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自己的课堂氛围和效率得到提高,我们在准备教案的时候就要用心,教案在制订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抓尾巴幼儿园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1
1、了解核桃等坚果坚硬的特点。
2、在游戏中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
核桃、开心果若干;若干种坚果图片;
两把铁锤子;剪刀、钳子、螺丝刀各一把;
八宝粥空瓶子(教师与幼儿每人一个);盒子一个(供放核桃壳)
?米奇妙妙屋》动画开头视频;《小海军》的音乐。
一、引出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玩米奇妙妙屋的游戏吧!
播放《米奇妙妙屋》开头视频(0:37)
(视频播放37秒停止,我们的妙妙屋出现了,要开始我们的游戏啦!)
今天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礼物,(教案出自:教案网)猜猜是什么
二、坚硬的核桃。
1、出示装满核桃的盒子,教师摇动盒子,请幼儿听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
2、我们一起说1、2、3打开,教师打开盒子,这是什么
3、讨论:你们吃过核桃吗
4、那今天陈老师就请你们来吃核桃,教师把核桃分给幼儿,请幼儿捏一捏、咬一咬,看一看、敲一敲
5、呀,核桃的壳好硬啊,那该怎么办呢
三、想办法打开核桃
1、教师启发幼儿想办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并发??
到底该怎样打开核桃呢
2、出示ppt,有钳子、剪刀、螺丝刀,还有一样神奇的妙妙工具
教师介绍各种工具,与幼儿讨论这些工具是否可以打开核桃,怎样使用这些工具打开核桃呢
我发现使用这些工具还是不能打开核桃,我们来看看今天神奇的妙妙工具是什么呢
3、点击锤子图片,原来今天神奇的妙妙工具是锤子
教师拿出锤子,展示给幼儿看,我们怎样用锤子来打开核桃呢(用砸的方法),太好了,我们可以用锤子来砸核桃
我们来试试看,在砸核桃的时候请你跟我一起说1、2、3砸(砸开了吗
教师细心地将核桃砸开,让幼儿观察教师是怎样用力的
4、哇,核桃终于砸开了,我们轻轻地把核桃壳剥开,(教案出自:教案网)然后把核桃肉放进嘴巴里,恩,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
你们想不想吃呀,好,赵老师已经把核桃都用锤子砸开了,请每位小朋友仔细地剥开核桃,将核桃壳子放在中间的小盒子里
5、让幼儿自己细心地剥核桃、吃核桃。请幼儿说一说核桃的味道
四、坚果游戏
1、除了核桃有坚硬的外壳,还有许多果实都有着坚硬的外壳,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ppt2,出示各种坚果图片,让幼儿分辨是什么,教师介绍各种坚果,说明各种坚果的食效。
(开心果:抗衰老,增强体质
花生:花生吃多了会引起消化不良,煮熟的花生营养比较好
瓜子:瓜子的种类有很多,这里有葵瓜子和西瓜子
核桃:吃核桃补脑
板栗:吃板栗可以健脾胃
松子:防止高血压,老年人要多吃
杏仁:治疗咳嗽
腰果:可以炒起来吃,香喷喷的
榛子:营养非常丰富,它是这些果实王国中的国王。)
教师在最后点明: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坚果,它们都是硬硬的;别看它们那么硬,经常吃坚果对我们的身体都有好处哦!
2、这些坚果,除了可以吃以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为了让乐器的声音清脆好听,陈老师统一准备了开心果的果壳
教师引导幼儿制作果壳乐器:教师引导幼儿将果壳装进八宝粥瓶子,摇动起来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3、播放《小海军》伴奏,教师带领幼儿用果壳乐器跟随有节奏的音乐打节奏。
4、真好听,那我们下节课用我们自己做的果壳乐器再给音乐打节奏吧!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同伴交流自己对动物尾巴的认识,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外形特征和特殊用途,感知动物的多样性。
2.了解动物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准备:
1.不同特征的动物尾巴图片若干(如水牛、狐狸、小兔、孔雀、蛇等)。
2.幼儿用书:《小兔借尾巴》。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小兔借尾巴》,引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兔)。看,小兔长得什么样啊,小兔的尾巴是怎么样的?(短短的尾巴)你觉得可爱吗?可是小兔却对自己的尾巴不满意,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根据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小朋友们听到了什么呀?听到了谁?故事中的小兔都向谁借尾巴的?它借到没有?那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三种不同的形式提问:一、听到了谁,问谁借?二、除了这个还有谁?三、出示图片再问)小兔需不需要向别人借尾巴呢?为什么?
