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核心,确保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教案的评估部分应明确学生的学习指标,以便进行有效的反馈,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几十几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知道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的操作和交流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能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重难点】
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这些数。
理解几十几的意义,掌握几十九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2捆10根、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
他是按什么顺序说的?还可以怎样说?
这里最大的数是几?20后面还有很多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板书课题)
二、操作研究。
1.今天的学习中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你们愿意吗?数出23跟小棒,把它们摆在桌上,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请两位小朋友上来比一比。(两位小朋友上台展示)
问: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更喜欢哪一种?
比比看,谁摆的又对又清楚?(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说明:1捆是10根,2捆是20根,再添3根是二十三根。
提问:看着大屏幕,你能过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3吗?
指名回答。
小结:一捆是1个十,两捆是2个十,3根是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现在老师请你拿出23根小棒,想想看怎样最快?
学生再次练习摆小棒。
2.刚才小朋友表现得非常棒,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按要求摆出指定的'数,看谁摆得最清楚!
摆24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4?
摆29根小棒,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9?
3.刚才我们已经摆出2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出示动画)
仔细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
说明:29根再添上一根是30根,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延伸: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四十九,五十九添上1呢?
指名回答。
4.谈话:小朋友说得非常棒,现在你能很清楚地摆出八十五根小棒吗?试试看!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现在请小朋友接着一个一个数到九十九。
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教师巡视。
下面请小朋友看着小棒一起来数一数。(集体数数)
下面我们不看小棒,谁能从八十五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指名回答。
刚才小朋友已经摆出了九十九,想一想,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想的?
说明:99再添上1是100,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了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了。
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10个十是一个百(板书)
现在你能10个10个地从10数到100吗?
现集体数一数,再指名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数了吗?
我们今天学过的数,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吧!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数一数我们教师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把椅子?
你有什么好办法,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有道理即可。
集体交流: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数出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还可以通过班级的人数知道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小朋友爱吃香蕉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香蕉,仔细观察,你知道有多少根吗?
怎样数最简便?你会5个5个地数码?
学生数数。
那么我们能不能5个5个地从5数到100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现在没有图了,你会数码?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
我们刚才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的)
你能2个2个地数吗?谁来试一试。
谁还能5个5个地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一桶羽毛球:你知道里面有多少个羽毛球吗?
出示第一张图片,提问:谁来说说这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出示第二张图片,提问:第二幅图里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合起来是多少呢?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朋友们说得非常棒,老师准备了一些糖果送给大家,你知道这里有多少颗吗?
引导这么多的糖果,怎样数才会不重复又不遗漏呢?
生:每数10个就圈一圈。
请小朋友自己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颗?
指名回答。
6.猜猜看。
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今年多少岁?
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猜的结果是大了还是小了。
你们还想知道谁的年龄?小朋友们回家去了解一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多少岁?
四、全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数,想想看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这些数?
(指名交流)
小结: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课后,请同学们做个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哪儿还有这些数,请你告诉老师或者同学们。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引导幼儿尝试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小动物的感情,并观察春天的各种特征。
2、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
活动准备:
1、提前带领孩子带外界观察大自然,观察池塘、水池等在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
2、故事《好朋友》的'课件。
3、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利用体温的方式开头,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师:谁能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那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幼儿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引出问题“春天到了,你看到池塘或水池里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幼儿回答问题,老师补充说明,春天的池塘里住着好多好朋友,引出下面的故事《好朋友》。
2、利用课件讲述故事,之后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复述。
师:池塘里都住着哪些好朋友呢?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补充说明。
师:那谁能告诉老师,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呢?老师即使给予补充说明,明确小蝌蚪的成长变化。从小蝌蚪到长出后腿的小蝌蚪、再到长出前腿的小蝌蚪、再到尾巴消失变成小青蛙。
3、和孩子们一起伴随着音乐模仿小蝌蚪在各个成长阶段的游泳动作。
师:小蝌蚪开始的时候游泳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小朋友来表演。后分别表演长出后腿、前腿以及小青蛙的动作。
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篇3
一、活动背景
?数鸭子》这首歌曲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歌词浅显易懂,深受幼儿喜爱,甚至许多幼儿听着听着便已回唱了,并且模仿小鸭子叫着。我们立即抓住这一有利教材,对此曲进行改编,编成了二声部合唱的游戏活动,并制成了电脑课件,提供给幼儿看图创编小鸭叫声,使幼儿在学小鸭叫声中进行合唱,从而促进幼儿友好合作,及感受到歌声和谐的美。
二、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二声部节奏配乐。
2、创编小鸭子的叫声,探索二声部节奏配乐,注意歌与节奏声二合一协调统一。
3、充分享受音乐探索活动的快乐,体验和声的美。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幼儿已了解歌曲主要情节内容,会唱《数鸭子》歌曲。
活动过程:
一、听《小鸭子》音乐,幼儿舞蹈进场。
要求:两两合作舞蹈。
师:小鸭们,让我们同好朋友一起去游泳吧。
二、续教歌曲《数鸭子》
(一)回忆歌曲《数鸭子》
引导幼儿看多媒体歌唱,要求唱出小鸭子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声音变化。
师:我们上次学过一首我们鸭子的歌,它的名字叫什么?
