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的写作是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在记录工作总结的时候,要对自己的工作情况有全面的认知,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抗旱保苗工作总结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抗旱保苗工作总结篇1
持续高温高热天气,城区绿地里的花卉、苗木也饱经“烤”验。为切实保障园林绿化植物生长安全,市园林处积极部署,快速行动,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为绿化苗木“解渴降温”,确保园林景观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根据要求,城区各养护单位严格落实“车辆全上、设备全开、昼夜加班、全力以赴”的工作要求,按照细浇漫灌、浇足浇透的原则,充分利用洒水车、水泵、皮管等各类喷灌设施,日均出动300余人,洒水车50余辆,水泵60余台,对市区900万平方的绿地进行全面浇灌。其次,对易旱和新栽苗木进行重点浇灌,并适时除草、松土、围堰,防止土壤板结,增进土壤蓄水保湿能力;同时结合合理修剪、挂袋滴灌、搭遮阳网等辅助抗旱措施,确保抗旱保苗效果。
此外,本着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原则,合理调整作业时间,重点加大夜间浇水力度,进行错峰浇灌,避免高蒸发时段,选择在下午四点至早上十点间不间断、拉网式进行灌溉,做到“歇人不歇工”,提高浇灌效率。
下一步,市园林处将持续关注天气情况,及时掌握旱情变化,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适时调整养护方案,多措并举,科学灌水,保质保量做好抗旱保苗工作,全面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抗旱保苗工作总结篇2
为妥善应对多日来持续将维持晴热高温天气造成的严峻旱情,洋溪镇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到抗旱保苗工作,在落实党委政府关于抗旱保苗各项决策部署过程中,全面深入抗旱一线,既开展好各村抗旱保收的监督工作,又引导好群众、农业生产大户做好生产自救,全面提高全镇人民的抗旱保苗意识,为维护洋溪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增强风险意识,确保人员责任到位。按照全市抗旱保苗工作会议部署,洋溪镇全面加强对抗旱工作的统一指导,第一时间对全镇抗旱保苗工作进行调度,并要求镇纪委压实监督职责,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全镇旱情实际情况,督促党员干部认真履职尽责,全面摸排旱情底数,掌握群众生产生产用水情况。截至目前,受损农作物面积约1.31万亩,抢修提灌设施7余处,投入抢修资金12万余元。
增强服务意识,确保科学调配到位。成立16个督导组下沉一线督导,积极引导群众、农业生产大户开展生产自救,根据旱情发展和灌溉需要科学调度水源,现已免费为83户231人缺水群众拉水送水,及时组织洋溪提灌站和灌区泵站共27台套设施运转工作,灌溉水量达120万方,保苗保灌田土面积达8500余亩。同时,对已成熟和能抢救的农作物想尽一切办法保收减损,对绝收田地做好立马翻地、清苗准备,提前谋划晚秋生产和下季小春生产,努力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抗旱保苗工作总结篇3
持续的高温热害与干旱叠加对安徽铜陵市秋粮生产造成影响。铜陵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抗旱保苗工作,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工作督导,坚决做到“有旱必抗、有苗必保”,确保夺取秋粮丰收。
建立会商机制,凝聚工作合力。由市委农办牵头,气象、农业农村、水利、应急四部门建立会商研判工作机制,开展抗旱工作指导。气象部门及时发布高温预警和农业气象周报,向种粮大户推送相关信息。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墒情、苗情、病虫情监测,指导农户落实应对高温热害防范措施。水利部门科学调配水源,全力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水源。应急部门做好抗灾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截至目前,共推送手机信息50余万条,发布气象简报8期、墒情和病虫情简报34期。
立足“四水并重”,保障农业用水。立足本地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分阶段、分区域算好水账,合理调配和使用江河、水库、塘坝、泵站、渠道等水源及水利设施,综合运用江河引水、打井取水、灌区调水、人工降水措施,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效益,保障在田农作物及秋种用水需求。累计引水0.6亿立方米、打井36口、调水0.25亿立方米,同时成功实施两轮人工降水作业,平均降雨量累计达45毫米,有效缓解了当前旱情。
落实田管措施,确保秋粮稳产。抓好田间管理。通过小水勤灌、以水调温、喷施叶面肥、追施穗粒肥等措施,促进中稻正常结实、晚稻正常孕穗,努力稳住产量。截至目前,科学田管面积417.06万亩次。抓好病虫害防治。突出水稻“三虫三病”等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在防治窗口期,采用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累计防治面积达140.6万亩次。抓好追肥提苗。对三类苗追施偏心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施肥面积15万亩次。抓好科学补改种。对受灾较重甚至绝产的,提前收割留茬发展再生稻或者补改种晚秋作物,已安排补改种面积0.31万亩。
