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征作文推荐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最常接受的文体之一,我们写作文的语言一定要让人眼前一亮,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在长征作文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我在长征作文推荐8篇

我在长征作文篇1

在于都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个故事都感人至深。

红军长征出发前,驻扎在于都井塘村的中央分局负责人项英把一口行军锅送给了房东钟伦扬,钟伦扬推让再三,最后高兴地收下了这份礼物。红军出发后不久,军队来势汹汹,命令村民把红军的物品统统交出,否则格杀勿论。为了不让行军锅落入敌人之手,钟伦扬什么东西都顾不上,背起锅就拼命往屋后的山上跑,军队发现后,朝钟伦扬跑的方向开了一枪,哐当一声巨响,钟伦扬应声倒地,也许是红军庇佑,子弹穿过行军锅,但钟伦扬只受了点儿轻伤。就是在这口锅的陪伴下,他在山上躲了几天几夜,直到党军撤离。新中国成立不久,钟伦扬与世长辞,他的儿子钟正予把这口带着枪眼的行军锅捐给了纪念馆。这口军锅,上过战场,挡过子弹,苏区百姓舍命保锅的举动也印证了军民深厚的鱼水之情。

在纪念馆展柜里有一只篮子,看起来和普通的菜篮子没有两样,提手上翘起了很多毛边,篮壁上是大大小小的破洞,谁会想到,这只篮子竟是育婴的摇篮!长征队伍中有许多红军女战士是带着身孕上路的,女战士在长征途中生孩子,面临何等的艰难与危险,我们的战士在战斗中拼尽全力,有时也许就是为女战士争取一个平静的生孩子的时间,新生命是用鲜血换来的。是的,他们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孩子们吗?他们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孩子们有美好的明天!

长征,一段向死而生的伟大征程,一次举世震惊的非凡壮举。美国著名作家索尔兹伯里曾惊呼,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西方作家惊叹,到底是怎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着红军创造这一惊心动魄的奇迹?那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历史被时间洗净铅华,而长征精神却深深烙印在我们心间。

我在长征作文篇2

众所周知,得民心者得天下。同时,“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这句话也被铭记在心。提到毛主席,就不能不让人想起万里长征。

长征中,多少感人的事迹被广泛流传,翻五岭,过乌蒙,渡金沙,夺大渡……长征途中有多少人因饥饿而被死神附身,又有多少人陷入沼泽,直线下沉,每当人们说起这些事,总是唏嘘不已。

长征,幸福与美好的转折点。如果没有那数万里的跋山涉水和浴血奋战,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成就,战士们所遭受的痛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而我们的舒心生活,正是他们无比渴望的,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一切呢?

长征,血腥又难忘。长征中,每时每刻都会有死亡的危险,飞夺泸定桥时战士们脚踩铁链,面向前方,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大渡河,桥对岸还有敌人猛烈的机枪扫射,真可谓危险重重,问天下谁能舍生忘死?是我国那巨龙般的工农红军!

万里长征,万里艰辛,万里危险,万里成功!

我在长征作文篇3

从没想过长征是怎样的一个场景,也想像不出那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对长征的理解仅有“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吃草根,啃树皮,岁月苦无比”这样一个简单的概念。今日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那些战斗场面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战争的无情,也感觉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老红军王瑞对长征岁月的回忆,那段岁月是他难以忘记,却又不愿想起的岁月。当年十五岁的王瑞还是个小孩子,全家四口人都参加了长征,湘江突围时,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次认识了毛泽东,他的父亲也在惨烈的炮火中牺牲了。残酷的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深深的创痛,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却坚定着他的信念:“跟着走!”。在遵义,瑞娃子又一次见到了毛泽东,他亲眼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刚刚出生的女儿那动人心魄的一幕。这使他“跟着走,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红军经过凉山彝区受到拦阻,瑞娃子和他的姐姐经过以诚待人的我军民族政策取得了彝族同胞的信任。也是在那里,瑞娃子失去了他的第二个亲人。就在清晨,反动头人勾结白匪洗劫了红军的野战医院,瑞娃子的姐姐竹妹子是野战医院的护士,在这次劫难中,没能逃脱。竹妹子牺牲了。

红军强渡大渡河,三条船无法渡过千军万马。瑞娃子所在部队奉命沿江而下,抢夺距安顺场渡口三百二十里的泸定桥。悬崖羊肠道,大雨泥泞难行,红军战士饿着肚子,不畏艰辛,日以继夜赶赴目的地,连长为救遇险情的瑞娃子落崖牺牲了。瑞娃子失去了敬爱的兄长。

