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2023观后感7篇

时间:
Gourmand
分享
下载本文

与影视作品做好紧密的结合,才能将观后感写得更加全面合理,很多人在看过作品后,都会使用观后感来记录内心所想,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启航2023观后感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启航2023观后感7篇

启航2023观后感篇1

每每想到七月,总有一番独特的风景。江南,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南湖上的一叶小船,承载了一份特殊的使命。然而就在这烟雨江南,水波轻漾的南湖,12双手翻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诞生。它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中国人民前行的道路。

鲜红的旗帜上一把镰刀和铁锤似的图案——便是党的旗帜。它凝聚了多少人的鲜血与汗水,多少中国人民铿锵的誓言。

回眸党的历程,它是艰辛的,是坎坷不平的。同样是时光的道路,那段光阴却是洒满了鲜血。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铁索桥锁链支支吾吾的声响,言说着往日的艰辛;十五岁的刘胡兰,面对敌人狰狞的面孔,寒光闪闪的刀,他坚毅地喊出:“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还有监狱中的叶挺,尽管敌人百般诱惑,他却轻蔑地说:“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中爬出!”

多少像他们一样的华夏儿女,为了争取民族的自由和人民的解放,抛却头颅,洒尽鲜血,奏响了一曲曲英雄凯歌!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那些峥嵘的记忆,怎么会忘怀,恍若已经深深的铭刻在脑海中,永不褪去。

有人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28年的浴血奋战,1949年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横空出世,东方的雄鸡,开始惊天震地。而今天,中华民族燃烧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复兴之梦,获得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从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铺通到2007年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从2008年的奥运会,到2009十月一日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仪式;从2010年亚运会在中国举行,到2011年的天空一号发射成功……华夏儿女的成绩赫然可见。

而这一切,如果没有党的诞生,那么也就不会出现,甚至说,中国这颗明珠,还被层层烟雾所覆盖。

所以,请记住党的历程,将党铭记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在不久的将来,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

启航2023观后感篇2

逶迤苍茫的社下山,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字熠熠生辉。

这里是我们党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地方,是我军政治工作奠基的地方,是新型人民军队定型的地方。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习近平总书记31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31日上午他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前,亲切接见与会全体代表,随后带领全体中央军委委员一起参观会址。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先后7次来到这里,大力倡导和弘扬古田会议精神。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近现代史上,古田是中国重要的革命圣地。1929年12月28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古田召开,即我党历史上著名的古田会议。会上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从此,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建党建军纲领性文献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重要论断的《调查工作》……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一件件文物、一组组数字,重现了党领导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峥嵘岁月,昭示着军队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走进古田会议会址,布置简朴庄重的会场、廊柱上战斗性鲜明的标语……革命前辈探寻革命道路时筚路蓝缕、艰辛奋斗的情景,让前来参观的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生研修班成员林斐奕和冯燕娇深受触动。她们告诉记者:“置身其中,能清晰感知先辈们的奋斗足迹和他们坚守信仰的无穷力量。”

福建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90多年前,古田会议从肃清8种错误思想破题,人民军队由此“浴火重生”,走向“红旗漫卷”。85年后的2014年,还是这支雄师劲旅,又在这里重聚、思考、接力并走向全新起点,以整风精神解决问题,书写新的历史篇章。

“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和殷切嘱托言犹在耳。如今,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今天的古田,奏响了红色圣地、绿色发展的彩色交响曲,围绕红色旅游文旅康养试验区和红色培训产业,推动经济深度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上杭县委副书记、古田管理中心主任邱伟勤说。

新时代新征程,在古田会议光芒照耀下,让我们从古田再出发,向着胜利再出发。

启航2023观后感篇3

“今年效益好,每户分红4933元,一分也不会少!”

1月19日,元古堆村又是一个好天气,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村民文化广场上,一面五星红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鲜艳。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公司、甘肃新媒体集团“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正遇上董建新在检查村民的民宿设施。

董建新是元古堆村的党支部副书记,他还有一个身份——渭源县感恩山乡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

“这个名字表达了一种情感。”董建新说,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当村里决定开办旅游公司时,大伙一致想到了“感恩”这个词。

“2020年公司实现了盈利,核算下来开办民宿的农户每户能分红4933元。”在村民杨金凤家里,董建新一边逐个房间检查民宿设施,一边向杨金凤通报了这个好消息。

杨金凤笑得合不拢嘴。她说,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元古堆村视察,叮嘱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8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村里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关心和大力帮扶下,全村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2019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7325元。田家河乡党委书记王宝林说,这几年,元古堆村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合作社,村民增收致富的基础不断夯实,特别是通过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和周围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河里的水清了,房前屋后的垃圾不见了,栽上了鲜花、种上了果树,游客纷至沓来,不少村民加入旅游公司,开办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游客最多的时候,村前村后的路上都是车,有的地方堵得的人都走不过去,我们村干部全部上岗充当临时交通疏导员。”董建新说。

