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心得体会,个体能够总结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事物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优秀的心得体会是人际互动的产物,也可以通过书籍和教育获得,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篇1
常常看到许多美妈们都在妈网上发帖分享自家孩子的早教心得,也有不少的早教机构为各位美妈们不断地提供育儿知识,作为如今早教很热门的一个项目:英语,相信很多美妈们都十分关心这类的话题。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位英语早教老师的早教心得吧!成都妈妈网网友bear201的发帖,详细地为大家讲述了她的早教感受。
学英语有没有必要呢?肯定是有这个必要性的,不是我们崇洋媚外,而是现在这个社会的形势读书的形势就业的形势,包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用的英语的场合也会越来越多。其实,语言学里面有个很专业的概念叫二语习得。二语,就是第二语言;习得,就是说要在日常交流运用的过程中下意识的培养。所以,其实语言这个东西的功夫在平时,不在早教上了两节课,或者英语培训班培训了两节课。可能各位妈妈还要跟到宝宝共同进步才行。
没必要让宝宝在13岁学过多的英语
因为过多的学习,可能会造成宝宝的语言混乱。搞不清楚到底该说什么,说话就会很没有逻辑或者是搞不清楚该用学到的哪种语言来表达,就会非常的困难。三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多学一些,但是我所说的多学一些,也是指的多学一些日常表达啊之类的,学一些英文儿歌。不要苛求娃娃去背什么26个字母,背单词这些,总之就是去培养娃娃的兴趣,而不是去抹杀他的兴趣。
以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兴趣为主
其实,这么小的时候,主要就是培养娃娃对学习的一种兴趣,如果说我的观点的话,我不赞成正儿八经的去学英语,我认为应该是在日常交流中时不时的给娃娃灌输一点,每次一点点,但是这一点点要在实际生活中再次遇到的时候对娃娃重复,要用有趣的方式,这样子重复的次数多了,宝宝自然就搞清楚了。而如果是在早教中心等地方学的,那么,妈妈应该跟着宝宝一起学,宝宝学的妈妈一定要记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时候就进行重复,这样子才有用。比如:我儿子学会的第一个英语单词是car,他对车子很感兴趣,但是当时还没满1岁,根本就表达不出来,只会指,每次他指我们都会告诉他,这是车子,但是车子对于一个不满1岁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难发音的。这时候,我就告诉他,车子又叫做car!他一遍就记住了因为是他有兴趣的东西。从此以后,看到路上的车就说car!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他的语言表达比较丰富的时候,现在就是车子和car相结合的说。并且在此之前,他自己还发明了妈妈car、婆婆car、大car、小car等一系列说法。当然,现在他很清楚车子就是car,也没有造成混乱但是觉得很有意思。
兴趣绝对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如果各位妈妈想让宝宝学好英语,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让他学多少,而是选择让他有兴趣的方法。
父母应该与宝宝同进步
有些妈妈也说,自己就不会英语所以没办法教他,如果是这样,又想让宝宝学英语很多妈妈都会找早教中心之类的地方,那么就是我说的,必须跟宝宝共同进步,宝宝学了什么你就必须都学会。我教我儿的所有的英语单词,我们家老老小小全部都学会了,我上班不在家,或者老人带出门耍的时候,一样的会时不时的跟他提起。
所以出门,有时候娃娃突然冒两个英语单词,别个很惊奇的时候,我们家老人都说,他妈妈是英语老师!我在场我都会说,其实不是因为这个,是因为我们家所有的人都在跟到娃儿学英语,共同进步着。必须是这样子才行的。
希望能对各位妈妈有帮助,以上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教他这些英语单词,最开始是为了让他更好的表达自己,因为每次他想说什么说不出来的时候,着急的很。我想,换一种角度来让他表达咯!