发起总攻之前,还差半年才满十六岁的瑞娃子被提前接收入党。飞夺泸定桥的战斗打响了,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后面的战士一边铺桥一边进攻。最终,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__年过去了,当年的瑞娃子已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又回到了当年战斗的地方……

以长征精神激励新长征,就是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上。红军将士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英勇顽强地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十多万红军将士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红军战士所以能够克服千难万险,靠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长征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忙,人民群众是红军坚强的支柱与后盾。今日,应对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应对我们国家还不太富裕、部分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的现状,我们共产党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用长征精神鞭策自我,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壮丽史诗,__年岁月流逝,那些日子已载入史册,成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如今的我们是多么的幸运,能够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我们时时刻刻都要牢记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它能够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具有不畏艰险、不怕挫折,奋力拼搏,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并将伟大的长征精神发扬光大。

我在长征作文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千山万水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当读到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时,我就会想: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么样的?他们经过了哪些事情?就在星期二,我的到了答案。

星期二,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同学坐着大巴车来到东阳横店的红军长征博览城,我们亲身体验了一次当年红军艰难曲折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历程。

刚刚走进大门,伟大领袖的石像便映入了我的眼帘。再往前走,红军烈士纪念塔矗立在中间。在太阳光下,纪念塔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我们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同学们各个表情严肃地注视国旗冉冉升起。随后,我们就跟着导游踏上了我们的“长征”之路。

在路上,我们见到了“天网”,听导游说,当时红军就爬过,头顶上还是枪林弹雨,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会牺牲!接着,我们就有次序地爬过“天网”。过来好一会儿才轮到我。我刚把手放上去,手就感到有点痛,很快地向前爬几步,我的手就感到火辣辣地疼,我只好慢慢地爬了。我一边爬一边想:红军叔叔真不容易,上面是枪林弹雨,还要忍着手掌上的痛飞快地爬过去,不小心就要命丧“天网”。接着,一道道防线被我们越过,却毫发无伤。可是当年,却有许多红军战士在这里倒下,为祖国捐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爬过一座山,就来到了泸定桥。看着长而抖的泸定桥,我都有些后悔了,心想:如果早知道泸定桥那么危险,我就不上来了。如果有后悔药的话,我一定会吃的!可是现在后悔也不行了。唉。还是咬咬牙过去吧!于是,我紧紧地抓住前面一个同学的背包,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我心想:当年的红军战士在飞夺泸定桥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只要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澎湃的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克服了重重险阻……

这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是这次的活动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在长征作文篇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社区开展“忆红史,感党恩”红领巾寻访活动,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了他们打仗时候的故事。

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位有88岁高龄的邹爷爷,他19岁就开始做地下工作,21岁加入了共产党,打了很多场战争。邹爷爷说:“……我们那个时候是分路南路北的,路南100人,路北100人,相互传达敌军情报。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领导都会亲自来指导我们怎么做。每当潜伏在敌军那边的队员发来情报的时候,我们就立即出发打败敌军,路途中还遇到了土匪呢!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我们途中经过很多村子,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地主的,每年粮食丰收时,地主都拿过去,很少是农民们自己的,可是他们每天还要辛勤劳动。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可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邹爷爷还拿出了他的徽章给我们看,听老师说那都是荣誉的象征,大家羡慕极了,都伸手去摸。邹爷爷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邹爷爷。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我在长征作文篇6

我读过很多书,其中一本书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它就是《长征的故事》,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很深。

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本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透着一种特殊的力量,那就是勇敢。中国红军为了革命不怕牺牲和坚忍不拔个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

红军是一个被称为天下无敌的队伍,红军是一个能克服一切困难的队伍,红军是一个创造举世无双的壮举: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

在长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红军不骑将军的马,不吃将军的粮食,最后英勇的牺牲了;雪山上,军需部长为了把棉衣发给每一位士兵,自己却冻僵了;沼泽地上,一个士兵快被沼泽吞没时,旁边的士兵为了救他,自己却永远的埋在了沼泽地里……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宝贵啊。爬雪山,过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们都完成了,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新中国。长征途中,红军艰辛万苦,而我们现在,过着衣食66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要吃,那个不爱吃,在家里像个小皇上,和红军对比,真是惭愧极了,我们必须加强努力。

我们今天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明天,红军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像红军一样勇敢。

我在长征作文篇7

井冈山的山,山连山,山套山;井冈山的水,飞瀑隆隆,清泉涓涓。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游览井冈山后,挥笔写下了“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的赞美诗句;朱德同志也誉其为“天下第一山”。说得一点没错。

