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8篇

时间:
Mute
分享
下载本文

以目标导向的教案,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学习的方向与意义,在教案中,可以加入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8篇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各种控制噪音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音准备(噪音和轻音乐)、发音罐、报纸、毛巾、棉花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那么我们该怎样避免我们的听力受到伤害呢?----出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

二、远离噪声

1、听两段录音:课间10分钟吵杂的声音和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属于噪音?噪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三、如何控制噪音呢?

1、过高过强的声音都会影响我们的听力,那么如何控制噪音呢?----小组讨论。

2、分组活动:做一个发声罐,使发声罐发出声音。

能利用桌上的材料(报纸、毛巾、棉花等)能想办法使发声罐的声音变轻呢?

3、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减少噪音的方法?小组讨论

4、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合需要我们控制音量?为什么?

四、课后延伸

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好吗?为什么?

2、阅读p42“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从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如何保护听力?

3、介绍电子扩音器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认识植物世界;能通过查阅

书刊及其他信息源广泛了解植物知识;能针对不同的植物分

析植物体的各部分;学会从整体到部分观察植物的方法。

2、愿意与同学交流对植物的认识,体验到合作交流可

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能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认识到植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对植物“身体”的组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植物体共同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植物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1、(出示课件小茶壶):这是一个小茶壶,看一看,

小茶壶是有几部分组成的?

(壶盖、壶身、壶嘴、壶把)

2、(出示课件):这只小的身体是由哪几部

分组成的?

(头、胸、腹三部分,头上一对触角,胸部六条腿)

3、师:那么,植物的身体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今天我

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身体”。

(板书课题:植物的身体)

二、课中体验,探索求知:

1、师: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

2、学生谈观察后的体会,认识到植物世界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3、教师出示课件:地球上的植物,目前人们已知的大约有30多万种。

4、去户外观察植物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1)观察前要想好观察什么,观察时要认真、细致。

(2)可以借助工具来测量,要按一定的顺序,别忘了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注意保护好植物。

2、教师出示实物:辣椒的植株,让学生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完整的植物,这是什么植物?下面小组观察讨论。

教师出示问题:

(1)植物的身体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2)指说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植物身体的构成。

师小结:这棵辣椒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你还见过那些植物具有这六种器官?

4、教师出示其它绿色植物的图片,师:对,(出示课件):像向日葵、凤仙花、辣椒、苹果树这样的植物,它们

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板书)

5、师:在植物的王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成员,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这六部分构成的呢?

6、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7、汇报结果。

8、教师小结:常见植物的“身体”一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组成。这六个部分,有的植物在某段时间可同时看到;有的植物由于各部分分别出现,不能同时看到;也有某些植物没有根、茎、或不开花、不结果。这需要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观察。

(教师出示苔藓、蕨类植物图片)

苔藓植物有两个器官,分别是:茎,叶。

蕨类植物有三个器官,分别是:根,茎,叶。 藻类植物有一个器官,无根,茎,叶的分化。实际上藻体就是一个简单的叶。

9、今天我们了解了植物的身体结构,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讨论、交流)

10、教师小结:植物可以给人类提供食物,可以美化环境,为人类呼吸提供氧气等,我们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

的家具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三、课后拓展

1、通过我们今天的探讨,你有哪些收获?你感觉自己表现如何?

2、课后制定一份观察计划,继续对植物进行研究。 板书设计:

1、植物的身体

根 茎 叶 花 果实种子 第四课时 植物的根和茎

教学目标:

1. 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 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

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3

1.《溶解》单元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够溶解在水中。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的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可逆的过程。

1.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1.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1.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1.5《溶解的快与慢》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1.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1.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声音》单元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2.1《听听声音》

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3《声音的变化》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2.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2.7《保护我们的听力》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3.《天气》单元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1《我们关心天气》

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3.2《天气日历》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3.3《温度与气温》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3.4《风向和风速》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5《降水量的测量》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3.6《云的观测》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3.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4.《我们的身体》单元

我们的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有特殊的功能。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各个不同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工作,有利于我们健康的生活。

我们的身体根据外观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的身体还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肢体运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会涉及不同的骨骼、关节和肌肉。

我们的身体的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和心脏的血液输送作用十分重要。

我们的身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的良好初步消化过程,有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

4.1《身体的结构》

身体的结构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身体的结构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的结构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

4.2《骨骼、关节和肌肉》

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4.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4.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4.6《口腔里的变化》

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牙齿有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4.7《呵护我们的身体》

身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观察多种植物的根和茎,了解它们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茎的实验,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知道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难点:怎样用实验去证明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

师备:多种多样带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别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个能够装进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试管、水、少量食用油、一个滴管。

生备: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条(上有叶),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两个纸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养分怎样进入植物体内、怎样到达植物身体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内容:

1. 引导学生做出解释。

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和养分,茎把水和养分输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见的植物都有根和茎。

3. 想办法用实验证明根具有吸收水和养分的作用,茎有向叶输送水的作用。

(1)引导学生提出种种方法。

(2)选择和教材上的.实验相近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选择什么样的植物做实验?

用什么容器装水容易看到实验现象?

怎样知道容器内的水是不是减少了?

怎样防止容器内的水蒸发?