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篇2
家长们要明白,在学前阶段,孩子关于学习的体验应该是快乐的、美好的,远比孩子掌握多少知识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犹太人的理念值得借鉴。据说,犹太人把书涂上蜜给很小的孩子,让孩子们对书建立第一印象:书是好东西,书是甜的,从而让孩子终身爱上书。一个人的成功不光是需要智力,非智力因素往往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家长要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家长才是最好的老师
随着科学育儿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孩子的早教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给孩子早教的机会并非一定要去昂贵的早教中心。专家指出,家长不要简单寄望于某些早教机构、老师或帮助带养孩子的人,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应体现在孩子生长发育的方方面面,家庭是孩子终生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早教内容必须适龄
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不过,专家也指出,早教内容必须适龄化,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早教也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
专家提醒,早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适龄化早教,而适龄早教远远不是混龄的早教中心可以完成的。适龄教育需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它需要家长的亲自参与,与婴幼儿之间形成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和家的温暖中体会到欢乐的同时,轻松学到知识。
如0岁至1岁的孩子,要养成好的作息习惯,进行动作、语言训练;1岁至2岁的孩子,则应在快乐的亲子互动中,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并锻炼体魄,促进语言发育;2岁至3岁的孩子,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强调亲子互动。
家长也是早教的主要对象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才是早教课上的重点教育对象,所以即使自己留下来陪宝宝也不会集中注意力,经常随意走动、接电话、刷微博、玩游戏、聊天……
专家指出,家长也是早教课的主要对象,早教课的意义在于帮助父母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育儿知识,及时把握宝宝的敏感期,协助宝宝一起感受新事物。同时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好的早教中心还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与技能。
早教≠早学习
很多家长喜欢用“会认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诗”、“会数几个数”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一些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只要上了早教课,我的孩子就会更聪明。
其实,早期教育不仅局限于智力开发,早教也不是培养“神童”。早教班并不是想象的神奇班,不是所有上过早教班的孩子将来就有所作为。一些家长攀比心太重,往往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因此期望值甚高,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
专家指出,要做一个优秀的家长,必须要不断努力学习早期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识,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进行独立思考,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正天才和真正愚笨的孩子是极少数,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常的孩子,但是他们各自身上的潜能都会等待着家长去发现并挖掘出来。
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篇3
20__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早期教育师资培训。敏妮老师朴实的着装、风趣的语言以及她那丰富的经验,就如一泓清泉,浸润了一颗颗饥渴的心灵,让我们对早期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晚上,静坐灯下,回味着培训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梳理、总结,让这几天的收获成为我们即将远航的指南。
敏妮老师无私的讲解帮助我重新建构了自己对早期教育这个专业的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亲子游戏的重要性、亲子游戏的设计原则及方法、综合课程以及主题式课程的活动分类、亲子教师应具备的素养等等。
0—3岁的婴幼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小主人们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具体到了每个月,要做一名合格的亲子教师,最基础的便是熟知、熟记每个月龄段的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做到这一点,亲子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时才有依据。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总认为一名亲子教师只要顺利的组织好一节活动课便可以了,敏妮老师的引领让我对亲子教师、亲子游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戏可以说是亲子活动的全部,对于0—3岁的婴幼儿,他们感知觉能力的发展,动作、语言能力的发展,思维、情绪以及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可以通过亲子活动的设计、实施来培养,这对于亲子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设计亲子活动课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宝宝们的能力及兴趣,游戏的设计要简单而富有动感,不应有太多的规定与限制;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在每一节亲子活动开始时和宝宝们玩他们熟悉又喜欢的游戏是非常有必要的,亲子教师不能经常转换游戏,而要尽量做到一个游戏分时间、分层次来设计,让同一个游戏充满不同的挑战,这会让游戏的价值最大化。
这次培训让我对家长在活动中的价值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亲子活动中家长的参与是尤为重要的。由于宝宝们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所以他们喜欢模仿,对于新的事物,家长若能以身作则参与到游戏中来,可以更大程度的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另外,家长的参与也是亲子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面对这样一个教育群体,亲子教师不仅要熟知每个年龄段婴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还要不断地学习、汲取更多相关的专业知识才有能力面对、解决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个学习的过程无疑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有力的保障。
短短两天的培训,我不仅接受到了早期教育专业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通过互动、交流,我感受到了来自敏妮老师的那种对工作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学会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心存感恩会让生活、工作有源源不竭的幸福之动力!
