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教案的评估标准应该明确,以便准确评估学生的表现,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篇1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观察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幼儿进行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电子计算器的基本部件(显示屏及按键),并初步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2、知道电子计算器的基本功用及优越性。
3、扩大幼儿眼界,增加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室,幼儿自带电子计算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子计算器,说出名称,讨论功用。
1、思考:你们带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名字?
电子计算器是做什么用的?
2、小结:电子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人们用它算账,用它计算数的多少。
二、幼儿分小组讨论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1、思考:电子计算器是什么形状?上面有什么?下面又有什么?
鼓励幼儿在小组内相互看一看、比一比,熟悉电子计算器的外形基本构造。
2、在实物展示仪上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外形。
小结:电子计算器外形及基本构造。
三、幼儿分小组活动,学习操作电子计算器。
1、小朋友相互学习,找出自己计算器上的.开关,学着用计算器做加减运算题。
2、请两位小朋友在计算器上用电子计算器做加减数学题。
小结:操作计算器运算加减的方法。
3、幼儿出题,大家一起操作计算器。
4、计算机出加减题,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演算比赛。
四、引导幼儿说出电子计算器的优越性。
1、思考:电子计算器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它?
2、小结:电子计算器算得快,算得准,携带方便。
五、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延伸1、人类祖先类人猿用石头计数;
2、人类进化了,人们用绳子打结计数;
3、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
4、现在有了电子计算器;
5、还有更先进的计算工具“计算机”,能在几秒钟内计算出几亿个数。
活动反思:
一天,班上小朋友带来一块手表,上面有计算器,引得好多孩子都围上去议论,都想要玩玩。看到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兴趣,我决定设计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计算器的功用及操作方法。我利用孩子们对计算器有强烈探索意识的现象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电子计算器”。
在设计这个活动中,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有的知识经验,将操作、游戏、讲述溶为一体,并扩充了人类计算的发展历程,给幼儿一个有关计算的完整印象。
首先,了解计算器的外形特征,然后孩子们与同伴一起发现操作计算器的方法,在操作中体会到计算器的优越性,最后回顾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进化过程。
整个活动,我始终将幼儿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将活动时间给予孩子,让他们互相学习。让孩子去发现、去操作、去归纳。教师以与孩子同乐的朋友身份给予隐性的指导,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达到自己对计算器知识渴望的了解。
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7.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蜡烛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炉等。
活动过程
1.燃烧蜡烛
点燃几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注意火焰的颜色、形态,感知火发出的光和热。将一张纸用烛火点燃,观察纸燃烧的过程。让幼儿用手在蜡烛附近烤一烤,并说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提醒幼儿火能燃着许多东西,火会烫伤手指和皮肤。不能随便玩火。
2.玻璃杯“灭火器”
教师用一个杯子扣住正在燃烧的蜡烛,观察火焰熄灭的全过程。启发幼儿思考火被熄灭的原因(燃烧需要空气)。
用大、中、小三个玻璃杯盖住三支燃烧的蜡烛,观察三个杯子里哪支蜡烛先熄灭。想一想为什么三支蜡烛熄灭的`时间不同(大小杯内空气的多少不同,影响燃烧的时间)。
3.讨论
火有哪些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火对人有什么危害?(如烫伤皮肤、烧毁房屋、森林)。
怎样防止火带来的灾害?教师在幼儿讨论的基础上,介绍一些安全防火措施。
如不要随意玩火,不在火炉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4.请幼儿参与做点心,然后用小烤炉烘烤点心。实际体验火给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建议
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火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安全防火要求。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篇3
一、莱博瑞幼儿园科学小实验:水宝宝粘合剂
二、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了解水的附着力。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幼儿对物品的触摸,锻炼幼儿的感知能力。
2、通过幼儿对图形的拼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三、探索要点:为什么水可以把两个物体黏在一起;探索路径:教师出示两组纸,一组干的,一组湿的,问哪一组可以黏在一起,为什么?兴趣点:用水把两种物体黏在一起的过程,幼儿自己操作。重点:了解水的附着力;难点:幼儿自己动手是害怕两种物体粘不到一起。
四、准备材料:
(一)幼儿材料:泡沫底板、泡沫积木、器皿
五、活动过程:
(一)实验导入
1、出示两组纸,一组干的,一组湿的。看看谁会黏在一起,问什么?
