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作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证据,为晋升和评优提供支持,教案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科学室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科学室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阳光有不同的颜色组成,知道阳光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
2、探索观察七种颜色的方法,并通过涂色表现自己的发现。
3、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镜子人手一面,多棱镜每组一面。
2、装水的玻璃瓶若干,水盆4~5个。
3、画纸和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阳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阳光是什么颜色吗?我们一起看一看窗外的阳光吧!
师:你们看到的阳光是什么颜色的?(个别幼儿说一说)阳光真的像你们说的是这种颜色吗?
二、了解探索阳光的材料。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看看它们是谁呀?(幼儿说说材料的名称)用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呢?(幼儿自由交流)
三、利用材料探索阳光的颜色。
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亲自动手探索发现七彩的阳光。
探索一,将水盆放在阳台上,给每个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幼儿将小镜子斜放在水里,玩一玩,看一看能发现什么?随即交流自己的发现。
探索二,让幼儿看一看阳光下的玻璃瓶,还能发现什么?幼儿自由交流后在集中交流。
探索三,引导幼儿利用多棱镜观察阳光,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幼儿继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与幼儿一起得出结论:阳光是有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颜色组成的。
四、引导幼儿用油画棒记录阳光的颜色。
师:小朋友今天真能干,自己在玩中发现了太阳的光芒是七彩的,我们一起来画个七彩的太阳宝宝吧!
幼儿进行涂色活动,活动完成后,让幼儿自由交流欣赏。
大班科学室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打结的方法将线进行连接,感知将几根线两端任意两两连接后出现的有趣现象。
2.会用符号记录并能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猜测和发现。
3.体验小组合作游戏的快乐,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大记录纸1张,小组记录用纸笔,线
经验准备:幼儿人人都会打结
活动过程:
一、两根线的连接——尝试连接的方法
探索发现:用打结的方法可以将两根线进行连接。
二、六根线的连接——在小组合作中感知六根线连接后出现的不同变化。
1.猜测记录:交流讨论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2.感知实验:在游戏中检验自己的猜测。
3.交流分享:感知六根线连接后出现的不同变化。
三、多根线的连接——在集体游戏中体验、感受连接的趣味性
集体合作将多根线的两端两两打结连接,展现结果,进一步感知连接的变化。
四、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不同数量的线,让幼儿继续探究连接的奥秘。
大班科学室教案篇3
活动目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 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 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
分析:通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
1、认识指纹。
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 的圈 )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
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
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
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 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来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 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知道双
胞胎长得特别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 呢?
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4)教师小结: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接着引申到自己的父母, 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
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通过几个层次的对比与观察,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
大班科学室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 、发现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合适的网。
活动准备:
1、蜘蛛织网的课件。幼儿用的小米、花生米、黄豆,网眼大小不同的网两张,一次性纸杯、碗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2、教师用的网两张,黄豆、花生。
3、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纱窗、菜罩、蝇拍、羽毛球拍、发网、纱布等)。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蜘蛛结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很有本领的八条腿的小动物,猜一猜会是谁?(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到底是那种小动物呢?请看这里。
播放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蜘蛛为什么要知网?用网能干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认识各种网,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以及它们的作用。
师:人们根据蜘蛛织网的这一现象,设计、制作了许多网和网状的物品。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网或网状的物品。它们有什么作用?谁能来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网状有什么好处?
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防尘,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安全,有的是为了能看得更清楚等。
2、演示课件,了解网的广泛应用。
师:谁知道最早的网是用来干什么的?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讲解课件)。
课件内容:古人捕鱼的渔网,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过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等等。
(三)请幼儿展示收集来的网状物品
1、师:今天我们班也有好多网状的物品,现在就请小朋友看一下。()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请幼儿展示网状物品)
2、观察一下网的异同特点。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些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孔、洞)
小结: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网眼。幼儿跟学两遍。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材料不同,网眼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
5、引导幼儿操作,知道选择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适合的网。
(1)师:为什么这些网眼要有大有小呢?这些网眼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下实验。
(请个别幼儿用不同的网把花生米、黄豆捞起来,进行探索网眼的用途)
小结: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品比网眼大的就漏不下去,小的就能能漏下去。所以我们如果用网的时候,要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合适的网。
(四)动动手
1、师: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你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吗?(明白了)
师: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小朋友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呢?什么任务呢?