教师小结:小动物的尾巴都有各自不同的本领,都有自己特殊的用途,不是其他动物可以替代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交流。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的形式来进一步掌握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张操作卡,上面有xxxxxx,他们的本领都会在旁边,一会请小朋友来匹配。操作卡上的一条线是代表平衡,花朵是代表漂亮,你们在做之前要先看好动物后面的标记的意思。
2.幼儿操作,交代要求,教师巡回指导。
做好的幼儿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交流一下,看看都做对了没有。
3.评价,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都给小动物找到了尾巴,还找到了他们尾巴的作用。
(四)老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图片。
教师:除了故事里的小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他们的尾巴也有不同的作用,你们知道吗?老师在桌上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我们一起找找、看看。看看,它们的尾巴一样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你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五)教师引发幼儿继续探究动物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动物们有趣的尾巴,动物朋友们还有哪些秘密呢?让我们再去找一找,看一看!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和孩子一起探讨其他动物的尾巴的不同之处。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3
趣味的尾巴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各种动物尾巴认识的基础上,运用连贯、流畅的语言描述。
2.结合已有的经验续编故事,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一张,录音磁带一盒,动物的贴绒教具若干,动物头饰若干。
2.事先丰富有关动物的知识。
活动过程:
活动??
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大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大森林)图上有谁(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它们看见了小鱼,小鱼是怎样在水里游来游云呢?(引出故事题目)。
3.借助贴绒教具,完整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动物?
马大哥的尾巴为什么甩个不停呢?
蜜蜂的尾巴为什么像把尖刀?
那小松鼠的尾巴又有什么用呢?
4.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配乐故事。提问:你觉得小鱼、大马、蜜蜂、猴歌、松鼠的尾巴都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启发幼儿讨论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二
表演故事
1.两位教师扮演松鼠妈妈和小松鼠。
2.幼儿扮演小动物表演,注意表现角色的动作及神态。
活动三
续编故事
1.启发幼儿思考:还有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呢?它们的尾巴又有哪些功能呢?(如:壁虎的尾巴可逃生用,孔雀的尾巴能打开,可吸引异性等。)
2.请幼儿把自己想象、创编的情节续编到故事中去。
3.请幼儿自由组合,把续编的故事随着音乐讲给大家听。
各领域的渗透:
1.科学领域:动物尾巴的功能。
2.健康领域: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3.生活中的渗透:抓住良好的契机,向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4.家庭教育:请家长在家中进行动物尾巴的教育。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意图: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 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是知觉的最高形式。观察是积累知识的起点,又是 科学发现的开端,任何学习、联系实际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都始于对自然和 社会现象的精细观察。
活动名称:
科学《找尾巴》
活动目标:
1、 训练幼儿观察力比较,分析的能力。
2、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可以摘掉尾巴的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刚才老师和大家学了一首尾巴的儿歌,现在老师手里有很多小动物它们都没有尾巴,那我要小朋友来帮他们找一找。
2、 展开活动
1)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蝌蚪)对了,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老师来帮她找找,是这条吗?(不对)再试试,这条对了。
2) 小朋友你们想试试吗,请每个小朋友到老师这里须操作材料,你们和妈妈一起来找一找,请妈妈用老师刚才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孩子做。
3、 结束活动:小朋友都不错,妈妈都奖励自己宝宝一个,呱呱。
活动延伸:
妈妈在家里要多引导宝宝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
活动反思: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基础,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眼睛,通过幼儿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主动获取知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5
【设计意图】
9月25日,中国举行了令全国人民举世瞩目的活动——“神州七号”成功发射。借此,我班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美丽的太空》——嫦娥奔月、神七升天、宇航服制作等,在活动中,孩子们会经常提出疑问:“火箭为什么能上天?”对幼儿来说,这是一个很熟悉却又难以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我们开展了本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内容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观看升天扣人心弦——探索原理动手操作——实践总结科学解答——自制火箭成功体验——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科学中探索,在操作中理解,在发现中学习。这既是科学领域目标中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策略,又体现了新《纲要》精神——“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即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幼儿“做中学”,充分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探索中了解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感受科学的神奇。
2、引导幼儿在简单的操作中,初步了解物体的反作用力,体会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神七升天实录、气球若干、放烟花图片、穿天猴(鞭炮的一种)两个。
【活动过程】
一、观看升天扣人心弦
1、师生一起观看“神州七号”升天的动人场面,认真观察神七的外形特点和发射方法。
2、自由讨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上天?”
