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励志影片,大家在观看完之后是不是都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写好观后感,只有将观后感写好我们才能加深自己对作品的印象,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林则徐》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林则徐》观后感篇1
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上飘起了一团团黑烟,滚滚热浪向四周扩散,一阵阵恶臭扑鼻而来。四周人山人海,看到此景,无不拍手叫绝。直到25日,才把缴来的鸦片全部销毁。
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把大量鸦片偷运到我国卖出。鸦片是一种麻醉品,毒性强,长期吸食会上瘾,导致精神萎缩。中国当时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大量的白银,流入英国殖民者手中。
所以林则徐主张禁烟。他说,如果不把鸦片严加禁绝,国家将“无几可以御敌之兵”,“无可以充饷之银。”于是,道光皇帝再三考虑,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贩毒中心——广州禁烟。
1893年3月,林则徐一到广州,禁烟运动立即开展。他在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态度坚决,使英国商人不得不交二万多箱鸦片,共一百多万千克。
我感到鸦片流入中国,完全因为道光皇帝的失职。忠言逆耳,道光皇帝同意禁烟是迟了点。那时,鸦片不知已经害了多少中国同胞了。鸦片带给中国深重的灾难。贵族官吏吸食上瘾,政治变得更加腐败;军队士兵吸食上瘾,战斗力大大削弱;平民布衣吸食上瘾,种种罪恶习由此而生。吸大烟,往小了说,是上瘾难忌;往大了说,是祸国殃民啊!多少人因此面黄肌瘦,痛苦不堪;多少人因此而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幸亏了林则徐这位忠臣,在关键时刻提出禁烟,并经过道光同意,下广州禁烟。这一举动,使千万人摆脱鸦片的折磨,合家团聚;让千万人在外国人眼中站立起来,在鸦片的灰尽中站立起来。当时,中国是处于弱态。林则徐关键一举,扭转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状态。
外国人见到这钟情形,也对林则徐勇敢无畏,果断禁烟表达钦佩。林则徐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气焰,表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坚强意志。
虎门海滩上的团团烟雾,表示着中国已抹去的鸦片历史。中国会有一个新的开始,中国人会在此时重新崛起,时刻为禁绝鸦片而战。
林则徐虎门销烟,会成为光辉的一笔,在历史上永远留下痕迹!
看《林则徐》观后感篇2
电影《林则徐》绘写了林则徐从励精图治,坚决禁烟到得罪权贵的人生片段。开始的时候则徐看到国人乞讨只为吸几口鸦片…,他眉头紧锁,置办进口大炮遇到困难时眉头紧锁,领发配新疆伊犁的旨谢恩时眉头紧锁,他始终都眉头紧锁,因为他时刻在担心着国民的健康,御敌的武器,自己的救亡图存的宏图壮志能否实现。在别的官员想方设法讨好洋人的时候,只有林则徐站出来,说“如不禁烟,国无可用之兵”。
百姓们真正发自内心地拥戴林则徐,当虎门销烟时,民众像庆祝节日似的吹着喇叭唢呐,笑意荡漾在他们的脸上,融化在林则徐的心里。当炮阵摧毁了英国舰队时,民众对于林则徐的崇拜更是五体投地。然而琦善来了,则徐离开了,离开前则徐看了一眼正在追赶英国军队的农民兵,虽然这一次胜了,可天津已经被攻陷。
历史终究是历史。有着自己的轨迹。不能要求享受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统治者们感受到其腐朽性。他们习惯了天朝大国的称号,他们习惯了他们所谓的蛮夷之邦对他们俯首称臣,习惯了,就不容易改变,他们哪知,西方侵略者正用他们所未知的方式打开中国的国门。
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一句话:英国侵略者企图用鸦片来麻醉中国,但无数中国人正是因为鸦片而清醒,从此走上强国之路。终于明白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为何国旗护卫队要走一百六十九步。因为中国是从那一年起开始受屈辱,开始觉醒,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号角正式吹响。。一百六十九年走来,不知当年的林则徐看到今天想比较当初强大的国力,会发生怎样的感想。一定还是那句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历经磨难,渐渐苏醒。1840年的北京一片歌舞升平,但在这安详的背后是危机四伏,是列强对这片古老大地的虎视眈眈,而如今的北京天安门前也同样是狂欢的景象,可我们也必须知道,狂欢的代价是什么?是一代代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和平;是无数华夏儿女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信念。正是前辈们用生命铺就的道路,我们才更要将它走得踏实,走得铿锵,走得漫长!