强化要素保障,提升抗旱成效。争取省级抗旱专项资金360万元,市、县区财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拨付配套资金2151.4万元,确保抗旱资金充足。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动全市30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抗旱技术指导服务。科学发挥抗旱机械作用,市、县、区调动各类灌溉机械7278台套、应急供水车辆114车次,累计灌溉面积502.1万亩次。涉农保险公司迅速启动灾害保险理赔,目前已赔付近40万元。
坚持“四级联动”,压实属地责任。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成立抗旱保苗工作专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抗旱保苗网格体系。市级牵头抓总,县区制定工作方案,乡镇将抗旱保苗措施落细落地,村组抓好措施落地末端支撑,打通抗旱保苗“最后一米”。
抗旱保苗工作总结篇4
近期,我市气温持续升高,干燥少雨,城区园林绿化苗木旱情不断加剧。为科学应对持续干旱,切实巩固城区园林绿化成果,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全力以赴开展园林绿化抗旱保苗工作。
各基层部位按照中心统一安排,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结合道路及公园景观带绿化实际,灵活采取多种灌溉方式,全力以赴开展园林绿化抗旱保苗工作。一是科学制定抗旱浇水计划,延长绿化浇灌时间,并调整至早晚相对低温的合理时段,避免高温蒸发时段进行浇灌作业,提高抗旱成效。二是及时增加调配人员和洒水车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辆洒水车,加大各主次干道绿化的浇水频次,重点做好新补栽和不耐旱苗木的浇水保苗,日浇水量达800余吨;三是利用濒水优势加强沿水绿地的抗旱工作,强化地表水固定取水设备的维护管理,增加水泵等临时取水设备和自动喷淋设施,提高绿化浇灌的高效持续性,对旱情较为严重的区域加大浇水力度,保证浇水全面到位。四是对苗木进行规范整形修剪,在达到美观的同时有效减少水分蒸腾,降低耗水量,确保绿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目前,城区绿化抗旱保苗工作通过采取歇人不歇车的作业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旱情造成的苗木损失。下一步,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将持续关注天气和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抗旱工作力度和方式,全力保障城市绿化成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贡献力量。
抗旱保苗工作总结篇5
截至7月10日,全县蓄水情况为:塘坝约6300万立方米,小水库约3800万立方米,国有库坝蓄水7100万立方米,全县累计蓄水量约1.72亿立方米,与去年同期蓄水量2.1亿立方米相比少蓄0.38亿立方米,与全县蓄水工程设计蓄水量3.85亿立方米相比少蓄2.13亿立方米,扣除城乡生活用水和死库容外,可利用1.2亿立方米。全县部分地区出现塘坝、水库蓄水不足。
为切实保障全县农业灌溉用水,县委、县政府提前谋划及时提引外水,于5月19日至5月26日从淠史杭引水500万立方米,5月27日由城镇供水转为农业灌溉用水,全县第一阶段夏种累计引淠史杭水1900万立方米用于农业灌溉;提巢湖水2800万立方米;省驷马山引江一级站于6月13日开机向肥东供水,本次向我县供水3000万立方米,已栽插水稻115万亩,抗旱保苗65万亩,累计提引放水16000万立方米,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此外,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领县水务局深入一线调研指导保供水工作,与有关乡镇对接,主动服务提引外水。截至目前水务系统共投入人力6700人次,提水机组123台套,总装机31000千瓦,累计开机16500台时,向灌区供水8100万立方米。科学调节内部蓄水,切实解决好当前农业灌溉用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实际行动呼应群众的诉求,及时化解用水矛盾。
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仍无较大降水过程,以晴天为主,水稻保苗用水任务艰巨。接下来,肥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科学抗旱。进一步科学分析水量与旱情,根据计划调度用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统一调配抗旱水源,强化节约用水、计划用水、规范用水秩序。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千方百计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
二是主动抗旱。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的思想,严格落实抗旱责任制,依法全面组织抗旱,最大程度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
三是全力提引外水。继续做好引江、引淠和引巢供水,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农业丰收。
抗旱保苗工作总结5篇相关文章:
★ 火车工作总结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