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教案写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改进和创新,写作模板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分数分饼教案推荐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分数分饼教案篇1
教学目的:使学生会计算带分数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分数分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根据例题制作的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及相关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4 ×4 ×14×
2、引入: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题2。
(1)问题一:3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3。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得出:求“3桶水共多少升?”就是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2)问题二: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提问:根据什么列示的?
启发学生思考:桶就是半桶,求桶是多少升?就是求12l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3)问题三:桶水共多少升?
指名列出算式:12×。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启发学生思考:求桶是多少?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2.结合上面的几个问题,你知道“12×”和“12×”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吗?
12×表示12l的是多少:12×表示12l的是多少。
3.总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一个数乘几分之几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引导:这道题求吃了多少千克,也就是求3千克的是多少千克。
(二)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投影出示例题3。
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1.问题一: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提问:求“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样列示呢?
(实际上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列示是:×。)
(2)探究×的计算方法。
①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正方形纸表示一公顷,先画出它的,表示公顷。
②再涂出公顷的。
引导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分,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1==。
板书:×===(公顷)
2.问题二: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⑴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⑵提问:“×”等于多少呢?你能用颜色表示的吗?
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公顷)
3.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先小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分母。(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这道题是有关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练习。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理解,在教材上填一填。再指名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皆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组织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这道题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4.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5题。
先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作业设计 练习二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12×3
想:求3个12l,也就是求
12l的3倍是多少。⑴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公顷)
想:求12l的一半,就是求⑵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2l的是多少。×===(公顷)
12×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想:求12l的是多少。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分数分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实物的探讨和研究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分数概念的初步构建,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体验分数产生的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在郊游的时候,小明和小红遇到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原来他们在分月饼,我们能不能帮他们公平的分一分?
生:平均分才公平。
师:那每个人得到几块呢?
生:6÷2=3每人分3块。
师:嗯,你说的真好。我现在拿出四块来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能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用4÷2=2每人分2块。
二、师:你说的真完整。我现在再拿出一块来分给两名同学,你说我应该怎样分才公平呢?
生:还是平均分,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人分半块,就是每人分一半,这样就公平了。
师:噢,对,你说的很有道理。
师:那么,这半块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分数”。师板书“分数。
师:那么这半块月饼怎么用分数来表示呢?刚才老师在分月饼时是怎么分的?
生:平均分。
师:分了几份?
生:两份。
师:每人分得多少?
生:两份中的一份。
师:对也就是二分之一。那么二分之一怎样写呢?
教学写分数“二分之一”
师: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一起写:先画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师边说边板书)平均分成两份就在分数线的下面写“2”,(师板书)每人分到的都是两份中的1份,就在分数线上面写“1”。(师板书)
三、师:这个二分之一表示的含义就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
四、我们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谁来说一说下面这个月饼是怎么分的?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同桌讨论)抽生回答。
师:唉呀,真厉害。
五、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数的每一部分都有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师:真棒,读的非常正确。
六、老师带来了几个图形,看看下面的图形它的涂色部分应该是几分之一呢?应该是几分之一,理由。
七、下一个判断对错,运用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判断一下。
八、我出一个难题的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
九、师:好,请你拿出方形纸下面,,创造一个分数,可以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也可以折出它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等等,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来汇报一下?(生折师巡视)
师:大部分同学都坐好了,看来是都折完了,谁愿意把你折的展示给大家呀?(指生展示)
生:我先把正方形角对角折,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我是把这个正方形边对边的对折,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涂上其中的1份,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师:刚才大家的折法不一样,但是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四分之一呢?
生:都是把图形平均分成4份,涂色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
师:对,只要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生:第二个图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因为平均分成了四份,应该用四分之一表示。
师:同样的图形,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了相同的分数。
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继续走近分数,了解分数,去探索有关分数更多的奥秘。
分数分饼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分数分饼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法意义的扩展出现的新问题,那么这一意义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质疑、悟理
(一)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分数乘法应用题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四、训练、深化
(一)先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只鸭重 千克,一只鸡的重量是鸭的 ,这只鸡重多少千克?
2.一个排球定价36元,一个篮球的价格是一个排球的 ,一个蓝球多少元?
(二)提高题
1.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一桶油400千克,用去 吨,用去多少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五、课后作业
(一)修路队计划修路4千米,已经修了 。修了多少千米?
(二)一头鲸长7米,头部长占 。这头鲸的头部长多少米?
(三)成昆铁路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约占全长的 。桥梁和隧道约长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分饼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小课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把谁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分数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平均分”。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学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分数
1.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结合学生交流,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
2.这一份是月饼的1/2,那另一份呢?
小结/a>: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教案《小课教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意图:平均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教师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是以平均分为基础的。]
3.读写1/2 写作:1/2先写“—”,再写“2”,最后写“1”,读作:二分之??
4.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2)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没有平均分就不能产生分数。[设计意图:此题围绕本课重点,有效巩固了所学认识,进一步巩固对1/2意义的理解。]
5.把月饼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能用一个什么分数来表示呢?
