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写好教案,教师可以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下面是写作模板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图片,感知5的数量,正确讲述象声词。
2、理解故事,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乐意表达自己喜欢的情节和画面。
3、体验小动物间美好和谐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大树背景、操作图片(5个鸟窝、5只乌鸦、5只小猪)。
2、体操圈5个、5张小椅子。
3、轻音乐:雨的印记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宝宝们每天早上是谁喊你起床的?对你说了些什么?
教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起床啦》。
(二)、观看演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阅读画面内容。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这张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小猪)有几只小猪?(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
教师:你还看见谁了?(乌鸦)有几只乌鸦?(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乌鸦住在哪里?(鸟窝里)树梢上有几只鸟窝?(5只,引导幼儿手口一致数一数)
教师: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图片连成了一段好听的话。教师讲述故事的前两节。
教师:5只小猪还在睡觉,我们请乌鸦把它叫醒吧。
(操作图片:乌鸦从树上飞下来落在小猪的屁股上,笃笃笃)
教师:乌鸦是怎么叫小猪起床的?乌鸦用嘴啄小猪的屁股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说出象声词“笃”)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乌鸦啄小猪的屁股。小猪有没有被乌鸦叫醒
教师:小猪还没有醒过来,乌鸦会对着它的大耳朵说一句什么好听的话?(幼儿想象后回答)
教师:我们一起和乌鸦把小猪叫醒吧。
(引导幼儿学说:起床啦,起床啦,太阳晒到屁股啦。)
教师:骨碌、骨碌、骨碌、骨碌、骨碌,5只小猪翻个身,醒来了。
(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骨碌”,并与小猪的个数相匹配)
教师:小猪醒过来了,会对乌鸦说什么?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感知有趣的故事情节。
教师:这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听一遍吧。
(四)、故事表演《起床啦》。
教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故事里5只有趣的乌鸦和小猪呢?
1、个别表演。
教师出示5个体操圈当鸟窝,请5名幼儿扮演乌鸦、5名幼儿扮演小猪,教师和其余的幼儿讲述故事。
2、集体表演。
教师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再次表演故事,并鼓励乌鸦和小猪大声地讲述故事中的语言。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也比较符合我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好多孩子都懒床,早上爬不起,被爸爸妈妈叫醒了还要和大人闹脾气,因此我想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像小猪一样,愉快的接受别人早上来叫醒你。
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设计提问引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激情。第二环节,充分挖掘教具的可操作性,通过清晰形象地演示教具,帮助幼儿正确感知5的数量。讲述相关的象声词,双面小猪的设计,很形象生动的理解和学习“骨碌”,很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了故事的情节,解决了活动的重点。第三环节老师完整的讲述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全部情节,为下一环节的故事表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小班幼儿爱游戏的特点,采用分组扮演角色的方法,将幼儿分成乌鸦组和小猪组,幼儿通过边讲述边表演,既提高了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使活动静中有动,使幼儿在动中有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教育理念。
但是,整个活动下来发现也存在一些不足,在目标的制定上光学习象声词,语言方面的要求太低了些,把学习对话也作为一个要求放入目标,会显得很合理丰富。在象声词的练习方面还不够,应让孩子多练一练,动一动,学一学,为有趣的表演做准备。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2
“排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需培养的基本内容,幼儿进教室、去餐厅、去做操、户外活动都需排队,幼儿排队等候并做到不吵闹、不拥挤是良好习惯之一,也是礼仪教育的一项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会排队小班礼仪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名称:我会排队
教材分析: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个孩子的礼仪开始
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排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需培养的基本内容,幼儿进教室、去餐厅、去做操、户外活动都需排队,幼儿排队等候并做到不吵闹、不拥挤是良好习惯之一,也是礼仪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当今社会,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交电话费时吵吵嚷嚷,上车时你推我挤,买饭时会因为先来后到而厮打起来…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大社会里,耳濡目染,会受到影响。我班幼儿聪明、活泼,模仿性强,有时会在排队时出现推搡、拥挤甚至吵闹等现象,而且由于年龄小,随他性强,自律性差,排队等候意识不强,所以我安排了此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电影”《我会排队》、讨论影片中小动物们行为的对与错、对照自己想一想,从而明白排队等候的重要性,并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排队等候,教会幼儿礼仪,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优雅地过一生。
活动重点:学会排队等候。
活动难点:在排队时做到不吵闹、不拥挤、不插队。
活动目标:1、学会排队等候。
2、不吵闹、不拥挤、不插队。
活动准备:flash动画,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球若干,录音机,磁带,停车场标志,点钞纸,地垫。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看课件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
1、动画片里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2、谁做的不好?它是怎么做的?
