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看完影片后所写的感受性的文字,好的观后感是建立在认真观看的基础上的,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颐和圆观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颐和圆观后感篇1
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我随父母来到了如诗如画的颐和园。我们先游览了万寿山,然后来到了昆明湖。一走近湖边,我就被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湖水浅处是碧绿碧绿的,深处则显出一片瓦蓝;岸边的柳树刚吐出嫩芽,春风一吹,柳条就像一阵轻烟,又像是柳树姑娘的一条轻纱遮在自己面前,有着说不尽的婀娜与妩媚。
我不禁跑到柳树下,向远处眺望,只见水面上游船点点,湖心岛像一颗宝石嵌在微波粼粼的湖面上;十七孔桥横贯湖面,像一条玉带似的,将湖心岛和岸边连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
“多美啊!”我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紧接着,我看到一些游人租小船在昆明湖上游玩。于是,我也提议去划船。我和爸爸、妈妈乘上游船向湖心岛划去。小船缓缓地前进着,不一会儿就离开了岸边。我们有说有笑,轮流划船,真是惬意极了。船来到了湖中心,回望万寿山,景色尽收眼底:佛香阁、排云殿依山而建,一群金碧辉煌的楼台殿阁,矗立在翠绿的山坡上。我们不停地按动相机快门,将
这美丽的湖光山色永远地保留下来。
看到那么令人陶醉的美景,我不禁哼起了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伴随着歌声,小船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湖心岛。我登上了十七孔桥,摸着那雕刻精美的图案,一种自豪感从心底油然而生。爸爸说,这享誉中外的北京颐和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保留到今天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呢!这么美丽的颐和园,我们的祖先早在二百年前就建好了,他们多么有智慧呀!
啊!颐和园,如诗如画的颐和园,你是巍巍华夏留给后人的杰作,你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此迷人的美景,会永远激励着炎黄子孙为建设祖国而奋发向上!
颐和圆观后感篇2
等啊等,盼啊盼,终于到了今天——去北京游览颐和园的日子。
从车上走下来,我们跟着导游一起走进了颐和园的大门。刚到那里,我就沉浸在欣赏美景的美好中了。古色古香的建筑,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建筑历史上独特的古典美,以前在书中才能看到的美景,都映入了我的眼帘,使我对颐和园的内景产生了美好的幻想。带着好奇心,我和同学跟着导游走进了大门。
一进颐和园,我就看到了一个大门,牌匾上写着“仁寿门”三个大字,门里有一块太湖石,它的寓意是长命百岁,“仁寿”,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命名为仁寿殿。参观完仁寿殿之后,我们又一起走到了昆明湖。昆明湖湖岸杨柳成行,湖上有一条一条的`小船,载着人们欣赏沿岸风景。一阵春风吹来,柳条轻拂着湖水,湖面波光粼粼,如此美的景色陶醉了每一个人,大家纷纷拿起照相机拍照,我也不例外。
我们又接着向前走,来到了长廊。以前学过的课文里长廊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见到了实物,我怎能不兴奋呢?长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色彩明丽、富丽堂皇,让人不由得驻足观赏。仔细观赏,长廊上的画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让人浮想联翩,又有了一番观赏的情趣。与长廊告别之后,迎面而来的是石舫。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船体用巨石雕成,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珍品。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取名清晏舫。顶部用砖雕装饰,显得精巧华丽。同时石舫也是颐和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华丽的石舫是我从未见过的,那栩栩如生的样子让我看了还以为一艘船漂浮在水上呢。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只有自己亲自来观赏才会知道他的美。
颐和圆观后感篇3
五月中旬,正直晴天艳日,与下午至颐和园。
作为国家四大名园之一,颐和园有着壮丽的艺术风采和恢宏的建筑风格,无论设计布局还是长廊宫殿,都凝聚着古国高超的艺术和劳动者的智慧汗水。
也许颐和园的历史不算久,但它所蕴含的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等具有绝对的价值,同样它承载的历史沧桑与使命是无可比拟的。
颐和建于前清乾隆年间,本为乾坤孝敬母亲而建,占地二百九十公顷,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仿杭州西湖而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而它的出生注定了是多灾多难的。当落后的农业社会与欧洲工业社会第一次碰撞,结局毋庸置疑,清政府惨败而落荒而逃,侵略者长驱直入北京城。而颐和园咸丰十年为英法联络洗劫破坏,光绪十四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与它相邻的`圆明园遭到同样的命运。
颐和园的辉煌依稀可见皇家的奢华和歌舞升平,当年的女王慈禧太后在这里办公听政,皇室远离战火,躲避在这里不知明日几何。
颐和园它是国耻的见证、是一把尖刀,试试刺痛国人奋发图强。
站在十九孔桥之上,吹着昆明湖上的凉风,远眺山巅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阁楼宫殿、乘着小舟泛游在湖上,看着无数的石林,高山、树木长廊,心也会沉醉于美景之中,看着长廊千万福艳丽的绘画,惊恐于这高深的艺术。穿梭于长廊仿佛游走在艺术的殿堂。游走在一座座宫殿惊讶于里面的辉煌大气和无数珍宝。无法想象西方列强看到这艺术的震惊和占为己有的野心,无法掠夺的甚至疯狂的烧毁掉了。
国人之殇、民族之痛,怎敢相忘。
现在颐和园做为国家5a景点区有着巨大价值,当清风明月抚摸着山涧松涛,一湖清水包容着欢喜悲伤,它静如禅师、动必将惊涛骇浪!