(分析:导入开门见山,通过观看神七升天,让幼儿又自主性的提出了这个问题,更加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原理动手操作
1、在生活中找现象
教师展示放烟花图片,让幼儿观察,提出问题:
过新年时,小朋友知道烟花是怎样飞上天的吗?
教师户外燃放穿天猴,请幼儿观察穿天猴升天现象。
一起说一说:“此现象和火箭升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2、在操作中找答案
给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引导幼儿吹上气,把口捏紧朝下,然后快速松手,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气球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天空飞去。)
师:“气球吹的大和气球吹的小,快速松手后,它们飞的一样高吗?”
“当气球喷完气后会怎样呢?”
(分析:选择幼儿生活感兴趣、常见的类似火箭升天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拉进了幼儿与科学的距离,让幼儿觉得科学并不遥远,非常亲切。操作气球飞天,简单易行,让幼儿看小现象,懂大道理。)
三、渗透科学小小牛顿
1、总结现象,找出原理。
师生共同总结现象,找出原理。让孩子感受到有一种相反的力量使气球飞上了天,即反作用力。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孩子们讲解火箭上天的基本原理:把气球充满气,当你手一松,它就会一边向后喷气,一边向前飞去,这和火箭飞行的道理一样,火箭飞行就是因为火箭里有燃料,当燃料燃烧时,猛地向后喷出大量的气体,同是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向前高速飞行。
2、自制火箭,简单演示。
提出质疑:为什么我们演示的气球没了气就落下来了,而火箭却能飞到月球上去呢?
播放火箭升天现象,师生仔细观看火箭在升天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为了得到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师演示自制小火箭脱节飞行。
总结原理:要想火箭飞的高,就需要多级火箭.当第一级火箭燃料烧完后,自动掉下来,同时点燃第二级火箭,这时,火箭的重量轻了,火箭的速度也加快了.如果火箭前面装的是人造卫星,用多级火箭就能把人造卫星送到天上去。
(分析:探索环节过后,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总结过程,使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一步观看火箭升天录像和演示自制小火箭,使幼儿对升天原理有了更确切的了解。)
四、自制火箭体验成功
请幼儿边说儿歌边操作把圆形彩纸制作椎体,用透明胶粘贴在已吹好的气球上,玩游戏《我的火箭上蓝天》。
火箭
头顶尖尖本领大,
点火发射顶呱呱。
我做小小宇航员,
坐着火箭冲蓝天。
五、活动延伸情感升华
请幼儿穿上自制的宇航服,拿着小火箭,一起进行歌表演《我和星星打点话》,激发幼儿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以及探索科学的兴趣!
