个让自己有幸福感的工作,不一定是最轻松的,也不一定是赚钱最多的,
但是每天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体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成就一番事业。进入山煤后,我发现自己来到了梦想得以实现的地方,山煤就是这样一方天地,让我得以施展。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希望能为它带来辉煌。山煤梦,我的梦。
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是指引人们永不放弃的坚强决心。当一种梦想与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深刻内涵,就有了动员全民族为之坚毅持守、慷慨趋赴的强大感召力。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殷切希望,更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为之奋斗不息的最终目标。增强学习意识,提高素质能力;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意识;树立实干精神,发挥模范作用,始终贯彻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方针,以“三严三实”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我,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最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井冈观后感篇4
为庆祝建党94周年,大学生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代表集体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第一集。本片是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的重点教育片,也是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领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效途径。学生党员们纷纷表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建党94周年。
“我们通过微信了解到《筑梦中国》今日要播出,支部的党员同学就提出了集中观看来迎接建党94周年的想法。”来自法政学院的研究生党员白良博在观看之际心中也激荡不已,“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担负起挽救中国的历史责任,带领中华民族在艰苦的环境中一点点发展、壮大,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代青年更应当肩负起历史使命!”
“中国只有以发展、开放的眼光看待世界,才能更好地前进。”研究生支教团的学生党员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由于近代清政府的封闭和腐朽,帝国主义的剑与火,使中华大地变得满目疮痍,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无法改版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只有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创建新中国的正确道路。如今每一位青年都应该有理想、有激情,通过科学理论的引领和脚踏实地的实践,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据悉,该纪录片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共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集。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大学生观筑梦中国心得体会> 国家主席为“中国梦”给出的定义: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醒。中国梦,它不仅仅是一个梦想,更是一个理想、抱负和蓝图,是实现国家富强的理想,实现民族振兴的抱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人民幸福的政治蓝图。> 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世界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将梦想付诸实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我们要从自己做起,节约用水用电,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钱是自己的,可资源是大家的。“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从自我做起,号召身边的人,共同为节约资源贡献一份力量。> 《少年中国说》有这么几句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首先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修养;其次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最后,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需要有知识、有能力、有思想的人。在智、强、进步这三点中,我认为进步是最重要的。青少年必须形成进步的思想,我所指的进步,并不是超前,而要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上个周末和舍友一起吃饭,本应该快快乐乐的,可这一快乐却被一个极为没有素质的问题打破了。> 个人的发展进步与国民的繁荣富强有着休戚相关的关系,“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用汗水浇灌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井冈观后感篇5
南昌起义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振奋全是油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受挫后率队伍上井冈山于1928年春与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失利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以坚定的革命信念,依靠群众,艰辛开始,经历磨难,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井冈山》成立士兵委员会,推行“三大民主”和“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军的重要原则,使队伍的面貌为之一新。同时,毛泽东等人的优良作风感染了当地贫苦农民、新婚夫妻钟大龙和方小凤,他们执意要求入伍,毛泽东欣然应允。此时,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几经苦战也只剩下了八百多人。朱德与陈毅、王尔琢等商议后决定改编成一个纵队。在誓师大会上,陈毅以党代表的名义作了动员,朱德亲手击毙了哄抢当铺的害群之马。正在这时,身负重伤的粟裕爬行归队,朱德背起粟裕,面对队列声泪俱下。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所以下命令的人就决定了一支軍隊是否是正义之师。确立党对軍隊的领导可以将党的先进性带到軍隊中,使軍隊更具战斗力与凝聚力,将工农革命军打造成威武之师、正义之师。三湾改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此外,肩负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任的工农革命军中不允许有害群之马,朱德亲枪毙哄抢当铺的歹徒表明了他们保持队伍纯洁性的决心,这是使軍隊得到人民拥护和战斗力的先决条件。
处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很难体会到建立一支人民軍隊的艰辛,以往的革命题材电视剧基本上反映的是毛主席的运筹帷幄的光辉形象,而这部《井冈山》比较客观的反应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时代处于逆境中的形象,使我们体会到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辛。同时,我也深刻的体会到教条主义的危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而党对軍隊的指挥也是工农革命军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之一,就仅仅这两集电视剧就道出了中共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井冈观后感篇6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在这里,中国共产党擎起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次旗帜;在这里,革命之火燃遍了大地。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体会许多,感受许多……
在经历一夜的火车硬座后,疲惫的头脑尚未苏醒,我们就来到了革命博物馆。虽说我从前已来过一次,但这次来,似乎又多了些更深层的感悟。看着墙上那些革命先烈的照片,阅读着他们的革命故事。我感受到那时候的革命斗争是多么的艰难!在白色恐怖的包围下,仍保持着顽强的革命斗志是多么的不容易!这种精神到现在都是需要我们学习的!而我们当代学生,需要这种在困难下依旧坚持自己信仰的精神!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黄洋界,八角楼,象山庵。其中,黄洋界给我的印象颇深。黄洋界被薄薄的雾气笼罩着,但依稀可见以当年红军迫击炮为原型的雕塑。我的思绪飘回到车上导游给我们讲述的故事:红军当年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的两个团,这迫击炮就有不少的功劳。如不是那最后的神来一炮,红军也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想来,有可能老天爷也被红军守住黄洋界的决心打动,也帮了他们一把。八角楼倒是让我小吃一惊,毕竟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当年的毛泽东、朱德的办公,居住坏境居然如此之简陋。看着简陋的桌椅板凳,我真为当初嫌弃军训环境的我感到羞愧!
回到农家,整洁的床铺,热情的农家主人,给我疲惫的身体和心灵极大的安慰。在吃过美味的农家饭菜,我洗了个长长的热水澡,就早早躺进被窝里睡了。这时,我才明白吃饭和睡觉是多么美好的两件事啊!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整个陵园以阶梯修筑,走进圆门,几十级的台阶,高耸和凝重。我们怀着虔诚的心献上花圈,看着革命先烈的塑像,大理石上密密麻麻写着的革命英雄事迹。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沉重,我不禁猜测他们其中或许有些和我是同龄,在无忧无虑最美好的年纪里,他们选择为中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多么勇敢。现今,我们更要好好学习,为建设强大的中国献上一份力量。而不是浑浑噩噩的度过每一天,寻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坐上回程的火车我还有些不真切感。回想两天的参观,我学习到了很多。
我们中学生,应以伟大的精神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为祖国的建设献上一份力量。学会珍惜眼前的事物,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为去过井冈山而骄傲!为我是中国学生而自豪!
井冈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 香观后感通用6篇
★ 硒观后感推荐6篇
★ 莲观后感通用6篇
★ 圆明园观后感6篇
★ 白雪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