引出1/4的学习,并根据1/2的读写法引导学生自己能够真确读写1/4。
三.巩固分数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认识
动手操作,深化认识(折长方形纸的1/2)
a.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1/2画上斜线。
b.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
c.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设计意图:1/2是分数认识的重点,由实物到图形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强化就平均分的理解。通过动手折1/2,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1/2的意义。]
d.学生动手折正方形纸的1/4,并给其1/4画上斜线。[设计意图:由1/2到1/4,巩固对分数的.理解。]
四.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
1.通过把月饼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让同学认识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在充分认识1/2的基础上,扩展对几分之一这类分数的认识和理解。]
2.动手操作,用一张圆形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体验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意义。]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练习
ppt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1/2 读作:二分之一 1/4 读作;四分之??
写作:1/2 写作:1/4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非常重要,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进行平均分得到的,从而强调平均分。“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月饼的“一半”—分数。 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于是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的堂课上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具体问题如下:
1.在折纸的活动时,学生对“斜线表示”存在理解困难。
2.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得到长方形纸的1/2和正方形纸的1/4时,学生只能讲到怎样折,而不能讲出这样折是为了把这张纸平均分,从而导致要不断的引导、强调
3.在一些细节方面注意的不到位,提问的方式有点过于局限。
总的来说,整堂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环环相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环环紧扣,恰当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帮助,整个教学过程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数分饼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的验算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从1里减去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10;1=12/();1=20/()
1=()/8=11/()=()/100=()/()
2、说说下列各题中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在一块稻田里插秧,第一天插了全部的11/20。
(3)一批沙子,砌墙用去全部的1/4,修操场用去全部的2/5。填沙坑用去全部的1/10。
[第(1)、(2)题指名答,第(3)题同桌交流再反馈]
二、引导探究,掌握新知
1、以上面2中的第一小题为例,请学生补问题,并尝试列式计算。
(1)一堆货物,已经运走5/8。------?
(2)学生补上问题,尝试列式计算。
(3)反馈思考过程。
(4)教师点拨强调:在18这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为什么要把“1”看作8/8,并用圆形纸片演示算理。
(5)设问: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
(6)学生尝试验算,并谈谈方法。
(7)专项练习。
131716110
说说把“1”看作积分知己。
2、探究连减:把上面2中的第二、三题补上“求剩余”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1)学生常识列式计算。
(2)反馈方法。
第二题:1-+7/2020或1-(7/20+11/20)
第三题:1―1/4―2/5―1/10或1―(1/4+2/5+1/10)
教学过程
备 注
(3)质疑:为什么把第二题中的“1”看成20/20,而不把第三题中的“1”看作4/4、5/5或10/10而要看作20/20?
(4)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专项练习:先说说把“1”看作几分之几,再填空并说出结果。
(1)1―1/8―3/8=()/()―()/()―()/()=
(2)1―7/12―1/12=()/()―()/()―()/()=
(3)1―1/4―3/8=()/()―()/()―()/()=
(4)1―1/8―3/10―1/4=()/()―()/()―()/()―()/()=
4、同桌相互出题计算:要求每人出一题,最好是连减。
从所编习题中让学生感知:有些算式能减,有些算式不能减,因为所编的习题不管后面连续减去几个真分数,这些真分数的和必须小于1才能相减。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答案。
(1)1―1/8―3/8=()。
a、1又1/9b、8/9c、1/9
(2)1―1/8―3/10―1/4=()。
a、1/4b、1/3c、1/12
2、应用训练。
(1)一根钢条长1米,截去2/5米,还剩多少米?
(2)果园里计划用一块地的2/5种桃树,1/3种梨树,剩下的.种苹果树。种的苹果树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②讨论:为什么第一题要写单位名数,第二题则不写?
四、课堂
师生谈话: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2、在解答“1减去真分数”的有关应用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求未知数x:
x+4/15=11-x=5/21x-1/6=515+x=4/5
计算方法学生较易掌握。难点是部分学生尚不能清楚地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这是分数应用题不同整数应用题的地方。
分数分饼教案篇8
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地将小数化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分数化成小数
把分数化成小数: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就可以化成小数,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注意用≈)。
例1:4分之1=()2又5分之1=()
10分之9=()1又5分之4=()
二、小数化分数
把小数化成分数:先看是几位小数,用10,100,1000……做分母写成分数,然后再约分成最简分数。
例2: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①3÷10=0.3(m)②3÷10=3/10(m)3÷5=0.6(m)3÷5=3/5(m)0.3=3/100.6=3/5
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练习:
1、填空。
(1)0.7表示()分之(),写作(2)0.09表示()分之(),写作(3)0.125表示()分之(),写作。
(2)0.3表示()分之(),写作。
2、0.07=7/()0.04=24/()=()/()0.123=()/()
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约分的要约分。
知识点:
如果一个最简分数的分母只含有2或5这两个质因数,它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课堂练习:
1、把小数和分数相等的用线连起来.
0.1250.280.550.07118750
2、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090.250.120.40.150.450.840.234
分数分饼教案推荐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