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8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每一次写作文的机会我们都要牢牢把握,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同学们对作文肯定不生疏吧,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1

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有一双水灵灵的,小而有神的眼睛,还有一张樱桃似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微笑。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

妈妈总说我在家做家务时一点儿也不勤快,可是练起字来,真像玩了命一样!练字最难的是夏天和冬天。夏天蚊虫叮咬,身上处处鼓起了包,我都顾不得抓一下,汗流夹背,汗如雨下,我忍住了;冬天,手上冻出了冻疮,但为了练字我没有退缩,妈妈看见我如此刻苦用心,心疼的说“鑫鑫,等天暖和了再练吧!”我连连摇头说:“吃这么点苦,怎么行动呢?”妈妈拿我没有办法,只有让我练。

有一次我和妈妈上街,突然想起今天要学习书法。妈妈说:今天不学吧,陪妈妈逛街!我犹豫了一下,说“哦,好吧!”正巧,一位阿姨给我一张广告纸,上面的字全部是用电脑打的。心想现在的人都依赖电脑!我不能依赖电脑,我要用我的双手写出最好的字!所以今天必须要去学习书法。我立刻恳求妈妈:“我想去学书法了,对不起妈妈,不能陪你逛街!”妈妈立刻送我学书法,说:“长大了!”那一刻我心里的喜悦是浓浓的。

我已经写过‘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米芾的《速蜀帖》等一些有名的碑帖。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经过四年的苦练,我在青少年书画大赛荣获二等奖!我拿着荣誉证书,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想起我曾经刻苦练习,觉得真是没有白费!现在我明白了:有梦想的人必须要有一个盒子,有酸、甜,甚至有苦、辣。要付出代价!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2

我看到那只小兔子,心里高兴得很。轻轻抚摸黑色的毛发,心中涌上的是无穷的幸福与甜蜜。阳光格外灿烂,照得我心都暖洋洋起来,醉如梦酒般销魂。

她是我养的第九只兔子,所以我叫她小九。

天很蓝,不见一丝云。春天翩翩起舞着来到我和小九的面前。再三衡量之下,我放弃了放学后的作业时间,和小九一起去草地上玩耍。

她的眼睛闪亮闪亮的,就像瑰丽的红宝石,包容了整个世界。那片绿茵茵的草地像是她心灵的寄托,到了那里,她就格外兴奋,又蹦又跳,把头埋进草堆里东嗅嗅,西嗅嗅,快乐的像个收到玩具的小孩。

那天的天一样很蓝,阳光一样灿烂,空气清新得不见一丝杂质。这是我和小九共同度过的第二个星期的第一天。

她最近活泼了许多,红色的镜子里映出的是那片绿草地。不等到那儿,我便放下她,俯下身轻轻说:“小九,你看,那里有很多草哦!”我的眸子里闪耀着快乐,和小九在一起的日子,真幸福。

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听懂了,但以一种飞速向那片草地奔去,心中感慨万千:小九她,本来就是属于那片春天的。那里,有令她神往的我所不能给予她的宝物。

噩梦来的更快,我更措手不及。在一片亮光中,汽车鸣着喇叭,轮胎似乎想停止旋转,却又偏偏不受控制地冲上前。我呆呆地看着小九消失在一片阴影中,看不见,摸不着,我再也找不到了。

“小九——”我听到汽车刹车的声音,模糊中看到车主慌乱下车查看。我没过去,怔怔地看着天空出神——蓝得像被洗过一样,我的眼睛里映出一片蓝蓝的天空——小九她,是不是这样看见春天的?

九九她,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和我失散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3

童年充满了幸福:童年充满了欢乐:童年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我从小就有许多的梦想,比如当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当一个外交官,或者当一名教师。

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而又受人尊敬的职业。罗国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就像一只蜡烛,不断地燃烧、消耗着自己,照亮别人前进的道路;又像一根粉笔,散播着智慧的种子,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而渐渐的磨损着自己;又像一只梯子,让人踩着自己的肩膀攀上高峰,去采摘胜利的果实。”尽管教师是很辛苦的,可是每当学生在各个方面有了成绩时,都会感到十分欣慰。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用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看到有同学说话,不会马上批评他,而会用严肃的眼神凝视着他,让他不要讲话。我一定会上好每一节课,把丰富的知识教给大家,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绝对不会不一堆又一堆的习题丢给大家,学生更加需要我给予他们的启发和灵感。我还会带他们去拥抱大自然,在游戏中领悟其中的人生道理。

假如我是一名教师,我会真心实意地去关心同学。我会让大家把我当成他们的一名成员,我希望同学们能把我当成你们的大姐姐,有什么知心话都能和我说说,有快乐我和他们分享,有烦恼我帮他们分忧。

我十分喜欢教师这份工作,我有时做梦还会梦见自己当了一名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梦醒了,想一想,还真有意思啊!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4

两横两竖,便是窗。

清晨,闹钟还没有响起。或许我应该选择继续睡下,但我选择了望向窗外,或许是想寻觅一点有趣的东西,又或许,只是想纾解心里莫名的烦闷。

白纱牵动,窗外一片白色。

清冷的天空透着白,占据大片视野。弯曲的线条勾勒出远处的藏青山群。白中带灰的云彩迷蒙了它们之间的界限,模模糊糊的,看不真切。零零散散的几只飞鸟掠过,此刻独有的鸟鸣啾啾,却也只有零落的几声,空荡荡地散开,像珠玉落地,忽的没了踪影,便是再也寻不到了。

再近些,便是起伏分布的成堆房屋。不论新旧高矮,一律黑瓦白墙,马头翘角———竟是一派的徽式建筑。墨绿色的枝叶隐匿在他们之间。本该是色彩之间产生鲜明的冲击,但现在都在雾气中黯淡了下来。近处古朴房屋的大门前,一只看不出颜色的灯笼在清晨的冷风中摇曳,颇有些衰败之味。

既是这样,再近些?

湿冷的空气似乎有些过于清新,让人脑袋微微发蒙。视线一转,不经意的一瞥,这一看总算让我打起了几分精神:窗台上的一根早已枯死的植株竟然在无意之中长出了幼苗?!我连忙凑近,看着它嫩绿的新叶在无规律的风中微微颤动,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点着叶片,一点,一点地向着叶尖移动。

刚睡醒的人脑子总是处于放空的状态,我沉默地看着那片顶着露珠的新叶:它会滚落吗?这片叶子是怎么长出来的?我……

等我再回过神来,薄薄的云层已经散开了大半:张扬的橘色从青山之后逐渐漫出来,一点一点地,缓慢却显著的——最后,整片天空都染上了日出的热情与灿烂。大片的房屋在日出光芒的笼罩之下,都褪去了原先的衰败与黯淡,展露出新生。

是日出。太阳出来了。

我愣住了。此刻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话:“太阳被众生所称赞,绝不是毫无理由的。”

是啊,它斩破黑暗,以伟大与力量面向它最忠实的生灵。

太阳是最奇妙的东西,它的光芒普照大地,照亮了这大好河川,橘红色的火焰之下是温暖与力量,是伟大与震撼。

太阳是最无私的东西,它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光芒拥抱众生。你我同在阳光之下,接受这最真挚,最永恒的爱意。

此时,我心中一片震撼,原先的烦闷消失殆尽。

都说日暮最牵动人心,值得一鉴。可我觉得日出才是最宏伟壮观的,它指明我们前进的道路,给予人们勇往直前的动力,只是遥遥一望,便泯了心中的迷茫与不安,转化为坚定的希望与信念。

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身边的好友,亲人。他们就像一束束光芒,照亮了我的生活。“温暖的灵魂总会相遇。”他们就是我的太阳,陪伴我走过这人生漫漫长河。而深受这温暖馈赠包裹的我,又怎么能因一些小事就埋怨生活是不顺又无趣的呢?

那颗小小的露珠仍然呆在新叶上,在阳光下映射着四周的景物。露珠泛着淡橘色,这使它助长了欣欣向荣的生气。

白纱牵动,却也染上了日的痕迹,透着微微的橙光。

我将视线收回窗内。我明白,我该醒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5

一、复习时间的安排:第17周一至第19周五

二、复习内容:

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写法。

2、熟练背诵及默写会25、30课、课外古诗词、22、24、26、27重点古文。3、文言文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回答一些重点问题。

重点古文:

?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三峡》(郦道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现代文重点要求: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会就一些重点文段回答一些重点问题;会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

(1)新闻知识点。

(2)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

(3)说明文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语言的特点。5、综合性学习:

(1)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于战争的名言、格言、成语、诗歌;古今战役;你对战争的评价和看法)。

(2)让世界充满爱(爱的歌曲;具体情景下的口语交际,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

(3)说不尽的桥(桥的成语、俗语、歇后语、诗歌、故事;名桥欣赏等)。(4)走上辩论台(主要考语言运用能力,比如给出正方一个观点,问: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样辩论)。

(5)莲文化的魅力(荷花的别称、诗歌、风俗、用途、传说故事等)。(6)怎样搜集资料(知道搜集资料的途径方法,以及怎样用电脑搜集资料)。6、名著导读,要求:

(1)熟记作者、主人公姓名。

(2)每本书至少掌握3个以上经典故事情节。(3)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和评价。(4)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名著——《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复习措施:

1、充分利用早读时间把好基础知识的过关,主要包括:(1)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写法。(2)25、30课、课外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3)22、24、26、27课重点古文的背诵与默写。

2、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结合《初中单元测试》的单元测试的文段阅读训练,指导学生阅读的答题方法与技巧,落实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的一些知识点。

3、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引导学生梳理名著的作者、主人公姓名及性格、经典故事情节、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等。

4、进行四次基础知识与重点古文释词译句的测试,每次只需15——20分钟,及时批改与讲评,督促学生牢固掌握。

5、在19周一进行一次综合基础知识测试,进行复习知识的查缺补漏。6、每天的语文作业主要让学生复习古文,结合《学习辅导》上的练习进行。

四、复习资料:

1、《初中单元测试》上的文段阅读训练、古文练习。2、《学习辅导》.

3、《语文天地——期末复习大盘点》

4、综合性学习:课本p42、p89、p120、p159、p184、p210。5、名著阅读:课本p224、p234、p243。6、《初中单元测试》

7、《语文天地》期末模拟试卷一、二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6

潺潺流水上有你,雄伟山脉两旁有你。总是被人们踩踏的你,是否伤心欲绝?总是勇敢的奉献自己的一生,是否觉得伟大呢?

不管风吹雨打,你都坚强的守护自己,不管人们的任意摇晃,你仍然高兴的与他们共舞,你已成为山与水的生命共同体,是大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珍宝,人们一步一步的脚印,是你一点一滴的回忆,每当我巧遇你,总是不禁拿起相机拍下这美丽的身影,虽然不能和你谈心,也无法试着去了解你,但我却爱上了你!

孤独、安静、沉默,那是我初次见你的模样,可是我改变了观念,有一次,我看见风儿狠心地向你吹出好大的气,我目睹雨儿残忍地往你身上拍打,慌了,我慌了,心慌了,没有能力去拯救你,只好静静地、观赏你与大自然的搏斗,在你嘎嘎的哀嚎声中,一切渐渐平息,慢慢地你也恢复原有的样貌,我高兴地为你喝采,你冲破难关了。

孩童调皮地摆动你的身子,女人胆怯地走着你的形体,男人放肆地跳跃你的性命。人的生命在流逝,身上的机关承受不住岁月的侵蚀,身上的色彩承受不住岁月的剥夺,你的一生浪费在这连络的义务之上。

桥,不仅是交流的管道,而呈现出的是种积极奋斗,对抗挫折的毅力,我敬佩你的精神,期盼彼此能再次相遥,让我再多看一眼这完美贡献的一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7

开学的第一个双休日里,我们因成了六年级的学生了,而为此准备开一个精彩的联欢!

别小看我,我可是这次活动的主导人,为了是这次活动能够顺利完成,我可是费了两个夜晚赶写了一个策划书,同学们看了我的策划,感到很吸引的,于是就积极报名参加了。总算没白费力气啊!

时间就定在这个星期六里,日子到了,我迫不及待的来到约好的地方和朋友们聚在一起。人都到齐了,好,开始进行第一个环节:装饰场所。在学校商店里买了些装饰用品后来到同学张明月她妈妈酒楼的一个接待场所,那就是我们举行活动的地点,把墙上天花板等等地方都装饰的漂漂亮亮的,我们真开心,张明月的妈妈也毫不介意,她说:这样客人更爱进来,谢谢你们了!说的我们更是欢喜,别说要租个地方也得好多钱,这回还真是老天帮助啊!

下面进行第二环节:艺术表演会。这个环节是让参加活动的每位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可以组合表演,因为我们参加的人数有20左右,所以表演多才多艺,有唱歌、绘画、书法、跳舞、朗诵等等,我当然不例外,也表演了一个流行歌曲,这个环节进行的有模有样的!

这时,快中午了,吃饭还是个问题,每个人带的钱凑起来都只能一人一碗白米饭,怎么办啊?张明月的妈妈来了,她说:“你们有什么困难了吗?”“嗯!”“这样吧,我请你们吃吧,本来你来我的酒楼就是客人,好不好啊!”同学们有的觉得很好,可有的觉得怪不好意思的,最后我们决定,帮她妈妈做事,再吃!

我们一个个的帮她妈妈做事,刷碗、拖地等等,不一会儿都干累了,才肯吃饭。吃饭时,我们一起拿着饮料干杯,说道:这是我们辛勤劳动换来的,多么有意义啊!这次的活动就在这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篇8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学习鉴赏律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格律美。

2.在分析品味诗歌语言的过程中,提高鉴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格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

反复诵读古诗,培养阅读兴趣,理解每首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难点

积蓄文化沉淀,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

1.录音机、范读带。(正字正音,感受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投影仪、胶片。(显示内容:生字注音、作者介绍、背景资料、文体知识、精美插图、相关诗词等。)

3.课件。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今天,我们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先看第一首《野望》。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性简傲,嗜酒,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1.律诗每首限定四联八句,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4.律诗还讲究声韵美,讲究押韵,一般二、四、六、八句押韵,押平声韵。还讲究平仄。

王绩《野望》

1.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朗读节奏。

东皋(gāo)薄(bó)暮徙(xǐ)倚犊(d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品析诗句。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们写景分别有什么特点?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6)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美丽的秋景,恬淡和平的生活,却让诗人发出了“相顾无相识”的感慨,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1.用白描的手法写景。颔联颈联中,诗人用白描手法,由远到近,静动相映,描绘出一幅山家秋晚图。

2.借景抒情。用美丽的秋景和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野望秋野图萧瑟衰败正衬暮归图宁静安详反衬孤独无依

背诵王绩《野望》,由律诗引出《黄鹤楼》的学习。

崔颢《黄鹤楼》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1.听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再读,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边读边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2)学生讨论发言,老师引导,理解诗句含义。

品读,体味诗中的情感。

(1)前两联由传说写起,有什么作用?

从传说写到现实,由传说的美好与现实的“空余”寻常江楼构成强烈的反差,诗人的怅然若失的情绪表露出来。

(2)诗的颔联写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黄鹤一去”把读者的视野引向茫茫远方;“白云千载”又让人联想到上下几千年的风云变幻。只两句诗,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创设出一种苍茫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诗句描绘出站在黄鹤楼上远眺所见的景象,葱茏茂盛而富有生机:晴空万里,远望汉阳,一棵棵树木清晰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一片葱绿。这段写景,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4)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诗人“愁”该如何理解?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呢?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1.意境开阔、气魄宏大。诗的开头从黄鹤楼美丽的传说写起,仙人、黄鹤引发人们美好的联想。写到“黄鹤一去”,写到“白云千载”,意境开阔,引人遐思。

2.风景如画,情真意切。诗的颈联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眺望远处所见到的空明悠远的画面,融情于景,眼前景虽美,何处是乡关?景中蕴含诗人浓浓的乡愁。

黄鹤楼首联引传说颔联发感慨以景衬情思乡思亲颈联绘美景情景交融尾联抒乡情

王维《使至塞上》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唐朝附属小国小勃律。737年,节度使崔希逸打破吐蕃军。王维奉命出塞犒赏三军,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初读,读准字音和节奏,感知诗的内容。

(1)理解诗句的内容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叙写此次出使的经历。

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作者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颈联:千古名句,描绘塞外苍凉壮观的景象。

尾联: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写出了将士们保卫家国的决心,表达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2)整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首联的“单”字可见其孤独寂寞,颔联两个比喻,表达诗人的激愤和抑郁,颈联描写塞外壮观美景,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借典故表达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1)颔联中“征蓬”“归雁”比喻什么?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像振翅北飞的大雁。诗人虽然是奉使出塞,却有漂泊无依之感,暗写诗人被排挤出京的激愤和抑郁之情。

(2)品读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了塞外雄伟壮观的景象。诗人选取“大漠”“烽烟”“长河”“夕阳”这些意象,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色彩鲜明。且“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虽景物不多,但层次丰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家国的爱国精神,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而产生的孤寂和抑郁之情。

使至塞上诗中有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画中有情赞叹赞美

1.背诵学过的三首唐诗。

2.说说每首诗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学生听读,整体感知。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作者李白出四川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的景色及感受。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故乡的依依不舍,出蜀游历的满腔豪情。

品读诗句,体味内涵。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

首联叙事,交代行踪。作者从蜀地出来,经过荆门来到楚地。

(2)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船过荆门后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山逐渐消失,眼前是一片低平的原野;长江冲出三峡,在茫茫原野中一泻千里。一个“随”字生动的将山与平原的位置的变化展现了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表现出长江奔腾汹涌的气势。这联诗,景中蕴藏着诗人初出四川时的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3)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蕴含诗人怎样的心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诗句借助瑰丽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船行出三峡后江面平静,宽广无边的绮丽景象。诗人借天镜“飞”、海楼“结”,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和向往。

(1)全诗意境高远,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诗的颈联写到“飞天镜”“结海楼”,借助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江面上平静无波,云雾弥漫的景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用词精炼传神。“随”“入”等动词的运用,都很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

(3)衬托手法。颈联中,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之平静无波;云彩变换构成海市蜃楼反衬江岸之辽阔。

这首诗描绘了出蜀经荆门至楚地过程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及初出四川时的喜悦之情。

渡荆门送别动景随入渡荆门之景静景飞天镜结海楼送别之情依依不舍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朗读

①把握诗歌节奏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

②把握诗歌感情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

品味诗句,把握内容

(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

早春。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

(2)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

骑马。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3)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4)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联?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三四句,莺燕争春光。在几处向阳的树枝上,蹦蹦跳跳着早来的黄莺,婉转悠扬地唱着春天的歌儿;在湿润的湖岸边,不知是新到谁家的小燕子,喃喃啾啾地忙着衔泥筑巢。早莺尚少,只在“几处”;新燕不多,不知“谁家”。西湖是鸟儿们理想的天堂,它们中的先到者早早地开始雀跃起来了。诗句在对莺歌燕舞的动态写照中,传达出西湖生动的早春气息。

(5)所有的景物中,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呢?(品读末两句)

诗人最爱湖东的白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使人久久不忍离去。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6)全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清新优美、生机勃勃的景色,字里行间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西湖的喜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诗人描写了西湖早春莺飞燕舞、花乱草浅、柳树成荫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1)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全诗以游踪为线索描写西湖美景。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最后到湖东的白堤,使整首诗结构严密。

(2)景中寄情,情景交融。诗中描写了西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在写景中寄寓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钱塘湖春行(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初春之景赞赏西湖、热爱自然

本课的五首诗都是唐代律诗,格律工整,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而“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课程目标之中,更可见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一、整体入手,潜心会文

上课伊始,紧扣每首诗题眼设问,初步感知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找、画、写”的方式潜心会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从语言文字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二、含英咀华,涵咏真情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含英咀华,涵咏真情。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并通过“以读激情”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不仅看文字表面的意思,更深入到文本内部,发现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人物的丰富情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8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作文7篇

四年级上册四四单元作文优秀7篇

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作文优秀6篇

四年级上册四单元的作文6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满分作文5篇

2023年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作文8篇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教学总结8篇

2023年4年级期末考试的作文5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推荐8篇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单元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