颐和圆观后感篇4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张铭哲,大家可以叫我张导或者小张都可以。
本次我来带领大家游玩的是著名的颐和园,它坐在北京的西郊,是一座闻名中外的皇家林园,也被称为“世界遗产”所以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注意不要乱涂乱画,不要随地扔垃圾,不要随意折花草,更不要随意往昆明湖里丢食物喂小鱼。
好了,现在我们就进颐和园吧。首先,我们先来到闻名中外的长廊。他非常长,有700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都画着五彩的画,画着人物风景。看!是不是很漂亮?而且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看!我们先在的所在位置就是万寿山的脚下,这座山是不是很高?那个八角塔形的三层建筑,那就是佛香阁。大家在看佛香阁的下面的一排排宫殿,这就是排云殿。好大家跟上。我们现在的所在位置就是万寿山上。我们现在向下看,是不是有一个湖,这就是昆明湖。
现在我们来到昆明湖这里吧,这里是不是很漂亮?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要往昆明湖里面乱扔食物喂小鱼。好往我手指的`方向看,是不是有一座桥,这就是十七孔桥,因为它有十七个桥孔。我们再看,十七孔桥上面是不是有小狮子?好了,现在大家解散两个小时后在昆明湖这里集合。
颐和圆观后感篇5
颐和园是清代诸多园林中最亮丽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园明园毗邻,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每年都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我也慕名前来一睹颐和园的风采。
走进颐和园的北大门,第一个景点就是 “苏州街”了。苏州街列于宫苑之中,小巧玲珑,依山面水,宛如江南画般点缀在颐和园中,更衬托出颐和园的宁静典雅。张灯结彩的街道,古色古香的房屋,各式各样的茶楼商铺,正是苏州街的特色所在。
颐和园的特色还在于它的牌坊。在颐和园三步五步就能看见一座牌坊,牌坊上雕龙画凤,很是壮观。
在北园,还有一处十分有特色的藏传佛教建筑群。高大的围墙,宏伟的喇嘛寺,红白的完美结合,造就了颐和园中这一方风景。
乾隆皇帝十分热爱佛教,在园内建造了诸多的佛教建筑,佛香阁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南面是昆明湖,北对智慧海,八面玲珑。周围建筑围绕在它的两侧,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在佛香阁一层的大厅中摆放着一尊千手观音,观音面朝昆明湖,好像在说:“我会保护一方平安的!”
冬天的昆明湖煞是好看,阳光洒在湖面上,湖面像一面大镜子,照映着太阳,又像一颗宝石,是那么闪亮。
从佛香阁向南走,要通过一条长长的楼梯,从上往下看,曲径通幽,末尾处仿佛别有洞天。来到尽头,原来是慈禧太后的行宫啊!行宫内摆设十分精美,龙椅、花瓶、屏风,都不愧对“皇家”二字。
顺着长廊走,我开始注意到了长廊上的壁画。“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火烧赤壁”、“关羽千里走单骑”……一幅幅壁画活灵活现,就像有了生命一般出现在我面前。
颐和园是中国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去珍惜它、保护它,让它可以永世长存。
颐和圆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香观后感优质5篇
★ 骆驼祥观后感5篇
★ 莲观后感参考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