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我们在写教案时,建议设定合理的课后作业,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猫和老鼠》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猫和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简易通俗、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表演小老鼠,感受音乐旋律,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欣赏并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节奏。
3.乐意做“猫和老鼠”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幼儿想象小老鼠的神态,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2.老鼠头饰幼儿每人一个,猫的头饰一个。
3.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猫和老鼠》
1.教师:一天晚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可是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却出了家门,它是谁呢?
2.教师播放录音《猫和老鼠》,幼儿欣赏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出来偷米吃”。)
3.幼儿参与讨论
教师:猜一猜,是谁来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小老鼠是怎么找米的?小老鼠找米时表情怎么样?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想象老鼠的神态,如瞪着小眼珠、蹑手蹑脚等。可以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表演。
4.教师扮演猫,边播放歌曲后半段边表演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注意猫叫的节奏。幼儿熟悉节奏并模仿动作“吓得老鼠赶快往回逃”。
5.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两遍。幼儿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扮演小老鼠,自己找好洞藏好。小老鼠一起唱着歌,蹑手蹑脚出了洞。结果碰到教师扮演的大花猫(后面游戏可换成一位幼儿扮演大花猫)。当大花猫唱完“喵喵”以后再拖长了声音叫一声“喵——”小老鼠们才能开始往回逃。
2.教师播放歌曲《猫和老鼠》,和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游戏可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等。
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组织该活动时,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创设情境。活动中教师用自制的立体的、色彩鲜艳的树木、花草等道具布置成森林的场景,分散在场地四周,形象而生动,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视线。这样的场景不仅能使幼儿主动参与、融入游戏,而且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制定和完善游戏规则。
第二,变化玩法。本次活动的环节层层递进,教师通过变化玩法来调控游戏的节律。首先,是师幼共同游戏,由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接着,由一位幼儿扮演“大猫”,其余幼儿扮演老鼠;最后,引导幼儿根据场地特点任意躲藏在自己觉得隐蔽的地方,增加游戏难度,使幼儿在游戏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第三,适时退出。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各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2
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朋友们换上了轻松的春装,也到了小朋友长身体的时候,游戏活动可促进幼儿骨骼生长,‘猫和老鼠’,的游戏节奏感强,适合小班朋友,营造快乐泼的学习氛围,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 使幼儿通过活动,感受节奏快慢不同的音乐。
2.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的不同,表现老鼠的不同形态。
3. 在猫和老鼠的游戏情境下,让幼儿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注意游戏秩序和安全。
2. 幼儿要按节奏进行。
活动准备
老鼠的胡须,猫的头饰,【请个子高的同学扮演猫】幻灯片,cd盘,一副鼓槌。
活动过程
开始:教师敲击鼓槌入场,幼儿根据鼓点 坐并步走 坐在椅子上。
步骤一:播放音乐,,幼儿辨别动物。
步骤二:播放幻灯片,表现老鼠走路的形态,幼儿模仿老鼠走路。
步骤三:播放音乐【老鼠夜间偷食物急促的跑步声】
步骤四:播放幻灯片,幼儿模仿猫捉夜间偷食物的老鼠【老鼠脚步要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操作性强,但对情感倾向较少,随着幼儿的成长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难度:比如,要求幼儿一拍一动或俩拍一动。猫和老鼠的游戏历来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同时也需要教师加以适当,及时的引导,否则容易导致场面混乱,将游戏变成闹剧。活动需要改进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暗示幼儿,师生配合要连贯。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过,它是一部非常经典、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我们班里就有不少动画片迷,把该片vcd拿到班内播放。幼儿们对动画片中的两位主角——猫和老鼠,不但特别熟悉而且非常喜欢。自由活动时,我常常看到他们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虽然幼儿们还只是在玩些最简单的躲躲闹闹的情节,但他们却玩得极其投入。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现有的片源,把幼儿最熟悉的形象结合到音乐中去,这样就使原本很普通的乐曲活了起来,有了生命,于是产生了这个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会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以及表现出猫捉老鼠的音乐情景。
3、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1、录有aba段和a段音乐的磁带。
2、猫和老鼠的录像带(与aba段乐曲相吻合)。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老鼠胸饰;猫胸饰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人活动场地。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录象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看看里面有谁?