幼:《数鸭子》。
师:这首歌曲第一部分讲了什么?
幼:小鸭子从远处游来。师:远处游来小鸭子的叫声有什么变化?
幼:越来越响。
(二)通过倾听音乐,尝试探索小朋友歌唱与小鸭子说话情节匹配
师:小鸭子非常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说心里话,你们听听歌中哪些地方小鸭子和小朋友在一起说话(幼儿听音乐后交流)
幼a:小鸭子游过来后。
幼b:小朋友唱歌的时候。
评析:幼儿在背景音乐情景下,清晰回忆歌曲情节,想象小鸭们何时去和小朋友说话。
(三)幼儿创编节奏引导幼儿进行歌声节奏二合一配乐演
唱,体验和声的美。
1、引导幼儿创编节奏,尝试与师配合“学小鸭说话”。
师:你觉得小鸭子会怎样说话(幼儿讨论后个别幼儿交流,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节奏点击电脑,显示节奏,师唱歌,幼儿集体学小鸭子说话,要求幼儿不受他人干扰,并且请幼儿说说融合的感觉。)
幼a:嘎嘎|嘎嘎嘎|
幼b:嘎嘎嘎|嘎嘎嘎|
评析:幼儿在师引导下想象出各种节奏的小鸭叫声,特别利用电脑课件,将幼儿创编的节奏显示出来,幼儿十分感兴趣,注意力也十分集中,积极主动的参加创编活动。并且与师进行配合,歌声和谐、动听。
2、幼儿选择最喜欢的小鸭子说话节奏,边看多媒体课件边分角色配合。
第一遍要求看自己的声部图谱演唱。
第二遍要求欢快地演唱、说话,歌声与节奏协调一致。
评析:幼儿创编了各种小鸭叫声,个个十分欣喜。抓住此兴趣点,循序渐进的让幼儿投入角色进行合唱,促进幼儿间相互合作。特别是让幼儿在看多媒体时,引导幼儿感受小鸭的欢快情绪。从而促进了幼儿情感上互动,表现小鸭的心情,同时又提高了幼儿合唱的综合素质。
三、小鸭子说的话各种各样真好听,我们下次再来和他们说心里话吧!我们除了小鸭子是好朋友,还有其他更多的朋友,让我们找个朋友玩个《猜拳游戏》吧!
评析:这一部分是活动的尾声,让幼儿对这次创编活动及二声部节奏配乐有一定的延续性,激发幼儿再创编的欲望。最后,又以《猜拳游戏舞》结束,充分让幼儿享受合作带来的欢乐。
三、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我们围绕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小鸭叫声,并有机结合电脑课件,初步帮助幼儿进行二声部节奏配乐,感受音乐欢快的氛围,激起幼儿情感共鸣和表现欲望,使孩子的内心情感自然宣泄出来。此外,在数鸭子合唱游戏中,“小鸭”与“小朋友”两角色的情感交流、歌声融合,更充分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享受到了合作的快乐。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按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并匹配相应的标记。
2、能跟据点卡取出与之相等数量的食品。
2、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柜3个。教学挂图(一)中的食品标记图3张。
2、自制的各种“食品”(包子、小饺子、汤圆)或教学挂图(一)中的实物卡片若干,贴有3以内点子的小盘子若干。
经验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购买食品时,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的食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并有意识地请幼儿按指定数量取同样多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说说看看:“我吃过的食品”。
1、教师:大家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吃过哪些好吃的食品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吃过的食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针对性的出示一些食物。
2、展示食品,说说食品的名称。
教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过年的食品,我们来看看。
教师:你们吃过这些食品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鼓励幼儿大声说出食品的名称,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很多食品名称。
(二)给食品分类,布置食品店。
师幼讨论:这些食品都放在了一起,好吗?
教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放?出示食品商店摆放的图片,比较怎样放好?
