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体现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计划,会让教案的意义更加深远,,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进行改进,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数学0教案优质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数学0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教师请一名小朋友说说三角形的形状: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物体分类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做饼干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幼儿用模具、彩泥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由个别到集体,逐步加深活动内容。让幼儿对物体按图形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束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放音乐,出场。)
教学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对动画、卡通人物特别感兴趣,教师自制了动画课件。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中的第1个活动中,将三个图形设计成了卡通动画形象,让图形自己进行讲述,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设计的两个游戏,在幼儿进行分类练习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整节课设计情节连贯,思路清晰,适合小班年龄的特点。
中班数学0教案篇2
学习目标
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小篮子。
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
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中班数学0教案篇3
一、授课班级:中班
二、内容分析: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能正确辨认和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是不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很好的利用和玩耍,也不能和自己联系起来,去发现图形和人的关系。所以设计该活动时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去主动活动,让幼儿温故而知新,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内容,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就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三、幼儿分析
中班的幼儿已认识不少基本的图形,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思维能力稍微有点欠缺,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不成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虽然也涉及到拓展幼儿思维的内容,但都不系统,因此,幼儿对于创新思维缺乏主动性和经验。本次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创新的欲望,学习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接受。
四、活动设计意图:
在巩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基础上,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通过猜想、拼搭、组合、图画等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探索,在生活经验中进行大胆的联想和创造;我组织幼儿围绕图形展开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从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我们的创新智慧游戏内容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着眼于幼儿身边的有趣现象,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内容,活动内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特点就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体验图形分、合的乐趣。
2、能将图形进行等分、拼搭、组合,理解图形间的关系。
3、能主动操作、仔细观察。
4、幼儿发散思维创造、想象。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各种图形的基本特征。
2、物质准备:
1)准备各种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一部分在草地上,一部分在篮子中。幼儿专用剪刀、胶水、水彩笔、篮子等。
2)猜想表,展示卡。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形,寻找秘密,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提问:
1、草地上有哪些图形?
2、他们有什么秘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告诉给好朋友听。
小结:原来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秘密,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等等。
二、幼儿主动进行等分、拼搭的游戏活动。
(一)等分游戏
1、出示“猜想卡”,记录图形等分后的猜想。
1)你想猜什么图形?(三角形)
2)三角形平分成2份后,会变成什么图形?(圆形、三角形……)请在“猜想卡”上记录。
3)个别记录——集体记录(同上记录完“猜想卡”)
小结:刚才你们猜想了每种图形在平分成2份后会变成另外的图形,那么你们想自己亲自来验证验证,分一分吗?
2、幼儿进行图形等分。
1)幼儿进行操作,将各种图形进行2等分。
对分后,教师提问:
①图形有变化吗?变成了什么图形?在“猜想卡”上做记录。
②如果图形没有变化,再拿这个图形来分分,看可以变成另一种图形吗?
2)幼儿讲述自己的分法,可以进行多种分发的给予鼓励。
(二)拼搭游戏
1、出示“展示卡”,展示拼搭后的图形。
介绍“展示卡”的用途:将拼搭好后的图形贴在卡上展示。
2、幼儿进行图形拼搭
1)幼儿操作,将图形进行拼搭。
要求:在蓝中找2个一样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搭,拼搭后观察。
提问:你的2个一样大小的图形变成了哪种图形? 想想拼拼还可以变成什么图形?
2)幼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拼搭。
①幼儿出示“展示卡”,讲解给同伴听“我选的2个一样大小的xx图形拼搭后变成了什么图形”。
②幼儿出示“展示卡”,讲解给客人老师听。
活动延伸:《变图形》回家后,请爸爸或妈妈给你在纸上画上图形让幼儿添画,变成自己喜欢的东西。
活动反思:通过本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幼儿对图形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分别了解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活动中发现幼儿对用图形玩的游戏和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图形拼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活动中也有个别幼儿对长方形与正方形发生混淆。还需要加强练习。在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拼出了机器人;有的拼出了黄鹤楼;有的拼出了大拖车;有的拼出了轮船火车;活动中发现幼儿对用图形玩的游戏和操作活动,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图形拼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班数学0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活动准备:教师用具:课件、几何图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幼儿学具:正方形、梯形图形没人一套、梯形拼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
昨天老师去小兔家做客了,它们家有一间特别漂亮的房子(ppt)房子的身体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房子的门是什么形状(三角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房子的窗又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二、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突然吹来一阵风,把小兔家的房子吹走了,就剩下一个梯形的房顶(ppt)
2、幼儿操作第一次:分析比较梯形与正方形的异同
3、教师小结:有四条边四个角组成,上面的短边是梯形的上底,下面的长边是下底,两边象滑滑梯一样斜斜的,这样组成的图形就叫梯形。
4、不过,梯形宝宝特别调皮,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竖着放,他们都是梯形),提问:只有一个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直角梯形)
5、又吹来一阵风,梯形不见了,小兔子怎么啦?(哭的ppt)请小朋友帮忙盖一间房子
三、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盖房子首先要找好材料,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ppt)
四、复习巩固:梯形
1、“下面哪个是梯形,请小朋友用手把它圈出来”(幼儿操作)
2、调皮的梯形不见了,请小朋友把它拼出来(操作)
五、幼儿操作活动:
桌子上有好多坏了的梯形,请小朋友一起把它修理好,然后添画上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帮助小兔重新盖一间新房吧(幼儿拼贴与添画活动)
中班数学0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6以内数的计算。
2、培养幼儿的口算能力。
3、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题卡。
【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看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动物们准备出去郊游。他们来到小河边,河水很急,它们过不去,这时长颈鹿伯伯说;回答出问题我就让它们过去6+1=、2+2=/4+1=.
母鸡大婶还想考一考小朋友们,一只母鸡用数字来表示,生:一只母鸡用数字“1”表示一只公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一只公鸡用数字“1”来表示,那现在一共有几只鸡用加法还是减法?生:加法。这时母鸡大婶又叫来了两只小鸡用数字几来表示?生;用数字“2”来表示。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我们来用加法来计算,1+1+2=4.
刚才我们小朋友是数出来的.,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计算方法,看1和1相加等于2用头两个数相加的结果再加上第三个数得出的结果就是这道题的结果。
池塘里有2只小鸭我们用数字2来表示,又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有游来2只小鸭也用数字2来表示想在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列出算式2+2+2=6
【活动延伸】
聪明的宝宝填一填:2+2+2= 2+1+1= 2+2+2= 1+1+3=
【活动结束】
游戏:放风筝
中班数学0教案优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