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拿了满分的作文,是离不开同学们平日里的多学习,为了写出优秀的作文,我们要在平时多多阅读书籍,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篇1
张学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假设没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话,中国的历史肯定要改写。
但是,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和一个国家的政治联系的。现在网络上可以看出前苏联当年国内的统治是一种红色专制,中国,现在没有当年苏联那么专制,也免不了对当年的历史有所隐瞒和修改。所以,我更愿意避开教科书里那些主观的判断性的结论性的语句。网络给了我们更多接触历史的道路。我更愿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忆录。
首先,我不把张学良当成教科书中的大英雄来看待。俗话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他出身军阀家庭(而且是由土匪发展起来的军阀家庭)尽管后来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让他身上有他父亲-张作霖的土匪气息。这在他后来的作为中有所体现。军事将领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论,至少能先说出来,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应该说一下,看电影的时候我就觉得,张学良能带领他的东北兵,并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缘故,他在东北军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松龄叛变中,士兵见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后几乎放弃作战;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后西安东北军暴起,酿成二二事件。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军队,都是愿意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话,军队是回服从他的。
从东北易帜开始说起,历史书上说这是张学良系国仇家恨于一身,为民族大义而为。当时真的没有别的想法吗?军阀,近代中国军阀混战,为的是什么,无非是底盘和权利。当时,身后,日本在虎视眈眈;正面,蒋介石的军队—这支披着国民革命军的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阀的军队,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亲刚刚去世,自己还没有完全能控制的情况下,易帜,应该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即使张学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样把东北军指挥好,这支由生性剽悍的东北人百战而出的军队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对方却主动要求易帜,他当然高兴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条件也就答应下来。
当然,就算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也依然不能磨灭张学良的历史功绩,他选择了自己的国家,而不是投降到当时实力远超过蒋介石的日本,扰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可以想象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顶住了多大的压力才能做到的事情。这里也能隐约看到他老爹的影子。我是军阀,但是我不卖国。什么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汉奸。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篇2
“他,一代乱世英雄,以微弱之身起兵靖难,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锈,灭袁绍。“这是易中天老师对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可是每当世人说起他来,却总是能首先想到他的奸诈歹毒。不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正因为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优点,才赢得了鲁迅的那句“至少是一个英雄。”而在我的心中,他的优点也绽放着自己独特的光芒。
他的故事,早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历史上,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到吕伯奢家寄宿。当晚,吕伯奢出去买酒,并吩咐家人杀猪招待他。看曹操无意听见吕伯奢的家人说到“先绑了再杀”,并且听见了磨刀声,以为这家人要加害于他。于是大怒,抽刀杀死了吕伯奢一家。同行的陈宫怪他太狠毒,他却说出了那句得到历代人唾弃的负心话。
这件事让我们感受到的,多是曹操的狠毒冷酷、不分是非和过强的怀疑心。不过,这也不完全是他的错。他正在被朝廷追杀,怀疑是难免的。并且在得知自己误杀好人时,他也是无限哀伤与后悔的。至于他杀了人便逃走,也是情理之中。一个胸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却还未实现的人,怎么能坐在这里等吕伯奢回家后看到亲人全部离去怀恨将他斩首?而他的那句“宁我负天下人,勿让天下人负我。”不仅体现了曹操的狠毒自私,也体现了曹操的坦率。天底下无数的伪君子不敢明说这句话,但事实上却是这么做的。曹操不怕别人的评论,敢于坦白,这难道不是他百缺的一优吗?而他错杀了人,却明白不能因此自暴自弃,所以就这么说来自我安慰,自我开脱。他虽然狠毒,但是却坦白,不虚伪。这也是他身上最大亮点。
再说说许攸来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光着脚迎了上去。他对许攸说:“真是太好了,你来了,我的事就解决了!”这则体现出曹操是个善于任用贤人的明君。而至于赤着脚,有人说是曹操对许攸的不敬,可我觉得不是这样。在古代,赤脚大概是一种礼仪,就像面对天子,一介草民是绝对要赤脚觐见的;而官员则按照档次传不同的鞋觐见。所以,曹操赤脚迎接许攸,很可能是为了表达他对许攸的敬佩和尊重。所以说,曹操也是一个善用贤人,厚待贤人的人。
