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供教师所需的备课参考和指导,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古诗鹅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古诗鹅教案篇1
【教材分析】
古诗在中华文明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是绝妙的华章,也是人类文化瑰宝。(望庐山瀑布) 是一首七言绝句诗,诗人李白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这首诗用字十分精彩,“生”字描写了烟云冉冉上升;“挂”字化动为静,赞颂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的景象:“落”字则描画出巨流倾调的气势。“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此诗的精髓之句,比喻奇特、夸张。教师在活动中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手段,让幼儿感知“银河”与“瀑布”的壮美之处,充分理解“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的新奇比喻,进一步感受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银河从天上泄落到人间”的比响,体会诗文意境的美好。
2.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并有感情地朗通古诗。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庐山瀑布视頻,古诗《(望声山瀑布》,银河与瀑布的图片,教师自备几首古诗的简单图片,《幼儿素质发展课程·多媒体教学资源包》课件 9,“幼儿学习资料”一一《我爱你中国》
【活动建议】
1.播放庐山瀑布视频,引导幼儿认识瀑布,感受庐山的美。
提问:你觉得布像什么?来到这么美的地方,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庐山是我国的名山,是一个风景秀丽、令人向往的地方。
2.教师完整朗通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幼儿欣赏、理解诗意。
(1)指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懂了什么? 好像看到了哪些景象?
(2)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含义,重点理解关键词语:“生看”、“挂”、“飞流直下”。
(3)播放银河与瀑布的课件,引导幼儿感受银河的壮美,理解“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的精能。
3.幼儿尝试随着音乐欣赏图片并朗通古诗。
(1)教师结合图片朗通古诗,幼儿小声跟念。(请幼儿说说诗人李白当时的心情。)
(2)请幼儿阅读《我爱你中国》第 32 页,指读古诗《望声山瀑布》。
(3)请幼儿配乐朗诵古诗。
4.请幼儿玩游戏“诗画配对”,感受中国古诗的魅力。
分别出示《静夜思》、《古朗月行》等几幅古诗的画面,让幼儿观察,教师朗通古诗,请幼儿进行配对
附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诗鹅教案篇2
教材分析:
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一、导入
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
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
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
学习生字:瀑。
3、小结
?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
⑴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什么意思?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是什么意思?
远。
“川”是什么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挂前川,瀑布挂在山的前面。“挂”字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⑶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什么意思?
飞泻的水流。
“直下”是什么意思?
“直下”是直泻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什么意思?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⑷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是什么意思?
疑,可能是,怀疑。
“银河”是什么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里呈现出的由许多恒星组成的白色光带,看上去像银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么?
落,这里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九天”是什么意思?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这里指天的最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4、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你认为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5、练习朗读、背诵。
6、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遥看瀑布挂前川”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在山川之间,谁能将这样巨大的瀑布挂起来呢?只有大自然。在这句诗里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颂。细细品味这首诗,可以使我们领会到大诗人李白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总结(欣赏录像)
四、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画一幅庐山的瀑布图。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绝句》的诗意。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有谁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你们知道他吗?
2、解题
这是作者对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丽景物的描写。
二、精读《绝句》
1、教师范读。
2、这首古诗写了什么?
3、利用学习《望庐山瀑布》的方法来学习《绝句》这首诗。复习我们是怎样学习《望庐山瀑布》的?读诗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这些难于理解的字词弄懂→串联、整理说出诗句的意思→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4、小组学习,教师点拨: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5、诗中写了哪些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6、指导朗读,注意停顿,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注意轻重音,要读出感情。
7、学生练习朗读、背诵。
三、总结
四、作业
你能用一幅图描绘出《绝句》的意境吗?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鹅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一)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
(三)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四)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五)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六)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七)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习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一)指导学习第一、二句。
1、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交流后回答。
2、(放远看柳树的图片)大家预习得很充分,你们看到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多么婀娜的柳树啊,在诗人的眼中,她就像一位什么呢?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二)合作学习第三、四句。
1、和同桌一起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出示第四句诗,体会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一树碧玉,万条绿绦和数也数不清的细叶,原来是二月春风的杰作啊!继而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三)小结:这棵柳树多美啊,它长得又高又绿,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它的叶子细细的,多么惹人喜爱啊!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
(四)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一)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二)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三)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2、表演组;
3、图画组;
4、写作组。
(四)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古诗,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四、总结写法,拓展学习
(一)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二)拓展学生课外学习,并搜集歌颂、赞美事物的诗。
(三)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古诗鹅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视频,《游子吟》背景图,歌曲《游子吟》。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借助视频、古诗新唱,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视频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3、欣赏古诗新唱《游子吟》,帮助记忆古诗内容。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郊写的,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古诗鹅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第一课时
〖学习《望天门山》〗
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初读课文。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⑴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孤帆亦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⑵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⑴学生个人读悟。
⑵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⑷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
自由练背。同桌互相背。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四、书写生字,默写课文
1、练习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五、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提问:西湖的景色美吗?如果你欣赏了雨中的西湖,那才别有一番滋味呢!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重点指导:潋liàn yàn空蒙kōng méng
淡妆浓抹dàn zhuān gnón gmǒ相宜xiāng yí
3、读通课文:如果把这些生字新词放入诗中,大家一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的朗读节奏。
4、同座互读全诗,并相互正音。
三、熟读成诵,体验情境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古诗鹅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们觉得春天怎么样?能用四个字的成语说说吗?(如:百花齐放、万物复苏)
2、师:是啊,古人也很喜欢春天,写了好多好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晓》。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播放孟浩然的图片,是啊,这首诗就是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
3、板书课题:春晓,指名幼儿读,并让幼儿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从而进行解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因此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早晨。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这首古诗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了?
