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课堂时间,合理安排各项教学活动,教案在书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写作模板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氓教案优秀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情绪愉快地参加探知活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沉浮。
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来表达,发展幼儿讲述。
二、活动准备:
盆、可舀水的玩具杯、海绵、沙、棉花、小石块、积木、朔料玩具、白纸、一个熟鸡蛋一生鸡蛋。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产生探知的期望。
1、出示两个大盆,里面装有水让幼儿自由在周围用玩具舀水玩。
2、把各种积木、朔料玩具一一投放入水里,老师:这些东西怎样?它们有没有沉到水下?为什么会漂浮在水上?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
3、把小石块、沙投放到水里,老师:这些东西又怎样呢?为什么会沉到水里?请两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4、把棉花、海绵投放到水里,引导幼儿观察。
(二)幼儿动手操作、感知。
1、幼儿人手一篮积木、朔料玩具、小石子等尝试。
2、帮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探索过程。
(三)讨论、扩展经验。
1、老师出示一张白纸,平放到水面上“它又怎样啊?为什么浮在上面”老师慢慢用水弄湿白纸,看看白纸慢慢沉到水里。
2、老师出示一生鸡蛋,投放到水里,看看它怎样?又出示一熟鸡蛋问:它会怎样呢?
(四)小实验:会游泳的蛋宝宝。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教学难点:
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教学程序:
一、了解作者,走进感人的文本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
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c“人生如梦。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提问:说出这样话的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2、介绍史铁生生平、出示史铁生去世新闻
二、范读课文,体会复杂的情感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感受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1)你感受了史铁生怎样的情感?
忏悔、内疚、痛悔、思念
(2)如果将文章的题目直接改称怀念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三、品味语言,读懂母爱的深沉
1、看了文章你觉得那是怎样一个母亲?(出示ppt)这里有四幅画,在你心中母亲更符合哪幅画?谈谈你的理解,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句作为依据。(四幅画:分别是深夜低吟的大海:山崖孤零的老树:溪涧匍匐的圆石:即将燃尽扑朔的炉火)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每幅图片中都有和母亲身上相通的气质,学生可以打开思路,根据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小结:冰心曾经说过:“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谁是我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母亲用无私的爱守护鼓励受挫的儿子,燃尽生命最后一点油火,做儿子迷途上的指引的明灯。
四、研读思考,读懂儿子的忏悔
1、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深沉伟大的,那么儿子呢?儿子爱母亲吗?
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
小结:作者曾经沉浸在自己命运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爱母亲,却忘却了如何去爱。人生有时就是如此,“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亲希望他“好好儿活”的遗愿,才是对母亲的报答。
五、感受坚韧,读懂人生的磨难
(1)认识的史铁生,一个坚强的“好好儿活”的史铁生。
朗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这里要强调菊花的色彩?文中还有表示颜色的词语吗?为什么这样描写?
(2)小结:尼采曾说过: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他将死亡看作是回家,是恋人的分别,是安息。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一个超越了死亡的人,我们在这里祝愿他“回家快乐”!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报告(1000字)。
(2)给身在天国的史铁生或他的母亲写一封信,并写一句墓志铭。(发放关于名人墓志铭的材料)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知道服装与季节的关系。
2、根据自己意愿设计夏天的服装。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教学重点
认识夏季的服装。
教学准备:
1、幼儿穿各式夏装并准备一些夏天的服装:吊带衫、短裤、汗背心泳装等
2、废旧报纸若干(数量大于幼儿数)、剪刀、画笔
3、适合于表演的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夏天的服装
1、讲讲夏天服装的特点:薄、少、短。
2、介绍自己服装的名称:女小朋友以裙子为主、男小朋友以短袖短裤为主。
二、展示自己的服装
随着音乐展示自己的夏装。
三、设计服装
1、激发幼儿设计服装的愿望:"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别人设计的,我们自己动手来设计一套服装吧?"
