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让我们可以自由地描绘出各种丰富多彩的画面,让读者沉浸其中,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就很难写出有趣、引人入胜的作文,让读者产生共鸣,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慎独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
慎独作文篇1
“君子需慎独。”千百年来风雅儒士修身克己的标准被《大学》中的五个字说得分明。在今天,“无人”值守的公共设施与服务悄然兴起时,慎独更应成为我们心中维护道德的律尺。于无人处,需慎独,纵使经历时光万千遍的磨洗,也不掩其长存的关辉。
所谓“君子慎独处”是指人们在独处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与在人前一般无二。而面对无人售货机时,慎独则让无人、有人在你的眼中不再有区别。磊落君子,不贪不义之财,慎独应成为我们心中邪念的封锁线,慎独使自律不再局限在人前。于无人处易生贪念,因而,在无人处需自律,更需慎独。
君子慎独是儒士正其心、诚其意的要求,更应成为我们现代人修养身心的准则。因为人们总是容易在无人处卸下心中的规矩,想偶尔放松自己一下,就连圣人有时亦难豁免。但“圣人之所以为圣”,而出常人远矣,只因他们能坚守自己心中的道德。孔子的弟子颜回于无人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此慎独,故世代为人传颂。无人之处,没有了他人的监督,懒散易侵入你的心田,因而于无人处,需慎独,才能如颜回一般,走出自己的道路。
康德有言:“这世上最能让人保持敬畏的东西,一是我头顶的天空,一是我内心的道德律。”自然,敬畏道德也不能因为在人前和人后时有所差别。当你走进无人银行柜员机旁,搭上无人售票公交车时,自觉遵守道德和规则,你亦做到了于无人处的慎独。故慎独这种个人修养方法不仅有益于自身,更是维系道德准则的利器。于无人处,需慎独,才能更好遵守道德,为和谐社会构建尽一份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乌托邦、理想国的美好蓝图指引着无数探索者前进。其中,共和与共产的思想需要的品质——慎独,闪烁着独有的光芒。慎独提高着人们的自觉性,慎独促进道德网的编织。于无人处慎独,也可成为社会大车进步下的滚滚车轮。
于无人处,需慎独。坚守心中的道德律,方可展望蔚蓝的明天。
慎独作文篇2
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一天深夜,一对父子钓起一条大鲈鱼,望着眼前硕大的“战果”,父亲却沉着心将它放了回去。因为距离禁渔期结束还差了几分钟。文章末尾父亲对小儿子说道:“别人在的时候,你要管好自己,别人不在时,也要遵守规则,这才是最棒的。”
无独有偶,元代学者许衡一次出门时天气炎热,使人口渴难忍,路边恰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前去采食,惟有许衡站在原地不动,有人问原因,他说“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不是自己的东西,怎么可以拿呢?那人笑他太迂腐:“世道都这么乱了,管他谁的梨树呢。”许衡却又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所以,自律是一种习惯,一种有活力的自我约束,它使人认清自我,不断完善,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更需要习以为常的循环,如若不然,一不留神,就绷断了控制本能欲望的细丝。
要实践自律,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在思想品德欲望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有坏心思或者想做小动作时克制自己,在违反公则时克制自己。在超额消费时克制自己,让理智覆盖本性,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其次,不畏惧自己的缺点,不怕痛,不护短,有过必改,有错必究。中国曾有古话云:“闻则过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勇于认错不但是自律的态度,更是做人的气度。在生活中受到批评指责,不一定要拔刀相向,也可以直面缺点勇于改正。
然后,坚持不懈,执着不懈。你必然厌恶缺恒心少毅力的现在的你,常立志常放弃。我们这时需要鼓励,肯定自己,找出模仿的榜样来鞭策自己脚踏实地的前行。
培养自律,之后的回报是丰厚的、有意义的,通过培养它能实现你想实现的真正目标。那么,从自己做起,从下定决心的一瞬间开始吧!
慎独作文篇3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传承千年,后人对慎独的研究也不曾停歇。——题记
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这是我拿到作文纸后的第一感受。我想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似乎这个词语太抽象了。
慎独,始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慎独”,按字词典上的解释: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往外沿引伸,可视为“对自己行为负责”。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的形象。”
故,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几千年来,慎独在人们的修身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而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杨震面对诱惑,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无人监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贿赂,这就是慎独的力量。
当你屡遭失败打击,一蹶不振的时候,你是否因此沉沦,颓唐呢?你是否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困境?如果你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做到了慎独。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他们都是在困境中崛起,在失败中成功,他们难道不可以称的上典范?