①指名幼儿读。
②全班齐读。
2、师:现在老师把课文当中的.生字宝宝请到黑板上了,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招呼吧。课件出示“我会认”的字。
①指名幼儿读生字。
②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③进行词语认读游戏:出示“睡眠、到处、新闻、闻见”等词语让全班同学进行认读。
④全班再次齐读古诗。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师:同学们春天百花齐放,鸟儿飞来飞去,诗人睡得可香啦,连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他叫醒的呢?原来是小鸟,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他突然记起昨天晚上听到的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风吹了一晚上了,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师边读边指导幼儿看图。
2、师:那么诗人是怎样来写这么一幅画的呢,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1)学习一、二两句诗。
①幼儿自由读这两句诗。
②师:春天的早晨,睡得多么舒服,一醒来就听到美丽
的鸟叫声,心情真舒畅啊!谁能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
③幼儿试着高兴地读这两句,接着再指名读,齐读。
(2)学习三、四句。
①师范读,幼儿再跟读。
②师:我们的作者想起花瓣掉了不少,心里就觉得很可
可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④幼儿试读,再全班齐读。
(3)幼儿试背全诗。
3、导背
①看图试背,指名背。
②全班齐背。
4、配乐朗读古诗。
(四)指导书写“古、声、多”
1、出示三个生字,幼儿认读,并对生字进行组词。
2、幼儿观察生字,说说在书写这些生字的时候分别要注意什么?
3、老师范写,幼儿描红并书写两个生字。
4、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春晓》。
2、古、声、多各写两行。
古诗鹅教案篇7
设计意图:
(1)回放情境,理清思路,提炼提纲;按提纲演练情境,按提纲创设情境,按提纲记录情境。
(2)玩中有读,读是主体;读中有玩,读出层次,读出思维,读出判断。
(3)课文就是游戏题材,课堂就是游戏场所,朗读背诵思考判断就是游戏手段,游戏情境就是习作素材。
?看教学设计,先看教学目标、重难点,或设计意图。对目标的定位要准确,前提是:
一、课前反复研读文本。课文读得熟悉与否,对教材的钻研透彻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确定与教学现场的效果,一般情况下,一篇课文拿到手,教师要反复读上若干遍,读出重点,读出文本的要旨,将长文读短,读出关键句,读出关键词,没有这样的过程,很难对目标进行合理定位;
二、教师心中要有目标。目标不是教案上说了算,教案只能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提供参考,生搬硬套教案上的目标,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教师心中根本没有目标,或者目标虚空,这样,在教学环节里,根本就看不到落实目标的操作手法和实施步骤,导致的结果是目标与教学现场不对接,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标高要符合实情。确定目标要基本符合年段或班级实情,定标太低,学生唾手可得,不具挑战性,孩子的兴趣无法调动,定标太高,学生遥不可及,孩子会丧失自信,所以,合理定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一、看情景列提纲
①课堂情景:师走到讲台,喊上课。学生起立回应老师好!师鞠躬后说请坐!