3、谁做的好?它又是怎么做的?
二、幼儿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1、幼儿回答问题:动画片里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讨论:(1)谁做的不好?它是怎么做的.?
(2)谁做的好?它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针对三个问题,在适当的时间再次播放课件的相应段落,引导幼儿,巩固记忆)
三、幼儿模仿买球,强化礼仪教育
四、游戏:给大象伯伯送球
游戏玩法:
事先将球摆放成四组,幼儿自由选择去哪一组拿球及球的颜色,但拿球时须排队,然后去停车场标志前排队等车,上车,开车离开。
游戏规则:先来排在前,后来排在后,不拥挤,不吵闹。
延伸活动:
在幼儿生活中排队时,带领幼儿边走边唱歌;在区域活动时,开展“小小自助餐”,在“好孩子书屋”中投放故事图片。让孩子在平时和区域活动中自由、自主地去进行实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3
一、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刚入园,吃饭时,我请幼儿去洗手,他们会有各种理由不去洗,“我洗过手了,我在家里洗的。”“图书是干净的,不脏。”“衣服不脏,妈妈刚给我换的。”“玩具多漂亮呀,不脏。”当我告诉幼儿这些东西是脏的,洗干净的小手摸到它们也会变脏时,幼儿会听从我的建议去洗手,但同样的事情、同样的理由以后还会出现。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儿认为干净物品上的“脏”东西从隐蔽的状态显现在眼前,幼儿真正理解了“脏”的概念,才会把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愿望,有效地转变自己的行为,养成爱洗手的习惯。
二、活动名称:
该不该洗手
三、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五、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
师:你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吗?
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晚点来了。我们吃晚点时,觉得幼儿园的晚点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还没有吃过,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点送来啦。
师: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给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吃,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谢谢哥哥姐姐!)
2、请幼儿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提问:
1)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呀?请幼儿将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
3)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么?
4)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手不脏,手没摸脏东西,周围的物品不脏。)
3、小实验:它们干净吗
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椅和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呢。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不干净了。
提问:
1)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图书、桌椅和玩具是脏的,毛巾一擦,脏东西就跑到毛巾上。)
2)刚才小朋友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看不见)
3)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
4)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
哥哥姐姐有好吃的东西,想着送给我们小弟弟妹妹吃,他们真好!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4
2~3岁社会领域
设计意图: 基本礼仪:《蹲》
在一次活动中,我发现了班上的刘奕含小朋友很喜欢蹲着,其他小朋友看到了也都跟着学,突然我想到:在游戏中幼儿都会用到蹲的动作,可是如何才能让幼儿学会正确的蹲?于是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蹲的正确姿势。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站的正确姿势。
2、材料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导入
1、热身:《拍拍手》,引起幼儿的兴趣。
2、导入:游戏《大剪刀》,引出课题。
二、示范+练习
1、提问:刚刚玩游戏时大剪刀来了,小朋友你们是怎么蹲下来的?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蹲的。”老师示范正确的蹲姿。
3、小朋友们有没有观察到老师蹲的时候上身是怎么样的?两条腿又是怎样的?
4、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蹲姿。
5、全班幼儿分组练习,老师指导。
6、老师讲评幼儿练习情况,小结:今天,学习了蹲的姿势。
三、拓展延伸
游戏《大灰狼与小动物》
幼儿园小班礼仪教案
四、结束环节
1、回顾小结。
2、布置家庭小作业,评价幼儿。
关注点:
1、本活动目标是否达到?如何体现?