看《林则徐》观后感篇3
随着一声风的呼啸,浩瀚的大海携一卷巨浪滚滚而来。远处乌云聚扰,直逼江岸。天阴沉沉的,仿佛是块巨石压在人们心头。随之而来的是几艘满载鸦片的英国轮船。
这便是《林则徐》的开场镜头,一个给观众留下深思的镜头。
影片开门见山的表现手法,直接交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18世纪末,英帝国主义首先用廉价的商品和残害中国人民的鸦片打开了中国长期紧闭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摄影师很聪明,他用仰角拍摄英国轮船,烘托出了英国船只的傲慢和恣肆,也反衬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影片开头波涛滚滚的大海在激起了观众的情感,为整场戏揭开了序幕,奏响了序曲。引起了观众联想。
难道你不觉得浩瀚的大海犹如伟大的中国?中国人民犹如海中的排排巨浪,他们热情、勇敢、勤劳,势不可挡,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他——林则徐。也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构成这如海般浩瀚壮大的民族。
大海不会死,不会消沉,所以中华民族也是如此。它咆哮地喊着:中华民族决不受屈辱。英军妄想侵略、践踏这方土地,可他们错了,他们忘记了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会卷起阵阵抵抗的巨浪来吞噬他们,让他们葬身于此。
于是,林则徐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愿望和尊严,将大批的毒品在规定期限内于虎门销毁。那弥漫的硝烟在中国反帝反侵略的史章上留下了辉煌的痕迹。
象征着浩瀚壮大的中华民族的汹涌的大海,这就是影片开头给观众留下的深刻印记和使人产生丰富联想的场景。
看《林则徐》观后感篇4
“虎门销烟”发生在清道光年间,道光皇帝听取了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林则徐一到广东就通过各种方法收缴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雇用大批民工,在虎门滩开始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共历时23天,总重量达到1。2万吨。
这场振奋人心的销烟运动唤醒了许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华的贸易掠夺,灭了他们的威风,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次禁烟运动的胜利还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抗击外来侵略具有标志性意义。这场运动不仅仅销毁了鸦片,严厉地警告了英国鸦片商,还坚定了中国民众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永不屈服的信念。所以这次禁烟运动几乎震惊了全世界。
虽然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但也发生过类似“虎门销烟”这样助长中国人志气的壮举。还记得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典礼上的阅兵仪式吗?国家领导人和众多观礼者检阅了国防部队,有陆军、空军、海军、二炮部队、民兵部队和武警部队等。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除了步兵14个方队,空中方队12个编队,车辆30个方队和装备方队外,居然还有五种型号的108枚导弹也随之一起接受了检阅。中国通过这场盛大隆重的阅兵仪式,以及接受检阅的多种高尖端武器,向世界庄严地宣告道:“中国站起来了!”
“虎门销烟”如今已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每当我想到这个故事,内心就会升起无法遏制的激动与兴奋。中国人民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看《林则徐》观后感篇5
林则徐,(1785---1850)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百多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后被贪官污蔑,到新疆充军。虽然如此, 但林则徐仍然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1838年(道光十八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湖南广州实施禁烟计划,那时的英国人在向中国大量运输鸦片(由一种叫罂粟的植物开出的花放在火上烤,会散发出一种香味,叫鸦片。),导致很多中国人中毒而死。可是,林则徐一上任,那些广州的烟客魂都吓掉了,除此之外,林则徐还在虎门公众销毁并没收鸦片烟2百多万斤,不仅如此,他还主动击退英国侵略者的大军。
但是,立了大功的林则徐却被贪官污蔑,皇上既然听信那个贪官的谗言,罢免了林则徐的官职,让他到新疆充军,让那个贪官当大官,结果,那个贪官上任之后,根本不管事,到处搜刮财宝、帮英国侵略者做事、倒毁林则徐的装备、收英国侵略者的礼物……更可恶的是英国侵略者打进国土的时候,他竟然带着财宝逃跑了!
林则徐林则徐大不畏的精神让我敬佩。
看《林则徐》观后感5篇相关文章:
★ 看龙舟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