②请一同学模仿老师课前师生问好的情景。
③回放情景(板书:走到讲台——喊声上课——起立问好——鞠躬请坐)
?这个环节的设计,看似与本节课无关,但当你看完整个教学设计时,你会发现,这是为后面第四和第六个教学环节在做垫底的工作,这样的处理,不留痕迹,但能使整个教学环节前后呼应,相互支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倒读《江南春》(古人有倒背如流的说法,这是古诗,我们试试感觉。)
2、齐读古诗,指名读古诗。
3、师生接读古诗。
4、了解古诗知识(四绝)
古诗《江南春》除题目及标点外,共【 】字,
第一句是【 】字,第二句是【 】字,
第三句是【 】字,第四句是【 】字。
一首诗共【 】句,每句【 】个字,这古诗叫【 】
?预习在课前,检查在课堂。不管是古诗教学,还是阅读教学,检查孩子的预习情况必不可少。另外,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知识(四绝),采用这样的手法,一目了然,无需教师做过多的解释,孩子就能知道什么是四绝,这样的处理,实属首创。】
三、玩排词语游戏,背诵古诗(四个层次)
1、教室左右拉一条红绳子,上备夹子20个。
2、发词语卡片(正面是词语,背面是红色奖字),上台排列词语成诗句(一字横排,不用标点)。
3、看卡片,齐读,指名朗读古诗。(第一步,读到顺畅)
4、教师范读,学生上台调整词语之间的间隔,突出停顿(强调停而不断)。
5、指名朗读,齐读(突出停顿)。(第二步,读有停顿)
6、出示卡片春光(上节课《燕子》词语),指名把写春光的词语盖住。(千里莺啼、绿映红、烟雨)
7、齐读诗句。(第三步,读出春意,判断前后两首古诗的异同提供依据)
8、上台背诵古诗,奖励卡片一张。(第四步,熟读成诵)
?这个环节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读有层次。通过玩词语游戏读诗,层层深入,梯度推进,将读的步骤具体化,读的目标具体化。从第一步到第四步,从读到流畅——读有停顿——读出春意——熟读成诵,在这个过程中,读的次数不断在增加,读的要求不断在提高,步步深入,与设计意图读出层次,读出思维,读出判断。有机对接。
二、穿插游戏。游戏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课堂教学植入游戏,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教学中,游戏与读诗同步推进,游戏从排词卡开始,到学生获得奖励卡结束,读诗也从读到流畅开始,到熟读成诵结束,游戏贯穿这个设计环节的始终,与设计意图玩中有读,读是主体;读中有玩。巧妙对接,高明的处理手法,智慧的处理手法。】
四、回放游戏步骤(板书提纲:红绳子——发卡片——连诗句——读诗句——留间隔——读诗句——贴春光——背诵奖)
?回放游戏步骤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对课堂进行阶段性的梳理,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教学步骤;二是为下一个环节邀请小老师上课做垫底的工作。其实,在开课时做看情景列提纲,也是在为回放游戏步骤这个环节做前期的垫底工作,这样的几个步骤下来,整个课堂可谓环环相扣,步步为营。】
五、邀请小老师按提纲上课
学习第二首古诗《春日偶成》。
?我们通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关键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为老师在课堂上适当的放手提供可能。两堂课,学习两首诗,老师教一首,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当小老师教一首,这才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把课堂让给孩子,老师退居幕后,但学生自主的前提是前期的规矩、方法、手段的垫底工作要充分做到位,否则,无条件地让学生自主,效果或许会适得其反。】
六、布置日记作业(用标题提示课堂情境)
?有趣的排字游戏》、《背诵奖》、《我当小老师》、《哈哈哈……》
?作业是老师精心设计的。其一,课堂就是最好的情景,教学现场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日记素材,两堂课,学习两首诗,课后完成一篇日记,这样,既解决了孩子在课堂上动口、动手的问题,又解决了孩子在课外动笔、动脑的问题,一举多得。其二,本学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有一点是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这样的处理,也是将课堂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对接。其三,老师给学生提供的作文命题,角度多样,可写人,可叙事,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课堂上的素材,同时,一个省略号,传达了教师对学生自主作文的考虑。】
古诗鹅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解,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体会诗的意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诗文画面课件或挂图、怀旧音乐带、相关古诗。
学生: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古诗作者的情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古诗《小池》
(一)
导入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从1册至今,我们已学过很多古诗,愿意把记得的古诗背一背吗?(抽学生背诵)这些古诗语言简洁,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今天,我们将学习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小池》。(板书课题)
2?简介杨万里的情况。
3?老师出示挂图或课件,旁白: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小池塘初夏时节的勃勃生机,表达出了对自然风光的一种喜爱之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3?再读诗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初知诗句大意。
(三)
理解诗句,想象美景
1、说说你欣赏的诗句及欣赏它的原因。
2、交流品读情况,师相机点拨,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及选取了哪些初夏时节的景物。
如:“泉眼无声惜细流”中“惜”,
“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
“小荷才露尖尖角”中“露”,
“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注意交流、补充。
4、根据古诗和自己的理解想象美景,说说美景,画一画美景。
5、看到这样的美景,诗人的心情怎样?你的心情又怎样?
6、品味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注意诗的停顿、节奏,试背,齐背。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泊船瓜洲》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随着杨万里的描写,欣赏了小池初夏时节的美丽景色,体会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体会诗人的另一种情感。
2、学生交流所了解到的王安石的情况,老师注意补充。
(二)
初读诗句,学生质疑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反复读古诗,直到读流利。
3、再读古诗,谈谈自己疑惑的地方。
4、寻求组内合作,结合注释讨论解决提出的疑惑,粗知诗意。
(三)
理解古诗,体会作者感情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2?反复读诗,体会诗所表达的感情,其中哪些诗句集中表现了这种情感?
3?品读古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诗歌
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试背、全班齐背。
(五)
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思念家乡的诗句,读给大家听听,要是能说出所选诗句出自谁的作品就更好。(也可查找资料,完成这个环节)
附: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小池
[宋]
杨万里
泉眼细流树阴晴柔
小荷露角蜻蜓早立
初夏美景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江水——重山——春风——明月
瓜洲夜景
归心似箭
借景抒情
古诗鹅教案8篇相关文章:
★ 古诗改作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