2、幼儿构想
3、幼儿动手设计服装:
(1)教师重点协助能力差的幼儿
(2)提醒能力强的幼儿还可装饰服装
四、服装表演
1、幼儿相互帮助穿好自己设计的服装
2、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一课题非常的感兴趣,他们每个人的衣服都很多,而且也都喜欢穿好看的衣服。所以学起来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创新。通过造型活动,幼儿在合作中增强了解决问题的意识,成功的制作出了一至二件有特点的衣服。但值得反思的是有的幼儿制作的程序性较差,在制作过程中有些手忙脚乱,卫生习惯也不是很好,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大自然赋予小城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记叙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词句,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记叙的方法。
设计理念: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特色:以研究性阅读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媒体选择:录像机、电视机、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这一堂课继续学习第15课。(板书海滨小城)昨天,我们领着大家一起来到作者的家乡广东,欣赏了家乡的海滨,回忆一下,海滨在你脑海里是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欣赏一下这迷人的`海滨小城。
播放录像。
[简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一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海滨小城的美。唤醒学生对海滨小城美景的憧憬,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
2、上节课通过合作学习,提出一个问题:
投影:合作学习,提出问题
?海滨小城》一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城的美丽与整洁?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二、通读课文,把握研究主题:
投影: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读读书、看看图,小组讨论这一问题。
汇报员汇报:(板书庭院、公园、街道)
三、精读课文,领语研究策略。
(一)、现在我们一起随作者来到小城看看庭院,庭院到底美在哪儿呢?
1、投影:庭院美表现在()
①绘画:a、小组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b、理解这部分内容,给身边的画涂上色彩。
②品画。③感悟。④欣赏
2、我们准备按照以上4个步骤完成任务,首先来完成第一步绘画,指名读要求,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绘画。
3、(出示其中一小组一幅画)咱们来品味一下这幅画,看看你们自己合作画的画,看看庭院美在哪儿?(指名回答)
a、这一幅画中我看到了有按树、椰树、凤凰树……庭院栽满了树,绿村成阴,让人心旷神怡。
b、我仿佛从这一棵棵树上闻到了一股诱人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让人神清气爽。
c、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一片片红云中。
d、看到这幅画,不由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大家唱《绿叶》。
[简评:树木多,读者看不出庭院的美,通过绘图、品味图,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视觉的感官协调,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的直接敏锐的感知力,学生对语言文字就会有活生生的感受]
4、让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再来感悟一下课文,你从课文哪些句子感悟、体会出来庭院很美。
指名学生回答:
①出示黑板填空: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好像小城都笼罩在()。
②指名填空:自由读这句话,“热闹”让你体会到什么。“红云”指什么?这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师小结:这么多的树、这么艳的花,时时飘来阵阵浓郁的香味,谁还会说小城不美呢?让我们再一次欣赏一下庭院的美,小组自由读,读出庭院的美。
指名小组读。
[简评:由文给图,由图悟文,图文并茂,感知升华,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因而学生的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便水到渠成]
(二)、除了庭院美,其实公园更美,那么公园美表现在哪儿呢?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工作单上布置的各项任务。
1、出示工作单
①小组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②找出重点句子,体会公园的美。
③仔细观察图,发挥想象,说说人们在榕树下的活动。
2、指名分项解决问题
①指名小组找出重点句子。
比较: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桑
榕树就像大桑
读一读,比一比,感悟一下哪一句话好。
指导朗读这一句话,突出“一棵棵,一顶顶,绿绒,”读出榕树的美。
②过渡:榕树不仅形状美,颜色也美,请大家看看图,想象人们在榕村下的活动。
3、出示投影(公园里人们的活动图)指名学生上台指着讲。
[简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减少了繁琐的提问,提高了训练频率,激活了学生参与热情,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广收信息,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加之句子之间的比较扎实了学生的基矗]
正因为这里环境优美,人们才在这里游玩、休息,请同学们在下面练一练,用你的朗读,读出公园的美。
(三)、小城的庭院美,公园更美,街道也美,从哪儿看出来呢?读读第六自然段,找出答案。
1、指名回答。
2、出示练习,填空:小城的街道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咚吱咚吱地响好像()
填空:从这句话你感悟到什么?
3、指导朗读。
(四)、同学们,作者由海滨来到小城看到这么优美舒适的环境,会自言自语些什么?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
四、学生质疑。
五、课外延伸。
出示投影:小练笔:模仿《海滨小城》写一处校园景色。
小想法:最近兴趣小组上完后,学校环境大变样,纸屑满地飘,灰尘满天飞,学了《海滨小城》有何感想?