(1)听一遍完整的乐曲。
师:看完动画片来听一段音乐,仔细听听音乐开始是谁来了,接着谁出现了,最后又是谁来了。
(2)边看录象边听音乐。
师:现在再来听一遍这首音乐,这次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动画片,看看小朋友刚才讲的对不对。
(评析:幼儿在完整地欣赏过乐曲之后,已对乐曲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视听结合,让幼儿边看边听,进一步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4、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轻快。
(1)师: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跟着音乐来学一学。
(评析:幼儿们由于对小老鼠的形象、动作、体态非常熟悉,所以在跟着音乐学做小老鼠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在很投入地学,而且做出来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2)请个别幼儿示范学小老鼠走小碎步的动作,其他幼儿练习小碎步。
师:这几只小老鼠学得真像,他们的脚步走得又轻又快,其他的小老鼠们一起来学一学,走路的时候要踮着脚轻轻走,快快走,小心别让猫发现了。
(3)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
5、分角色游戏。
(1)师:老师来做猫,小朋友做老鼠,猫出来时老鼠会怎么样?
(2)师:猫睡觉时,老鼠出来偷东西是怎么走路的?猫出来时,老鼠要快快躲起来,躲好后不可以发出声音。小老鼠走路要轻轻地,别吵醒猫。
(3)幼儿听音乐游戏。
(4)师:小老鼠们已经累了吧,那我们回去了,千万别惊动了猫。
(评析:该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极为喜欢的动画片中的角色为音乐形象,而且情节简单有趣,符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促进音乐的理解,音乐又使幼儿愉悦,在不知不觉之中,幼儿通过动作感知音乐,积极表现,积极参与,兴奋、主动。幼儿在音乐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2、尝试在游戏中矿宽容、体谅和帮助他人,并化敌为友。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之情。活动重点:学习双脚同时屈膝从高的物体上轻轻跳下。
活动难点:
学习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
活动准备:
1、小椅子每人一把。
2、大小沙包若干。
3、一块足够大的场地。
4、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
5、雪花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1、带着幼儿来到户外。
教师:我们一起出去做游戏吧!
2、进行队列练习。
教师喊口令:一二一,一二一,要求幼儿要整齐的进行原地踏步走,要求幼儿要整齐站好队!
3、热身运动。
教师:今天我们先活动下身体。今天天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活动。
1、教师扮演老鼠妈妈教小老鼠学习从高处跳下来的本领。教师:鼠宝宝都长大了,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了,就是从高处轻轻往下跳的.本领。先看看妈妈是怎么跳的。(老师师范从椅子上往下跳,重点教幼儿如何起跳以及落地时要屈膝)
2、教师示范。教师:跳的时候两脚并拢,轻轻的往下跳,脚落地时记得要屈膝。
3、教师和幼儿一起练习跳跃。教师:小朋友知道鼠妈妈是怎么跳的了吗?和妈妈一起来学一学吧!(和教师一起反复练习)
4、游戏:猫和老鼠。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新本领,妈妈可高兴了,想和宝宝们一起做游戏,游戏的的名字叫猫和老鼠,游戏的名字叫什么呀?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猫守护粮食,请一位小朋友扮演鼠妈妈,带着幼儿走向粮食。老鼠趁老猫睡觉的时候轻轻的站到小椅子上,一起说儿歌:“小老鼠,上登台,爱玩耍,跳下来。”说完从椅子上跳下来向粮食走去。蹑手蹑脚拿到粮食后快速的放回自己的椅子下面。当听到老猫“喵”的一声时就赶紧躲到小椅子后面藏好。老猫去抓没有藏好的小老鼠。(游戏反复进行,直到粮食被偷光)
5、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四、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的真棒!现在让我们开着火车回班里吧!