2、教师过渡语: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水有什么神奇的力量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3、教师:那我们做一个实验看看水的附着力有多么的神奇。
(二)活动进行中
1、材料探索:出示各种材料,说说都是什么,再说材料与 材料之间的关系。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幼儿操作
活动一:看看水可不可以把泡沫粘到泡沫板上。
活动二:大家一起来比赛,老师说几个图形看看谁可以最快拼出来。
3、总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三)互动课堂
下面哪组纸能粘在一起?将相应的(方框)涂上颜色。
(四)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教师提问并进行作品展评
1、总结:不同的物品相互粘在一起,是附着力在起作用,水能把其它物品粘在一起,是分子与分子之间相互吸引。
2、提问:书中科学知多少部分、作品展评。
3、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水粘贴在平面上。
4、上节课家庭实验室活动内容,与父母一起寻找哪些东西可以浮起来,哪些些东西会沉下去,将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
(五)总结延伸
1、小朋友回家找一找还有那些物品可以利用水的附着力粘贴在光滑的平面 。
2、这些物品可以粘贴在哪里?(例如:墙上、玻璃上、桌子上)
(六)撕页、成品、袋子带回家。
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纸,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2、了解纸的一般用途,懂的爱惜纸。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实物、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纸制品,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风车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风车)教师让风车转动起来。可以请幼儿玩一玩。
2、出示灯笼
教师:你们知道风车和灯笼都是用什么制作的吗?(纸)
二、感知不同质地的纸
1、出示报纸、挂历纸、打印纸、卡纸、水粉纸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一看,这些纸是一样吗?它们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2、请你们摸一摸,这些纸摸上去有什么不一样?感觉怎样?(让幼儿感觉出光滑和粗糙,硬和软,厚薄等不一样)
三、了解纸的用途
1、教师:你们知道这些纸有什么用吗?(写字、画画、印刷书籍、包装盒、折纸等)
2、教师: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纸和纸做的东西。
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是纸制品,幼儿自由讨论。
四、让幼儿懂得爱惜纸
1、教师小结:小朋友,纸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要爱惜纸和图书,节约用纸。
2、幼儿玩风车。
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篇5
1、自制泡泡水适合班级:中、大班
材料准备: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杯子(见自制泡泡水1)
制作方法与步骤:成品
实验操作:
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杯子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教师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净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
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2.吹泡泡适合班级:中、大班
材料准备:铁丝、钳子、棉线、自制的泡泡水、大小不同的吸管
制作方法与步骤:
(1)把铁丝弯成小勺做成吹泡泡工具(缠上棉线效果更好)。
(2)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可以做半圆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见“吹泡泡图1”)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不同大小的吸管自由吹泡泡玩。可以把吸管插入泡泡水中吹气,会看到泡泡层出不穷地冒出来(见“吹泡泡图2”);也可以在泡泡水里蘸一下吸管,然后拿出来把泡泡吹在桌子上,看谁吹的泡泡坚持的时间长;还可以让幼儿把吸管轻轻地插入泡泡中向里慢慢吹气,泡泡会慢慢变大。(见吹泡泡3)
(2)让幼儿用自制工具吹泡泡玩,比比谁的泡泡最大。
教师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注意观察:虽然自制的吹泡泡工具形状不同,但是吹出来的泡泡却都是圆形的。
●引导幼儿观察吹泡泡工具的共同特点:有孔或者有缝隙。
拓展与替代: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和工具能吹出泡泡,例如:苍蝇拍、漏勺、鞋刷等。
◆尝试将生活中的其他材料变成吹泡泡工具,如在树叶上穿孔等。
小知识
泡泡的形成是一个充气的过程,所以泡泡的内气压略大于外气压,由于内气压有向外的力,且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加上泡泡这种物质的“柔软”程度,要使得这些力最后能够达到平衡,只有球状才能满足条件。所以不管什么形状的吹泡工具,吹出来的泡泡看似都是圆的。而上面的情况是在球形足够小的.时候的理想情况,实际上一个球形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到的大气压力不一样,同时它本身有重量,所以这个球形并不完美。换言之,如果泡泡足够大,它就会显得很扁。此外,吹出来的泡泡大小与吹的力量、吹具等因素有关。
3、旋转的小花适合班级:中、大班
材料准备:硬塑料板、不同颜色的乒乓球、水、剪??