“变化太大了,也太快了。”驻村干部管娇娇说,她除了帮扶工作外,还兼任村史馆的讲解员,元古堆成了明星村,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她一天常常要讲解好几场;村史馆刚建起来那会,陈展资料一年也就换一次,现在隔三差五总得更新。

管娇娇发现,村史馆能激发村民的上进心,“最近几年,村里奋斗光荣、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一些出了名的懒散户也坐不住了,都琢磨着谋点事干。”

“我爱到村史馆里去。”村民白海红说,每次到村史馆,通过图片,看看习近平总书记到村里视察时的情景,看看曾经的泥土路、土坯屋,再想想如今家家户户敞亮的砖瓦房、越来越红火的日子,心里的美藏也藏不住,他就忍不住想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元古堆人幸福的好日子!

日子火红了,村民们没有忘记帮扶过和仍在帮扶他们的人。

“家里今天榨了新油,做了些油饼子,陈队长过来尝尝。”渭源县派驻元古堆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陈元兵最近接到村民陈侗的电话。原来陈侗的母亲病了,陈元兵帮着联系医生,还帮着给办好了残疾证,“这点事陈侗一直记着,隔三差五家都会邀请我到家里坐坐”。

“人不能忘本。帮助过元古堆的人,乡亲们都记得。”王宝林和村民一起拉家长时,常常会说起那些帮扶干部——

村里第一任帮扶工作队队长是从国务院扶贫办来的;

张队长帮我们争取了光伏电站;

王队长结束帮扶后还时时惦记着元古堆,把他看到的宣传元古堆的新闻报道都收集起来了……

王宝林说,帮扶干部来到村里,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帮着发展产业、解决难题,把党的温暖和关怀带到了群众身边,真正是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脱贫不忘习近平总书记、致富不忘共产党。”村委会副主任郭连兵憨厚地笑着说,“我们嘴笨,太多的话不会说,但这句话,我们村大人小孩都记在了心里。

启航2023观后感篇4

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颂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当家做主!歌颂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无情碾碎旧的封建的主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带领中国走过_年的风风雨雨,领导我们越过一个个坎坎坷坷。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仿如一道曙光划破夜空,在东方闪烁.中国革命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弹指一挥间”100年过去了,旧中国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今天的林立高楼所取代,党一直带领着我们昂首阔步向前,劈波斩浪,开辟航向.

我们忘不了,改革开放、抗日救国,中国共产党奋战在第一线,人民子弟兵挥泪洒血,保家卫国。我们忘不了,100年来的建设,改革开放,创新思想,一代又一代新旧党员,兢兢业业,刻苦肯干,是我们经济的支柱。我们忘不了,助人为乐,为民请命,许多优秀共产党员无怨无悔,愿为人民、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新世纪,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重塑这东方巨龙的雄姿.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这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啊!青少年朋友们,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我们是否感觉到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既然是这样,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新世纪祖国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也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创造和奋斗!努力吧!新世纪的宠儿,把我们的青春,把我们的生命,把我们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奉献给我们亲爱的母亲!

启航2023观后感篇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一百年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在湖南这片红土上,一艘承载着革命先烈信念、道路和梦想的大船从这里启航。即日起,本报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栏目。通过深入探访湖南重大党史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多维度展现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的湖南元素、湖南故事,反映国富民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纪念馆已接待游客上亿人次

1月11日,潇湘晨报记者随“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团走进韶山。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有着6.3万余件馆藏文物和文献资料,“在韶山,少年毛泽东接受了旧式私塾教育,当时的他阅读了大量的历史小说,从外面得知的消息让他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教部讲解员向琦说。

自1964年对外开放以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已接待海内外游客上亿人次。2020年2月25日,一份“太空大礼”——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落户韶山,又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韶山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

黄昏时分,前来旅游的游客回到民宿中休息,毛浪是家住韶山村长冲组山坳里最顶头的一户人家,她晚上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回乡民宿”是由毛浪家上世纪90年代的老房子改建而来的。“那时家里很穷,一家四口就靠生病的父亲种地、打零工来维持。”毛浪说。