小调查: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对家乡环境的污染做个小调查,写一份倡议书,向学校的广播台投稿。
[简评: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这一课外延伸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和消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六、板书设计: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安全意识,愿意自觉去学习防溺水安全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增强与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防溺水安全的有关内容,知道每一个学生(包括公民)都要提高安全意识。
能力目标——自己能改变生活中不遵守防溺水安全的不良习惯,提高对生活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的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生命安全高于天,父母给你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注意安全。
二、新授
1、游泳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讨论:在游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以后,教师进行总结:
“四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去;没有会游泳的成年人陪同不去;深水的地方不去;江溪池塘不去。
教师作总结:
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3、溺水的急救
(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
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为什么?)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保护法也规定:“未成年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
三、课堂总结
1、同学们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小结:
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学会珍惜生命,养成自觉遵守防溺水安全原则的好习惯。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内容
1、语言:冬至我知道
准备冬至相关图片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冬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冬至,是中国古代24节气之一,此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是冬去春来转换的标志。相传,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吴建立吴国后,也承继了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称的“过年”,后虽改夏历,但冬至“过年”的.旧俗一直流传至今。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歌》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冬至这天,我们有什么习俗呢?(出示相关图片)
儿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馄饨,北方饺;
暧暧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冻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扫;
会亲访友拜老师;平安幸福乐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这一夜,最长了;
甜甜蜜蜜睡一觉;明天太阳会更好。
2、科学:白天短、黑夜长
师: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由此,白天开始一天天变长,夜间开始一天天变短,这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
3、社会:区角游戏活动,制作冬至美食。
让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来临的日子,并了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包饺子、喝冬酿酒、吃馄饨忆西施等,让孩子感受到冬至的节气。
冬至相关链接
在古代,有个郎中,每年冬至都熬制一种取暖的药汤给村民喝,汤里的食材很像耳朵,流传至今,便有了吃饺子不会冻掉耳朵的传说。
冬至相关习俗传说:
冬至馄饨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饭。
冬至吃饺子
祭天迎日、缅怀祖德——冬至之祭
新装雍容、衣饰应景——冬至之农
葭灰土炭、图歌消寒——冬至之娱
盛情敬师、赠袜履长——冬至之礼
精心宁神、食疗养生——冬至之养
氓教案优秀教案篇7
课时:1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示
教材简析:
本课的题目是“分蛋糕”但实际是圆形的分割、重组。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
2、激发同学想象,并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
3、引导同学采用多种分割方法,把蛋糕分割后重新组合成新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1、鼓励同学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
2、在重组画面时要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蛋糕的范图、各种颜色的纸、多媒体课件等。
同学:准备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活动一:
引导同学回忆分蛋糕与吃蛋糕时的喜悦。同学说说自身见过的和吃过的蛋糕的种类。
活动二:
教师出示各种造型的蛋糕的范画。请同学先讨论再说一说,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蛋糕,蛋糕上还可以画什么?
教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描绘蛋糕的方法,并说明绘画要求。
活动三:
各组将教师发的范画按本组的人数做随意形状的切分,要每人分到大小基本一样的蛋糕,看哪一组分的巧妙。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扮演“切蛋糕”和切开后蛋糕重新排列的画面,丰富同学的想象力。
活动四:
分组做画蛋糕、切蛋糕、重组蛋糕的游戏。
做得快的小组还可以做分西瓜、分菠萝等切分圆形物体的游戏。
活动五:
请同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收拾整理。
课后拓展:启发同学回家后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立体的蛋糕。
教学评价:
1、是否大胆想象,描绘出新颖独特的蛋糕。
2、在重组蛋糕时能否采用与众不同的构图。
3、能否在课堂上和小组内积极发表自身的想法、具有合作精神。
札记:
一年级的同学好像对于蛋糕味道的记忆更深刻,对外形的记忆还比较清晰,但具体的花纹就不太清楚了。所幸我找到了几幅好利来蛋糕的宣传图片,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蛋糕的大照片,甚至有六层的结婚蛋糕。这些图片给了同学很大的创作启示,而且在演示怎样“分”、再组画面时就用这上面的图片来示范,同学感觉就像在分真的蛋糕一样,心情很激动。在创作时也能够描绘出造型各异的蛋糕。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教师多为同学提供优秀的欣赏作品,这些欣赏作品从哪里来,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的画报、宣传图片甚至是报纸、杂志上的彩色大幅广告都是我们用来欣赏的好资料,只要教师肯做有心人,善于发现、搜集,就不愁找不到足够多、足够好的欣赏资料了。
氓教案优秀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