做到慎独,主要的还有勤奋和专注。因为专注才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专心于某一个方向,而不被外界因素干扰诱惑。因为勤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做到尽可能多的事情,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
慎独,即是自律,曾经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标准,而现在是我们道德修养的方法,道德修养像宝石一样的珍贵,那么慎独就是宝石中的宝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任能严格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钻石”
慎独作文篇4
当我第一次遇到“慎独”这个词时,认为它代表的是孤僻,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然而无意中在《礼记·大学》中见到慎独发源:“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思是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这就叫做让自己对自己满意。所以君子一定会,一定能够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
即使无人察看,也要做正确的事情,让内心获得饱满的充实就是慎独的表现吧。不由得想起许衡的故事:他出游时,天气炎热行人纷纷摘路边的梨解渴,只有他不吃,别人问起缘由,他只说:不是自己的梨,不吃。行人纷纷嘲笑。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我心有主,这就是许衡的道德规范。许衡的选择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强迫,是他的道德自觉。所有的道德自觉背后都站着醒着的灵魂。德国哲学家康德这样讲:“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这种崇高的道德法则不受外力胁迫,是灵魂的自觉选择。
窥镜自照,我有这样的自觉选择吗?邻家的豆角花且落且开,紫色的花瓣,像蝶翅,让人禁不住想要撷取一些把弄。趁主人没留意,摘取了,赶紧离开,紫色的蝴蝶落在手掌间,不一会儿就蔫了,也就掷去不理,它们回不到枝头,断裂了化成一弯月亮的前程。邻里唏嘘的声音传来,我捂着嘴偷笑着,感受不到他心里的难过。不知道谁遗落了纸币,刚好被我遇到,揣着莫名的兴奋,俯下身来,装着系鞋带,然后将它据为己有,一天的心情都烈烈的。那个丢钱的人如何忧心忡忡我哪里会顾及呢?豌豆花到了我手里,我就是它的主人;纸币遇到我,我就是它的主人。其实我的心中只装着自己的利益,何尝有主啊!
真正的慎独者心中一定有主。他们表里如一,内心只听从道德的召唤,具有根植于心的修养,具有无需提醒的自觉和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我站在许衡的故事旁,一颗寒酸的心禁不住轻颤起来。歆羡着他的慎独精神,殊不知,他们哪一个不历经心灵的修行?
歆羡永远不能致远,梦里走路,醒来床上的浑噩不想再继续了。阮直说:最伤自尊的事情莫过于灵魂中有了卑鄙,洗涤卑鄙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让心灵慎独。渴望心灵深处的宁馨,提醒自己从一件件小事改变,从每一次独立完成任务开始,从爱护每一件公物开始,从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
一个人匹配一颗心,怎样的人匹配怎样的心。立人先修慎独,修慎独心是自我的需要。个体生命需要修炼一颗慎独心。一颗慎独心,就该遵守灵魂规则,在独处时坚守自己的节操,坚守自己的本心,洗涤自己的灵魂。
慎独作文篇5
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那么同样的,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一个君子不难,难的是独处时也做君子。
“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早在《礼记》中就有记载:“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诗人屈原,虽身处浊世,惨遭罢黜流放,仍能“沐后弹冠,浴后更衣”。四知堂上那一声断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令污者抱头鼠窜,令美德彪炳千古,从而成为“君子慎独”的最好注脚。
“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诚实,方能对他人守信。《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好一个“既诚我心,是诚我佛”!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对自己诚实,就像是空谷中的幽兰,即使无人知晓,也始终散发清香;而那些不懂得“慎独”之人,徒然地欺骗着自己的良心,内心最终会成为一间臭不可闻的鲍鱼之肆!
“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时,当颜面亿代未易的星图高悬头顶时,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在这独处的静谧里,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
当一轮新月升起,照在空寂的幽谷里,有一株独生的兰花,冰清玉洁,直立在自己的芬芳中。就在这独处的正直中,它赢得了满天星光。
慎独作文篇6
曾听老师妙谈扯不上席面子上的同学,曰“自觉的学生防自己,不自觉的学生防老师”。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朗朗读书声破窗而出,覆盖了窗外的风雨声。
教室里大声朗读着铿锵的古诗。别看大家一个个玲珑乖巧,可是在座的男女生总有“伸颈、侧目、默叹,以为妙绝”者。
伸颈者:伸颈者,专门负责望风也,他们随时报告班主任的来临。老师一旦要光临教室,这样的人就会狼狈不堪地以光一般的速度蹿回自己的座位。然后迅速拿出语文课本,两手一架,眉毛紧蹙,装出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摸样。这时候,教室里其他同学见状,知道大事不妙,便都乖乖地坐着,准备讨好老师的一片欢心。
侧目者:哪里有“爆炸新闻”,哪里就有侧目者的参与,一双千里眼练得隔墙视物。从前面看到后面,从左边看到右边。一旦将猎物捕捉到眼,便悻悻然走到面前,然后微笑着参与进来。接着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仰天长啸者有之;开怀大笑者有之;颔首赞许者有之。此时,那一片天空简直昏天黑地,简直地裂天崩。
微笑者:眼前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笑脸的上方是细细的一条线,线条的周围是无数道沟壑。嘴唇是扁平的,扁平的中间是还沾有大蒜末的两排黄牙。这一群人无所不提,不过大多是在侃网络游戏那些事儿这个角落可以冠名为“网络论坛”了。
默叹:默叹者这一部落可说是力量最小的。人数不多,但因其有心事,沉默不语而引人关注。有的人因为学习上名落孙山在悄然叹息;有的人因为和朋友吵翻了脸而愁眉不展;有的人可能是因恋人冷漠而默默哀叹;还有的人,我正在观察中,毕竟我也是肉眼凡胎。
以为妙绝者:几个对语文学科颇感兴趣的围绕“饮酒”展开了叫人击节的论辩。
“你说,为什么古人作诗前一定要喝酒呢?”“就是,喝醉了那不是胡说吗?”乙同学接过话头。“去去去,小屁孩懂什么。人家陶渊明就是聪明,就算胡说也是这么好的诗歌!”