制作方法与步骤:
将乒乓球沿横切面剪开,然后沿边缘分别剪成锯齿状,做成小花。(见“旋转的小花图1”)
实验操作:
(1)在一个乒乓球小花的底部蘸一点水,然后把这个乒乓球小花放在硬塑料板上。
(2)让幼儿双手握住塑料板的两边,慢慢倾斜塑料板,就会看到乒乓球小花快速旋转起来。(见“旋转的小花图2”)
(3)取一个没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并把它放在塑料板上,让幼儿倾斜塑料板,观察小花的旋转与蘸过水的小花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或者让幼儿同时在塑料板上放两个以上的蘸过水的乒乓球小花,并让它们同时旋转起来,看谁转的时间长,谁转的乒乓球小花的数量多。
或者让两名幼儿共同操作一个塑料板,协同让蘸过水的小花旋转起来。(见旋转的小花图3)
教师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慢慢倾斜塑料板,防止小花掉下来。
●着重让幼儿观察比较没有蘸水的乒乓球小花和蘸了水的乒乓球小花旋转起来有什么不同。
拓展与替代:
◆尝试用其他圆底的材料代替乒乓球做小花进行游戏。
◆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做托板,看哪种材料更容易让小花旋转起来。
小知识
当我们倾斜塑料板时,乒乓球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向倾斜的方向旋转,由于乒乓球底部蘸了水,水会减少乒乓球与塑料板之间的摩擦力,所以乒乓球能够快速地旋转起来,并在自转的同时沿水痕公转。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所以当我们倾斜的角度适当时,乒乓球不会转出塑料板。
4、橡皮筋游艇适合班级:中、大班
材料准备:塑料泡沫、橡皮筋、硬纸板、透明胶带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塑料泡沫削成小船的造型,尾部中间挖一个长方形孔。
(2)剪一张硬纸板如图折叠好后,中间穿过橡皮筋,再把连接处粘好,做成螺旋桨。(见“橡皮筋游艇图1”)
(3)将螺旋桨上的橡皮筋拉到船身上,游艇就做好了。(见“橡皮筋游艇图2”)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不停地旋转桨叶,使橡皮筋上足弦,然后把游艇放入水中,松开手,游艇就会在水中航行起来。
(2)让两名幼儿进行游艇航行比赛,看谁的游艇行驶得快。
教师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游艇在航行时螺旋桨发挥的作用。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橡皮筋拧的松紧程度与游艇航行速度以及航行距离间的关系。
●提醒幼儿注意橡皮筋不要拧得过紧,防止绷断。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弹性不同的橡皮筋和软硬程度不同的塑料片来制作螺旋桨,探索它们与游艇航行速度的关系。
◆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电风扇的叶片,快艇、游轮行驶时螺旋桨的样子,或让他们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丰富相关知识。
小知识
螺旋桨是靠桨叶在空气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有两个或多个桨叶,叶片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弹性,它被旋转紧后要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就会产生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带动叶片转动,而叶片转动会将水翻动起来,从而推动游艇向前航行。飞机与船都是靠螺旋桨装置来进行发力,带动机身或船身前进的。
5、旋转的光盘适合班级:大班
材料准备: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制作方法与步骤: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见“旋转的光盘图1”)
实验操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见“旋转的光盘图2”)
教师指导建议: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
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哪种材料前进的距离更远。
小知识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纸的科学小实验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