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馒头的教案5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蒸馒头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蒸馒头的教案5篇

蒸馒头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蒸馒头的教案篇2

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分类》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

(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

(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本文扩展阅读: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厘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蒸馒头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愉快的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能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3、进一步提高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馒头7个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1)活动开始时,教师边堆馒头,边念儿歌《对馒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2)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教师堆馒头,幼儿边念儿歌边想象堆馒头的动作。

二、交代游戏规则。

(1) 幼儿讨论定出游戏规则。

(2) 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定出以下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轮流边串接儿歌,边伸出右手做四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

b、儿歌念完后,手在最上面的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c、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便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三、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 几位幼儿上来共同玩"堆馒头"的游戏,熟悉、了解游戏的规则。

(2) 幼儿两两相对学习玩"堆馒头"的游戏,

(3) 仿编儿歌。

除了堆馒头外,还可以堆什么?(苹果、橘子、包子、玉米…….)

(4) 幼儿到户外,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圈开展游戏活动。

蒸馒头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堆馒头》是听说游戏,是为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述能力而设计的以游戏的形式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堆馒头》的儿歌并不长,单独的手指游戏对大班幼儿来说并不难,但是要边说边做,几人一起边做游戏同时还要串接儿歌,对幼儿来说是需要对儿歌的熟练、一定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的,同时不可缺少的还有合作等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说儿歌,提高仿偏儿歌的能力。

2.能与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并遵守游戏规则。

3.激发参与语言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馒头七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吃什么食物?为什么喜欢吃?

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口味来介绍。

师:“你们都介绍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让你们来猜一猜我最喜欢吃什么:小小馍馍雪白色,松软可口没有肉。(馒头)

二、学说儿歌

1.欣赏儿歌

师:“其实我不光喜欢吃馒头更喜欢玩堆馒头的游戏”边念儿歌,边堆馒头。

2.学说儿歌

师边念儿歌边堆馒头,加深幼对儿歌内容的记忆。

三、游戏:堆馒头。

1.集体讨论游戏规则。

师:如果请小朋友们用手做馒头,那要怎样才能堆得又高又好?怎样才能使每个小朋友都参加呢?

2.师根据讨论结果,定出游戏规则:小朋友必须轮流边串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4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儿歌念完后,手在最上面的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3.游戏示范

师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共同玩《堆馒头》的游戏,让幼儿熟悉游戏的过程与规则。

4.组织幼儿与同伴,学习玩《堆馒头》的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亲自实践整个游戏的具体过程。

四、拓展游戏经验,创编游戏内容。

师:除了堆馒头,还可以堆什么呢?(苹果、橘子、包子、玉米…….)

1.提醒幼儿对儿歌中关于描述具体特征的词语要做相应的改变,从而帮助幼儿把握创编的重点。

2.幼儿独立游戏。

教师鼓励幼儿仿编儿歌,让其自主开展游戏活动。

五、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内容,可是中班的弟弟妹妹们都还不会,我们一起去和他们分享,好不好?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谈话、提问、讨论、示范和游戏等方法进行教学。以谈话猜谜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营造轻松氛围,引出主题。再以提问的方法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加深印象。在做游戏《堆馒头》时,本应让幼儿讨论出游戏规则,但因在实际中本环节超出了预设时间,因此我缩短了幼儿的思考发言的时间,这一环节因为我强行设置规则并没有完美的完成。最后通过示范引导幼儿都能自主创编。

蒸馒头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2、能理解图谱的前后因果关系,由下一幅联想到上一幅;

3、熟悉歌曲旋律,可以看着图谱唱出相对应的歌词。

活动准备:儿歌《大馒头》、一个馒头、6幅图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谈话引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吗?(馒头)那你们吃过吗?你们仔细看看馒头长什么样的?”

2、看图谱说话。

(出示第1幅图谱—馒头)师:“现在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小朋友啦,你们知道大馒头是用什么做的吗?”幼儿回答。

(出示第2幅图谱—面粉)师:“这就是用来做馒头的材料,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瞧,面粉长什么样啊?”幼儿回答。

师:“那你们知不知道面粉又是怎样来的呢?”(出示第3幅图—小麦)“图上这些一棵棵的叫小麦,面粉就是用小麦磨出来的。你们仔细瞧瞧,小麦是什么颜色的呢?”

把1—3幅图全都贴出来,教师边指着图边带领幼儿朗读歌词。

(出示第4幅图谱—农民伯伯)师:“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呢?”幼儿回答。“哇!原来小麦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

(出示第5幅图谱—厨房阿姨)师:“我们在幼儿园里吃到的饭菜、午点是谁做的啊?”幼儿回答。

师:“在最后一幅图里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最后一幅图谱)幼儿回答。“这两位小朋友都是因为不挑食吃了馒头,所以身体强壮壮,那我们是不是要向这两位小朋友学习呢”

把4—6幅图贴出来,教师边指着图谱边带领幼儿朗读歌词。最后再跟着老师念一遍歌词。

3、教师范唱并带领幼儿练习。

教师指着1—3幅图谱先清唱第一段歌曲“大大的馒头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然后指着4—6幅图谱清唱第二段歌曲“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小朋友吃了身体好!”让小朋友尝试跟着老师一起唱两遍,最后跟着音乐大家一起唱。

4、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大馒头》儿歌,小朋友们刚刚唱的很好听呢!农民伯伯很辛苦种出来的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厨房阿姨就会用面粉做出有营养而且香喷喷的馒头给我们小朋友吃,我们吃了身体就会强壮壮呢!没有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小麦会有面粉吗?没有了面粉厨房阿姨可以做出香喷喷的馒头吗?那小朋友不想吃的时候丢掉可以吗?那这样小朋友就是在浪费粮食哦,不光是馒头,还有我们吃的米饭、蔬菜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怎么做才是对的呢?这个问题,今晚小朋友回到家可以向爸爸妈妈提出哦,明天老师再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蒸馒头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小学5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案8篇

5的合成教案5篇

5的组合和分解教案5篇

分数的认识小学教案5篇

奇妙的墙美术教案5篇

小班梨的健康教案优秀5篇

小班梨的健康教案5篇

5的组成大班数学教案8篇

有关梨的音乐教案通用5篇

有关梨的音乐教案推荐5篇

蒸馒头的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