毛浪介绍,2019年,政府大力推行美丽乡村建设,并引导她家把多余的房间腾出来,采取“政府+农户”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开起了民宿。像毛浪家这样生活得到根本性转变的,在韶山村已是司空见惯。通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全域旅游,韶山已成为一片活力迸射的红色沃土。全市人均gdp突破9万元,率先在全省消除绝对贫困。目前,“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了韶山致富的新选择。如休闲农庄的出现同样让农民们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工业产品、红色培训,这些依托于红色旅游发展起来的产业给当地的百姓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启航2023观后感篇6

从2016年开始,王学芹家每年多了一个重要的庆祝日。“祝咱家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近日,老王一家9口第一次齐聚一堂,举起酒杯,庆祝搬迁第六年。

“搬迁年”,成了老王家的特色纪年法。

2016年秋收结束,王学芹家从黄河边的破瓦房,搬进了封丘县李庄镇移民社区的电梯楼,成为河南省第一批黄河滩区搬迁户。从那以后,每年全家人团聚的第一顿饭,都成了王家人固定的“庆祝宴”。

“搬新家,迎新生,比过年还有意义!”王学芹高兴地说。

奔腾不羁的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在黄淮大地上撕裂出一道道伤口。频繁改道,将上百万群众卷入滩区,他们在洪水和泥淖中挣扎了百年。王学芹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以前的老家距离黄河100米,每年涨水都害怕,那个呼啸声能把你淹没。”王学芹回忆,小时候,每年汛期前,父母都把粮食、衣物打包好,一旦黄河发水,全家老小就背着包袱往高处跑。“几乎年年发大水,庄稼三年两淹,吃粮全靠国家救济。”

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出“水窝子”,过上好日子,河南从2015年开始试点黄河滩区移民迁建,结合脱贫攻坚,2017年河南制定了黄河滩区居民三年迁建规划,计划到2020年实现对地势低洼、险情突出的24.32万群众整村外迁安置。

根据滩区居民迁建政策,王学芹家几乎没有额外付款,用自家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置换了这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从滩区搬到了乡镇,一家祖孙三代过上了新生活。

“新房子宽敞明亮,新小区干净整洁,社区里的医院、银行、学校、市场可齐全了。”王学芹说。

搬迁后,王学芹的女儿王辉结束四处漂泊打工的日子,回到李庄镇,在商业街开了一家蛋糕房。因为周边滩区迁建,群众生活集中,李庄镇越来越繁华。“守着父母守着孩子,真的挺幸福的。刚开业的时候镇上只有1家,现在已经有了9家蛋糕房。”王辉说。

不仅像王辉这样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越来越多的乡贤也带着项目回到了家乡。在外打拼多年拥有两家服装加工厂的张桂梅,回乡创办了新星制衣厂。“老家搬迁了,很多搬迁户要就业,我就回来了,想带着家乡人共同致富。”张桂梅表示。

如今,李庄镇的工业园区已经引进了亿德隆、车易捷等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和新星制衣、爱贝服饰加工等9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3000多人。

夜幕降临,老王家温暖如春,一家人吃着饺子、聊着天,其乐融融。记者了解,黄河两岸,濮阳、中牟等地最后一批滩区迁建移民正在忙碌着为搬家收尾,准备在新房里开启生活“新纪元”。

启航2023观后感篇7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10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的是感激。

在这激情万丈的日子里,我脑海里的记忆大门,正缓缓向我打开。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悠悠长夜下终于亮起了一颗耀眼的启明星,它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在那灾难深重,血雨腥风的漫漫长夜,是“七一”的晨曦拨开华夏大地重重迷雾,激励着华夏儿女,为了民族的自由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将共产主义信念的火种撒向大地,把理想的火炬照亮强国之路,万里河山因此而挺拔俊秀,雄浑壮丽;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在战争年代里的每一天,都会为每时每刻发生在战士身上的故事传说传说感动着。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他们无怨无悔地奋勇向前。我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骄傲,我以生在这样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和平年代里的雷锋留给我们做人的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对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般的火热。“雷锋精神”鼓舞着几辈人,教育了几代人。

强国之路在探索的脚步声中不断延伸,富强的梦想一天天实现。申奥 申博成功 加入世贸……中华大地喜事连连,照亮了华夏儿女的爱国之心。

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居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历史验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我们要铭记党,拥护党,所谓党民一心,对党就像对我们的亲人。

启航2023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

2023年安全教育观后感5篇

2023生命重于泰山教师观后感5篇

感动2023感观后感推荐5篇

感动2023感观后感精选5篇

观感动中国2023观后感参考5篇

2023年安全教育观后感精选5篇

2023消防第一课观后感参考6篇

守护明天2023观后感6篇

2023年新闻观后感精选5篇

2023.5.14观后感通用6篇

启航2023观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