(3)设计实验证明根部吸收的水和养分通过茎输送到叶上时,可提问:

有什么简便方法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植物的茎确实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平时我们看到植物缺水叶子会变蔫,根据这一点我们能想出什么方法证明植物的茎有输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证明?给实验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说说植物的根和茎除了吸收水和养分、输送水和养分以外,还有什么作用?(还有支撑植物,使它们能更充分地接受阳光照射。)

三、全课总结。

四、课外拓展:

1、利用课外时间注意观察。

2、收集和阅读各种植物的资料,带少儿植物图册一类的书。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野外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过给岩石分类,让孩子经历一个简单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解释问题的能力。

4、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

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还应给孩子们准备一些观察工具:放大镜、盛水的烧杯、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1、开个石头展览会

(1)岩石来自哪里?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我的岩石观察请你选择一块感兴趣的岩石进行观察。你准备怎样去观察它呢?请你大概估计一下,你会观察到岩石的几个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你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有没有超过自己的估计?你对同学的观察描述有没有补充或意见?注意,在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岩石特征时,要强调观察方法与观察描述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学生的非观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导。

2、给岩石分类

(1)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这些岩石可以分类吗?如果让你给这些岩石分类,你会怎么分呢?这里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分类标准不要轻易否定。

(2)给岩石分类请你选择任何一种标准,给这些岩石分类。小组分类活动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3)岩石分类结果交流你们将岩石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来分的?你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4)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呢?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在于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地域特色提供的相应的岩石,也可以由学生来提供。

三、小结

师:课后,你可以再找些岩石来观察。想一想,岩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岩石。

板书设计:

4.1各种各样的岩石1、开个石头展览会2、给岩石分类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6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 趣味性又有挑战性,分享了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模板给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 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 (2)中午12时 (3)下午2时

六、课后反思。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7

科学概念:

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过程与方法:

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尺子深处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钢尺、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钢尺,如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请同学上来试试。

2.如果我们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他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二、探究尺子伸出桌面长短与音高的关系。

1.假设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发生了变化,那么我们如何来验证这个实验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方案:

(1)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

(2)实验前先进行预测,根据钢尺伸出桌面的变化,音高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3)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注意区分尺子敲击桌面发出的声音和尺子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把观察到的现象(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表示)及时记录下来。)

2.教师一边讲解实验注意事项,一边演示分组活动:

出示记录表格新课 标第 一网

尺子伸出左面的长度(厘米)我想到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 高振动的快慢音 高振动的快慢

3.整理数据: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还能发现什么?

三、课后延伸

音量、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教学后记:

本课是单元的难点,引领学生探究时,确实是障碍重重。首先,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较轻,学生的习惯还是没过关,做不到安安静静地做实验,给听音带来了不便,第一个实验中,拨尺子的方法也是必须注意的细节,一定要用一只手用力地在桌子边缘处按住尺子,防止拨动时尺子敲打桌面发声,干扰实验。其次,部分学生观察能力的限制使探究活动一再走入低谷,听出用力不同,尺子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后,再问:“两次实验中尺子的振动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没有人能答得上来,再重复实验,也只有少数学生注意到“振动的距离”不同,此时乘机让学生用手的动作模仿了一下,给出了振幅的概念,觉得大多数学生没有注意到这一不同,进行了第三次实验观察,这才堪堪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再后面,就更加举步维艰了,首先,用四个杯子听音,有一部分对音乐不敏感的学生根本听不出来,为强化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力,我觉得可以用一种乐器先来让学生听听高低不同的音,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我在四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阶是没法试了),然后,橡皮筋拉得不同长的音高音低,也有许多听不出的,同样的,用眼睛,也没有几个学生能看出橡皮筋振动地有快慢,这一环节的结论得出,有些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学生有太多的不确定

教学后记:

按书中的材料,只能得出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这样的概念,要再细化,比较难(本来说预期他们了解金属传播能力最强的)。而且铝箔纸棒,做起来很难,要特地去买材料,我把这个材料改成铅丝了。

土电话是非常好玩的一个实验内容,我把教材里的线加长,加长到30米,让学生对着话筒轻轻说话,他们惊讶地发现,听筒里能听到!这比在教室里进行实验要好得多,因为在教室里,本来就能听到互相的说话声嘛,还要电话干嘛啊!好玩之余,学生也对固体传声能力比空气强得多有了很深的印象。

材的这一个认识还不够,所以在课堂中也没有让学生来证明,只是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无意之间有了一个手握正在振动的音叉而使得声音停止的一个发现,学生也正好利用这一个发现证实了物体的振动会产生声音,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思考一:学生在这一节课里的活动有多少,(由于材料有限,没有让每组学生都有实验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思考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思考二:教师的演示实验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发 现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5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2、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解剖油菜花并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的特征;

2、观察一株油菜上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特征。

【教学难点】花到形成果实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演示: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课件。

分组:开花的油菜植株,镊子、放大镜、胶带、剪刀,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单元概述: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非常有趣的《新的生命》单元。本单元共有7课,我们要一起来研究植物和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请一位同学朗读单元导语:“春天……”

出示开花的油菜植株。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平时认真地观察过花吗?让我们一起进入花的世界吧!板书课题:油菜花开了

二、探究过程

1、观察一棵油菜。

(1)请同学们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油菜和凤仙花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样的植物叫绿色开花植物﹙板书﹚,它们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

(3)请同学再说出几种绿色开花植物。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 观察:

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8篇相关文章: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7篇

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参考8篇

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最新8篇

三年级科学纸教案7篇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篇

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模板5篇

人教版四上数学教案推荐7篇

一年级下科学教学工作总结8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冀教版教学计划8篇

科学小动物的家科学教案8篇

2024版四年级科学教案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