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制定教案时一定要考虑实际情况,教案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书面文体,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6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6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

6的加法减法教案篇1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选择合适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复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回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再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源,进一步加强计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

2.重视从实际生活情境中提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计算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计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题。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每一位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1。计算减法时要注意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要连续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当作9来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时,重点突出加、减法中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注意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确率,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巩固运用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1题中的表格及问题: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航线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广州1907北京——台北1729北京——三亚2541北京——乌鲁木齐2464(1)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已知条件:一架飞机先从北京飞到广州,再飞行690千米到三亚。所求问题: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集体交流。一共飞行的千米数:1907+690=2597(千米)比从北京直接飞到三亚多飞的千米数:2597-2541=56(千米)

(3)检验以上两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检验的。

(加法的验算方法: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减法的验算方法: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用差加减数(或减数加差),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4)根据表中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解答之后检验,然后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6的加法减法教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4)班共有学生68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24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如:梁珏星、王康任、陈涛等;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部分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黄有诚、莫云丹、符式扬等。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梁珏星、王耀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洪滨、许郑涛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 周前培训 古诗词三首(三课时)

2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

3 二月初一 放假

4 中彩那天 万年牢

5 尊严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6 自然之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蝙蝠和雷达

7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8 夜莺的歌声 小英雄雨来 清明

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 和我们享受春天

园地四

10 触摸春天 永生的眼睛 生命生命

11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12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五一休息

13 乡下人家 牧场之国 古诗词三首

14 麦哨 语文园地六

1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全神贯注 父亲的菜园

16 鱼游到了纸上 语文园地七

17 寓言两则 文成公主进西藏 渔夫的故事 端午

18 普罗米修斯 语文园地八

19 复习

20 期末考试

6的加法减法教案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95~ 97页例1、2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答案 2000-493=答案

2、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6的加法减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习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

6的加法减法教案篇5

一、单元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p32——p58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5、在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中,通过迁移、类推等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掌握知识。

6、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7、通过学习,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培养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8、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四、单元教学安排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3课时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p32——p33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2、知道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初步认识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各数位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会用小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师: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你能说说吗?(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地方用到小数,说明小数的应用十分广泛,无处不在。 请同学们把各自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说一说。(教师将各个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

师: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2页的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但是,小数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一位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1米尺图。

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多少分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教师介绍出示:“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

那2分米、3分米呢? 学生试着完成填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交流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1米,3分米=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0.3米 ……

(2)观察上面的等式你能发现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

师生交流后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认识两位、三位小数。

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的数,那么两位、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以这些两位小数为材料,继续研究。

(1)教师继续出示米尺的放大图。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后进行反馈: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表示百分之几米,可以用像0. 04、0.01这种两位小数来表示。

1米有1000毫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1毫米就是新人教版数学四年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0.001米。

(2)小结。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3、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这样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这些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交流说说对小数的理解。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那么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1。同理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就是0. 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阅读“你知道吗?”。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小数是怎么产生的及小数的意义,那你们知道小数的历史吗?

学生自学教材第33页“你知道吗?”。

师生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小数的发展史。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3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如何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认识了小数,知道了小数就是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还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知道了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六、教学后记

6的加法减法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分类和整理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分类整理在复习中的作用,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渗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创设算式的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到知识系统整理活动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巩固和提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中形成体系

1.课件出示下面的八道算式。

72+6

82-40

41-7

14+50

38+27

30-16

36+19

59-46

仔细观察上面的题目,回忆是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指定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算式的感知,激起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的欲望,并让学生初步回忆这一内容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大大提高学生复习旧知的积极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识

1.分类整理算式。

(1)将上面的8个算式进行分类整理,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分类整理的方法,并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分类方法的预设:

方法一:

加法:72+6 14+50 38+27 36+19

减法: 82-40 41-7 30-16 59-46

方法二:

(3)比较分法,确定研究方法二的分法。

2.复习100以内加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3.复习100以内减法(二)

(1)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4个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

(2)全班交流,重点说明: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4.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中的第1题的第(2)题。

(2)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定学生板演,同桌交流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3)全班交流,进行评价。

5.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29+35+9=

97-25-47=

75-46+31=

48+26-39=

53-(9+37)=

(2)先同桌说说运算顺序,并用笔画出先算的部分,然后全班交流运算顺序。

(3)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学生板演。

(4)全班交流,重点说明:每道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复习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校园里有33棵杨树,柳树比杨树多17棵。 柳树有多少棵?

②校园里有33棵杨树,松树比杨树少17棵。松树有多少棵?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各自想法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4)比较两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5)根据第(2)题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松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借助算式分类的情境,让学生在不经意中参与到100以内加法、100以内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进行知识的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表达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练习中深化认识

1.排队

根据每个算式的结果,将下面的算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提示学生:先计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再进行大小比较。)

11+18

37+28

42-10

24-19

83-67

2.投篮

小白兔拿着27号球,要投入计算结果是27的篮中。请你帮小白兔找出合适的篮。

提示:先计算,再连线。

3.想一想,算一算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应先从什么位填起?注意: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4.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小明家种了8行苹果树,每行9棵,小明家种的苹果树比小红多15棵,小红种了多少棵苹果树?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分析,提示学生:千万不要看到多就加,看到少就减,一定要比一比再来列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层次性,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四)梳理中内化知识

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6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相关文章:

中班体育圈的游戏教案6篇

有关纸的健康教案优质6篇

有关龙的音乐教案6篇

有关蛋的体育教案通用6篇

幼儿园有关力的科学教案精选6篇

幼儿园小猪的教案6篇

神奇的雾小班教案6篇

你我的幼儿园教案6篇

颜色宝宝的家小班教案6篇

点的游戏蒙氏教案6篇

6的加法减法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