虽然,在早期教育这个领域我们还不够专业,虽然,我们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有幸和那么多的家长朋友一起陪同这些小精灵们开心、快乐的成长,对于我来说,这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相信,通过这次培训,我园的早教团队会扬起风帆,和家长朋友一起,为了爱,起航!
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篇4
学习了《0—3岁幼儿早期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较深刻有以下几点。
一、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幼儿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应当注意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孩子词汇量和提高孩子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二、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会玩的孩子更适应社会交往,心理也更健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肢体动作协调,也让孩子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避免厌烦和疲劳等负性情绪。通过运动不但增强了孩子的体质,而且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还能让孩子学习到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及勇敢、冒险精神。
三、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不管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或是看书,家长千万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便是孩子感兴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一定不要轻易叱责孩子,多一些启发和鼓励,和他一同体会克服某个困难的全过程,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从此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教育无处不在。老师、家长平时可以多带孩子“游山玩水”,让孩子多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随时准备一些小问题让孩子回答,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提问,既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
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篇5
不要让骄傲成为过去式。
宝宝快满22个月了,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总会发现宝宝像在春雨滋润下的小树苗,每天都在进步。万物都有它的生长规律,不能操之过急。
在生活中,我让宝宝帮我做许多事。比如帮爸爸找一下手机,帮爸爸递一下遥控器,帮爸爸拿一件衣服……每到这个时候,宝宝总是异常地高兴,看着她那么认真的表情,我亦如此。我想她该是为自己能做很多事而高兴。我呢,更为她是个小助手而高兴。
但是,有时宝宝让我既为她的能力惊喜又为她的安全担忧。每当在公园玩时,她总学着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做一些对她来说比较危险的动作,完全忘记自己有多大,我们劝阻,她却拒绝。她这种“不服输的意识”也让我不忍心去抹杀,我不想认为那是错的。
我希望宝宝在玩中用她那稚嫩的童心悟出一些东西。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或悟出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也是一种“创造力”。
我喜欢问问宝宝的感受,宝宝也总是用她那简短的语言回答着我。从她回答我一个字到一句话,从一句话到主动和我说,我们总是聊得很开心。父母和孩子彼此都是对方的骄傲。所以请尊重孩子的成长时间表,不要让骄傲成为过去式。
孩子其实懂得很多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很“固执”的老师。我总是相信每个学生,我不喜欢强加给学生什么。
因为我给学生的“提高”的定义是:品德提高,个性提高,习惯提高。有了这些,难道还不够吗?学习成绩?哦,也就是某些人认为的分数,难道有了前者还没有分数?
我的孩子还小,由于各种原因,她一岁半时我就把她送进了早教托班。如今三个月过去了,她令我很骄傲,听老师说,她是最小的,却是最能干的,我相信老师说的,更相信宝宝,其实每个宝宝都懂得很多,我们要相信他们。
每天早上我送她去园里,在门口我就把她放下让她自己走进去,一次,看着她的背影我流泪了——宝宝真棒,她和老师同学打完招呼,自己把鞋脱下并且放在规定的位置,转过头说了声“爸爸再见”。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让老师把她在学校的情况拍一些照片给我,看过之后,我更发现孩子的世界是最精彩的,比童话里还美好。现在她懂得的一天比一天多,每天总会说出让我感到无比幸福的话,这些话语也许我6岁的时候还不会说的。才22个月,她懂得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懂得了做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了礼貌待人,懂得了将好吃的好玩的与别人分享,懂得了不随便丢垃圾,懂得了将饮料瓶丢进可回收垃圾箱里,懂得了上课认真听讲,懂得了回家画画、听音乐、讲故事……
不要要求孩子太多,因为孩子懂得的已经很多;不要给孩子强加目标,孩子心里早有方向;不要总说孩子不对,孩子总是在错中找出对的。
早教的教育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