(分析:在科学活动中加入了艺术成分,使科学教育和美术、音乐教学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合理的结合,幼儿在优美的情景表演中,尽情的进行科学探索,促进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反思】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结合国家大事“神七升天”,带着幼儿提出的问题,我选择了这节具有时代气息的综合活动。整节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充满了游戏的愉悦性,真正体现了“玩中学”。
幼儿通过简单的气球吹气操作,使幼儿简单了解了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火箭升天的基本原理。再通过观察录像和自制小火箭操作,使幼儿得到了进一步认识。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或许不能让幼儿的探究能力有很大提高,也不能获取有关航天的所有知识,但如果能让幼儿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且想继续探究下去,就达到了科学教育的目的!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玩变色游戏的乐趣,产生探索的欲塑;
2、初步了解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能够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透明饮料瓶若干个,瓶盖若干个,颜料少许,音乐,小记录表,大记录表,水彩笔,用来验证实验的全套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呢?幼:想!
师:这些就是彭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游戏道具,(教案来源:)到底是什么呢?(揭开遮布)。哇!桌子上放着的是什么道具啊?
幼:瓶子。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瓶子里都有什么?幼:有水。
二、发现秘密,激发探索欲望。
1、师:告诉你们哦!这些瓶子里面都有一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秘密啊?幼:想!
师:下面请每个小小魔术师都走过来轻轻的拿一个瓶子,让我们和瓶子一起来跳个舞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2、播放音乐,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摇晃瓶子里的水。
3、音乐停止。
师:哇!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我瓶子里的水变成了色。
这时请幼儿说出自己瓶子里的颜色。
4、教师假装在听瓶子说话,动作要夸张。
师:嘘~~~~小瓶子在说话,它说它想和小朋友坐在一起,我们带着小瓶子回座位做好吧!
5、小结。
师:小朋友们,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变颜色?请幼儿举手回答。
幼:有颜料。
师:哦?颜料藏在哪里了?
师:我们一起小心打开瓶盖看看。
幼:盖子上有颜色。
三、初步体验三原色的变化。
1、更换瓶盖操作。老师先示范一次,让孩子看清楚过程。
师:假如我的黄色和小朋友的蓝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老师来试试看。
师:哇~~又变颜色啦!我的黄色和跟小朋友的蓝色在一起变成了绿色。
师:现在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交换一个和自己不同颜色的盖子盖上,然后用力的摇一摇,看看会变成那一种颜色。小朋友自由交换盖子。
2、总结。
师:原来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
四、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一次操作。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材料和操作步骤。
2、幼儿自由操作。
3、教师小结,请幼儿说出自己操作的经过和变化的颜色,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给予孩子做记录的初步经验。
五、幼儿到操作区进行第二次操作。
1、师:现在彭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们一个任务,我要请大家再操作一次,但是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记录,记录的方法就是刚才老师在黑板上记录的方法一样。
2、请小朋友进行操作、记录。
六、拿着记录表回到座位总结。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记录表。
2、老师在小朋友说的同时做出总的记录。
3、老师验证小朋友所做的实验。
教学反思: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到了自己调制颜色的时候,积极性更高,一边调制,还结合经验说调制出的颜色与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事物的颜色是相同的。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部分动物尾巴的特点和妙用。
2、学习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并尝试创编。
二、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尾巴图片
三、教学过程: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个。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好看。(孔雀)展示图片,并提示孔雀尾巴真好看,像一把大扇子。并让幼儿表演一下孔雀开屏。
2、图片展示,对比、表演。
师: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别的小动物的尾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动物,你们看:
课件:小猴的尾巴:长,能倒挂在树枝上 小兔的尾巴:短,遇上大灰狼,能很快地逃走。 松鼠的尾巴:象把伞,让幼儿学一学小松鼠怎麽走路。
3、教师说儿歌,幼儿学儿歌师:这可是一首好听的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教师展示课件并使用快板示范朗诵儿歌:
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扇?孔雀的尾巴像把扇。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朗诵儿歌,并要求一老师配合一起以“问—答”形式朗诵儿歌。
4、送尾巴游戏教师请幼儿将自己座椅后面的尾巴贴到相应的动物那。
鸭子的尾巴扁,公鸡的尾巴弯,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念儿歌,并展示课件画面。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谁的尾巴象把伞?松鼠的尾巴像把伞。
抓尾巴幼儿园教案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