曹操的优点数不胜数,他机智,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局势:他胸怀宽广,因为他对不忠于自己的关羽手下留情;他胸怀豪情壮志,因为他在决战前夕在大海边吟出名篇……曹操的身上散发着无与伦比的魅力,让我不得不深深感叹这位人才。
回首两千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论说他是奸雄、奸贼,还是英雄、大丈夫,曹操身上的光芒永远都不会磨灭,在历史的书卷中,他永远闪烁着最耀眼的光芒。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篇3
武则天,废唐,改国号为周,大周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第一个贡献是打击了保守的门阀贵族。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一个一个的都赶出了朝廷,贬逐到边远地区。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贵族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贵族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第二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第三个贡献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越来越多,这就大大刺激了诗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读书学习的热情。这就是沈既济所说的“浸已成风”。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乔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篇4
朋友,你可否听过这样一个人:她是南宋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她还是赵明诚之妻,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之女。想必你一定猜到她了吧!对,她就是李清照,一个冰冷绝凝的女子,在我心中,她是那么完美,美于成鱼落雁的西施,美于闭月羞花的昭君。
乘一叶扁舟,划过千年,走进了她……
啊!我看到了她“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看到了她“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看到了她“绣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看到了她“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
走进了你,又慢慢了解了你;你学富五车,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你生活的那个年代,你是诗词枝头的一多奇花,虽然有凛冽的秋风在摧残你,但你却不甘落去,傲然挺立在枝头,尽情绽放你特有的清香。而正是你的才气、倔强、孤独造就了你冰冷绝凝的美。
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你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灵魂仿佛在与天帝对话:你将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但辛苦求索却终遭不幸,为能找到光明之路向天帝诉说,你不甘堕落,大声呐喊“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啊!多么豪迈!多么激情!
你面对着物是人非,断消残酒,绿肥红瘦,苦笑竟无人与你同道,只能举一杯酒独自消愁,但那愁情到底有多深?恐怕舴艋舟也载不动这许多情,那就让这孤独化作泪水,伴着你。
李清照,一枝不落的花,一曲孤独的舞,一个令我向往的人。我仿佛看到了你,擎起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你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舞,在你的舞步中,我看见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你的豪放与洒脱,你的甜蜜而又孤独的爱情,你对国家的忧愤,你对赵明诚的追忆。
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心中永远的追求。相信,在这茫茫人海中有许多很我一样的人,他们和我一样走进了你的心、你的情、你的孤独、你的惆怅。你那孤独的诗,洒脱的词将被更多喜爱你的人传诵,有我们的陪伴,你还会感到孤独吗?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篇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
每当吟诵起这些句子,都会有如波涛汹涌般拂过心头的感觉。与心灵相触的刹那,总会激起万千的思绪。总想回到那个悲情的时代,目睹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时光正飞速倒退,我似乎来到了公元前305年的楚国。见证了你被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的孤独生活,以及最后投江自杀的的悲壮场面。
夕阳西下,在晚霞的映衬下,西边的天空如同血染一般。而你却在江边独自徘徊,眼神忧郁,表情凝重。往昔的鹅冠博带,稍长刚劲的胡须,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已不见了踪影。现在的你还是你吗?披散着头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当微风徐徐吹过时,掠起你那微白的头发时,不禁让我潸然泪下。在郢都还不曾见你有白发,现在却如此苍老!唉……
残阳如血,江边死一般的沉寂。蓦地,两只鸟儿掠过江面,打破了这沉寂。听到你正高声对着江水大呼“高尚的人谁能让自己高洁的品格蒙受世俗的侮辱?我宁愿投入长流的江水,把自己埋葬在鱼肚里好了,怎么能让清白的颜色受到世间的污秽的沾染呢?”语调低沉而激昂,而我听着却是那样的撕心裂肺。
也许是你因为郢都沦陷,也许是你因为悲愤而绝望。也许是你因为对人世也没有任何的留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毅然抱石投江。在你落水的瞬间,波浪翻腾,大雨倾盆而下。它们为你的失去伤心落泪。我不禁要问:你的死值得吗?真的值得吗?
屈原啊!屈原,我们会永远记得你。记得你的正直,记得你的忠贞,记得你爱国的赤诚之心。你离我们远吗?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作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