师:今天厨房的阿姨在给我们做饭时不小心把小米、黄豆、还有花生米掺在了一起,阿姨那么忙,就想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忙,把他们分出来,你们愿意吗?(愿意)现在就请小朋友仔细听,在分的过程中不要将小米、黄豆、花生撒到地上或桌子上,要一个小朋友拿盛有小米黄豆花生米的纸杯,一个小朋友拿起你选择的网,网子下面要接着碗,先分哪一种都行。然后把你分出来的小米、黄豆、花生米分别放在前面三个盆子里。看那组最快。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五)老师小结,活动结束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有用的网,而且还帮助阿姨把小米、黄豆、花生米分出来了,你们觉得自己棒不棒?(棒)就让我们一起鼓励鼓励自己吧!刚才我们说了看了那么多网,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网或网状的物品呢?现在想不想跟随老师到户外去找一找呢?(想)我们出去的时候要怎样呢?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找网或网状的物品。
大班科学室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
2、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发现的乐趣。
3、萌发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记录用纸、笔;镜子若干;教师记录纸(大张)
活动过程:
一、比较镜子和勺子。
1、引导幼儿观察勺子与镜子。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镜子和勺子,请你仔细的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幼儿用摸、看的方法发现勺子与镜子成像的不同之处。师:为什么镜子和勺子照出来的人不一样呢?幼儿大胆猜测,讲述。教师可引导:我们一起来摸摸看,再仔细的看一看勺子是什么样的!镜子呢?幼儿再次交流。
4、教师小结:镜子的面是平的,而勺子一面是凹进去的(丰富凹面),一面是凸出来的(丰富凸面)那凸出来的那一面叫什么呢?用勺子玩“照镜子”的游戏,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
(1)引导幼儿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来照照自己,有什么发现?记录在纸上。师:现在就用勺子来玩一个照镜子的游戏,看看用凹面照,人是什么样子的,用凸面呢?用勺柄呢?然后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提醒幼儿多照几次)
(2)幼儿交流观察记录的结果。
(3)教师小结:用勺子凹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下面,身体在上面;用凸面照出来的人,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用勺柄照出来的人又细又长。
二、迁移经验: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1、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讲凹面镜与凸面镜在生活中的运用。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其实凹面镜与凸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大的用处呢!你在哪里看到过它们?
2、幼儿交流。
3、教师补充。
凸面镜:老花镜、望远镜、显微镜、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镜头、汽车(摩托车)后视镜、路况反射镜(交叉路口及山路转弯处设的凸面r)、商店墙角顶端装设的监视镜。
凹面镜:近视镜、散热镜、手电筒,探照灯,自行车尾灯,汽车灯、手电筒、车前灯。
大班科学室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冬至要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2、用橡皮泥团圆、压扁、包裹的技能制作饺子皮和饺子馅;
3、和朋友们介绍和分享自己做的饺子,体验冬至节日的欢乐气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冬至及饺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
课件准备:《冬至》动画视频、包饺子视频、包饺子步骤图
材料准备:各色粘土、塑料刀(或食用面团、馅料)
活动过程
教师播放视频动画《冬至》,引导幼儿了解冬至的习俗,引出饺子主题。
——熊猫奇奇他们在做什么事情?冬至都吃什么?
——你喜欢吃饺子吗?
——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
小结:冬至那天,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或汤圆,边吃边聊天,很是幸福。所以,饺子、汤圆就代表团圆,代表着对家人和客人的祝福。
出示小伙伴做饺子的图片,引起幼儿做饺子的兴趣。
出示一个制作好的饺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你们在家里包过饺子吗?饺子要怎么包呢?
播放视频《包饺子》,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包饺子的方法和步骤。
出示包饺子分步骤图,鼓励幼儿用黏土尝试包饺子。
1.制作饺子皮: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两只小手搓一搓,搓成圆球;再用手掌把圆球压薄,压成圆圆片。
2.制作饺子馅:选择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切碎或团圆。
3.包饺子:用皮包住馅,用大拇指和食指把两边捏在一起,一个饺子就做好啦。
鼓励幼儿独立制作饺子,教师巡回观察,给予指导。
鼓励幼儿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你的饺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你的饺子是什么馅的?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投放做饺子的材料,让幼儿制作不同样式的饺子并展示。
家园共育:幼儿回家尝试和家人一起包一顿饺子,体会冬至的温馨气氛。
大班科学室教案最新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