教师:这么多食品可以开个食品店啦!这些食品怎么放可以很整齐呢?谁来试一试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幼儿讨论后再根据食品的品种,把相同的食品放在一个玩具桂里。
2、我会放食品。
鼓励幼儿一边拿一边说,如:XX和XX放一起。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食品摆放得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这里都是XX。
3、给食品配标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一)中的包子、饺子、汤圆三张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
教师:我们来认识这些标记吧,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请把每张标记送到它所表示的食品处。
请个别幼儿为食品配标记。
(三)给“娃娃”买食物,练习点物匹配。
1、观察小盘子。
教师出示玩具娃娃(3—5个)和小盘子
教师:“娃娃”也想吃食品了,我们帮“娃娃”买食物吧,想想买到的食品放在哪里呢?
2、教师出示标明点子的盘子。
教师:盘子里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讨论并明确:盘子有几个点子,就取几个食品,要求取同样的食品。
3、幼儿示范拿取食品。
教师:谁来试试为“娃娃”买食品呢?
请个别幼儿取盘子,先数点子,再按点子数目取相同数目的食品品尝。同时,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述,明确买食品的方法。
4、幼儿买食品(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的操作卡)。
教师:玩具娃娃还想买很多的.东西,可是她不会买,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她给了一张她买东西的购物单,请我们小朋友按购物单上的要求要帮她们买东西。
老师先示范操作:按购物单上的点子数目,圈出要买的物品的数量。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幼儿操作的过程,并予以指导。
教师小结:你们都为“娃娃”买到他所需要的食品,“娃娃”谢谢你们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游戏中,提供1~4的点卡,鼓励幼儿根据点子卡上的数量自制食品。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妈妈是幼儿生活中最亲密的人通过绘本故事的学习,幼儿感受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学习对亲密人爱的表达方式。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中所表达的爱和故事中的语言美。
2、学会仿说故事中的语言,尝试用身边常见的事物特征来表示爱。
3、围绕爱,来学习爱的表达方式,以生动自然的表情和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用生动自然的表情和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达情感学习爱的表达方式。
难点:学会仿说故事中的语言;并尝试用身边常见的事物特征来表示爱。
活动准备
ppt、《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图画(大海、围巾、柳树星星月亮)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出故事。
(1)师:今天我带来一本故事书,这个本图书的名字叫《猜猜我有多爱你》
(2)师:这是关于一个“爱”的故事。
(3)师:这是关于谁和谁的'爱呢?(指封面)幼儿:小兔子和兔妈妈的爱
(4)师:兔妈妈和小兔子到底怎么爱的呢?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基础部分;
1、教师讲故事,幼儿欣赏。
故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紧紧地抓住兔妈妈的长耳朵不放。要妈妈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喔,这我可猜不出来”
2、教师提问:
(1)师:小兔子和兔妈妈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表示爱?(邀请幼儿站起来做动作)
幼儿:手张开,大声说出小兔子对妈妈说的一句话“我爱你有这么多”。
(2)师:妈妈也把手张开,说“我爱你也有这么多”兔妈妈爱的多还是小兔子爱的多?(请一个幼儿做小兔进行对比)
(3)师: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呀?幼儿:因为爱妈妈
3、继续看故事,小兔子还用了什么动作、说了什么话来对妈妈的爱。
故事:小兔子把手臂张开,开得不能在开。“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兔妈妈的手臂要长的多,他说“我爱你有这么多”“恩,这真是很多”小兔子想。小兔子“我跳的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
(1)师:小朋友们,小兔子和兔妈妈还用了哪两个动作、和说了什么话表示对它的爱呢?
幼儿: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
(2)师:妈妈爱的多还是小兔子爱的多?幼儿:妈妈
(3)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小朋友们将手举高,比比看哪个爱的多。(邀请两名幼儿幼儿比一比,其余幼儿帮忙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
幼儿:两个小朋友把脚垫起来表明自己的爱有很多,小朋友们爱要表示出来的。
(4)师:小兔子举手表示爱,还有什么动作来表示爱呢?幼儿:跳起来,使劲跳起来。
(5)师:邀请幼儿跳一跳表示之间的爱。
4、教师播放图画;
(1)师:它们看到了一副美丽的景像,景象里它们看到了有什么?
幼儿:山、路、竹子…
师:小兔子看到了这么多,小兔子就用看见的东西来表示它对妈妈的爱,你们猜猜它是怎么说的?
幼儿:妈妈,山有多高,我就有对爱你;路有多长,我就有对爱你......
(3)师:你们能用其他的东西表示对妈妈的爱吗?(大声说一说试试看花、房子、树、草、路、山)
5、出示图画让孩子来表达爱;
(1)师: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表示爱,我们这幅画有什么?