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0xx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进行了建党、建军、建政等一系列伟大的革命实践活动,经历了向井冈山进军、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揭开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篇章,使井冈山享有“中国革命摇篮” 的盛誉。

在单位组织下,20多名同事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到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学习考察旅游。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向往以久的革命圣地。我们乘车前往黄洋界参观,汽车沿着盘山公路快速向山上进发。满山都是翠绿欲滴的翠竹挺拔的青松,潺潺的流水,还有点缀在它们中间那不知名的红花,俨然就是一个再生的“桃花源”,大家忍不住翘首向车窗外观望。当我们还意犹未尽时,车已经到了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革命领袖毛泽东主席那首《西江月井冈山》的千古绝唱的诗篇镌刻在纪念碑上。我站在黄洋界昔日的战壕里,抚摸当年令敌人丧胆的山炮,望着脚下的群山深壑,自己仿佛置身于鼓角声中,与红军战士一道筑起黄洋界上的钢墙铁壁,与敌人进行战斗。侧耳细听,那轰隆的炮声,嘹亮的鼓声,不仅是向敌人进攻的命令,更是向我们这年轻一代人发出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动员令。

井冈山群山连绵,巍峨多姿,林海无际,翠竹葱茏。沿山路盘旋而上,山高路窄,弯多坡陡,穿行在群山之间,看流云涌动,听溪流潺潺,观瀑布飞流直下,你不得不叹服井冈山的壮丽多姿。

井冈山有五井,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皆因被群山环绕、宛若井状而得名,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庄,1920xx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首先到达这里。这里有毛泽东同志旧居,红军医务所旧址等,是当年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同志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地之一。屋里有一堵被敌人枪炮打得伤痕累累的残墙,是1920xx年2月,这栋房屋被敌人烧毁时仅剩的,1960年按原貌修复,将残墙嵌入新墙之中。新旧对比,敌人对井冈山的疯狂烧杀和红军的殊死拼搏便昭然若现,成为历史的见证。

红军小道,蜿蜒在树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是井冈山军民为运送粮食和枪枝弹药,披荆斩棘,踏出的一条羊肠小道。走在红军走过的小道上,我们无比激动和自豪。这条小道漫长曲折,起伏不平,虽被铺上了石块,在陡峭处修建了台阶,比当时的红军小道拓宽了许多,好走许多,但有的地方在悬崖峭壁上,只有一尺宽,稍不慎就会坠入万丈深谷,有的地方须弯腰驼背行走,因为头一抬,就可能碰到山崖。我们提心吊胆,小心谨慎,虽轻装而行,走走歇歇,但个个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花了一个多小时,才走回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感叹,我们在晴天丽日里,徒手走,就疲惫不堪,井冈山军民却更多地要在雨雪天气或天黑时,挑着上百斤的粮食或弹药上山,该是何等艰难。是呀,走过先烈走过的路,才真切体会到“崎岖”的涵义、“跋涉”的艰辛、“艰苦卓绝”的可贵和信念坚定的强大力量。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博物馆。在那庄严肃穆的展厅里,首先映入帘的是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字,是那么的潇洒苍劲。那已褪色的布满了弹孔的,由镰刀和铁锤组成图案的旗帜,是那么的令我思绪奋勇,心潮澎湃。正是这镰刀在呼啸着,要割断旧世界的一切枷锁;正是这铁锤在呐喊着,要砸碎一个旧的岁月。中国,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走出了漫漫长夜。中国人民,因为有了这面旗帜的指引,从此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还有那带血迹的红军臂章,小井红军医院的残迹,为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红军将士和被土匪枪杀的群众照片…… 随着解说员的悲壮解说,我们的思绪进入了血与火的井冈山革命根据斗争中。

我们意尤未尽的返回酒店,吃过晚饭,返回房间,脑海中还在浮现今天的所见,一整天的番山越岭很快让我进入梦想。经过一夜的恢复,第二天刚刚亮,我们就开始了龙潭之旅。龙潭位距江西茨坪西北面七公里,由五龙潭和金狮面两个景区组成,是以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五神河是龙潭“五潭十八瀑”的源泉。溪水冲击小井峡谷后,陡然跌落绝壁之下,又连续飞下四级断崖,形成梯状的五个气势磅礴的瀑布和深潭,这就是碧玉、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五瀑。细察五潭,碧水泱泱,树影幢幢,崖壁如刀削斧凿,崖脚怪石,汀芷竞秀,绿荫覆盖四周。仰观五瀑,潭潭无俗水,瀑瀑似神女,随景畅想曲,千姿心中意。著名画家陆俨少,丁巳年夏日游历龙潭绘画时,看到龙潭便惊叹不已,既绘画又作诗记兴云:

跷下已惊壑转雷,更于九夏觉风寒。

龙蟠谷底天矫下,尾祯苍岩欲锁难。

百丈飞流流不竭,半天直下起风雷。

问渠那得许多水,为有源头万万山。

游龙潭是随着瀑布的声音一路下行,当来到观龙潭瀑布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看过去,只见瀑布水流从山涧上滚涌而来,飞流直下,犹如一条白练凌空垂挂于碧玉潭上。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一边欣赏着这些落在人间的“银河”,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这才知道,碧玉潭瀑布落差67米,始宽6米,终宽17米,三面危崖如削,喷珠吐玉,飞落绿苔,水声震耳,浓雾如烟,因潭面如翡翠碧玉,故名碧玉潭,是井冈山最壮观的瀑布之一。知道了这些,我更加觉得碧玉潭瀑布不同凡响,接下去的是金锁、珍珠、飞凤、仙女等五潭瀑布,她们各具神态,或秀美、或壮观,她们隐身于山峦,与天地连为一体,形成自然界的一道壮观。

旅游的最后,我们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牺牲的烈士的名字都刻在四周墙壁上,周围摆满了敬献的花圈。烈士陵园后面山顶上是井冈山烈士纪念碑,碑高27米,寓意20xx年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碑的上端是用金属做成的形态各异的圆柱,闪闪发亮,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底座上的浮雕再现了井岗山革命斗争史,那浴血罗宵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副前赴后继、激战的画面,各个人物栩栩如生,那名红军指挥员,左手揽扶着多伤的战友、右手拿着武器指向前方,侧过头,瞪着眼睛,张着嘴在召唤战友,同时也是在召唤后来人,号召我们加入他们的队伍,完成他们未尽的伟业。

我驻足山顶,环视四野,回想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感慨万千。当年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红军战士,大多已作古,少数健在的,也已年逾古稀。他们的战斗经历,无论是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赤胆忠诚,还是志士的坚贞不谕,仁人的满腔碧血、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赞歌,而且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瑰宝。我们充满了对这块土地的敬仰并誓言要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继承到底。

在纪念碑前,我们紧密团结,如钢似铁;在党的旗帜下,我们昂首挺胸,如松似柏。

我在长征作文篇8

我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能有什么长征路呢?或许你会这么询问,然而我会回答,我的长征路就是每个学子看似都会经历的——学习之路。

回望八十年前,工农红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回首九年前,我也开始了我的漫漫长征路。从我跨进小学校门的初始,我就踏上了长征的路途。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我也在长征的征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渺无人烟的书海中奋力前行。有时考试失利,令我一度丧失了信心;可我没有放弃,勇敢地爬了起来。俗话说的好:“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终于,我征服了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踏上了初中的新征程。

来到中学后,可能是因为些许骄傲自满,在开学考试中,并不理想的成绩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跌到了谷底。我低迷了,这一棒让我许久没有站起。我在想,我的长征路不会就此结束了吧……这时,我想起了红军战士们,他们穿越危机四伏的沼泽草地,没有被击倒;他们在泥潭中跌倒了,每每都是咬牙站起来。我明白了,灰心丧气是无用的,希望的号角声在我耳边响起,令我成功地重拾信心,继续在学习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在这三年的时光里,我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被击倒,但我每次都会拼尽全力的站起来。

兴许,我不是这条长征路上最优秀的那个人,可我却能肯定我是最有韧性的其中之一。学习就好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的敌人就是那一道道的难题,面对他们你只有两种选择,一是你把它消灭,二是你被它击败。只有你消灭了它们,才能在长征路上继续走下去。

学习这条长征路是没有尽头的,在这条道路上你会遇到诸多挫折,你要做的,就是用你的意志去打垮敌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坚持了,勇敢的面对困难,我的长征终将胜利。

我在长征作文推荐8篇相关文章:

我在亲人作文6篇

我在水浒传里写作文7篇

我在抗疫一线心得体会作文5篇

大班语言我在变教案通用6篇

我在酒店的心得体会最新6篇

我在酒店的心得体会5篇

幼儿园大班我在变教案6篇

我在德育处工作总结模板5篇

我在小学教数学读后感7篇

我在德育处工作总结5篇

我在长征作文推荐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