2、幼儿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5
活动名称:我会排队
教材分析: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每个孩子的礼仪开始
儿童的可塑性强,礼仪从小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排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中需培养的基本内容,幼儿进教室、去餐厅、去做操、户外活动都需排队,幼儿排队等候并做到不吵闹、不拥挤是良好习惯之一,也是礼仪教育的一项内容。在当今社会,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交电话费时吵吵嚷嚷,上车时你推我挤,买饭时会因为先来后到而厮打起来…孩子们生活在这个大社会里,耳濡目染,会受到影响。我班幼儿聪明、活泼,模仿性强,有时会在排队时出现推搡、拥挤甚至吵闹等现象,而且由于年龄小,随他性强,自律性差,排队等候意识不强,所以我安排了此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电影”《我会排队》、讨论影片中小动物们行为的对与错、对照自己想一想,从而明白排队等候的重要性,并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会排队等候,教会幼儿礼仪,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优雅地过一生。
活动重点:学会排队等候。
活动难点:在排队时做到不吵闹、不拥挤、不插队。
活动目标:
1、学会排队等候。
2、不吵闹、不拥挤、不插队。
活动准备:flash动画,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球若干,录音机,磁带,停车场标志,点钞纸,地垫。
活动过程:
一、 幼儿看课件
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
1、动画片里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2、谁做的不好?它是怎么做的?
3、谁做的好?它又是怎么做的?
二、幼儿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1、幼儿回答问题:动画片里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讨论:(1)谁做的不好?它是怎么做的?
(2)谁做的好?它又是怎么做的?
3、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针对三个问题,在适当的时间再次播放课件的相应段落,引导幼儿,巩固记忆)
三、幼儿模仿买球,强化礼仪教育
四、游戏:给大象伯伯送球
游戏玩法:
事先将球摆放成四组,幼儿自由选择去哪一组拿球及球的颜色,但拿球时须排队,然后去停车场标志前排队等车,上车,开车离开。
游戏规则:先来排在前,后来排在后,不拥挤,不吵闹。
延伸活动:
在幼儿生活中排队时,带领幼儿边走边唱歌;在区域活动时,开展“小小自助餐”,在“好孩子书屋”中投放故事图片。让孩子在平时和区域活动中自由、自主地去进行实践,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6
教学形式:
团体或小组教学。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
活动目标:
知道归还物品时应有的礼仪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习惯。
核心要素:
他人物 要爱护 及时还 不拖延物归还 表谢意 双手递 要牢记
活动准备:
书、画笔等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你 们听听故事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关键步骤:
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2、讲完故事后提问:故事里都有些谁?
他们在干什么?
1、教师请两个幼儿表演故事中的情景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故事中明明的做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分组讨论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明明的做法是不对的,他不应该用扔的方式还别人东西,这样做对借他东西的小朋友很不尊重,而且有的东西是容易摔坏的,所以明明的作法极为不对。正确的做法是:他应该走过去,双手托着书还给借他书的小朋友,然后还要有礼貌地向对方说“谢谢”。
活动延伸:教师请小朋友表演情景小剧《正确归还物品》
可以请幼儿分组表演,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自编归还物品的情景小品
家园互动:
1、请家长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即使借孩子的东西,归还时也要说谢谢,给幼儿做榜样
2、引导幼儿在归还物品时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篇7
目标:
1、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书要一页一页翻看,初步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
2、能积极参加活动,大胆表述自己的认识。
准备:《大嘴巴》大图书制作
过程:
一、观察常见的菜肴图片,说出名称。
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一页一页翻看图书。
1.先看封面,这本书的书名叫什么?
2.教师示范,一页一页翻看图书。这是什么?它什么叫?它喜欢吃什么?(请幼儿喂食)
3.小青蛙吃了小虫,力气大了,它开始唱歌了:小青蛙,呱呱呱,我爱虫子,你爱吃什么?(教师示范)
4.按以上方法学习:小鸭子,嘎嘎嘎,我爱吃小鱼,你爱吃什么?
小花狗,汪汪汪,我爱吃骨头,你爱吃什么?
小花猫,喵喵喵,我爱吃小鱼,你爱吃什么?
小朋友,啦啦啦,我样样东西都爱吃。
三、教育幼儿样样东西都要吃。
四、反思:
大图书的制作是本次活动的亮点,它会唱歌,书中的动物形象可以让幼儿喂食,同时可供教师生动形象地演示书要一页一页翻看,因此,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活动中教师教具的运用很重要,它具有一定的隐性指导作用。
幼儿园小班礼仪课教案7篇相关文章: