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作文8篇

时间:
Indulgence
分享
下载本文

作文是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对细节的敏感的方式,写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使我们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观点,使作文更具吸引力,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苏轼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苏轼作文8篇

苏轼作文篇1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着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黄州来的寒风。

我意外,甚而惊悚。

涛涛江水,将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诵着生命的历程。泠泠江水,烟雾朦胧,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

谁能承载着一山一水的孤寂?谁能用一觞一咏抓住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黄州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惋惜。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儿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进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困境中了。

把酒放下。端坐,起身,掸掸素衣上的灰尘。你悠然行至江边,就这样,一曲赵宋王朝被你谱写成了绝唱。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贫困百姓有心,对官场勾心斗角之人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英雄气概,注定这你要被有心之人推向黄州。这样,你便贴近了滚滚东去的赤壁,你便吟诵“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凉。”你的随遇而安使你所有的悲哀全然在这儿消解,所有的哀怨,愤懑全然在这里沉淀,所有的英雄气概全然在这儿升腾。

三尺黄绢,就将瘦弱的你意外推向了黄州。我想你临去的那一天,一定很潇洒,一定很坦然。黄州,赤壁似乎已等你许多年。可你恰恰在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脚,一切那么顺利成章,又那么必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你的词表达了你被贬黄州的孤寂。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愿与世随波逐流。

随时一场狂风暴雨,冰冷了流失的时间,但我不再意外。因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守候永远!

苏轼作文篇2

流转的时光,褪色的过往。

——题记

樱花的粉红在时间晦涩不语的光芒里渐渐黯淡,陨落在黑色的泥土。

你始终不相信的命运,一寸,一寸残缺凋零,被湮没进历史未曾拓印的章节。

你不相信。

看你意气风发的样子。左牵黄,右擎苍。

苍老已在你的鬓角蔓延出细碎的枝叶,一天一天开出斑驳的白色。但你那松散开的`发尾在风中舒卷翻飞,如同往昔战场上腥风血雨中的旗帜猎猎捕风。浊酒顺着滚烫的喉咙流下,如同惊雷滚过暗哑的天空。你猛然满弓如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不相信你命运的痕迹已从黄土飞扬的战场上褪去,飞扬的马蹄声还常常在你的梦中若隐若现地穿梭。那段岁月,在你生命里散下了一千个梦。

七年后的赤壁。

你是否已隐隐感觉到命运时起时沉的潮汐?你幻想着周瑜曾经的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却看见自己布满褶皱的干瘦的手。你在茧里被束缚了太久,你看着自己的翅膀日渐萎缩,却无法挣脱持续了大半生的禁锢。你轻轻地说,人生如梦,轻轻地倒上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你掩饰着自己淡淡的忧伤,你始终是那个豪气云干,永不退缩的苏轼。纵使酸痛已哽在咽喉,一声“也无风雨也无晴”便悄悄咽下。

然而你曾是那样难以抑制的伤痛与寂寞。

明月夜,短松冈。

你总会在思绪的罅隙间意犹未尽的想起,想起那熟悉到心痛的面孔,想起自己曾在那里泪流满面的抚摩每一寸寒冷的土地。

窗前月下,影已不再成双。

你在梦里沉沦,小轩窗,正梳妆。离散的岁月,重回身边,消逝的韶光,缠绕心田。湿热的液体无声无息地滑过憔悴的眼角,那是被无数人所忽视的。

忽视那豪情满丈的你,也曾这样地……泪千行。

苏轼作文篇3

熙宁十年,苏东坡出任徐州知州。在他到任不足三个月的一天,澶州的黄河大堤决口,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梳理,城就要被冲垮了。因为洪水,城中的命中都着急忙慌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身上背着一个包袱便往城门口赶,待我赶到城楼上时,城下人声鼎沸,大家争着要往外走,要出城避水。苏轼站立在城头,我快步走到他旁边站好,只见他个子高大,身姿挺拔,他的颅骨很高,眼睛在浓密的眉下显得很有神,他清了清嗓子,本来十分混乱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苏轼的声音略带着严肃:“大家都冷静下来,不要出城,大家想一想出城后能比在城中安全多少?如果这么多人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对不会冲了城。”城中百姓听后安静了几秒钟后都纷纷回到了各自的家中,我站在城楼上看着,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下定决心全力守城。苏轼转过身,看着我和其他官役说道:“河水就要冲进城里,时间紧迫了。”我向前跨了一步,作揖说道:“我们必将全力守城。”苏东坡望向我们,面露赞赏地点了点头,看起来十分欣慰。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滚滚浊浪如山呼海啸般直扑徐州而来,徐州城下水涨了将近三丈,并且迅速渗入城中。在此危机关头,苏东坡临危不乱,在城上搭起帐篷指挥抗洪,每天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人来报洪水的最新消息,我们坐在帐篷中议事,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人人脸上尽是严肃的神情,每个人在苏东坡的指导下都拼尽自己的全力,绞尽脑汁想对策。苏东坡本人也是尽职尽责,每天与我们商讨完后,自己又在帐篷中独自沉思,好几天晚上我路过他的帐篷,里面还能透出细微的亮光。

一个早晨,苏东坡召集全城百姓说道:“洪水的情势迫在眉睫,需要大家的力量一起抗洪。”虽然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众人的士气却十分高昂,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愿与知州一起抗洪!”“好!好!”苏东坡举着手,大声地说道:“我苏东坡在此立誓,与徐州共存亡。”于是他亲临抗洪第一线,亲自率领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簸箕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一直到城门口。这发洪期间,苏东坡经常在城中巡视,几次路过家门,他没有丝毫犹豫地匆匆走过。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长堤筑成,才战胜洪水,保全了全城百姓的生命安全。

与苏轼的这次相遇中,他临危不乱,心系百姓,每次抗洪都身先士卒,搭起帐篷与大家同甘共苦,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他才被人爱戴,让我十分敬佩。

苏轼作文篇4

暮春,蕲水最美的季节。傍晚时分,空中飘起了小雨,在如烟如雾的雨中走来一个人——诗人苏轼。被贬官黄州的失意在他脸上平添了几分惆怅与苦闷。

他踱着步子走向了清泉寺。俯瞰山下,清澈的兰溪唱着欢悦曲子一路向前。多么独特的溪水呀,不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却朝着西方奔跃。沿着幽静曲折的山间小道儿,苏轼漫步其中。

山下,小溪潺潺。抽芽的兰花星星点点缀于浅浅的溪水里,如鹅黄娇嫩的小脑袋,随时准备探出头儿,一览大千世界。漫步于溪边的松林里,脚下松软的沙路轻抚着路人的脚掌。这时,沉浸于美景中的他才发现,脚下的沙路竟是如此干净,甚至连一点儿泥也无法发现,也许是因为兰溪慈母般地冲洗吧!傍晚的雨带来了几许凉意,潇潇落下。远处是一片朦胧,几声子规鸟清亮得如童音的啼叫惊扰了静谧的兰溪旁显得分蘖节外嘹亮。

此时的苏轼已忘却了一切,名利场的苦闷、降职的低落统统都不复存在,只有这静谧、清新、明丽的世界。他倚在一棵高大的松树旁,赏尽美景。轻轻闭了眼,聆听大自然的乐曲:小溪的潺潺私语,子规鸟的清亮歌喉……心中的苦闷早就一扫而光。

凝望着不绝向西流的兰溪,心中似乎有什么在悸动。他的心情如拔开了云雾——豁然开朗。他心中想到:溪水都可以西流,又有谁说人生就不可以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再忆起“老前辈”白居易的那句“谁迫使君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时,第一次,对其消极的态度疑惑、质疑、不满了。不,不,我不信!他整个身体都似乎呐喊起来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思想在心中滋长着、升腾着,那是希望,那是积极的情绪。

诗兴大发的苏轼挥毫泼墨,不消多时,便留下了那千古名句: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作文篇5

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苏轼,他虽然不及李白的浪漫豪情,但囊括了陆游、辛弃疾的豪放,以及柳永、李煜的婉约。苏轼一生传奇,经历了生离死别,蒙受了不白之冤,每当他被贬谪到异地,都会将他懂得的农业等知识传授给当地人,造福一方,这样看来,他不仅博学,而且善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应该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诗句了。苏轼之所以能够成为豪放派的代表是因为他本身的血气方刚,加上仕途多舛,宦海浮沉才磨洗出一首首让人看了荡气回肠的诗词,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让苏轼“感受生活”的人。如果没有那些人的“成全”,也许苏轼只不过是一个只会婉约的词人罢了。

苏轼多情却不滥情,柔情而不绝情。这让苏轼在我心中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七情六欲的人,不像其他豪放派诗人那样遥不可及。苏轼一生有三个伴侣,令人悲悯的是她们皆在苏轼之前香消玉殒了,苏轼对其忠贞不渝在他的诗词中表露无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首《江城子》是他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后苏轼为其写的悼词,王弗16岁嫁给苏轼,两人志趣相投,感情很深,不料却在苏轼前溘然长逝。“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看得人黯然神伤,泪如雨下。有些“为伊伴作梦中人,长向画图夜唤真”的悲哀、凄凉,却又比这更悲,那种沁入骨髓的悲,那种凉如暴风雨夜中一闪电光,一响巨雷,闪得读者心里一亮,震得读者心里一惊。以我现在的阅历也许不能感受他的肝肠寸断,但对已故十年的人还无法释怀,这样的情感天地共鉴。也许真正伤痛的不是死去的人,而是活着的人。

所以我说苏轼比杜甫幸福,杜甫给后人的印象就是壮志未酬,命运不济,抑郁成疾等词藻,在我心中留下的形象就是眉头紧蹙,老泪纵横的样子,而苏轼虽也一波三折,却总有知己相陪,三位知己的相继离去更让人觉得这位豪放男儿爱情的感天动地,让人感觉苏轼永远那么年轻。他写的婉约诗词也显得与众不同,不像秦观“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般小情小爱,而他的《蝶恋花》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更是细腻中不失大气,婉约中不失豪放,令后人广为传颂。

苏轼以他独特的魄力感染着我们,尤其他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更让人感受到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气节。他那“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惨,更是让人觉得他的热情化成了冰山,却换不回已故之人的无奈。苏轼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的诗句,他的精神永世无穷!

苏轼作文篇6

提起宋朝,我会想起许许多多的事。虽然它没有夏朝历史悠久,没有唐朝繁荣昌盛,但是在古代历史上也是一颗永不衰落的明星。因为“词”这一新的文体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挥。提到“诗,词”便不难想起宋朝伟大的诗人——苏轼。

提起苏轼,可能每个人都会想到他那朗朗上口的诗词。比如站在长江的岸上,我们会吟诵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不能与家人见面的时候,我们会吟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我们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吟诵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来安慰自己。而我对苏轼的了解还是在小时候。

第一次认识苏轼是在小时候。那是爷爷总是教我念一些诗词,读熟了以后再背下来。我接触到苏轼也只是因为背诗的时候要加上作者的名字,所以在背他的《题西林壁》时,自然而然就背成了“《题西林壁》苏轼”然后背完全诗。我觉得苏轼不如李白或者是杜甫,可能是因为年龄小吧。

上了小学,自然会学一些古诗。但大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几乎没有苏轼的。而且第一次学习他的诗也是在四、五年级,名字还是那首《题西林壁》。诗虽然只有二十几个字,内容也很简单,而且还很平常,但老师却说:“这首诗虽然短,但每一句都揭示了一个道理。”仔细品读一下的确如此。比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这句诗告诉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事物会有不同的结果。也就是这同一首诗,改变了我对苏轼的看法,一个能把诗写得优美而且富有哲理的人,他的一生一定不平凡。这就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上了初中,边便很少学苏轼的诗了,大都是词。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了解了苏轼与朋友赏月散步时的闲适的心情;读了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我懂得了珍惜时间。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了解了关于苏轼的点点滴滴,比如“乌台诗案”和“他人生的三起三落”等。我渐渐明白,苏轼是一个豪放派诗人,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别人被贬官时总是唉声叹气,但苏轼却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方式对待。乐观、积极向上——我想着这可能就是我从苏轼身上学到的。

也许苏轼的一生是崎岖不平的,但他会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闪烁在历史的天空。这便是我对苏轼的了解。