“上课,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只见老师怒发冲冠,风声鹤唳地站在了大家面前。由于伸颈者的疏忽,老师突然走了进来,把一簇簇鬼窝搅了个措手不及。
全班顿时鸦雀无声。
嗨,这群学生,何时才能被摆到席面子上啊!
慎独作文篇7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许衡用不摘梨的理由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慎独”。一把叫慎独的锁锁住了许衡的心,使其不为所动,做到君子之行。我心有主,君子慎独。
慎独,是古人的一种修养方法,指人在独处时谨慎不苟。凡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慎独,亦是他们能够成就辉煌,卓越人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幽兰生于空谷,不以无采而减其臭;和璞蕴于玄岩,不以无识而掩其光。既要慎独,就要有柳下惠人群中的正义凛然,独处时的坐怀不乱;就要有子罕人群中的以身作则,独处时的“四知”自守。既要慎独,就要摒弃叶公人群里的口若莲花,真龙来时的怯呆若鸡;就要不纳大海表面的那种风平浪静,暗里的.波涛汹涌。既要慎独,就要有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飘逸潇洒;就要有道灿“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的幽深远阔。
?礼记·中庸》:“之所以慎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之圣贤,无一不以慎独处世,我们也应学习圣贤之道,以圣人之道独立于世间。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洗净了我们的铅华,留下的,是本真,是慎独,是灵魂的宁与淡。
见过江南水乡的温婉可人,见过西部高原的雄浑壮阔,见过东部海域的波涛汹涌,见过北方冬季的阴风怒吼,寻寻觅觅的,不过是自己内心中的慎独之情罢了。但倘若我们不能坚守心中的“慎独”,无论谁,都不会到达心中的彼岸,都不会如愿摘下那朵怒放的彼岸花。正是心中坚守的那份慎独之情,才使灵魂有了方向,使生命有了不凡,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
只畏神明,敬惟慎独。当我们因日常琐事而烦心时,不妨停下脚步,感受心中那份可贵的慎独之情,感受它带来的心灵的洗礼,从而静下心来,在纷杂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安定的家,坚定地走下去。我心有主,慎独之;惟正自身,慎独之。
慎独作文篇8
孔子说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可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只有在独处时方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与德行。可以说,慎独是提高修养与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东汉名臣杨震,一次途径昌邑,曾受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半夜敲开他的房门,向其奉上黄金十斤以谢其提拔之恩。王密对杨震说:“此际,夜深人静没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严肃地回到:“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谁说没人知道!”于是,杨震态度绝决地把黄金退给了王密。
慎独是个人独有的品质,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当个人私欲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时,就会腐蚀一大批的心灵,就会危害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日,元代大学者许衡与几人结伴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中途,路边有一棵挂满果实的梨树,他人跑到树下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一人未动。有人问许衡:“你为什么不摘梨,难道你不渴吗?”许衡答曰:“这不是我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人们讥笑他迂腐,辩白说:世道这么乱,管他是谁的呢!许衡回到:“世道乱,而我的心不乱,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说到慎独,不该只是先哲和圣贤们的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践行之。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境,我们都要做到严于律己,谨慎不苟。慎独的表现形式在于隐和微,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此理。慎独来自于不断的反省自己,它可以使你的内心不断的清朗透彻,可以让你的人格越发的坚韧,
慎独还是一面盾牌,它可以使你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可以使你踏实做事,坦荡为人,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更加的文明有序,相处和谐。
慎独的品德如空谷幽兰,虽处高山峡谷之中,虽在人们视野之外,却能坚守自己的本分,保持自己的操守,独自绽放,默默飘香。“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了这些古人训诫弟子鞭策儿孙的激语,才有了头悬梁、锥刺骨、凿壁透光、囊萤映雪等诸多苦读的儿郎铸成大器扬名于世。
想想渭水河畔闲情垂钓的姜子牙,虽有经天纬地的治国才能却不张扬,更不助纣为虐。是贤明的周文王慧眼识珠,这才有了八百年周家天下的长久传承。
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在人格修养。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使生命淡然!
慎独作文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