效果分析: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战胜困难的喜悦心情。
2、结合幼儿钻、爬和跑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协调性、敏捷性。
3、萌发幼儿相互合作的精神。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猫、鼠头饰若干、粮仓一个、鼠洞二个、独木桥、山洞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开汽车进场地。
2、游戏前的活动准备。
3、启发幼儿讲出猫、鼠的作用及特征,交待游戏名称及规则。
二、基本部分:
1、猫保护粮仓巡逻,鼠乘虚而入找粮吃,没吃到。
2、在鼠妈妈的带领下,小老鼠们乘猫巡逻时,在路上设障碍,搬来跳圈等,鼠获得偷粮的.成功。
3、猫找出失误的原因,卸下铃铛,排除除路障,想办法给鼠一个错觉,终于抓住了老鼠,减少了粮仓的损失。
三、结束部分:
1、表扬角色扮演得好的幼儿。
2、幼儿开汽车离开场地。
活动反思:
角色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玩角色游戏中,我们要学会细致地观察,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引导孩子把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分享和同伴沟通,在相互模仿中互相习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和自身交流水平的提升。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幼儿节奏活动故事化、游戏化教学是音乐教学新的尝试,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正确、有效地采取故事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将教学与故事、游戏有机整合,其实质是指在教师教、幼儿学的共同活动中,尊重幼儿,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自主性。本次音乐游戏活动,我为孩子们创设了《猫和老鼠》的故事情境,通过“小老鼠拿回香肠”的情节设计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轻松听辨音乐中乐句的开始和停顿。活动中,通过图谱辅助、游戏体验、动作创编等环节设计,让孩子们自然融入音乐情境,轻松理解音乐结构,充分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借助“猫和老鼠”的故事情境和图谱,感知音乐的结构和特色。
2、在音乐游戏中听辨音乐中乐句的开始和停顿,并用不同造型表现出来。
3、能积极投入游戏活动中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猫和老鼠的故事经验。
物质准备:《爆米花》音乐、图谱、老鼠和猫的头饰、香肠若干。
活动重难点
在音乐游戏中听辨音乐中乐句的开始和停顿,并用不同造型表现出来。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活动兴趣。
1、“孩子们,我们最爱吃的香肠被那只总爱欺负别人的老猫抢走了,这可怎么办啊?”
2、讲述故事:“那天,老猫在家里走来走去看着那些香肠,我呢就偷偷的'跟在它的后面,老猫走,我也走,老猫一转身,我一动也不动。老猫走,我也走,老猫一转身,我一动也不动。走走走走停,走走走走停,终于看见我的香肠啦,我跑呀跑呀,拿起香肠迅速的跑回了家。”
“你们愿意帮助拿回剩下的香肠吗?”
二、图谱辅助,理解音乐节奏。
1、借助图谱辅助,完整倾听音乐。
“有一段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拿回香肠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借助图谱辅助,表现音乐节奏。
“小老鼠到老猫家一定要先学好本领,快让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
三、情境游戏,表现音乐节奏。
1、跟随音乐游戏。
“让我们准备出发吧,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2、创编情境动作。
“小老鼠的本领越来越大了,他还会变造型呢,变变变,试一下吧!”
四、结束活动,体验活动乐趣。
“小老鼠们你们真能干,把香肠都拿回来了,真是令人高兴,让我们开个庆祝舞会吧!”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练习轻轻的走和跑。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小班体育优秀教案《猫和老鼠》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老猫头饰一个,小猫头饰若干。在场地周围放些障碍物供幼儿躲藏。活动前学习游戏中的儿歌。
活动过程:
1、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岁音乐做模仿小猫走的动作。
2、展开:
(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2)游戏中教师应指导和提醒幼儿走和跑时角邀轻轻落地,以免被老猫听见。
(3)幼儿熟悉游戏后请幼儿轮流扮演老猫。
3、结束:带领幼儿散步。
教学反思:
选材新颖动画《猫和老鼠》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而动画中,猫和老鼠丰富的动作与表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和模仿的动力。孩子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跟着做动作与表情。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一定是非常的浓厚的。教学形式多样,即体现了集体活动,又关注了小组活动以及个别活动。
小班《猫和老鼠》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