苏轼作文篇7

一日清晨,有一位官员来到山脚,准备登上山看望隐居的老先生。这位官员姓苏名轼。

说是去看望人,其实是顺路也去蕲水清泉寺玩一下!现已到山脚,便准备赶快去到那里,抬头想看到山顶,云层已经把山顶裹了起来。有一条小山涧从山顶一直流到了山下。山脚底的小溪,里面有清澈的水,水下有美丽的小石子,水把小石子冲得很光滑。

他沿着小山涧从山边一条小路上爬上了山,那路已经不可能称得上是路了。全是杂草,这一簇,那一簇,这一丛,那一丛,这一堆,那一堆。那些草杂而无乱,有规律的生长着,自己有自己的地,各自想往哪儿长,就往哪儿长;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想长多高,就长多高,即使长到天上去也没关系。一点儿也不受约束!

他爬了好一段时间,累了,想歇会儿,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了下来,忽然发现,石缝里也有些生命,一些些嫩芽钻了出来,钻出了黑暗,见到了光明,那顽强的生命就是喜欢占据你的内心,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

不久,他来到一条干净的小路上,那好像是人刻意设置的,听,那是谁在鸣叫,“布谷,布谷……”,哦,原来是布谷鸟的声音,清晨,它们站在树枝上,清楚明白地唱着歌,亮亮嗓子。大雾蒙在他的周围,使他看不清楚远处东面的小寺,他就要快到了,但是他真的太累了,十分缺水,如果这时有人给他一碗水,他会感到无比的欣慰。苏轼正闭着眼睛想,突然,一碗水神奇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看着那个人,原来是他要看望的老先生。

他“咕噜,咕噜”地喝完了水。看着白发飘飘但手脚麻利、精神矍铄的老先生,看到小寺门前流水向西流,这使苏轼想起了人生,毅然写下了诗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作文篇8

日月来往,星移斗转,数百年转眼已成为历史,而历史却将永远铭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是谁?写得如此尽至!不假思索,除了东坡外还会有谁敢如此豪放呢?小苏可谓是寥若晨星的任务啊!可以用朱自清的话来评判苏轼的这一句话——一针见血!

在我刚接触苏轼的文章时,觉得他可真是“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如此举足轻重的人物,却不懂得珍惜利用,实属宋朝的国君昏庸。无能啊!当时我还以为苏轼是一个才貌不凡风流倜傥的才子,正如他在《念如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在前几天学习他的名篇《赤壁赋》后才知道他是个年高德劭,不足六尺的“小老头”,唉!真是让我的情绪一下子由“高潮”跌倒“失落”了。很是有种名存“貌”亡的感觉(韩愈,真对不起,改了你的“名存实亡”)。尽管如此,在我心中依然会产生对他才华横溢的仰慕和尊敬,谁叫《增广贤文》中有句实实在在的话呢?——“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难将斗量”!

苏轼留给我的印象不深,因为我喜欢“独秀一品菊”的陶渊明。但苏轼身上那种浓浓的豪放、清雅的形象却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淡的词语、简单的诗句,组成了一篇篇不同凡响的鸿篇巨著。乍得一看,好像苏轼的文章页不落窠臼。由此看来,陶潜的天下该改朝换代了。品味苏轼的诗句、文章,总觉得写得妙趣横生,说是豪放派一点儿也没错,读起来就如同重返大自然的怀抱,亲切而又富有激情,时而平静,时而波涌,就像一条翻腾于海路之间的巨龙,转折连贯,恰到好处。

苏轼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多次被贬,然而他却抱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实少许人能做到,他那积极向上的精神,乐观自信的态度都让我感到钦佩。

我喜欢陶潜,仅是出于我性格内向,孤身一人,性格等都与他相像;而对于苏轼我则是有一种只有用内心情感才能评价他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他写的文章与我的内心情感很相似的缘故吧!但愿在以后我能渐渐喜欢上这个与我有“共性”的人吧!

苏轼作文8篇相关文章:

秋天的作文秋天的景色的作文8篇

战争与和平作文600字作文8篇

春节作文300字三年级作文8篇

圣诞节作文600字作文最新8篇

圣诞节作文600字作文参考8篇

圣诞节作文600字作文精选8篇

珍惜时光作文600字作文8篇

楚才作文初中获奖作文8篇

最感动作文400字作文优质8篇

小作文400字初中作文精选8篇

苏轼作文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7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