幼儿:大海、柳树、月亮星星、围巾
(2)师:你能用图画上的东西表示对爸爸妈妈或者是你的好朋友、老师的爱吗?(请幼儿说一说)心里有爱要说出来,我们才知道你有多爱我们
(3)(三)结束部分:
1、师:除了这里的东西可以表示爱的,还有没有其他可以
表示爱的比如:巧克力、糖果....你都可以用来表示爱的。幼儿:还有我的玩具、衣服、宇宙、火山.....
2、师:还可以用这么多的东西来表达爱呀,原来我们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之后,爱我们的人就会更爱我们。
3、继续听故事
故事:小兔子讲着讲着,他太困了,想不出更多的东西了他望着高高的夜空,没有什么比黑沉沉的天空更远了。“妈妈,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说完,小兔子闭上了眼睛。“哦,这真是很远。”兔妈妈说,“非常非常的远。”兔妈妈把小兔子放到用叶子铺成的床上,他低下头来,亲了亲小兔子,对他说晚安。然后他躺在小兔子的身边,微笑着轻声地说:“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
三、延伸活动:
1、师:小朋友们这个故事里的爱多吗?你有爱的人吗幼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豆豆…
2、那我们今天上幼儿园午睡的时候可以对你的伙伴和爱你
的那个老师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晚上回家睡觉之前别忘了跟家里的爸爸妈妈说“嘿,猜猜我有多爱你;我们把的爱送给爱的人。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教案编写得比较详细,活动开始我出示绘本封面图画引起幼儿的谈话,请幼儿认识绘本故事名字,围绕故事名字讨论出,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在开始部分,我讲述故事前一部分,并提出问题提问幼儿“小兔子是用什么动作表达爱的?”请幼儿之间做一做动作,把爱表现出来大声说出来,幼儿都能大胆的用动作表现出爱。在第二部分仿说故事中,幼儿的表情和动作的目标还未达到,幼儿语言思维有局限,教师提问的角度是站在为了幼儿说这句话而设计了这一环节。在用身边东西进行仿说句式的时候幼儿的语言词汇丰富,积极性比较高。整个活动时间过长超时,活动内容量较多而且杂碎,活动的重难点突出不明显在设计活动目标时,目标设计过多。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篇6
一、情况分析
有八名幼儿园同时做“医院”的游戏,其中六名幼儿没有参加角色商量都急于抢拿玩具,这影响了另两名正在协商的幼儿,停止协商与加入了玩具的争抢,等人手一物后,才搬了桌椅围坐下来,我以“病人”身份来到“医院”,试图了解他们的游戏水平。不料,八名幼儿同时上来为我看病打针,虽然我反复强调,只能一人打,最后还是被挨了五针,游戏结束评价,我向幼儿讲述了自己的遭遇,请大家来评评。医生这样做对吗?为什么?虽然说不对,但至于为什么,除个别幼儿外,大多是说不清楚的。
说明1:八名幼儿同时做“医院”的游戏,表明兴趣和意愿,但从游戏看,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肤浅,片面。
说明2:此阶段的幼儿还具有以拥有丸剂材料来确认角色身份的特点,以拿了听诊器就是医生等。
二、要求
知道自己做什么角色,能初步按自己扮演的角色职责行动
三、教师指导
1、提供材料
(1)增加“医院”的象征性玩具。
(2)提供药瓶、小棒、积木等可供“医院”游戏的废旧物品或替代品。
2、丰富经验
讨论平日时里去医院看病的情况。
请爸爸、妈妈介绍有关医院的事情。
谈话:你去过医院吗?医院里有谁?他们做些什么?
3、观察重点与指导方式
(1)重点观察“医院”主要的人数,角色协商及其扮演。
(2)继续以“病人”的身份去医院,通过“医生”和“病人”的对话,了解情况,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经验,顺利地游戏。
4、游戏评价
(1)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不尽人意,如语言对话不完整,行为和实际不符,说明幼儿对此的感受还不够深刻,全面,可不作评价。
(2)如果“医院”角色及其扮演较以前有很大进步,评价时请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介绍游戏的情况,巩固幼儿对“医院”的认识和反映水平。
说明(1):居于幼儿对“医院”的认识还很不够。多提供象征性玩具材料或替代品,能起到提示和引导作用。
说明(2):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取决于已有的经验,应多途径地引导幼儿熟悉了解医院,增加感性认识,不仅知道医院是干什么?还知道医生及其工作。
说明(3):游戏的评价要看幼儿的现有水平,如果发现幼儿对某些生活的理解还不全面或无认识,则应在经验的丰富上下功夫,而不急于让幼儿表现。
说明(4):如果幼儿有经验而不知如何表现或不注意表现,教师可启发引导,如设计提问,创设的情景等。
幼儿园和手有关的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